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6 09:4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文言文,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3.识记重点文言词意思,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4.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重点聚焦】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难点突破】
课文怎样运用类比和引用论证的?
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走进作者】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 周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 ,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 修身做人的准则。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拓展链接】
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教和学
学——→知不足 教——→知困
互相促进
自反 自强
结论:教学相长
【自主学习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嘉肴(jiāyáo) ②弗食 (fú) ③ 旨 (zhǐ)
④自强 (qiǎng) ⑤兑命 (yuè) ⑥学学半 (xiào)
2.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3.一词多义
①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②学 教学相长(学习 ) 学学半(教)
4.古今异义
①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②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5.词类活用
①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②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6.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7.走进文本
(1)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嘉肴——至道;弗食——弗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 “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 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论证”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案】
1. 探究点一:论证方式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 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2. 探究点二:论证思路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
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3. 探究点三:迁移拓展
说说自己身边“教”和“学”的故事。
事例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焉。老师平时教你们知识,不过有时候同学们的精妙回答也会提醒老师,让老师拓宽思路,这就是老师在教你们的同时也学到了方法。
事例二、老师平常为了教好大家,上课之前要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课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读懂要教的内容,老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吸取营养,所以当我教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是回到学习中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完成教的任务。
学法指导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通常是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如“不知其旨也 ”中的“旨”,原本是名词, 这里活用作形容词,意思是甘美。“不知其善也”中的“善”原本是 形容词,这里是名词,意思是“好,好处”。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虽有佳肴( 即使 ) ②不知其旨也( 甘美 )
③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 ④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 )
⑤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⑥然后能自反也 ( 反省 )
⑦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 ⑧学学半( 教人 )
⑨教学相长也( 增长 ) ⑩不知其旨也( 它的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样以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答: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②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5.填空。
①《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朝代)戴圣 (人名)编撰。
②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③《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史上的 第一篇 系统性的 教育学(或 教育、教学活动)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等。
二、课内阅读
阅读《虽有佳肴》,完成第6~10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 虽有佳肴(虽然)
B. 不知其旨也(主旨)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D. 然后能自强也(强大)
解析:A选项应该解释为“即使”;B 选项应该解释为“味美”; D.选项应该解释为“”然后能自强也(竭力,尽力)。故选C。
7.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 教学相长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② 《兑命》曰:“学学半。”
答:《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9.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答:晓雨同学,你好!老师安排你帮扶若冰的语文学习对你对她都有好处,《虽有嘉肴》中说教然后知困,就是这个道理,你说呢?
2.班上开展“走进《学记》综合实践学习”,组长安排你负责收集中《学记》中的名句。请你展示出来。
答:①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②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④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3~5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兌(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④念终:始终想着。
3.解释加点的词意思
①不知道(明白道理 ) ②是故古之王者( 所以 )
③ 教学为先(首先 )
④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语气,大概 )(说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答: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②念终始典于学。
答: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
5.此文告诉我什么道理
答: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
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