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31 16:3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National security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01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man-made carbon emissions
图例解析:①距平 ②滑动平均值
1.全球气候变化
(1)读图,说明1880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有什么变化特点呢?
①20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
②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③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
1.全球气候变化
(2)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异同点?
为什么全球变暖趋势会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相关?
①相同点:都呈上升趋势。
②不同点: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全球气温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特点。
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1.全球气候变化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
地面
吸收
约47%
吸收
O?吸收紫外线
CO?吸收红外线
CO?、H?O吸收80%以上的红外线
大气吸收
大气升温
逸出
返回地面
大气
逆辐射
逸出
反射
地面反射率
地面辐射
散射
2.大气的温室效应
思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引起全球变暖的原理是什么?
1. 大气受热过程中,太阳辐射先使______升温。
A. 大气 B. 地面 C. 云层
2. 地面升温后会以______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A. 太阳短波 B. 地面长波 C. 大气微波
3. 水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
______辐射。
A. 太阳紫外线
B. 宇宙射线
C. 地面长波

4. 温室气体吸收能量后,又以______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
A. 大气逆
B. 大气顺
C. 地面逆

5.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______作用。
A. 降温
B. 保温
C. 干燥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循环是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人类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通过碳循环过程被海洋和陆地吸收,其余部分会在大气中长期停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02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1.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图6 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影响的主要表现
图7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影响的部分事件和现象
1.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图8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9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论】全球变暖对水热格局和农业的影响
以高纬度和中低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区为例,探究全球变暖对水热格局和农业的影响。
总结:局部短期收益<全球长期风险”,如北极航线开通伴随生态脆弱性剧增。
以高纬度和中低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区为例,探究全球变暖对水热格局和农业的影响。
影响自然过程
危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威胁人类社会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高纬地区产量增加
北半球温度带北移
高纬度地区变暖
积温增加
作物生长期延长
中低纬度
地区受损
中低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变暖
加大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供水不足、干旱加重,因此中低纬度“谷物带”地区生产潜力降低,作物减产
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下降
不能 补偿
讨论:全球变暖是否全是坏事
1.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试举例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图13 南非津巴布韦干旱,威胁粮食安全
图12 基里巴斯人民申请移民新西兰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图14 中东的水资源分配矛盾引发战争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03
Respond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1.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共识
阅读教材P85,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突出特征:_________;
(2)国际社会已达成的共识: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继续增加,使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升高超过2℃,会带来哪些影响?
①改变气候资源的空间配置;
②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风险;
③对淡水资源、粮食生产、人类健康和城市设施等多个方面造成严重威胁;
④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影响。
全球变暖
增幅控制在2℃阈值
2.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图15 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读图17,探究下列问题:
(1)1851-1990年,中国和美国、欧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值分别是多少?
中国约400亿吨,美国约2500亿吨,欧盟约2400亿吨。
(2)大气中人为增加的CO2主要由哪些国家产生?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CO2主要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目前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图17 中国、美国、欧盟人均CO2历史累积排放比较
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各国基于“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减排行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国家类别
碳排放现状
减排责任
发达国家
①工业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②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③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
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要率先减排。
发展中国家
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各国要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领域合作,协商解决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
表2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巴黎协定》生效—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发达国家历史累积排放占全球 79%,是否应承担 80% 以上减排义务?
你的观点
反对
支持
组分别代表中国、美国、图瓦卢、俄罗斯
用 30 秒简述立场,设计海报
“要求发达国家立即停排 + 赔偿搬迁费!”
图瓦卢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能力
建设。”
中国
“需平衡减排与经济发展
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
美国
“北极资源开发需国际协作,减排应考虑高纬度国家特殊需求。”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