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9 09: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篇有关寓言故事的文言文。
学弈

下棋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孟子》(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
了解作者
孟母三迁
孟子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一读

wéi


zhuó
hónɡ
范读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zhuó

wéi
wèi
(课后第一题)
wéi
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了______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____________,另一人___________,最终两人的棋艺____________的故事。
弈秋
专心致志
总是分心
相差很大
整体感知
小组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再连起来在小组说说课文的内容。
课文解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全国。
“……的人”。
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秋”是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擅长;长于。
这句话包含哪些信息?
弈秋以擅长下棋出名
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春秋时期鲁国人,名秋。他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下棋的第一高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教导。
只听弈秋的教诲。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将要到来。
引,拉。


zhuó(弓缴)
jiǎo(上缴)
一心一意;精神集中。
句意: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讲的内容;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一起。
不如。
因为。
他的,指后一个人。


wéi(成为)
wèi(因为)
这样。
句意: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不如前一个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到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前一个人了。说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你能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课后第三题)
1.课文开篇为什么要交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强调老师很会下棋,说明教导的过程没问题。
(2)说明学习下棋的人拥有很好的学棋资源。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探究原因
任务单 弈秋的学生 所学内容 学习态度 学习结果 猜测原因
其一人
一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弈秋诲二人弈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再读课文,用用原文中的语言完成表格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神态、动作、心理
赞扬
神态、动作、心理
批评
写出两人完全不同的学习态度。
对比
专心致志
心不在焉
展开想象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纸鸢将至,思拾石子而掷之。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展开想象
促织
3.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为两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本文讲的是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持不同的态度做事,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主旨概括
学 弈
专心致志
成功
三心二意
失败
学习之理
贵在专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