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参考答案
部分参考答案
第 1、2 页
2.(1)卓越 (2)当之无愧 (3)锲而不舍 3.杨振宁 物理 物理 回忆性 人生经历 伟大贡
献 4.(1)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军中多务 乃始就学 (2)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A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 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
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用在这里属于大词小用 故选 A 6.D A 项句式杂糅 应删除
“的原因” B 项“整整两个小时”和“左右”前后矛盾 应删除“左右” C 项缺少主语 应删除“通
过”或“使” 故选 D 7.(1)示例:举行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举行以“说和做”为主
题的诗歌朗诵会(符合内容即可) (2)示例:他 是音乐的先锋 他 是灵魂的先驱 (贝多芬)
第 3、4 页
1.①中学时 她在高难度综合素质挑战赛中脱颖而出 ②她洪亮的口令带领全班获得初中部第
一名 (意思对即可) 2.①“女汉子”主要表现了她“肯吃苦““有毅力”的性格特点 例如 3
公里越野赛跑中 她的成绩甚至超越了大部分男同志 她长时间在高空、高压、高温、声音嘈杂的
环境里埋头干了整整 60 天 ②“花木兰”主要侧重表现她的智慧、专业、胆大心细、勇敢 例
如 她每天在现场协调、指导解决各种问题 最终团队提前圆满完成任务
3.相同点:①都能担当大任、都充满了智慧 ② 乐府诗集 中的花木兰毅然替父从军 女扮男装
征战多年 最后胜利归来 周承钰不负众望 指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第 5、6 页
2.(1)狂澜 (2)诧异 (3)颠沛流离 (4)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3.C 4.B 5.(1)xiǎn xūn
(2)①泣 ②瘁 6.B 7.③②①④
第 7、8 页
2.(1)挚诚 (2)嗥鸣 (3)盎然 (4)沥尽心血 3.B 4.(1) (2)√ (3)√ 6.(1)心理
描写 (2)动作描写 (3)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第 9、10 页
1.①闻一多先生从昆明乡下步行到西南联大给学生上课 ③上课时用充满激情的调子讲杜甫
的“三吏”“三别” 并联系现实批评国民党军队拉壮丁的行为 2.标题的含义是 闻一多先生
不仅是一位学者 更是一位激励人们关注现实、参与社会变革的鼓动者 通过诗歌与现实相结
合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我选 A 理由:句子 A 中的“连窗外也站了一些人”表
达了教室内外都挤满了人的情景 强调了闻一多先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他是一位有修
养、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学者 他在课堂上用诗意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讲述古代文学 同时联系现
实 批评社会不公 他在生死关头也能挺身而出 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言行一致 是一位坚定
的知识分子和爱国者
第 11、12 页
6.A 7.C 8.(1)千古风流人物 永恒的精神领袖! (2)郑成功 收复台湾失地 赶走荷兰入
侵者 维护国土的完整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诸葛亮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
间 (4)小组长要加强分工协调 活动策划者要在活动前统筹 监督各环节负责人准备情况
第 13、14 页
2.(1)浩浩荡荡 (2)不以为然 (3)慷慨淋漓 3.D 5.B 7.(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
流到海不复回 (2)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大漠孤烟
直 长河落日圆 8.俗语、谚语:跳到黄河洗不清 成语:泾渭分明 9.黄河不再咆哮 黄河在
呻吟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青 )
第 15、16 页
1.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 怒放的芦花 发怒的黄河 2.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通过百花凋零
与芦花怒放的对比 突出芦花不畏环境的恶劣 顽强倔强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与赞
美之情 3.运用一连串的叠词 强调了黄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势 表达了作者对怒吼的
黄河的赞美之情 4.不能删 结构上 为下文解释不遗憾的原因和点明主旨做铺垫 表达效
果上 增加行文的波折和趣味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近即可)
第 17、18 页
2.(1)咀嚼 (2)苛捐杂税 (3)酣然入梦 4.C 5.A 6.B 7.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
第 19、20 页
1.pú jié zhì zhàn wù sǒnɡ zhuō kǎn 4.A 5.C 6.(1)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
45
暑假作业天天练 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
(3)语言描写 7.(1)可以使读者了解“我”和阿长的特殊关系 体现了儿童率真、纯朴的心理
特点 (2)真实 因为作者是以儿童的眼光来写的 (3)用意是提醒阿长睡觉要多注意 别太挤
着“我”了 (4)长舌 是真心讨厌 正因为写出了人物实实在在的缺点 人物才显得更真实
更生动 表面上与后文矛盾 实际上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普通妇女的形象 8.抒发了作者对
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阿长对童年时的作者关怀备至 虽然有时显得烦琐 但只有她才愿意为作
者做别人不愿甚至不能的事 使作者感到温暖 因此令作者怀念
第 21、22 页
2.A 3.C 4.C 6.C 7.(1)【示例一】走进小说天地 领略人间万象 (2)B.讲述故事 畅谈
独特感受 C.评说人物 神游人物画廊 (3)漫画的左边吊着几本书 书上写着“优秀传统文
化”六个字 漫画的右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树干上写着“学生成长”四个字 书本和大树
之间有一个细管相连 寓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营养 帮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第 23、24 页
1.老师像妈妈 2.美丽 纯洁 3.爱
第 25、26 页
1.C 2.B 3.C 4.(1)这 (2)弹奏 (3)少 (4)应当 5.(1)苔痕碧绿 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
映入眼帘 (2)对莲花的喜爱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6.C 7. 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
意合即可) 8.甲文有“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乙文有“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
乎众矣”
第 27、28 页
2.D 3.D 4.D 5.【示例】选图 4 理由:这是楷书 横平竖直 端端正正 更能体现军人的凛然
正气以及其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第 29、30 页
2.B 3.D 4.【示例】小溪: 清凉的小溪穿过高山流淌而来 叮咚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5.(1)B 故事:示例: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材料 曾经做了无数次实验 可都失败 有些
人因此嗤笑爱迪生 但他坦然面对 最终获得了成功 (2)示例:同学 别灰心 俗话说:“谁
笑到最后 谁才是胜利者 ”叔叔阿姨心急 那正是关心你的表现啊 在他们的关爱下 只要你相
信自己 一定会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 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3)A.画线句用词不当 应把
“散布”改为“焕发” B.画线句标点有误 可以去掉省略号后面的句号 C.画线句表意不
准确 应改为:谁能否认 人生需要微笑呢
第 31、32 页
1.①20 岁“我”与朋友同行 夜上九寨沟 ②25 岁“我”和妹妹一起出行 去中哈边境 ③27 岁
“我”赴尼泊尔徒步旅行 2.①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 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失衡太多 有
失去就会有得到 不计较失去的 才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反映出当时
“我”内心的成就感和轻松感 也说明经历艰难 人生境界才会升华 3.在旅途中 我学会了低
头时的坚持 抬头时的自信 回头时的自省 4.热爱生活 勇敢自信 敢于探索世界 敢于迎接
挑战 有一双善于欣赏美景的眼睛 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
第 33、34 页
2.(1)忍俊不禁 (2)孱头 (3)猥琐 (4)祸不单行 (5)垂垂暮老 (6)灼灼 3.B 4.D 5.C
第 35、36 页
1.①翱翔蓝天 ③太空漫步 ④隔空对话 2.A 3.选 B 叶光富从小树立翱翔蓝天的梦想 从
高三报读空军学校 到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飞行员 再到加入航天员队伍 他克服了重重
困难 正正如诗句所表达出的那样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理念
第 37、38 页
2.C 3.D 4.D 5.(1)①静—净 ②提—题 (2)甲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 乙想把店铺尽快而
顺利地转让出去 (3)B (4)示例:小明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文化遗产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 我们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 39、40 页
2.(1)据理臆断 (2)心有灵犀 (3)屏息凝神 (4)怆然泪下 3.A 4.B 5.C 6.D
第 41、42 页
1.B 2.C 3.(1)拟人 (2)拟人 (3)比喻 (4)比喻 5.(2)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
日本和美国
第 43、44 页
2.(1)萋萋 (2)毛骨悚然 (3)怏怏不乐 (4)告罄 5.D 8.(3)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46 年 月 日
1.写汉字或拼音
元勋( ) 选 zé( ) 挚友( )
zhì( )留 卓( )越 pénɡ pài(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杰出的 超出一般的
(2)(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 无须感到惭愧
(3)(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3.填空
邓稼先 的作者是 学家 1957 年获诺贝尔 学
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本文是一篇 散文 作者
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 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
和对民族的
4.按要求默写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 ” 而吕蒙却以“ ”为
由推托 孙权以自己为例 使吕蒙“ ”
(2)鲁肃发现吕蒙今非昔比 表示惊叹的话是:“ ”
(3)面对鲁肃的赞扬 吕蒙说:“ !”以
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5.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他带病参加班里的劳动活动 这种行为可歌可泣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 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
家不断涌现
C.在大学里 我们有幸观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影视剧
D.这位科学家为了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奋斗了半个世纪 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 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B.这篇作文真难写 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才写好
C.通过学习 孙权劝学 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 无论领导还是群众 毫无例外 都必须遵纪守法
1
暑假作业天天练 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
7.综合性实践活动
学习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文后 学校开展以“说和做”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参照下面的示例 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名称
示例:举行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请选取一个你熟悉的名人 仿照下面的句式赞美他
示例:他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
(3)有人认为闻一多“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 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做法已经过
时了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学会“推销”自己 争取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对
此 你有什么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 论证合理 结构完整)
枇杷并非此琵琶
从前 有个纨绔子弟 自幼好吃懒做 不好好念书 长大以后 常因写错别字闹
笑话
有一天 他妻子说想吃枇杷 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 挥笔在上面写了几
个字 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 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 扑哧一声笑了 原来
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 五个字写错了两个 将“枇杷”误写成“琵琶” 他妻子
看过后 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绔子弟看过妻子的打油诗 羞得脸都红了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近 但“枇杷”是一种水果 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
二者的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2
年 月 日
周承钰:24 岁成为文昌航天首位女指挥
苗向东
①2020 年 11 月 24 日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指挥员居
然是位“95 后”女生———周承钰 人们好奇地问:“她凭啥 ”
女汉子
②周承钰 1996 年出生在贵州 是位土家族姑娘 中学时就读于贵阳市清华中
学 她是校运会 400 米接力的主力选手 在十人参赛只收一名女队员的高难度综合
素质挑战赛中脱颖而出 一次校运会入场式时 队列中喊口号的班长临时有事请
假了 老师让承钰紧急“上任” 她用洪亮的口令 带着全班获得了初中部第一名
③2014 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国防科技大学 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文昌 单位
为了提高大家的体能 经常举行 3 公里越野赛跑 承钰是年龄、个子最小的 没想到
在测试中她不但没有落伍 还超过了大部分男同志 令大家对她刮目相看 在此前
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 周承钰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 15 层的二级连接器
配气台 通往 15 层的路被称为“天梯” 这是倾角接近 90°的 180 多级钢铁台阶 很
多人出现“恐高症” 她却一天要来回四趟 并长时间在高空作业 那是充满高压气
体流动的空间 夏天高温达 40℃ 没有空调 声音嘈杂 她埋头干了整整 60 天 把这
个“边缘岗位”打造成“党员先锋岗”
花木兰
④这次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发射工作 周承钰成为单位领导心里指挥员的最佳
人选 在进行液氮调试时 跟上一次相比 这次时间被压缩了半天 为了把时间抢
回来 她从容应对 忙而不乱 在空调脱落测试过程中 由于管路太重 操作手感觉
十分吃力 周承钰就直接上手帮忙搬运几十斤的管路 她身先士卒的精神 鼓舞了
大家的士气 她每天在发射塔上奔走 协调各种工作 现场指导解决问题 几天下
来 脚肿了 嗓子哑了 但是她就像“铁人”一样 累不倒、打不垮、顶得上 由于连接
器系统复杂、技术受限 这里成为整个指挥工作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她胆大心细、
3
暑假作业天天练 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
柔中带刚 把系统内 30 多个操作手拧成一股绳 大家每次在测试过程中听到她熟
练的、果断的、坚毅的口令 都信心倍增 在她高效、准确的指挥下 团队啃下一块又
一块“硬骨头” 提前圆满完成了各项测试任务 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⑤周承钰是队里唯一的女性 她调度 30 多个男同志开展各项工作 被称为“航
天‘花木兰’”
⑥最终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周承钰的指挥下成功发射 周承钰不负众望 此后
她光荣入选中国妇女报社评出的“2020 年十大女性新闻人物”
(原文有改动)
1.阅读文章 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周承钰“女汉子”性格的 试举两个
例子
2.结合文中相关内容 说说“女汉子”和“花木兰”各表现了周承钰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析 乐府诗集 中的“花木兰”和本文中的“航天‘花木兰’”有什么相同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