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National security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目录
教什么:课程标准 外部联系 内部结构
01
怎样教: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
02
为什么这样教: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03
一、教什么(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
外部联系
内部结构
一、教什么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
外部联系
内部结构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本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与第一章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形成呼应。既突出了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又通过环境安全问题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引导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形成初步分析人地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教什么
课程标准
外部联系
内部结构
一、教什么
本节重点探讨
①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环境问题②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③以及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行动与合作。
二、怎样教
原则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智慧课堂辅助教学法
通过借用AI大模型和多个软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悟,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案例
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全球环境异常事件,使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
教学法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二、怎么教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角色扮演
学法
教学过程
教法
二、怎么教
完成基础概念等必备知识的学习。
合作完成,探讨观点总结知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通过角色扮演,站在不同国家的角度看待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过程
学法
教法
二、怎样教
导入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01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man-made carbon emissions
2019人教新版
教学过程
学法
教法
二、怎样教
图例解析:①距平 ②滑动平均值
1.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1880-2020年)
提升概念认知——①距平 ②滑动平均值
(1)读图,说明1880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有什么变化特点呢?
①20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
②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③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
1.全球气候变化
(2)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异同点?
为什么全球变暖趋势会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相关?
①相同点:都呈上升趋势。
②不同点: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全球气温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特点。
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1.全球气候变化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循环是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全球碳循环示意图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人类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通过碳循环过程被海洋和陆地吸收,其余部分会在大气中长期停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02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1.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图6 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影响的主要表现
举例
图8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9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典例分析】全球变暖对水热格局和农业的影响
以高纬度和中低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区为例,探究全球变暖对水热格局和农业的影响。
以高纬度和中低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区为例,探究全球变暖对水热格局和农业的影响。
影响自然过程
危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威胁人类社会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高纬地区产量增加
北半球温度带北移
高纬度地区变暖
积温增加
作物生长期延长
中低纬度
地区受损
中低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变暖
加大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供水不足、干旱加重,因此中低纬度“谷物带”地区生产潜力降低,作物减产
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下降
不能 补偿
讨论:全球变暖利弊之分
总结:局部短期收益<全球长期风险
1.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试举例
图7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影响的部分事件和现象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全球变暖引发图瓦卢的举国搬迁
各国(代表)的立场和责任划分
全球变暖引发图瓦卢的举国搬迁
各国(代表)的立场和责任划分
“要求发达国家立即停排 + 赔偿搬迁费!”
图瓦卢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能力
建设。”
中国
“需平衡减排与经济发展
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
美国
“海平面上升我们也受影响,接纳图瓦卢移民不能只由我国承担”
新西兰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03
Respond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1.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共识
阅读教材P85,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突出特征:_________;
(2)国际社会已达成的共识: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继续增加,使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升高超过2℃,会带来哪些影响?
①改变气候资源的空间配置;
②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风险;
③对淡水资源、粮食生产、人类健康和城市设施等多个方面造成严重威胁;
④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影响。
全球变暖
增幅控制在2℃阈值
《巴黎协定》生效—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2.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图15 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各国基于“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减排行动。
国家类别 碳排放现状 减排责任
发达国家 ①工业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②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③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 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要率先减排。
发展中国家 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各国要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领域合作,协商解决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 表2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读图17,探究下列问题:
(1)1851-1990年,中国和美国、欧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值分别是多少?
中国约400亿吨,美国约2500亿吨,欧盟约2400亿吨。
(2)大气中人为增加的CO2主要由哪些国家产生?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CO2主要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目前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图17 中国、美国、欧盟人均CO2历史累积排放比较
“发达国家历史累积排放占全球 79%,是否应承担 80% 以上减排义务?
你的观点
反对
支持
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思
维
导
图
三、为什么这样教
知识基础方面:学生知晓全球气候变化很重要,但是对于影响国家安全的具体形式与机制认识尚浅;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图文材料,扩展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能力基础方面:已经初步掌握从地理视角分析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但综合分析问题仍不够熟练;教师应该重视探究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素养基础方面:学生对国家安全方面感兴趣,在新闻中也能感受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但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仍需加强;教师应该通过人工智能、模拟国际会议、小组讨论等活动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三、为什么这样教
学情
教学反思
结合材料,认识碳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
结合碳循环示意图、温室效应原理,理解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综合思维
结合所学知识,认识碳排放、碳减排的日常行为,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地理实践力
能够从环境安全的角度,理解碳排放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增强国际减排合作意识。
人地协调观
教学目标
三、为什么这样教
学情
教学反思
课上发现,网络数据有很多,分辨真伪有一定难度,要强化筛选。
学生表示,AI辅助教学提高了上课乐趣,更有参与感。
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便捷,几乎无所不能,但是如何准确使用有一定门槛。
感受到智慧课堂辅助教学想要很好的融入教学有一定困难,容易超过预计教学时间,应当加深自己的学习和使用熟练度,更好辅助教学。
学生进行模拟谈判的时候容易把握不住重点,需要有教师专门指导。
引导学生认识碳排放、碳减排的日常行为,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各类软件的使用最终是为了教学服务,不能本末倒置,要多元化的使用。
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三、为什么这样教
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