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探讨中国人口与自然资源 练习题(含答案)2025-2026学年晋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二 探讨中国人口与自然资源 练习题(含答案)2025-2026学年晋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9 10: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二 探讨中国人口与自然资源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云南过桥米线是一种传统美食。米线又称“米粉”,一百多年前,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蒙自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这反映出我国( )
A.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的历史源远流长
B.地方美食也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C.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中的文化融合
D.保护古老技艺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真的假的”栏目关于中国的解说,假的是( )
A.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二位
C.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D.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近些年来,我国十分注重生态环保,节约能源以完成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多地政府响应号召安装节能智能路灯。智能路灯可根据光线亮度和人体红外线自动调节照明亮度。下列城市中,推广智能路灯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是( )
A.拉萨(太阳能丰富,地广人稀) B.上海(人口密集,能源需求大)
C.三亚(光照充足,旅游业发达) D.哈尔滨(冬季昼短夜长,能耗高)
4.图1为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南北方差异图,图2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资源总量大,土地资源充足,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基本均匀
B.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C.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D.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林地占比最大
5.下列举措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是( )
A.在陡坡垦荒,扩大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C.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利用耕地扩大城市建设
6.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人口的分布比较均匀 B.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
C.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
8.下列少数民族与文化习俗或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
A.傣族-火把节 B.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C.朝鲜族-板鞋竞速 D.维吾尔族-泼水节
9.我国人口政策( )
A.一直稳定且变化小 B.一直以鼓励生育为主
C.“只生一个”是为了提高人口素质 D.“二孩”“三孩”政策是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
10.“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族风情往往成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如图是四张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邮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欣赏图①所示的手鼓舞最好去新疆 B.欣赏图②所示的锅庄舞最好去湖南
C.欣赏图③所示的长鼓舞最好去广西 D.欣赏图④所示的孔雀舞最好去海南
11.我国人口分布总体特征是( )
A.东多西少 B.北多南少 C.内陆多,沿海少 D.第一阶梯人口多
12.2024年5月1日12时起,南海海域(含北部湾)正式进入伏季休渔期。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
A.此时段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
B.此时段为台风多发期,确保渔民安全
C.此时段海水温度高,海水盐度大,鱼类少
D.此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
13.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B.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C.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 D.北方的耕地为水田,南方的耕地为旱地
14.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可燃冰 B.森林、煤炭 C.淡水、土地 D.太阳能、风能
15.南海海域每年设一个休渔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
B.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C.设休渔期是让渔民有更充足时间休息
D.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16.下图为我国多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图中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E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C.D线是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B线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17.快递用到的纸盒,原材料主要来自(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海洋资源 D.土地资源
18.下图为“第一阶梯示意图”,图中信息显示该区域的可再生资源比较丰富的是( )
A.有色金属 B.地热能 C.水力 D.盐矿
二、综合题
19.如图“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甲图)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甲图)可知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丰 缺。
(2)据(乙图)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利用 运河向北输水。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输往 平原,沿线开挖渠道,自流 (南\北)上。
(3)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的调出区,该地区水污染严重。请写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污染的原因。 、 。
(4)生活中,你在节约用水方面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 。
20.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电东送”就是将西部充足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
材料二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即在西部建数据中心,把东部产生的数据分配到西部计算和存储)工程全面启动。该工程计划在全国布局8大算力枢纽。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用电量相当于一个中小规模城市的总电量,其中,空调散热占能耗的三分之一。
(1)“西电东送”工程中线通道主要的电力类型是 (水力发电或火力发电),其优点是 。
(2)“东数西算”工程选址中,贵州、内蒙古两大枢纽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是( )
A.气温 B.市场 C.降水 D.经济
(3)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是网络延时,为有效减少数据绕转延时,降低长途数据传输的费用,主要承担京津冀地区数据运算的是 枢纽;在西部各枢纽中,本地用户规模最大、应用需求最强烈的是 枢纽。
(4)“西电东送”和“东数西算”工程对东部地区相同的影响是 。
(5)有人建议在我国东部地区沿海建设水下数据中心,你是否赞成?说出理由。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胡焕庸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提出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被称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资料二: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
(1)“胡焕庸线”又称 线,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2)试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等角度中任选两个,分析其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3)同学们围绕“‘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胡焕庸线”永远难以突破,有人认为可以通过鼓励人口大规模迁移至西部突破此线。你认为“胡焕庸线”能否突破?并说明理由。
(4)说出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B D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D A A C A A C
19.(1) 南 北
(2) 京杭 华北 北
(3) 工业污水多 生活污水多
(4) 一水多用 及时关闭水龙头等
20.(1) 水力发电 可再生、无污染
(2)A
(3) 内蒙古和宁夏 成渝
(4)优化资源配置,减轻环境和资源压力
(5)赞成。原因:建设在水下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成本;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建设数据中心可以接近用户,接近消费市场;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短缺,数据中心建设在水下可以节约土地。
不赞同。原因: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数据中心的运营过程中排放的废热会导致水温升高,改变海洋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数据中心建设在水下,其后期的维护困难,维修成本较高。
21.(1) 黑河-腾冲 东南密,西北疏。
(2)①海陆位置:东部距海越近,人口稠密;西部距海远,人口稀疏。②地形地势: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稀疏;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条件优越,人口稠密。③气候:东部为季风区,气候适宜,人口稠密;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区,人口稀疏。④交通:东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西部交通网络稀疏,人口稀少。⑤经济发展: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西部经济发展较缓慢,人口稀疏。
(3)不会突破。西部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所以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不能简单地进行大规模人口迁移。
可以突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未来的突破提供了可能。
(4)我国海岸线漫长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有利于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有利于发展海洋贸易;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邻国众多,陆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陆地面积广,领土主权权益大;海洋面积广,海洋权益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