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天天练》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四)(人教)(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作业天天练》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四)(人教)(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9 13:34:06

文档简介

部分参考答案
部分参考答案
第 1、2 页
2.(1)卓越  (2)当之无愧  (3)锲而不舍  3.杨振宁  物理  物理  回忆性  人生经历  伟大贡
献  4.(1)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军中多务  乃始就学  (2)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A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 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
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用在这里属于大词小用 故选 A   6.D  A 项句式杂糅 应删除
“的原因” B 项“整整两个小时”和“左右”前后矛盾 应删除“左右” C 项缺少主语 应删除“通
过”或“使” 故选 D   7.(1)示例:举行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举行以“说和做”为主
题的诗歌朗诵会(符合内容即可)  (2)示例:他 是音乐的先锋 他 是灵魂的先驱 (贝多芬)
第 3、4 页
1.①中学时 她在高难度综合素质挑战赛中脱颖而出 ②她洪亮的口令带领全班获得初中部第
一名 (意思对即可)  2.①“女汉子”主要表现了她“肯吃苦““有毅力”的性格特点 例如 3
公里越野赛跑中 她的成绩甚至超越了大部分男同志 她长时间在高空、高压、高温、声音嘈杂的
环境里埋头干了整整 60 天 ②“花木兰”主要侧重表现她的智慧、专业、胆大心细、勇敢 例
如 她每天在现场协调、指导解决各种问题 最终团队提前圆满完成任务
3.相同点:①都能担当大任、都充满了智慧 ② 乐府诗集 中的花木兰毅然替父从军 女扮男装
征战多年 最后胜利归来 周承钰不负众望 指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第 5、6 页
2.(1)狂澜  (2)诧异  (3)颠沛流离  (4)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3.C  4.B  5.(1)xiǎn  xūn 
(2)①泣  ②瘁  6.B   7.③②①④
第 7、8 页
2.(1)挚诚  (2)嗥鸣  (3)盎然  (4)沥尽心血  3.B  4.(1)   (2)√  (3)√  6.(1)心理
描写  (2)动作描写  (3)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第 9、10 页
1.①闻一多先生从昆明乡下步行到西南联大给学生上课 ③上课时用充满激情的调子讲杜甫
的“三吏”“三别” 并联系现实批评国民党军队拉壮丁的行为   2.标题的含义是 闻一多先生
不仅是一位学者 更是一位激励人们关注现实、参与社会变革的鼓动者 通过诗歌与现实相结
合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我选 A 理由:句子 A 中的“连窗外也站了一些人”表
达了教室内外都挤满了人的情景 强调了闻一多先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他是一位有修
养、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学者 他在课堂上用诗意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讲述古代文学 同时联系现
实 批评社会不公 他在生死关头也能挺身而出 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言行一致 是一位坚定
的知识分子和爱国者
第 11、12 页
6.A  7.C  8.(1)千古风流人物 永恒的精神领袖!   (2)郑成功  收复台湾失地 赶走荷兰入
侵者 维护国土的完整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诸葛亮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
间   (4)小组长要加强分工协调 活动策划者要在活动前统筹 监督各环节负责人准备情况
第 13、14 页
2.(1)浩浩荡荡  (2)不以为然  (3)慷慨淋漓  3.D  5.B  7.(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
流到海不复回   (2)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大漠孤烟
直 长河落日圆   8.俗语、谚语:跳到黄河洗不清  成语:泾渭分明   9.黄河不再咆哮 黄河在
呻吟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青 )
第 15、16 页
1.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  怒放的芦花  发怒的黄河  2.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通过百花凋零
与芦花怒放的对比 突出芦花不畏环境的恶劣 顽强倔强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与赞
美之情   3.运用一连串的叠词 强调了黄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势 表达了作者对怒吼的
黄河的赞美之情   4.不能删 结构上 为下文解释不遗憾的原因和点明主旨做铺垫 表达效
果上 增加行文的波折和趣味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近即可)
第 17、18 页
2.(1)咀嚼  (2)苛捐杂税  (3)酣然入梦  4.C  5.A  6.B  7.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
第 19、20 页
1.pú  jié  zhì  zhàn  wù  sǒnɡ  zhuō  kǎn  4.A  5.C  6.(1)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 
45
暑假作业天天练  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
(3)语言描写  7.(1)可以使读者了解“我”和阿长的特殊关系 体现了儿童率真、纯朴的心理
特点 (2)真实 因为作者是以儿童的眼光来写的 (3)用意是提醒阿长睡觉要多注意 别太挤
着“我”了 (4)长舌  是真心讨厌  正因为写出了人物实实在在的缺点 人物才显得更真实
更生动 表面上与后文矛盾 实际上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普通妇女的形象   8.抒发了作者对
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阿长对童年时的作者关怀备至 虽然有时显得烦琐 但只有她才愿意为作
者做别人不愿甚至不能的事 使作者感到温暖 因此令作者怀念
第 21、22 页
2.A  3.C  4.C  6.C  7.(1)【示例一】走进小说天地 领略人间万象   (2)B.讲述故事 畅谈
独特感受  C.评说人物 神游人物画廊   (3)漫画的左边吊着几本书 书上写着“优秀传统文
化”六个字 漫画的右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树干上写着“学生成长”四个字 书本和大树
之间有一个细管相连 寓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营养 帮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第 23、24 页
1.老师像妈妈   2.美丽  纯洁  3.爱
第 25、26 页
1.C  2.B  3.C  4.(1)这  (2)弹奏  (3)少  (4)应当  5.(1)苔痕碧绿 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
映入眼帘 (2)对莲花的喜爱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6.C  7. 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
意合即可)   8.甲文有“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乙文有“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
乎众矣”
第 27、28 页
2.D  3.D  4.D  5.【示例】选图 4 理由:这是楷书 横平竖直 端端正正 更能体现军人的凛然
正气以及其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第 29、30 页
2.B  3.D  4.【示例】小溪:  清凉的小溪穿过高山流淌而来 叮咚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5.(1)B   故事:示例: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材料 曾经做了无数次实验 可都失败 有些
人因此嗤笑爱迪生 但他坦然面对 最终获得了成功   (2)示例:同学 别灰心 俗话说:“谁
笑到最后 谁才是胜利者 ”叔叔阿姨心急 那正是关心你的表现啊 在他们的关爱下 只要你相
信自己 一定会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 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3)A.画线句用词不当 应把
“散布”改为“焕发”   B.画线句标点有误 可以去掉省略号后面的句号   C.画线句表意不
准确 应改为:谁能否认 人生需要微笑呢
第 31、32 页
1.①20 岁“我”与朋友同行 夜上九寨沟 ②25 岁“我”和妹妹一起出行 去中哈边境 ③27 岁
“我”赴尼泊尔徒步旅行   2.①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 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失衡太多 有
失去就会有得到 不计较失去的 才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反映出当时
“我”内心的成就感和轻松感 也说明经历艰难 人生境界才会升华   3.在旅途中 我学会了低
头时的坚持 抬头时的自信 回头时的自省   4.热爱生活 勇敢自信 敢于探索世界 敢于迎接
挑战 有一双善于欣赏美景的眼睛 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
第 33、34 页
2.(1)忍俊不禁  (2)孱头  (3)猥琐  (4)祸不单行  (5)垂垂暮老  (6)灼灼  3.B  4.D  5.C
第 35、36 页
1.①翱翔蓝天  ③太空漫步  ④隔空对话  2.A  3.选 B 叶光富从小树立翱翔蓝天的梦想 从
高三报读空军学校 到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飞行员 再到加入航天员队伍 他克服了重重
困难 正正如诗句所表达出的那样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理念
第 37、38 页
2.C  3.D  4.D  5.(1)①静—净  ②提—题  (2)甲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 乙想把店铺尽快而
顺利地转让出去   (3)B  (4)示例:小明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文化遗产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 我们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 39、40 页
2.(1)据理臆断  (2)心有灵犀  (3)屏息凝神  (4)怆然泪下  3.A  4.B  5.C  6.D
第 41、42 页
1.B  2.C  3.(1)拟人  (2)拟人  (3)比喻  (4)比喻  5.(2)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
日本和美国
第 43、44 页
2.(1)萋萋  (2)毛骨悚然  (3)怏怏不乐  (4)告罄  5.D  8.(3)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46    年    月    日
1.写汉字或拼音
至死不懈(    )       (     )躬尽(    )       妇(    )皆知

家(    )户(    ) 锋芒(    )(     ) 可(    )可泣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没有相应事实基础 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
言论
(2)(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3)(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3.填空
(1) 孙权劝学 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
纂的一部 体通史 记载了从 到 共 1362 年间的
史事
(2) 孙权劝学 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 的学习方法是: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 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 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    )
(3)我向那边注视着 注视着 直到天边破晓 (    )
5.下面的句子朗读不太顺口 请稍加修改 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 土地黑黑的 红玉的脸庞 眼睛似黑玉 斑
斓的山雕 奔驰的鹿群 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1 1
暑假作业天天练  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
6.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电子化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 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 特别是读经典 读名著 让书香满城成为天津的城市特色
C.一部作品是否真实 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 关键在于通过对
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D.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 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7.关于内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邓稼先 一文中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 表达了对邓稼
先的崇敬之情
B. 孙权劝学 选自 资治通鉴 这部史书是由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C. 说和做 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两个方面 作为学者 他是
“说”了也不一定“做” 作为革命家 他“说”了 也跟着是“做”
D. 回忆鲁迅先生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 捕捉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
借以向世人展现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 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
鲁迅
8.班上将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语文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 请你为该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2)在“讲保卫国土故事”活动环节中 你将向同学们介绍        (人名) 有关
这位爱国人士的主要事迹是:                                       
(3)襄樊人杰地灵 风流人物辈出 你最崇拜谁 写出该风流人物写的诗文名句
(完整的一句)
风流人物:        诗文名句:                       
(4)轮到“讲名人故事”小组发言时 该小组还没有准备好 导致活动冷场 针对此
情况 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
 
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