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导读课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导读课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9 10:0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读书有方法,开卷见朝花
——《朝花夕拾》导读
七上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鲁迅有很多念念不忘的人和事,伴随着他的成长岁月——
多年后,他把其中最有趣的、总让他回忆的人和事写进了一本书——《朝花夕拾》。
情境导入
少年闰土
初步了解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
1
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解读整本书的密钥。
2
通过阅读书中精彩片段,感知本书的艺术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
这节课我们将达成哪些目标呢?
读前热身
1.为什么要读整本书?读一篇课文和读整本有什么区别?仅仅是篇幅的差距吗?
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正宜从此入手,一篇读毕,又读一篇,涉及的方面既不嫌偏颇,阅读的兴趣也不致单调。
——叶圣陶
读整本书更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革命文学作品
诗歌集
散文集
小 说
文化论著
2.初中阶段有哪些必读书?下面这些书,你了解多少?与同学交流。
传记
读前热身
(1)想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2)想了解这本书包含的篇章内容。
(3)想知道这本书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4)想深入品读书中的长妈妈这个人物。
(5)想从这本书中看到鲁迅的生活轨迹。
(6)想体会鲁迅在写这本书时候的心理状态。
(7)想学习鲁迅先生对人物的生动描写。
读前热身
3.怎样读整本的书?阅读教材的“阅读指导”部分,理解归纳精读、略读、浏览各自的特点、具体方法。想一想,我们想从《朝花夕拾》达到以下目的应该采取哪种读书方法:
阅读方式 方式特点 阅读方法
精读
略读
浏览
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广泛的联想。
细品读懂,揣摩语言之意;
精思读深,理解情感倾向;
鉴赏读透,思考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粗略阅读,粗知大意,观其大略,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尽量用最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通读,对内容做大概了解,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
快速扫视、有意跳读,以抓住关键信息,求得更高的效率。
了解全书基本面貌,迅速定位所需内容;可以略过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兴趣或觉得不好理解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阅读。




(1)想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2)想了解这本书包含的篇章内容。
(3)想知道这本书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4)想深入品读书中的长妈妈这个人物。
(5)想从这本书中看到鲁迅的生活轨迹。
(6)想体会鲁迅在写这本书时候的心理状态。
(7)想学习鲁迅先生对人物的生动描写。
浏览
精读
略读
浏览
略读
精读
精读
阅读方法是由阅读目的决定的。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我们在进入具体篇章之前,先借助目录及《小引》,来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任务一:借助目录及《小引》,初探作品内容
打开《朝花夕拾》目录,根据出示的插图,找出对应篇目。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无常》
活动1:读目录,猜内容,明顺序
《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请你根据题目提示,请将这十篇文章进行分类。
类型 篇目
写人
《阿长与〈山海经〉》
篇 名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活动1:读目录,猜内容,明顺序
《藤野先生》《范爱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琐记》《父亲的病》
《狗·猫·鼠》《无常》《〈二十四孝图〉》
《无常》《五猖会》
《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记事
表达观点
写民俗
写书籍
探究写作顺序
鲁迅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十篇文章的呢?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对照目录,寻找答案。
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
活动1:读目录,猜内容,明顺序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琐记》
③留学的事,官僚也许可了,派定五名到日本去。——《琐记》
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藤野先生》
活动小结
《朝花夕拾》以时间推进和地点转换为序:鲁迅先生回忆了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这一时段的求学经历。他在三味书屋里接受启蒙,后前往南京、日本学习,一路奔波,一路追寻,一路成长。
朝花夕拾
青少年时期家乡生活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到南京求学
日本留学
回国后生活
除了通过目录了解书的大致内容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书的前言来了解一本书的创作背景等情况。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写有一篇《小引》。
默读《小引》,思考问题:
《朝花夕拾》和原题《旧事重提》哪个更好?为什么?
鲁迅先生在写这本书时内心的状况怎样?
活动2:读《小引》,品书名,知背景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小引》
当时记忆新鲜时没有记下,现在写下便是“旧事重提”了。
《朝花夕拾》和原题《旧事重提》哪个更好?为什么?
活动2:读《小引》,品书名,知背景
早上初绽放的新鲜娇嫩的花朵傍晚再摘下或拾取花瓣。
改题更好。运用比喻,“花”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意象,所以这里寓意“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朝”与“夕”有时间上的对比,寓意在中年的时候,再去回忆过往之事,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点拨
鲁迅先生在写这本书时内心的状况怎样?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从纷扰的现实中寻找闲静。
活动2:读《小引》,品书名,知背景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从无聊的现实中寻找意义。他展开回忆,把那些温馨的时光诉诸笔端并回味咀嚼。
活动2:读《小引》,品书名,知背景
鲁迅先生在写这本书时内心的状况怎样?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小引》
作者在颠沛流离的生活间隙创作的《朝花夕拾》。
活动2:读《小引》,品书名,知背景
鲁迅先生在写这本书时内心的状况怎样?
文坛先声
38-44岁
民主战士
45-49岁
左联盟主
50-56岁
38岁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40岁起,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
43岁,小说集《呐喊》出版。
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与瞿秋白一起领导左翼文艺运动,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56岁患病去世。
鲁迅资料
45岁,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后平政院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胜诉。
46岁,“三 一八惨案”发生之前写《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惨案发生后,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8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与反动文人斗争,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47岁,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将10篇散文编订为《朝花夕拾》。
背景资料
《朝花夕拾》前七篇主要记录童年在家乡的生活。后三篇主要记录外出求学及回国之后的事情。浏览《朝花夕拾》,任选你感兴趣的一篇,找到你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勾画批注并与同学交流。说说作品让你感触最深的点。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任务二:浏览寻找精彩片段,感受作品魅力
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
——《狗·猫·鼠》
这是鲁迅童年时养的宠物——隐鼠。文中对它的生动描写让我体会到鲁迅在童年生活的趣味。
交流示例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阿长与〈山海经〉》
这是鲁迅童年时读的书中的片段。文中对它的叙述让我体会到鲁迅从读书中体会到的乐趣。
交流示例
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迎神赛会、无常鬼,江南民俗文化,熏陶了他的心灵,质朴善良的家乡人也成了他最美好的回忆。
这些鬼物们,大概都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地响,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
交流示例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狗·猫·鼠》
作者从小时候起就不喜欢猫。猫在他的眼里根本不是可爱的形象。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交流示例
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
这是鲁迅在怀念藤野先生时写的一段议论的话,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在写作时内心的不平静,对现实的批判。
交流示例
书中有童年的乐趣,有不同的人物,有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有犀利的批判和作者的思考。
当中年的鲁迅回过头来看少年的自己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只有真正走进文字,你才能找到答案,才能真正了解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人。
活动小结
我们要在一周内完成通读及教材上提出的三个专题任务,请你结合不同的阅读方法,及阅读评价表,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任务三:明确阅读主题任务,制订阅读计划
要完成这三个专题阅读任务,我们要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略读+精读:围绕主题先进行略读,定位选取相关内容,再针对选定内容进行精读探究。
日期 阅读内容 问题与收获 句段摘抄





我的阅读计划
课堂小测
北京寓所的东壁下
流离中的医院和木匠房
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
对猫的讨厌和仇恨
《狗·猫·鼠》
家里的女佣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
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二十四孝图〉》
一次五猖会前父亲考我背书的事
《五猖会》
写迷信传说中勾魂使者的故事
《无常》
描写童年的玩耍和读书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生病,庸医治病
《父亲的病》
写一个令人憎恶女邻居的衍太太
《琐记》
回忆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老师
《藤野先生》
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范爱农》
了解《朝花夕拾》概况
发现《朝花夕拾》精彩之处
了解整本书阅读方法
制订《朝花夕拾》阅读计划
通过目录和《小引》把握内容概况
写童趣、写文化、写求学、写人、写情感
精读、略读、浏览
通读基础上精读
课堂小结
1.完成全书基本概况思维导图,将成果分享在班级空间。
作者
体裁
篇目分类
写作时间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
2.根据阅读计划,完成周内阅读打卡任务。
3.准备主题讨论课1——归纳各篇大意,梳理鲁迅生活历程。
布置作业
整本书阅读评价表
维度 描述 赋分 得分
阅读打卡 按计划完成阅读及打卡任务 33分(每篇3分)
阅读交流 在课堂读书会上积极讨论,参与分享交流 10分
分享内容合理、充分 10分
在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或发现 6分
任务成果 提交内容符合要求 (结合整本书内容,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内容展示充分,分析合理) 18分 概况导图3分, 主题任务每个5分。
呈现清晰、美观、有创意 3分
阅读检测 完成专题检测 12分,每套3分
完成阅读综合检测 8分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朝花夕拾》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