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授课)
课题 19 小英雄雨来(节选) 学科 语文
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
《小英雄雨来》(节选)收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者管桦说,雨来的形象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那个年代的民兵、老人、妇女、少年儿童,都在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顽强斗争。教材选文具有篇幅长、序号分层的鲜明特点,笔者的教学设计围绕“通过列小标题读懂长课文”和“聚焦第四部分,体悟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展开,通过小组合作、读演结合、联想补白等方法,借助思维导图、改编剧本及丰富的图文、音像材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读懂长文,唤醒爱国之心。
教学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语言运用: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吧”等3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3个词语。③思维能力: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④审美创造: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关注细节,品味语言,感受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一、多元体验,读课题初识小雨来(一)观影片——他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1.师生交流,引出课文主人公——一个和同学们一般大的小男孩,名叫雨来。(板书:雨来)2.播放电影《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日常游泳、捉鱼片段。(学生看完后自由分享,说说通过这段影片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雨来)(雨来是个普通的小男孩,活泼机灵,顽皮可爱)导入课文,师生共读雨来的故事。(二)读课题——他是一位小英雄1.读课题,学生交流对小英雄的不同理解。教师指名读课题,交流关注“小”字表现的年纪小、亲切活泼和“英雄”的坚定勇敢。有志不在年高。(补充完整课题,板书:小英雄)2.齐读课题。(三)听历史——他生活的“抗日”年代1.出示小英雄生活的年代背景——“抗日战争”。那是一段令人心痛却必须铭记的历史。(历史资料: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侵略军烧杀抢掠。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自 1937 年 7 月 7 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2.普通的小雨来却生长在一个极不普通的年代。学生带着对残酷“战争”的初步理解,再次齐读课题。(四)正字音1.出示一组课文中与战争有关的词语:晋察冀、尸首、枪栓、劫难。教师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读准“晋”的前鼻音,补充了解“晋察冀”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注意读准“栓”的翘舌音,举例“门栓”。2.分别出示两组课文中表示动作和声音的词语。扭打、捆绑、枪毙、扒开吧嗒吧嗒、呜哩哇啦、教师指名读“呜哩哇啦”,“呜”读第一声,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二、借助小标题,文走近小雨来(一)浏览全文,发现不同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它和以往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分享交流:课文篇幅特别长,全文分成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标有序号。(二)默读第一部分,学取标题1.学生借助教材中的小泡泡提示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完这部分后,我们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2.学生交流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3.师生合作,用更精简准确的语句概括主要内容。学生在提炼过程中可以抓住关键词,主要人物是雨来,主要事件是游泳。教师视情况提示还有一点很关键——本领高。(板书:抓主要人物、事件,提炼关键词)教师小结:读这种长文章的时候,每读完一个部分后,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借助“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和“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试着用“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预设:雨来游泳本领高。出示课后习题第一部分列出的小标题“游泳本领高”,对比发现异同,梳理列小标题的方法。预设:小标题是依据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来列的,它省略了人物,更简洁。(三)自学剩余部分,列小标题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六部分,读完一部分后,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用学到的两种方法,给每个部分取个小标题。学生分组、分工合作。2.全班交流,师生共评,选取合适的小标题。(1)关注主要人物、事件、关键词的提炼。(2)注意小标题的字数,控制在八个字以内。(3)交流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时,教师提醒学生关注雨来在夜校学到的内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4)在交流过程中,师生共同甄选出最能体现该部分关键情节的词语。如第三部分的“掩护”,第四部分的“智斗”,第五部分的“怀念”,第六部分的“逃生”“脱险”等。3.从部分回归整体,结合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4.小结:取小标题是门学问。后面还有许多长文章,可以继续学习使用这些方法,熟能生巧。5.借助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小标题概括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用自己的话把小标题串连起来,就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得完整、清楚而又简洁了。关注细节,品味语言 感受雨来英雄形象1.主问题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1)出示学习提示:①默读第四部分,分别勾画出描写雨来和鬼子言行的语句。②品读相关语句,提取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③借助思维导图,横着看,竖着看,在对比中体会雨来在不同情形下的内心想法,感受雨来的英雄气节。(2)学生自学,小组共学。(3)汇报交流。2.交流要点。(1)关注雨来说的话。①相机出示并指名读这三句话: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②雨来这三次“没看见”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呢?他又会怎么来说这句话呢?联系上下文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③体会第一处“没看见”,指导朗读。鬼子军官故意表现得很和气,想获取消息,雨来什么也没说。关注雨来说话时的动作,他用平常的举动化解了鬼子的疑心,这是一种斗争的智慧,读出自然的语气。④体会第二处“没看见”,指导朗读。第二处是在扁鼻子军官用糖和金戒指诱惑他的时候说的。糖和金戒指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是难得一见、珍贵的东西,在巨大的诱惑和掩护李大叔之间,雨来选择了掩护李大叔,他面对诱惑镇定冷静。⑤体会第三处“没看见”,指导朗读。第三处是雨来在遭受鬼子的毒打和严刑逼问的情况下说的。雨来宁死也不说李大叔的掩藏之处。关注“咬着牙”和感叹号,读出坚定的语气。(2)关注扁鼻子军官的形象。想一想:作者描写扁鼻子军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选择其中一处,写一写批注,写出自己的看法。交流要点:①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扁鼻子军官的这些举动是为了让雨来放下戒心,作者把鬼子假惺惺的样子写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衬托雨来的冷静智慧。②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鬼子利诱雨来,雨来不为所动。作者写扁鼻子军官利诱雨来是为了衬托雨来的坚定。③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这段话抓住鬼子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残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雨来的勇敢、坚定。④小结:不管鬼子采用什么手段,雨来都能够沉着应对。原来作者给扁鼻子军官那么多戏,都是为了凸显出主角雨来智慧、冷静、勇敢、坚定的光辉形象啊!学生思考:雨来如此坚定的原因是什么?(1)齐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深爱着自己的祖国。让我们一起诵读这句话,表达我们刻在骨子里的这份信仰。学生起立,把这句话诵读三遍。语气逐渐增强。(2)“识字课本”。“识字课本”在文中出现了 6次,写有“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的识字课本,对雨来成为小英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①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用红布包了个书皮,多珍惜啊!)②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小雨来睡前还在背课本上的内容呢)③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儿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小雨来真的时时刻刻都在看这本书)④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雨来感觉情况不对,往外跑的时候也带着这本课本,人在书在!)⑤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问他,他说捡来的,从中体会雨来的机智。)⑥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两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遭受毒打后,这两句话更是给了他勇气和力量,所以雨来宁死也不说出李大叔的掩藏之处。)教师总结:四、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迁移运用1.聚焦文中三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语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中三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2)这样的环境描写似乎和小英雄雨来没有直接的联系,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和同桌讨论讨论。(3)汇报交流。预设:第 1 部分写还乡河的美景,为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做铺垫。第 5 部分的景色描写暗示着雨来的牺牲,渲染了气氛,烘托了雨来的光辉形象。第 6 部分写静静的还乡河,承载着人们的悲痛与哀伤,以及对日本鬼子的仇恨。2.情境渲染,发挥想象,尝试表达。(1) 文中三次环境描写对渲染氛围、衬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我们要在文章的结尾加一处环境描写,你觉得可以怎么写?联系语境,发挥想象,给课文补一段描写还乡河景色的结尾。(补在下面段落之后)“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2)迁移运用,尝试表达。预设:还乡河的芦苇在微风中跳着舞,河水哗哗地流着,虫子在树上唱着歌,仿佛都在庆祝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平安归来。还乡河的河水是那么清澈,清得可以看见河里的鹅卵石。河岸边的芦苇像士兵一样保护着芦花村。3.拓展延伸,落实语文要素课后阅读,再拟小标题。课文中的这个故事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中的两个章节,课后推荐阅读整本书,尤其是《我们就是到这儿埋地雷的》和《特务(1)》《特务(2)》三个章节,这三个章节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试着给这个故事列一组小标题。阅读时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可以返回去看看前面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联系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