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2016年春季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间进(jiàn) 荒冢(zhǒng) 燕国(yàn) 诏书(zhào)
B.介胄(zhòu) 昳丽(yì) 贻谁(yí) 骁健(xiāo)
C.敝舆(yú) 曩者(nǎng) 期年(qī) 谤讥(bànɡ)
D.貂裘(qiú) 击楫(jī) 彀弓(gòu) 窥镜(kuī)
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B.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徐公来,孰视之
C.子墨子九距之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D.公输盘不说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6分)
(1)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2)能谤讥于市朝( )
(3)使人称谢( )
(4)及鲁肃过寻阳( )
(5)胡不见我于王( )
(6)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差别较小的一项是(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C.宗室争权,自相鱼肉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5.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朝服衣冠能谤讥于市朝
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D.天子乃按辔徐行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6.下列句子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示例:臣之妻私臣
A.宋之地,方五百里 B.宋何罪之有
C.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7.单元整体感知。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记叙的是墨子在宋国即将攻打楚国的时候,凭借谋略使战争取得胜利。
B.《祖逖北伐》展示了一代名将的胆识,表现祖逖忧国忧民的品格。
C.《诉衷情》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
D.《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邹忌从生活小事悟出治国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8.默写。(5分)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曹、刘。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从军征》中写到老兵归家所做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喇叭、锁哪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给我们带来盎然的春意;小草,给我们带来蓬勃的生机。请写出带有“草”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日前,有关“食物浪费”的新闻报道引起了某校学生会的关注,他们准备就此话题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1)某小组准备就“食物浪费现状”进行调查,请你帮忙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位同学找来了几则材料,准备在橱窗中张贴,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几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粮食损耗和浪费报告》显示,工业化国家每年浪费6.7亿吨粮食,发展中国家每年损耗6.3亿吨,全球每年损耗与浪费的粮食总量达到13亿吨。报告特别指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每年浪费2.22亿吨粮食,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所有国家的粮食总产量。
材料二瑞典食品局发表声明,瑞典每年浪费的食品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国因消费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的2%。中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也发现,被浪费的食物如果和其他垃圾混合处理,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的增加。
材料三2015年10月23日,花费几十万元,重量为4192公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份扬州炒饭”被垃圾车运走倒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提议进行一次“食物浪费大家谈”征稿活动,请你设计两个征稿话题。(2分)
征稿话题: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诉衷情(5分)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0.“尘暗旧貂裘”仅仅是表层意思“尘土盖满了过去穿过的貂皮裘”吗?还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能改成“已”“横”或其他的字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军霸上 上自劳军
B.以备胡 请以军礼见
C.军细柳 既出军门
D.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天子乃按辔徐行
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D.皇帝/敬劳/将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提示分析周亚夫的性格特点。(3分)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à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甲】【乙】语段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尊(13分)
周海亮
那是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日子。
他失去工作,身无分文。他认为城市里,纵是一条狗也比他活得幸福。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
他开始捡垃圾。纸箱、啤酒瓶、香烟壳、食品包装袋……所有能够换成钱的东西,他都捡。在夜里,他将头深深探进臭气熏天的垃圾箱,他泪流满面。在夜里,他像一条落魄的狗。也只能在夜里,因为他不敢将自己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中。
每天都有收获。其中一个垃圾箱,更是一个富饶的“宝藏”。那里面有成箱的空易拉罐、成捆的旧杂志、坏掉的铝盆铁锅、奇形怪状的玻璃瓶……每天晚上,这些东西会在垃圾箱里静静地等着他。第二天,它们就会变成馒头和咸菜,让他有力气在这个城市里继续奔走。
后来他发现一个问题,似乎,这些东西是有人故意放在那里的。它们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出现,它们摆放整齐,就像夜市上精心摆置的小摊。夜里他偷偷观察,果然见到一个男人将一包“垃圾”规规矩矩地放好,然后躲到远处,静静等待。
他知道男人在等他。
他感激那个男人,可是他有被伤害的感觉。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想放弃那些东西,强烈的饥饿感又让他一次次将那些东西捡回来,然后变成馒头、咸菜……他暗想,假如他将来发达了,一定要回来好好感谢这个男人。他会成百成千倍地偿还,他相信他完全可以做到。
后来他真的发达了,资产足以买下一条街。他想到了报恩。
他回到当初租住的小区,他见到了男人。
他知道,现在的男人,生活得并不容易。
似乎那个家至少二十年没有装修,地板翘起了角,水龙头“嘀嗒嘀嗒”地滴着水。老式的家用电器,老式的厨房用具,老式的沙发和桌椅,男人似乎仍然生活在十几年以前。不必自我介绍,男人一眼将他认出,简单聊了几句,便聊到了从前。
他说:“我知道那些东西是您故意放进垃圾箱的。我知道当初您在顾及我的自尊。”
“是的,我在顾及你的自尊。”男人说,“那时我生活得尚好,可以送你一点多余的东西。我知道它们虽不值钱,但也许可以帮你撑过那段日子。”
“您的确帮我撑过了那段日子。”他说,“如果没有您的暗中相助,我也许早就回到了乡下。那么现在,我就不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乡下的羊倌……”
“我在报纸上见过你。”男人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有钱。”
他笑笑,说:“这些年,我过得并不容易。您知道,白手起家,这有多难……”
“你不是白手起家。”男人说,“我知道那个花瓶即使在当时,也最少值十万。”
“花瓶?”他感到疑惑。
“是啊。”男人说,“你离开的前一天,我在给你收拾废品的时候,将那个花瓶也装进塑料袋,放进垃圾箱。那时我并不知道一个花瓶能值那么多钱,否则我也不会把它当成废品……”
“可是我没有捡到花瓶……”
“你捡到了。”男人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元朝的花瓶,值很多钱……”
“可是我真的没有捡到花瓶。”他说,“如果捡到了,如果我知道它很值钱,我会还给您的……”
“你不会。”
“我会。”
“那你为什么第二天就搬走?”
“因为我找到了工作……我要住集体宿舍。”
“那你怎么会发达了?”
“两年以后我与朋友合伙,赚了点钱。然后我开始单飞,资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是因为你卖了花瓶,才有了本钱……”
“根本没有花瓶……”
“谁信?你白手起家,这么短的时间就腰缠万贯,谁信?你卖掉了那个元朝的花瓶……”
他久久地盯着男人,内心慢慢地涌出一丝丝凉意。很显然男人说谎了。他记得很清楚,那天,男人放进垃圾箱里的那个塑料袋里,根本没有花瓶。他绝不会漏掉。那段时间,每一天,他都将那个臭哄哄的垃圾箱翻个底朝天 。
他低下头,不再说话。他在那里安静地坐了一会儿,起身离开,放下他带来的很大一笔钱,这笔钱,远远超过那个花瓶的价值。
他告辞,离开。走到门口,他扭头,看着呆立在那里的男人,认真地对他说:“你的确伤害了我的自尊。却不是以前,而是现在。”
——摘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21.根据小说情节,围绕“男人”梳理下面的思维导图,仿照第(2)处,概括相关内容,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22.赏析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到门口,他扭头,看着呆立在那里的男人。(为什么男人会“呆立”?试简要分析男人此时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试分析“男人虚设花瓶”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他”和“男人”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50分)
25.题目:我和_________一起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和父母一起看星星”、“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和孙悟空一起遨游太空”等等。
(2)600字以上。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第六单元检测卷
1.B【解析】A项“燕”应读yān;C项“期”应读jī;D项“楫”应读jí。
2.C【解析】“距”通“拒”;“式”通“轼”。
3.(1)不如,比不上(2)指责,讽刺(3)告知(4)到(5)何,为什么(6)抵挡
4.B【解析】A项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C项鱼肉:比喻残杀、残害。D项地方:土地方圆。
5.D【解析】A项:早晨/公共场合。B项:了解,知道/引见。C项:的确,实在/假如。D项:表顺承关系,就。
6.A【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项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宋有何罪”。C项“犹……之与……也”表示“好像……同……相比”。D项“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A【解析】《公输》记叙的是墨子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放弃对宋国的进攻意图的经过。
8.(1)雉从梁上飞(2)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3)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4)曲儿小腔儿大(5)示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9.(1)示例:您认为您身边的食物浪费现象严重吗?(2)示例:全球食物浪费严重而且对环境产生危害。(3)示例:①食物浪费与环境保护②如何避免食物浪费
10.不是。还有深层含义:自己已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却无法施展。
11.不能。“空”有双重含义,第一指白白地,无人知道,写出诗人虽有忧国忧民之心,却无法落实于行动。第二指泪已流干,写出金兵入侵,朝廷无能,空有志向,伤心痛苦之极。换成其他的词,这些表达效果就不够强烈。
12.悲伤、郁闷、无奈等。
13.D【解析】都是“于是”的意思。
14.B【解析】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5.任命河内太守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用以防备匈奴。
16.(1)常备不懈,严阵以待(2)治军有方,令行禁止(3)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17.(1)土地方圆(2)受蒙蔽
18.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意对即可)
19.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意对即可)
20.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意对即可)
21.①暗送垃圾②顾及③索钱如愿④伤害
22.(1)比喻修辞手法,将狗与人做对比,强调人与狗的不同,点明了人不光要活着,而且要有尊严地活着。
(2)因为男人没想到“他”会给自己那么多钱,而自己却为了钱虚设花瓶。表现出了男人心中的惭愧、内疚、懊悔的矛盾心理。
23.①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将男人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具可读性。④反映出男人品行的前后变化,折射出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24.他是一个坚强不屈、自尊自爱、知恩图报的人。如他落魄时夜晚捡垃圾,发达后送钱报恩。
男人:当初是一个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人,现在是一个被金钱同化了的、利益熏心的小市民。如男人虚设花瓶,索要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