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
【学习目标】
1、积累词汇,进行朗读训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欣赏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理解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深刻主题。
【重点聚焦】
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植物、动物和人的表现来突出风雨之大呢?这样写的好处又在哪里呢?
因为动植物和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而作者所写的刮风下雨的状态也是最直接的反映到这些大自然的事物之中的。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通过侧面烘托能够让人们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风雨之大。
【难点突破】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孩子们折纸船从门缝里放出去呢?
作者这样描写,一反前文中所弥漫的紧张急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调,给这场暴风雨添上一个温暖的结局。给人们一种闹中取静、恬静、闲适的感觉。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应该试着以一种童真童趣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你们的童心,不要被外界世俗所污染,用这样一颗童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走进作者】
贾平凹,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作品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作品《风雨》、《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入选中学教材。
【背景追溯】
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
( http: / / www.21cnjy.com )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拓展链接】
描写雨的诗句
①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⑤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 赵师秀《约客》)
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板书设计】
风雨 贾平凹
风雨中的树林子、 }
树木、羊、葡萄蔓、} 侧面衬托
鸟、巷道、池塘、 }------风狂雨暴
小屋、老人、孩子 } 表现儿童的纯真天性
【自主学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偌大( ruò ) 刹那( chà )
僵直(jiāng)
蜷曲(quán)
倏忽( shū ) 锥形(zhuī )
瞬间(shùn)
绒 被(róng )
弧形(hú)
蹦跳(bèng)
槐树(huái)
攀附(pān)
撩动(liāo )
屋檐(yán)
栅栏(zhà)
藤蔓(téng
wàn)
2.辨析下列字形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偌大:这么大或那么大。
②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③倏忽:忽然,很快。
④攀附:附着东西往上爬。
4.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写到风?哪些地方写到雨?
风:树林子、垂柳、杨叶、芦苇、断了牵绳的羊、女孩、葡萄蔓、苍蝇、鸟巢、鸟
雨:断了牵绳的羊、废纸、精湿的猫、浮萍、鱼儿、孩子们放纸船
(2)为什么作者写风却不见一个“风”字,写雨也不见一个“雨”字呢?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因为作者想通过在风雨中一些事物的状态来表现风之狂、雨之大。这样写风雨可以使人们更真实的感受风雨的画面。侧面烘托.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偌大( ruò)
刹那( chà )
屋檐(yán)
倏忽( shū )
B.僵直(jiāng)
蜷曲(quán)
绒被( róng) 栅栏(shān)
C.藤蔓(màn)
撩动( liāo ) 弧形(hú)
蹦跳(bèng)
D. 锥形(zhuī)
瞬间(shùn)
槐树(kuì)
攀附(pān )
解析:B选项里“栅栏”的“栅”应读“z
( http: / / www.21cnjy.com )hà”; C选项里“.藤蔓”的“.蔓”应读“wàn”;D选项里“槐树”的“槐树”应读“huái”。故选A.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B)
A.垂柳 抛举 僵直 模样 B.蛐蜷 屋檐 鸟巢 翅膀
C.浮萍 凝固 锥形 蘑菇 D.倒伏 斜插 破裂 倏乎
解析: B选项里“蛐蜷”的“蛐”应写成“曲”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B)
A. 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
B.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C.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
D. 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解析:B选项里“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后面的逗号应换成冒号。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解析:A选项“随着……,使……”介词掩盖主语;选项“约”与“余”重复啰嗦;选项语序不当,先“策划”再“开展”。故选B。
5.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①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
答:“飘”“斜”生动地展现了鸟儿在狂风中不能自主的状态,“颤”字写出鸟翅被狂风吹折的瞬间情形,这几个动词从侧面形象地表现了狂风的猛烈。
②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答:“吃惊”写出猫的诧异心理,通过写猫的感受,生动地表现狂风的威力。
6.体会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
②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
答: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被风吹倒时的情态。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更隐含着人们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大变故的解读,学完贾平凹《风雨》一课, 七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一次“感受风雨,冷暖自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宣传语:自然风雨演奏成长快乐,人间冷暖情注生活幸福(对下联)
(2)活动形式:例子:①举办风雨诗文朗诵会; ②举办自然风雨图片展; ③举办走进风雨摄影展 ④举办触摸风雨采风。
(3)写一句描写风雨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阅读理解
卧听风雨
文/汗漫
①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我从梦中醒来,类似一尾鱼从深深的海底浮出了水面.哗哗作响的雨声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和缺口.雨声与风声的力量相等.我的这间位于住宅楼顶层的卧室,仿佛成了危巍嵯峨的河岸.河水汹涌啊!我卧于岸上,仿佛一只不穿衣服的昆虫卧于岸上.半开着窗子,雨滴随风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水花溅在那一只昆虫的身上.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使卧听者愈感渺小.这是万物拔节、繁殖时期正需开怀畅饮的喜雨啊,沛然淋漓于田野、森林、草原、兽穴之上.我的双手也许将会因这一场夜雨的影响而发生些微的变化吧 更粗壮一些并饱含汁液,继而开花结实,收获十亩金黄的汉字
②没有闪电和雷鸣.不知何时窗外开始飒飒有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声.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风声大于雨声,这是秋夜之雨的特征.“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窗外有一座荷塘.“共眠一夜听秋雨,小蕈轻衾各自寒”,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枕边有一位美人.而我独卧,窗外只有几棵法国梧桐,可以细微地辨别出树枝相互摩擦的声音,又一片黄叶随风坠入雨中的声音,两只小鸟在巢里低语的声音……卧听风雨,我感觉自己渐渐脱离了现实,仿佛孤居于森林之中、湖水之湄,一间木屋安放着我的身体、书藉、桨、玉米种子.而被秋雨淋湿了身体的兔子、乌鸦、土拔鼠等等小动物被我的灯光吸引,纷纷跑来聚拢于木屋的四周甚至屋顶,从而证明我是一个有能力给它们带来暖意的人.……一个卧听者再次陷入的梦境,有了秋雨的因素.
③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风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琴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冬天这个鼓手在软硬兼施地练习指法.我是蒙在鼓中的人了 季节正因一次次夜雨而不断转折并变幻着面目,日益冷峻.这是可以令古代的书生们梦境驰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陆游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便一齐涌入他的梦中,涌出他的狼毫.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梦回吹角连营了.五十弦翻塞外之声……而我枕边无酒(有饮料),无剑(有鼠标),一个被股票、物价消磨了壮志的人怎有颜面对满纸壮语的先人 这是属于英雄暮年的雨呵!挟带着早年的沙场、野草、呼喊卷土重来,安慰着苍苍白发下的永远不愿疲顿安卧的烈士之心.而我,只有卧听而已.
④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沙沙沙,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雨声大于风声,这是春夜之雨的特征.我想,雨声是否类似于身体,而风声是否类似于灵魂呢 春夜之雨使身体大于灵魂并使两者趋于和解了吧 因而卧听之人的内心大都应该趋于平静、欣悦.比如,蒋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显然是万念俱灰的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则显然是温醇醉人的春雨.再比如,还是陆游,在杭州的某座小楼里卧听一夜春雨,便不再梦铁马、梦冰河,而是期待第二天早晨深巷里会出现卖杏花的人了.我栖居的这座楼也许太大了一些,楼外的巷子太宽阔直率了一些,所以我对卖杏花的人自杭州一路寻觅到我的楼下已经不抱幻想.窗外的酒店里,卖玫瑰的人倒是不少.想一想陆游,他大概是一个只宜于买杏花的人吧 (摘自《江南晚报》 )
2.请从文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四个雨季的特点.
春雨:温醇 夏雨:盛大、劲健 秋雨:苍凉 冬雨:尖锐
3.作者由“听秋雨”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作者由秋雨联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共眠一夜听秋雨,小蕈轻衾各自寒”的古人诗句,并把自己想象孤居于森林的木屋中,小动物们聚拢于木屋四周.
4.文章第③段“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回吹角连营了.五十弦翻塞外之声……”的一些词语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摘录出来的,请你写出这首词的上阕.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5.请你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闲适、豁达的心境,通过听雨,作者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全文作者表达的心境相矛盾吗 怎样理解这几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矛盾.四季风雨不同,卧听者感情必不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冬天的雨有其特有的景致,尖锐、阴冷,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琴瑟,令人想起古代文人壮怀激烈的诗篇和故事,不禁使人感慨万千.它也没有脱离全文的感情脉络——由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