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6 09: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聚焦】
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⒊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走进作者】
1. 曹操,字孟德。东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南)人。唐代(朝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4.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元代(朝代)著名散曲家。着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背景追溯】
1.《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3.
《次北固山下》为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4.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 秋思》。
【自主学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竦峙(sǒng
zhì)
澹澹(dàn)(mò)
碣石(jié)
萧瑟(xiāo
s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东临碣石: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
②山岛竦峙水:竦,同“耸”,高起,高耸;峙,直立.
③水何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④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⑤次北固山下:旅途中暂时停宿
⑥乡书何处达:家信
⑦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⑧断肠人在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3.文学常识填空。
①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
②《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③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王湾,唐代(朝代)诗人。
④《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元代(朝代)著名散曲家。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4.理解默写。
①《观沧海》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 《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 :《天净沙 秋思》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A.沧海(cāng)
萧瑟(sè)
子规(guī)
客路(kè)
B. 碣石(jié)
灿烂(làn)
龙标(nónɡ)
残夜(cán)
C. 澹澹(dàn)
愁心(chóu)
枯藤(ténɡ)
潮平(cháo)
D. 竦峙(zhì)
咏志(yǒng)
天涯(yá)
归雁(yàn)
解析:B选项里“龙标”的“龙”应读lónɡ。故选B.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 谁家新艳啄春泥。
C.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观沧海》,完成第1~7题
1这首诗以“ 观 ”字总领,全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慷慨激昂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诗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诗人所见景象。
4.从诗的题材看它是一首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5.作者描绘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6.诗中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一统天的雄心壮志。
7在这写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诗人是一位怎样的形象?
答: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有宏伟抱负的诗人形象。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第1~4题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答:"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的情景。"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是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第1~4题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答:生、 入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感情。
答: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答: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第1~7题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深秋晚景图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答:悲凉的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5.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学习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 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答:对抗赛、擂台赛、问答赛等
②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古诗名句。
当我们浪费粮食是,爷爷常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诗?为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答:我最喜欢的是唐代诗人孟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即使你竭尽一生的心意,也报答不了他们对你的爱。
二、阅读理解
阅读《饯别王十一南游》,完成第1~5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释】①五湖:指太湖。②白频:水中浮苹,花白色,故名。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恨。(或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亦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手法,借助眼前烟水、飞鸟、青山和白苹等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想象别后友人的情景,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来表达离情别绪。
3.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
答:雪天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无奈;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盼望与人相见的急切心情
4.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作简要赏析。
答:虚实结合(以虚写实)。 诗句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
5.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题是“饯别”,但诗中没有饯别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未提及。
B.首联写朋友登舟远去,小船行驶于茫茫长江,诗人频频挥手,依依惜别。
C.第三句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倾注了自己的关切。
D.尾联诗人想象朋友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心中充满愁思。
解析:应是诗人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他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