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黑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戍鼓(shù) 雁群(yàn) 散乱(sàn)
B. 露从今夜白(lù) 皆分散(jiē) 无家(jiā)
C. 秋风(qiū) 作客(zuò) 弟兄(dì)
D. 寄书(jì) 达不达(dá) 况乃(kuàng)
(2)下列诗句中加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戍鼓断人行(戍:防守边疆的军队)
B. 边秋一雁声(边:边疆)
C. 露从今夜白(白:白色)
D. 况乃未休兵(况乃:何况,况且)
(3)下列对诗句中加黑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戍鼓断人行” 中 “断” 字,写出战争阻断交通、百姓流离的惨状,奠定悲凉基调。
B. “边秋一雁声” 中 “雁” 字,以孤雁哀鸣象征兄弟离散,暗含思乡念亲之情。
C. “月是故乡明” 中 “明” 字,并非指月亮真的更亮,而是因思乡让故乡的月更显亲切。
D. “有弟皆分散” 中 “散” 字,仅指空间上的分离,未体现战争带来的骨肉分离之痛。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
B. 《月夜忆舍弟》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杜甫流寓秦州,弟弟们分散在各地,生死未卜。
C. “舍弟” 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古代谦称还有 “家父”“小女” 等,尊称有 “令尊”“贤弟” 等。
D. 律诗通常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本诗是五言律诗。
(5)下列诗句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D.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6)下列诗句中,与 “月是故乡明” 情感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偶,“露” 与 “月”、“今夜白” 与 “故乡明” 对仗,情感强烈)
B.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对比,“有弟” 与 “无家” 对比,凸显孤独无依)
C. 边秋一雁声(借代,以 “雁” 代指书信,暗含对弟弟们消息的期盼)
D. 况乃未休兵(反问,强调战争未止,归乡无望,语气沉痛)
(8)下列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 “戍鼓断人行” 点明战争背景,“雁声” 引发对兄弟的思念,奠定全诗伤感基调。
B. 颔联 “露白”“月明” 既写节气(白露),又借景抒情,将思乡之情融入自然景物。
C. 颈联 “皆分散”“问死生” 直接写兄弟离散的现状,表现对亲人的担忧和对战争的痛恨。
D. 尾联 “寄书长不达” 仅因交通不便,与战争无关,表达对弟弟们平安的简单牵挂。
(9)下列对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不达” 写出战乱中书信传递的艰难,暗示兄弟间消息隔绝已久。
B. “况乃” 递进关系,强调战争未止是比书信不达更让人绝望的现实。
C. 这句诗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结合,体现杜甫 “诗史” 的特点。
D.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早日结束、兄弟早日团聚的迫切期盼。
二、阅读理解
(一)赏析名句,体会情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0)“露从今夜白” 点明了什么节气?“月是故乡明” 蕴含怎样的思想情感?
(11)这两句诗为何能成为思乡名句?请从 “景” 与 “情” 的角度分析。
(二)结合背景,深化理解
材料一:(《月夜忆舍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材料二:杜甫在《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两首诗都写于战乱时期,情感上有何共同之处?
三、拓展与应用
(13)结合安史之乱的背景,谈谈你对 “况乃未休兵” 中 “未休兵” 的理解(100 字左右)。
(14)仿写练习:以 “寒夜中,我望着窗外的月亮,想起远方的亲人:‘__________’” 为开头,化用 “月是故乡明” 的意境写一句话。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解析:A 项 “散” 应读 sǎn;C 项无误;D 项 “况” 读 kuàng,正确;B 项全对)
(2)C(解析:“白” 指白露节气,并非颜色)
(3)D(解析:“散” 既指空间分离,更暗含战争导致的骨肉离散之痛)
(4)D(解析:本诗是五言律诗,共八句,符合律诗特点)
(5)D(解析:应为 “况乃未休兵”,“及” 为错别字)
(6)C(解析:C 项写山水之美,其余三项均表达思乡或思念亲人之情)
(7)D(解析:是陈述句,非反问)
(8)D(解析:“寄书长不达” 与战争直接相关,战争导致交通阻断)
(9)D(解析:表达的是对战争的痛恨和对亲人的担忧,“迫切期盼团聚” 是延伸义)
二、阅读理解
(10)“露从今夜白” 点明白露节气;“月是故乡明” 通过写故乡月亮更明亮,表达强烈的思乡之情,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物,真挚动人。
(11)因它以朴素语言写出普遍的思乡心理 —— 故乡的一切因情感加持而更显美好;“景”(月)与 “情”(思乡)交融,让每个离家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12)都体现了战乱中对亲人的思念、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情感沉郁悲凉,充满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三、拓展与应用
(13)示例:“未休兵” 指安史之乱未平,战争持续导致百姓流离、骨肉分离。这三字不仅是对现实的描述,更暗含杜甫对战争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体现 “诗史” 的现实关怀。
(14)示例:寒夜中,我望着窗外的月亮,想起远方的亲人:“无论这月亮多亮,在我心中,还是故乡的月最暖,因为那里有你们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