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9 12:19:40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025八下·越秀期末)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惧惮/掸子 瞬间/挑拨离间 B.缅怀/腼腆 分歧/分崩离析
C.缭绕/瞭望 挣扎/安营扎寨 D.思慕/蓦然 拾掇/拾阶而上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读音不都相同,dàn/dǎn,jiān/jiàn;
B. 读音都相同,miǎn/miǎn,fēn/fēn;
C. 读音都不相同,liáo/liào,zhá/zhā;
D. 读音都不相同,mù/mò,shí/sh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2025八下·越秀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脑畔 天衣无缝 弛骋 不修边副
B.沙铄 格物至知 欺侮 轻歌曼舞
C.辐射 亭台楼阁 追朔 草长鹰飞
D.缄默 人情世故 诬蔑 接踵而至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弛骋” 的 “弛” 应为 “驰”,“不修边副” 的“副” 应为 “幅”;
B.有误,“沙铄” 的 “铄” 应为 “砾”,“格物至知” 的“至” 应为 “致”;
C.有误,“追朔” 的 “朔” 应为 “溯”,“草长鹰飞” 的“鹰” 应为 “莺”;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5八下·越秀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州六月的天气经常风云变幻,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风而交加,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B.他在反驳对方的观点时,旁征博引,强词夺理,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2025年国际花卉艺术展在广州云溪植物园开幕,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展区内热闹非凡。
D.在绿色能源技术应用方面,广州全运会的场馆建设始终站在行业的风口浪尖。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 使用有误,风云变幻: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该成语望文生义。
B. 使用有误,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多用于形容无理辩解。该词语褒贬误用。
C. 使用正确,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D. 使用有误,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该成语望文生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25八下·越秀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学期,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15分钟课间“方案,提高了学生体质。
B.借助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技术,央视春晚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金蛇“舞动的奇幻效果。
C.“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不能一概而论。
D.“粤剧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粤剧、接触粤剧、认识粤剧,近距离体验粤剧的魅力。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有误,搭配不当,可将 “提高” 改为 “增强”;
B.正确;
C.有误,句式杂糅,可将 “的原因” 或 “造成” 删去;
D.有误,语序不当,可将 “热爱粤剧” 与 “认识粤剧”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5八下·越秀期末)学校拟举办“穗粤有声·传情岭南“主题演讲比赛,小越拟写了一份演讲提纲,请你补全表格内容。
文章结构 内容要点
开头 以粤语童谣和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演讲主题,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主体 ①   。(根据以下内容,概括要点) 粤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活化石“;粤语不仅是一种方言,还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关,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
粤语的传承现状。 调查显示,如今部分青少年虽听得懂粤语,却因日常生活使用粤语的场景逐渐减少,难以流畅表达,年轻一代中能使用地道粤语进行表达的人数不断下降。
粤语的推广举措。 如举办粤语童谣创编大赛;开发粤语学习小程序; ②   ;   。(仿造示例,写两条举措)
结尾 ③   。(设计演讲结束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50字以内)
【答案】粤语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展粤剧唱腔研习工作坊;制作粤语美食文化有声地图;示例:让粤语如岭南的木棉花般绽放,成为连接你我与故乡的情感桥梁!
【知识点】衔接仿写;见解表述;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①根据材料第一段,粤语被定义为 “岭南文化的活化石”,且与非遗项目共同构成文化内涵。需要提炼出粤语在历史传承、文化载体方面的核心价值,注意要与后文 “传承现状” 形成对比。
②仿写需保持 “动词 + 文化载体 + 具体形式” 的结构。如 “粤剧唱腔” 对应非遗项目,“美食文化有声地图” 融合地域特色与科技手段,注意举措要具体可操作且体现文化传承。
③结束语需包含比喻、拟人等修辞,如将粤语比作木棉花体现地域象征意义,“情感桥梁” 突出文化纽带作用。注意押韵与感染力,控制在 50 字内。
故答案为:①粤语的历史文化价值②开展粤剧唱腔研习工作坊;制作粤语美食文化有声地图③示例:让粤语如岭南的木棉花般绽放,成为连接你我与故乡的情感桥梁!(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6.(2025八下·越秀期末)古诗默写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君子好逑。(《关雎》)
②黄发垂髫,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④是故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⑤《北冥有鱼》中以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   。
⑥小越漫步东山湖公园,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让人不由想起“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两句诗。
【答案】窈窕淑女;怡然自乐;晓驾炭车辗冰辙;学然后知不足;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①②③④
⑤“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出自《北冥有鱼》。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奋起而飞时,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一样,突出了大鹏体型的庞大和飞行的壮观,“怒” 指奋起的样子,“垂天之云” 形容翅膀极大。
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句描绘了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花木繁茂,与东山湖公园的山光水色、清潭倒影等景致相契合,体现出清幽雅致的氛围,“曲径” 不要误写为 “曲经”。
故答案为:①窈窕淑女②怡然自乐③晓驾炭车辗冰辙④学然后知不足⑤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与鉴赏(共46分)
(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余与芸寄居锡山华氏,时华夫人以两女从芸识字。乡居院旷,夏日逼人。芸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展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挡,宽一尺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
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纡回曲折,随时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高可二黍许/两人可移动
B.中轩敞者为舱/不足为外人道也
C.时华夫人以两女从芸识字/隶而从者
D.随时可更/即更刮目相待
8.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
B.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
C.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
D.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⑵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10.【甲】文核舟之“巧“与【乙】文活花屏之“妙“分别体现在哪?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答案】7.C
8.D
9.①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②这真是乡间居住的好办法啊。
10.【甲】“核舟之巧” 的表现:①尺寸之巧:核舟体积虽小,却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复杂的场景,显示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②布局之巧:舟上的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巧妙,即使在如此小的空间内也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乙】活花屏之 “妙” 的表现为: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
  这只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乙】我和芸寄居在锡山华家,当时华夫人让两个女儿跟着芸学习识字。在乡下居住,院子空旷,夏天的暑气让人难以忍受。芸教华家的人制作活花屏的方法,非常巧妙。每展开一扇(花屏),用两根木梢,大约长四五寸,做成矮条凳的样式,中间是空的,横着安四根挡条,宽一尺左右,四个角上凿出圆眼,插上竹编的方眼(篾片)。花屏大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上扁豆,把砂盆放在屏中,(扁豆的藤蔓)盘绕着蔓延到屏上,两个人就可以移动(花屏)。多编几扇这样的屏风,随意遮挡,仿佛绿荫布满窗户,既能通风又能遮挡阳光,(屏风布置得)曲折婉转,还能随时更换(布局),所以叫活花屏。有了这个方法,那么所有的藤本植物、香草,随便在什么地方都能利用。这真是在乡下居住的好办法啊。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不同,大约 / 可以;
B. 不同,是 / 对,向;
C. 相同,跟随;
D. 不同,更换 / 另外。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每一扇花屏,用两根木梢,大约长四五寸,做成矮条凳的样式。故断为:每屏一扇 / 用木梢二枝 / 约长四五寸 / 作矮条凳式。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尝,曾经;贻,赠送;余,我。②重点词:此,这;之,的。
故答案为:①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②这真是乡间居住的好办法啊。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可知,核舟尺寸之巧:核舟体积虽小,却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复杂的场景,显示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根据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可知,核舟布局之巧:舟上的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巧妙,即使在如此小的空间内也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乙】文中活花屏的 “活”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可移动:“两人可移动”,花屏不是固定的,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并且随时更换样式,具有灵活性。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使花屏有动态美。
故答案为:【甲】“核舟之巧” 的表现:①尺寸之巧:核舟体积虽小,却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复杂的场景,显示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②布局之巧:舟上的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巧妙,即使在如此小的空间内也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乙】活花屏之 “妙” 的表现为: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
(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上阙中“风和雨“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12.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加点词“一任““只有“。
【答案】11.“风和雨” 表面是自然风雨,象征诗人遭受政治上的打压、逆境的磨难,也映射国家风雨飘摇的命运。
12.“一任” 意为 “任凭”,凸显梅花孤高淡泊、不与世俗争艳的品格,也隐含诗人不媚流俗、坚守自我的情怀。“只有” 突出梅花坚贞不屈、精神永存的特质,寄寓诗人虽历经磨难,爱国与高洁之志至死不变的心境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生活杂感;卜算子·咏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1.本题考查诗歌词语内涵。从创作背景看,陆游身处南宋,主战却受主和派排挤,仕途多舛。词中梅花的 “风和雨”,不只是自然天气,象征政治上的打压、逆境的磨难。借梅花的风雨处境,映射诗人个人理想难酬的困境,也暗指国家在战乱、主和氛围下的风雨飘摇,是托物言志中 “以境寓情” 的体现。
故答案为:“风和雨” 表面是自然风雨,象征诗人遭受政治上的打压、逆境的磨难,也映射国家风雨飘摇的命运。
12.本题考查诗歌词语赏析。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里,“一任” 是 “任凭” 之意。梅花 “无意争春”,即便被群芳嫉妒,也坦然 “任凭”,塑造出梅花不媚俗世、孤高淡泊的形象,对应诗人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坚守本心的品格。“只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只有” 表强调。梅花凋零被碾压成尘,但香气永恒不变,突出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这是诗人以梅自喻,即便历经磨难(如仕途挫折、人生坎坷),爱国情怀与高洁操守也至死不渝,用简洁字词深化 “托物言志” 主旨。
故答案为:“一任” 意为 “任凭”,凸显梅花孤高淡泊、不与世俗争艳的品格,也隐含诗人不媚流俗、坚守自我的情怀。“只有” 突出梅花坚贞不屈、精神永存的特质,寄寓诗人虽历经磨难,爱国与高洁之志至死不变的心境
(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学校足球社开展“体育赋能,守护青少年健康“主题学习活动,热爱运动的小越搜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分学段完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宪法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选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材料二:
某省2005-2019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呈动态变化,具体如下表:
某省2005-2019年不同组别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比较
类别 组别 2005年 2010年 2014年 2019年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性别 男 4088 225(5.5%) 4549 312(6.9%) 5107 422(8.3%) 8090 1024(12.7%)
女 3550 133(3.7%) 4451 143(3.2%) 5126 267(5.2%) 7850 695(8.8%)
年龄/岁 7-9 1914 129(6.7%) 2258 160(7.1%) 2546 198(7.8%) 4139 458(11.1%)
10-12 1925 106(5.5%) 2311 159(6.9%) 2572 219(8.5%) 4467 571(12.8%)
13-15 2043 74(3.6%) 2247 74(3.3%) 2574 189(7.3%) 3838 395(10.3%)
16-18 1756 49(2.8%) 2184 62(2.8%) 2541 83(3.3%) 3496 295(8.4%)
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学业压力差异,普遍存在每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的情况。部分地区出于安全考虑,导致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无法达到显著成效的运动量和频率。学生的超重问题增多。
(摘编自《中国学校卫生》2024年第12期)
材料三:
某市某学校聚焦学生休质健康和综合素养提升,让山区学生爱上体育,享受运动乐趣。一是丰富体育供给。除常规的足篮排乒羽项目外,学校利用区域资源,开设民族体育项目、山地体育项目、生态体育项目,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热爱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二是建设AI操场。学校根据中小学校田径场、篮球场、小操场等运动场所的环境特点,设置并开发AI体育导师系统,让学生能够在AI导师的指导下自行开展锻炼。同时,AI导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运动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价,有效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三是打造区域竞赛体系。学校组织班级体育比赛,并承办区级体育赛事,搭建学生体育活动展示的平台,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区域体育竞赛体系。四是对学生运动健康实施预警式管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足踝健康、脊柱侧弯筛查,建立台账,设立“小胖墩减肥班“。
(选自《现代教育报》2025年3月12日)
材料四:
国家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的规定,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调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提法。第一阶段是以限制学生参加活动为主。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全国各级学校由于功课过重、社团活动过多,加上卫生工作注意不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这个阶段学生每天1小时活动主要是以限制学生参加过多的课外体育和社团活动而提出的。第二阶段是以立法成规,保障1小时体育活动为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自此,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列入了法规,成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第三阶段首次明确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为校园时间。这是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是在学校内进行的。第四阶段是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这2小时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校内外,主要指向中小学生,大学生没有强制要求。
(摘编自《体育学刊》2025年第2期)
13.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以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B.AI体育导师能帮助学生开展自主锻炼,还能根据学生的运动数据提供科学指导。
C.最初阶段明确体育锻炼时长的目的,是限制学生参加过多的课外体育和社团活动。
D.现阶段国家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规定,主要指向中小学生。
14.小越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省2005-2019年调研结果显示,男生每次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女生,2019年差异最大。
B.某省超重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可见导致超重的原因不是单一的。
C.学校开设常规和有区域特色的体育项目,让学生爱上体育,并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D.根据国家对学生体育锻炼时长的阶段划分,第三、四阶段都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内进行活动。
15.研究了上述材料,小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已全面建成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并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
B.超重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大,每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在校运动成效不显著的情况。
C.国家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规定的变化,与现实需求有关,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D.学生体育锻炼时长的要求,始终以法规形式呈现,彰显了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16.足球社拟举办班际足球比赛,请你以社长的身份,结合材料向学校陈述理由。
【答案】13.A
14.D
15.C
16.示例: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我是足球社社长。举办班际足球比赛有诸多好处。首先,材料一提到要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举办足球比赛能让同学们在运动中增强体质,符合这一理念。其次,材料三指出学校打造区域竞赛体系,组织班级体育比赛是其中重要一环,举办班际足球比赛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为同学们搭建体育活动展示的平台,让大家享受运动乐趣,爱上体育,有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希望学校能批准举办此次班际足球比赛。谢谢!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2)(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4)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13.A. 有误,材料一提到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说明加快补齐短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与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是并列关系,并非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BCD. 正确。
故答案为:A
14.ABC. 正确;
D. 有误,材料四指出第四阶段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 2 小时,这 2 小时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校内外,并非都规定在校内进行活动。
故答案为:D
15.A. 有误,材料一仅说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不能得出已全面建成的结论;
B. 有误,材料二说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学业压力差异,普遍存在每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的情况,部分地区出于安全考虑,导致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无法达到显著成效的运动量和频率,学生的超重问题增多,但不能说超重的学生普遍存在这些情况,存在逻辑错误;
C. 正确;
D. 有误,材料四提到第一阶段是以限制学生参加活动为主,并非始终以法规形式呈现。
故答案为:C
1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结合材料一“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2 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学校”,材料三“三是打造区域竞赛体系。学校组织班级体育比赛,并承办区级体育赛事,搭建学生体育活动展示的平台,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区域体育竞赛体系” 等内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我是足球社社长。举办班际足球比赛有诸多好处。首先,材料一提到要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举办足球比赛能让同学们在运动中增强体质,符合这一理念。其次,材料三指出学校打造区域竞赛体系,组织班级体育比赛是其中重要一环,举办班际足球比赛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为同学们搭建体育活动展示的平台,让大家享受运动乐趣,爱上体育,有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希望学校能批准举办此次班际足球比赛。谢谢!
(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北平的庙会
张中行
①记北平的庙会颇难,因其太杂。地大庙破,人多物杂,老远望去就觉得乱嘈嘈,进去以后更是高高低低,千门万户,东一摊,西一案,保你摸不着头脑。但你看久了以后,也会发现混乱之中正有个系统,嘈杂之中也有一定的腔调,然后你才会了解它,很悠闲地走进去,买你所要买的,玩你所要玩的,吃你所要吃的,你不忍离开它,散了以后,再盼着下一次。
②赶庙会的买卖人是既非行商,又非坐贾,十天来一次,卖上两天又走了,正像下乡的粥班戏,到了演期,搭上台子,就若有其事地吆喝起来,等到会期一过,就云飞星散。庙会的末天的晚上,他们或推车,或挑担,离开这个庙,去到另一个庙,地方总新鲜,人与货仍是那一群。
③庙会里货物的种类可真多,大至绸缎古玩,小至碎布烂铁,无论是居家日用,足穿头戴,或斗鸡走狗,花鸟虫鱼,无所不备。只要你有所欲,肯去,它准使你满意,而且价钱还便宜。庙会的交易时刻是很短的,从午后到日落,在此时以外没有人去,去也没有人卖。时间短而买卖多,所以显得特别匆忙。人们挨肩挤背地进去,走过每一个摊,每一个案。庙会的东西很少言不二价,常去的人自然知道哪一类东西诳多,哪一类东西诳少,看好了,给一个公道价,自然很快成交。
④北平这城有她自己的文化,有她自己的风格,不管你来自天南海北,只要你在这里住久了,也会被她融化,染有她的习惯,染有她的情调,于是生活变成“北平的“了。然而在这同一北平的情调之中,也分成三、六、九等,譬如学生是一流,商贾是一流,而住家则另是一流也。
⑤严格说起来:北平的情调应该拿住家来代表,也唯有住家的生活才真正够得上“北平的“,这一点不能详说了。———我总以为北平的地道精神不在东交民巷、东安市场、大学、电影院,这些在地道北平精神上讲起来只能算左道,摩登,北平容之而不受其化。任你有跳舞场,她仍保存茶馆;任你有球场,她仍保存鸟市;任你有百货公司,她仍保存庙会。
⑥地道北平精神由住家维持,庙会为住家一流而设,所以庙会也很尽了维持之力。譬如以鞋为例:纵然有多少摩登女子去市场买高跟,然而住家碧玉仍然去庙会寻平底,她们走遍所有的鞋摊,躲在摊后去试,试好了,羞答答地走回家去,道上也许会遇见高跟鞋的女郎,但她们不羡慕那些,有时反倒厌恶,她们知道穿上那种鞋会被胡同里的人笑话,那是摩登,是胡闹。
⑦市场是摩登,庙会是过日子,过日子与摩登大有分别,所以庙会的货物不求太精,只取坚而贱,由坚而贱中领略人生,消磨日子,自然会厌弃摩登,这是住家的可取处,也是庙会的可取处。由住家去庙会,买锅买炉,买鞋买袜,看戏吃茶,挑花选鸟,费钱不多,器用与享乐两备,真是长久过日子之道。摩登不解此,笑庙会嘈杂,卑下,只知出入市场,照顾公司;一到自己过日子,东西不是,左右无着,然后哭丧着脸,怨天尤人,皆是不解庙会,离开住家之病也。
⑧庙会专为住家而设,所以十天中开上两天也就够了。住家中有老少男女,色目不同,趣味各异,庙会商人洞明住家情形,预备一切住家需要的东西,不管你是老翁、稚子,或管家的主妇、将出阁的姑娘,只要你去,它准使你有所欲,或买或玩,消磨半日,眉开眼笑地回去。
⑨你是闲人雅士,它有花鸟虫鱼;你是当家主妇,它有锅盆碗箸;你是玩童稚子,它有玩具零食;你是娇媚姑娘,它有手帕脂粉。此外你想娱乐,它有地班戏,戴上胡子就算老生,抹上白粉就算花旦,虽然不好,倒也热闹,使你发笑,使你轻松。
⑩就按我自己来说,是非常爱庙会的,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去,我想旁人也应该这样。人生任有多少幻想,也终不免于过小家日子,这是快乐的事,也是严肃的事,而庙会正包含这两种情调,所以我爱它,爱每一个去庙会的人。有一次,我从庙会里买回两只鸟,用手提着向家里走,路上常常有人很亲切地问:
“这只鸟还好哇,多少钱?“
我一个个地答复,有时谈得亲热了,不得不伫立在道旁,听他的批评,他的意见,有些人甚至唠唠叨叨地说起他的养鸟历史,热切地把他的经验告诉我,看样这些人也是常去庙会的。庙会使人们亲密,结合,系住每一个人的心。
1936年5月9日
(选自《张中行全集》,有删减)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平的庙会,混乱中有个系统,嘈杂中又有一定的腔调,让人去了一次,忍不住想去第二次。
B.庙会的货物价格说一不二,没有什么水分,看好了商品,给个价就成交,这令买卖双方都放心。
C.作者认为世人熟知的东交民巷、东安市场、大学、电影院这些,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北平精神。
D.第⑦段把市场与庙会进行对比,表明庙会的东西价廉物美,居家必备,表述作者对庙会的偏爱。
18.文章以“北平的庙会“为题,第④⑤段却宕开一笔写北平的文化、情调。第④⑤段写了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9.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⑴她们走遍所有的鞋摊,躲在摊后去试,试好了,羞答答地走回家去。(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⑵你是闲人雅士,它有花鸟虫鱼;你是当家主妇,它有锅盆碗箸;你是玩童稚子,它有玩具零食;你是娇媚姑娘,它有手帕脂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0.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请以最后三段为例,加以分析。
【答案】17.B
18.写了北平有自身独特文化与情调,其地道精神由“住家” 维持,东交民巷等摩登场所无法代表北平精神。这样写引出庙会与北平地道精神的联系,为后文写庙会是住家生活体现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庙会对维持北平本土文化的意义。
19.①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走遍”“躲”“试” 及 “羞答答”,生动写出住家姑娘在庙会选鞋的细致羞涩,体现其对传统生活认同与庙会和日常的联系。②用排比,“你是…… 它有……” 句式,列举不同人群在庙会的需求,突出庙会商品丰富、满足各阶层,强化对庙会的喜爱。
20.叙述 “我” 买鸟及路人交流经历,描写路人询问、分享经验的细节,议论 “庙会使人们亲密”,通过叙述真实场景、描写人际互动、议论情感纽带,体现庙会的人间烟火气抚慰人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解答时结合具体的内容做出分析即可。
17.ACD. 正确。
B. 有误,根据第③段 “庙会的东西很少言不二价,常去的人自然知道哪一类东西诳多,哪一类东西诳少,看好了,给一个公道价,自然很快成交” 可知,庙会货物价格并非“说一不二”,而是存在议价空间,该选项与原文表述相悖。
故答案为:B
18.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及作用分析能力。第④⑤段主要阐述北平独特的文化与情调:北平的地道精神由 “住家”生活维持,而东交民巷、东安市场等摩登场所属于 “左道”,无法代表北平精神。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①结构上,引出庙会与北平地道精神的内在关联,为后文写庙会是 “住家一流而设”“维持地道北平精神” 作铺垫;②内容上,通过对比摩登场所与庙会,突出庙会作为本土文化载体的重要性,深化 “庙会体现北平生活本质” 的主旨,使文章对庙会的描写更具文化深度。
故答案为:写了北平有自身独特文化与情调,其地道精神由“住家” 维持,东交民巷等摩登场所无法代表北平精神。这样写引出庙会与北平地道精神的联系,为后文写庙会是住家生活体现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庙会对维持北平本土文化的意义。
19.①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赏析能力。该句运用动作描写(“走遍”“躲”“试”)和神态描写(“羞答答”),细致刻画住家姑娘在庙会选鞋时的行为举止:“走遍所有鞋摊” 体现挑选的细致,“躲在摊后试鞋” 表现传统女性的羞涩,“羞答答走回” 呼应其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认同。这些描写生动展现庙会与百姓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凸显庙会作为传统生活场景的独特魅力。②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能力。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以“你是…… 它有……” 的并列句式,依次列举闲人雅士、当家主妇、玩童稚子、娇媚姑娘在庙会的不同需求与对应商品,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通过铺陈排比,全面凸显庙会商品 “无所不备” 的丰富性,以及对各阶层人群需求的精准满足,强烈抒发作者对庙会 “接地气” 特质的喜爱与赞美。
故答案为:①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走遍”“躲”“试” 及 “羞答答”,生动写出住家姑娘在庙会选鞋的细致羞涩,体现其对传统生活认同与庙会和日常的联系。②用排比,“你是…… 它有……” 句式,列举不同人群在庙会的需求,突出庙会商品丰富、满足各阶层,强化对庙会的喜爱。
20.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三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现 “人间烟火气”:①叙述 “我” 从庙会买鸟及路人亲切询问、交流养鸟经验的经历,以真实事件增强文章的生活质感;②描写路人 “很亲切地问”“唠唠叨叨说起养鸟历史” 等细节,刻画市井百姓的互动场景,细腻呈现庙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③议论 “庙会使人们亲密,结合,系住每一个人的心”,直接点明庙会在促进人际交往、凝聚人心方面的作用。通过叙述铺陈场景、描写丰富细节、议论升华主旨,三者结合生动诠释庙会作为 “人间烟火” 载体,对平凡生活的抚慰与温暖,深化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叙述 “我” 买鸟及路人交流经历,描写路人询问、分享经验的细节,议论 “庙会使人们亲密”,通过叙述真实场景、描写人际互动、议论情感纽带,体现庙会的人间烟火气抚慰人心。
三、写作(共50分)
21.(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被看见,是每个人心中最深层次的渴望。我们渴望被人真正地在意,渴望被接纳与需要,渴望得到欣赏和认可,渴望身处低谷时得到理解。如果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获得善意的力量,传递出去,就能看见别人。
请以“这一次,我被看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                        这一次,我被看见
  礼堂后台的幕布像块浸了水的灰布,沉甸甸坠在头顶。我蹲在道具箱旁,把最后一串塑料葡萄挂在铁丝架上。紫色果实碰撞的脆响里,混着前台传来的钢琴声,断断续续,像没上油的齿轮在转。
  “校庆演出的布景就交给你了。” 上周班长把一叠设计图塞给我时,语气里的漫不经心像片羽毛,轻轻落在我肩头。我捏着那张画着葡萄架的纸,指尖泛白 —— 全班都知道我画画还行,但没人见过我拿起剪刀和胶水的样子。
  现在葡萄架立在侧台,藤条是用皱纹纸揉的,叶子剪自废报纸,阳光从高窗斜切进来,在叶片上晃出细碎的光斑。我退后两步,膝盖撞到纸箱,发出闷响。前排忽然传来骚动,钢琴声戛然而止。
  “道具组的同学在吗?” 是班主任的声音,带着穿透幕布的力量。我慌忙站起来,手背蹭到铁丝,一道红痕慢慢浮起。
  “这葡萄架……” 她走到架前,指尖轻轻碰了碰 “藤条”。我盯着自己的鞋尖,听见她转向刚下台的钢琴手:“你看这叶子的层次,比设计图上还生动。”
  钢琴手是班里的文艺委员,总穿着雪白的连衣裙。她弯腰看着那些皱巴巴的 “叶片”,忽然笑了:“这葡萄串是按渐变色排的吧?深紫到浅紫,像真的在阳光下晒过。”
  我猛地抬头,正撞见她们的目光。班主任的镜片反射着窗外的光,文艺委员的睫毛上还沾着舞台妆的亮片。后台的风卷着幕布边角扫过脚踝,我忽然发现那些被胶水粘得歪歪扭扭的接头,在光线下竟像串起的星星。
  “刚才试灯光的时候,这架葡萄把侧台都照亮了。” 班主任拿起一串葡萄,对着光看,“你在每个果实里塞了亮片?”
  手心的汗浸湿了衣角。我原以为没人会注意这些 —— 演出时观众的目光都在前排,谁会看侧台的布景?可此刻,两双眼睛里映着葡萄架的影子,像把碎金撒进了深潭。
  演出结束后,我抱着纸箱往储物间走,文艺委员追上来递过一瓶创可贴。“你的手被铁丝划了?” 她指着我手背上的红痕,“刚才在台上,我看见葡萄架的影子投在幕布上,像片会动的紫森林。”
  晚风从礼堂大门灌进来,掀起我怀里的废图纸。那些被剪碎的报纸边角,原来也能拼出一片春天。我望着远处同学们簇拥着拍照的身影,忽然明白,有些努力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就算开不出花,也会有人看见它顶起的那片新绿。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一段关于 “被看见” 的论述,核心围绕人们内心对被在意、接纳、需要、欣赏、认可、理解等的渴望,以及 “被看见” 后能传递善意、进而看见别人这一连锁反应,强调了 “被看见” 的深层心理需求与积极影响。
【题干分析】①材料中 “被看见” 包含多个层面,“被人真正地在意” 是情感上的关注,“被接纳与需要” 是归属感的体现,“得到欣赏和认可” 是价值上的肯定,“身处低谷时得到理解” 是困境中的情感共鸣。这些都是 “被看见” 的具体表现,指向人内心对情感连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而 “获得善意的力量,传递出去,就能看见别人” 则说明 “被看见” 不是单向的,而是能形成善意循环的互动过程。②写作思路可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展开。“是什么” 层面,可具体描述 “我被看见” 的经历,比如在某项活动中默默付出后被关注,在遇到困难时被他人理解等,明确 “被看见” 的具体场景和感受。“为什么” 层面,可阐述 “被看见” 对 “我” 的意义,如让 “我” 重拾信心、感受到温暖、认识到自身价值等。“怎么做” 层面,可写 “我” 在被看见后,如何将这份善意传递出去,去关注和理解他人。写作时要避免详略不当,不能只泛泛而谈 “被看见” 的重要性,而应重点刻画 “这一次” 的具体经历,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当时的情景、“我” 的心理变化以及 “被看见” 带来的影响。开头可以用场景描写引入,比如设置一个 “我” 处于不被注意的状态的场景;事例素材可选取生活中的真实小事,如在班级活动中负责幕后工作被发现、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被老师或同学理解等;结尾可以呼应开头,强调 “被看见” 带来的改变,以及自己因此学会去看见别人,升华主题。
【立意提取】
1.一次不起眼的付出被关注,让 “我” 明白平凡行动也有价值
2.困境中的挣扎被理解,“我” 在温暖中重拾前行的力量
3.隐藏的特长被发现,“我” 找到自信并懂得欣赏他人的闪光点
4.默默的坚持被认可,“我” 体会到 “被看见” 是善意传递的开始
【点评】选取校庆演出布景这一常见场景,聚焦 “不被注意的幕后工作者”,以小见大展现 “被看见” 的温暖。道具制作的细节真实可感,如皱纹纸藤条、报纸叶片等,让故事更具代入感。通过环境描写(“幕布像块浸了水的灰布”)、动作描写(“指尖泛白”“手背蹭到铁丝”)和心理描写(“盯着自己的鞋尖”“手心的汗浸湿了衣角”),刻画 “我” 从默默付出到被关注的心理变化,层次丰富。文中 “葡萄架的影子投在幕布上” 的细节,既体现 “被看见” 的瞬间,又呼应材料中 “善意传递” 的理念。结尾以 “种子顶起新绿” 作喻,升华 “平凡行动亦有价值” 的主题,余味悠长。
四、附加题(8分)
(2025八下·越秀期末)【名著阅读】
22.文本互证、课内外迁移是名著阅读的有效方法,下面是小越做的阅读卡片,请你补充对应的内容。
【备注】《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八下课文篇目 选择阅读《经典常谈》的对应章节 相关内容摘录及批注 章节概括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   》 摘录:他(杜甫)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批注:杜甫把民间疾苦写进诗里,“诗史“果然名不虚传! 梳理了从乐府、古诗到唐宋诗的诗歌发展史。
②《   》 《“三礼“第五》 摘录:这种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批注:原来政治制度是从礼发展演变过来的。 探讨了礼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其内涵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
《北冥有鱼》 《诸子第十》 摘录: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不齐(多变的,可变的)是自然的。批注:庄子看到了自然万物的变化。 ③   。
《马说》 《文第十三》 摘录:他(韩愈)的脾气很坏,但提携后进,最是热肠。当时人不愿为师,以避标榜之名;他却不在乎,大收其弟子。批注:④    介绍了中国从卦爻辞到白话文的散文通史,以及各个时期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23.小越负责布置校园图书展,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旁摆放了《牛虻》这本书,请结合前者的相关情节,阐述其中原因。
【答案】22.诗第十二;<礼记> 二则;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以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历史进程;韩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承
23.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牛虻》对保尔的影响很大,保尔阅读《牛虻》后让他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对塑造保尔勇敢和非凡的毅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保尔因此有了坚强的灵魂和不屈的理想。《牛虻》启迪了保尔,参加革命的保尔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保尔时常手拿一本《牛虻》给工人们念,他的那种毅力就是在牛虻的影响下才坚持下来的。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2.①根据提示 “梳理了从乐府、古诗到唐宋诗的诗歌发展史” 可知,答案为《诗第十二》。
②《“三礼” 第五》探讨了礼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其内涵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我们学过的课文是《< 礼记 > 二则》。
③《经典常谈》中《诸子第十》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以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历史进程。
④根据 “摘录:他(韩愈)的脾气很坏,但提携后进,最是热肠。当时人不愿为师,以避标榜之名;他却不在乎,大收其弟子” 可知,可从韩愈不随流俗、重视传道授业等方面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①诗第十二②<礼记> 二则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以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历史进程④韩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承。
23.本题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牛虻在小说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塑造保尔的性格:牛虻的顽强不屈的灵魂和对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让保尔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这种性格特点在保尔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影响保尔的行为:保尔时常手拿一本《牛虻》给工人们念,他的那种毅力就是在牛虻的影响下才坚持下来的。这表明牛虻不仅影响了保尔的思想,还影响了他的行为方式。启迪保尔的理想:《牛虻》启迪了保尔,参加革命的保尔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这说明牛虻的故事激发了保尔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故答案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牛虻》对保尔的影响很大,保尔阅读《牛虻》后让他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对塑造保尔勇敢和非凡的毅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保尔因此有了坚强的灵魂和不屈的理想。《牛虻》启迪了保尔,参加革命的保尔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保尔时常手拿一本《牛虻》给工人们念,他的那种毅力就是在牛虻的影响下才坚持下来的。
1 / 1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025八下·越秀期末)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惧惮/掸子 瞬间/挑拨离间 B.缅怀/腼腆 分歧/分崩离析
C.缭绕/瞭望 挣扎/安营扎寨 D.思慕/蓦然 拾掇/拾阶而上
2.(2025八下·越秀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脑畔 天衣无缝 弛骋 不修边副
B.沙铄 格物至知 欺侮 轻歌曼舞
C.辐射 亭台楼阁 追朔 草长鹰飞
D.缄默 人情世故 诬蔑 接踵而至
3.(2025八下·越秀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州六月的天气经常风云变幻,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风而交加,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B.他在反驳对方的观点时,旁征博引,强词夺理,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2025年国际花卉艺术展在广州云溪植物园开幕,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展区内热闹非凡。
D.在绿色能源技术应用方面,广州全运会的场馆建设始终站在行业的风口浪尖。
4.(2025八下·越秀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学期,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15分钟课间“方案,提高了学生体质。
B.借助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技术,央视春晚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金蛇“舞动的奇幻效果。
C.“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不能一概而论。
D.“粤剧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粤剧、接触粤剧、认识粤剧,近距离体验粤剧的魅力。
5.(2025八下·越秀期末)学校拟举办“穗粤有声·传情岭南“主题演讲比赛,小越拟写了一份演讲提纲,请你补全表格内容。
文章结构 内容要点
开头 以粤语童谣和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演讲主题,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主体 ①   。(根据以下内容,概括要点) 粤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活化石“;粤语不仅是一种方言,还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关,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
粤语的传承现状。 调查显示,如今部分青少年虽听得懂粤语,却因日常生活使用粤语的场景逐渐减少,难以流畅表达,年轻一代中能使用地道粤语进行表达的人数不断下降。
粤语的推广举措。 如举办粤语童谣创编大赛;开发粤语学习小程序; ②   ;   。(仿造示例,写两条举措)
结尾 ③   。(设计演讲结束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50字以内)
6.(2025八下·越秀期末)古诗默写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君子好逑。(《关雎》)
②黄发垂髫,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④是故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⑤《北冥有鱼》中以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   。
⑥小越漫步东山湖公园,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让人不由想起“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两句诗。
二、阅读与鉴赏(共46分)
(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余与芸寄居锡山华氏,时华夫人以两女从芸识字。乡居院旷,夏日逼人。芸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展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挡,宽一尺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
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纡回曲折,随时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高可二黍许/两人可移动
B.中轩敞者为舱/不足为外人道也
C.时华夫人以两女从芸识字/隶而从者
D.随时可更/即更刮目相待
8.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
B.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
C.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
D.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⑵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10.【甲】文核舟之“巧“与【乙】文活花屏之“妙“分别体现在哪?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上阙中“风和雨“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12.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加点词“一任““只有“。
(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学校足球社开展“体育赋能,守护青少年健康“主题学习活动,热爱运动的小越搜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分学段完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宪法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选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材料二:
某省2005-2019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呈动态变化,具体如下表:
某省2005-2019年不同组别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比较
类别 组别 2005年 2010年 2014年 2019年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性别 男 4088 225(5.5%) 4549 312(6.9%) 5107 422(8.3%) 8090 1024(12.7%)
女 3550 133(3.7%) 4451 143(3.2%) 5126 267(5.2%) 7850 695(8.8%)
年龄/岁 7-9 1914 129(6.7%) 2258 160(7.1%) 2546 198(7.8%) 4139 458(11.1%)
10-12 1925 106(5.5%) 2311 159(6.9%) 2572 219(8.5%) 4467 571(12.8%)
13-15 2043 74(3.6%) 2247 74(3.3%) 2574 189(7.3%) 3838 395(10.3%)
16-18 1756 49(2.8%) 2184 62(2.8%) 2541 83(3.3%) 3496 295(8.4%)
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学业压力差异,普遍存在每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的情况。部分地区出于安全考虑,导致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无法达到显著成效的运动量和频率。学生的超重问题增多。
(摘编自《中国学校卫生》2024年第12期)
材料三:
某市某学校聚焦学生休质健康和综合素养提升,让山区学生爱上体育,享受运动乐趣。一是丰富体育供给。除常规的足篮排乒羽项目外,学校利用区域资源,开设民族体育项目、山地体育项目、生态体育项目,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热爱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二是建设AI操场。学校根据中小学校田径场、篮球场、小操场等运动场所的环境特点,设置并开发AI体育导师系统,让学生能够在AI导师的指导下自行开展锻炼。同时,AI导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运动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价,有效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三是打造区域竞赛体系。学校组织班级体育比赛,并承办区级体育赛事,搭建学生体育活动展示的平台,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区域体育竞赛体系。四是对学生运动健康实施预警式管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足踝健康、脊柱侧弯筛查,建立台账,设立“小胖墩减肥班“。
(选自《现代教育报》2025年3月12日)
材料四:
国家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的规定,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调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提法。第一阶段是以限制学生参加活动为主。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全国各级学校由于功课过重、社团活动过多,加上卫生工作注意不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这个阶段学生每天1小时活动主要是以限制学生参加过多的课外体育和社团活动而提出的。第二阶段是以立法成规,保障1小时体育活动为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自此,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列入了法规,成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第三阶段首次明确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为校园时间。这是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是在学校内进行的。第四阶段是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这2小时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校内外,主要指向中小学生,大学生没有强制要求。
(摘编自《体育学刊》2025年第2期)
13.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以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B.AI体育导师能帮助学生开展自主锻炼,还能根据学生的运动数据提供科学指导。
C.最初阶段明确体育锻炼时长的目的,是限制学生参加过多的课外体育和社团活动。
D.现阶段国家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规定,主要指向中小学生。
14.小越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省2005-2019年调研结果显示,男生每次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女生,2019年差异最大。
B.某省超重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可见导致超重的原因不是单一的。
C.学校开设常规和有区域特色的体育项目,让学生爱上体育,并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D.根据国家对学生体育锻炼时长的阶段划分,第三、四阶段都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内进行活动。
15.研究了上述材料,小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已全面建成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并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
B.超重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大,每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在校运动成效不显著的情况。
C.国家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规定的变化,与现实需求有关,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D.学生体育锻炼时长的要求,始终以法规形式呈现,彰显了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16.足球社拟举办班际足球比赛,请你以社长的身份,结合材料向学校陈述理由。
(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北平的庙会
张中行
①记北平的庙会颇难,因其太杂。地大庙破,人多物杂,老远望去就觉得乱嘈嘈,进去以后更是高高低低,千门万户,东一摊,西一案,保你摸不着头脑。但你看久了以后,也会发现混乱之中正有个系统,嘈杂之中也有一定的腔调,然后你才会了解它,很悠闲地走进去,买你所要买的,玩你所要玩的,吃你所要吃的,你不忍离开它,散了以后,再盼着下一次。
②赶庙会的买卖人是既非行商,又非坐贾,十天来一次,卖上两天又走了,正像下乡的粥班戏,到了演期,搭上台子,就若有其事地吆喝起来,等到会期一过,就云飞星散。庙会的末天的晚上,他们或推车,或挑担,离开这个庙,去到另一个庙,地方总新鲜,人与货仍是那一群。
③庙会里货物的种类可真多,大至绸缎古玩,小至碎布烂铁,无论是居家日用,足穿头戴,或斗鸡走狗,花鸟虫鱼,无所不备。只要你有所欲,肯去,它准使你满意,而且价钱还便宜。庙会的交易时刻是很短的,从午后到日落,在此时以外没有人去,去也没有人卖。时间短而买卖多,所以显得特别匆忙。人们挨肩挤背地进去,走过每一个摊,每一个案。庙会的东西很少言不二价,常去的人自然知道哪一类东西诳多,哪一类东西诳少,看好了,给一个公道价,自然很快成交。
④北平这城有她自己的文化,有她自己的风格,不管你来自天南海北,只要你在这里住久了,也会被她融化,染有她的习惯,染有她的情调,于是生活变成“北平的“了。然而在这同一北平的情调之中,也分成三、六、九等,譬如学生是一流,商贾是一流,而住家则另是一流也。
⑤严格说起来:北平的情调应该拿住家来代表,也唯有住家的生活才真正够得上“北平的“,这一点不能详说了。———我总以为北平的地道精神不在东交民巷、东安市场、大学、电影院,这些在地道北平精神上讲起来只能算左道,摩登,北平容之而不受其化。任你有跳舞场,她仍保存茶馆;任你有球场,她仍保存鸟市;任你有百货公司,她仍保存庙会。
⑥地道北平精神由住家维持,庙会为住家一流而设,所以庙会也很尽了维持之力。譬如以鞋为例:纵然有多少摩登女子去市场买高跟,然而住家碧玉仍然去庙会寻平底,她们走遍所有的鞋摊,躲在摊后去试,试好了,羞答答地走回家去,道上也许会遇见高跟鞋的女郎,但她们不羡慕那些,有时反倒厌恶,她们知道穿上那种鞋会被胡同里的人笑话,那是摩登,是胡闹。
⑦市场是摩登,庙会是过日子,过日子与摩登大有分别,所以庙会的货物不求太精,只取坚而贱,由坚而贱中领略人生,消磨日子,自然会厌弃摩登,这是住家的可取处,也是庙会的可取处。由住家去庙会,买锅买炉,买鞋买袜,看戏吃茶,挑花选鸟,费钱不多,器用与享乐两备,真是长久过日子之道。摩登不解此,笑庙会嘈杂,卑下,只知出入市场,照顾公司;一到自己过日子,东西不是,左右无着,然后哭丧着脸,怨天尤人,皆是不解庙会,离开住家之病也。
⑧庙会专为住家而设,所以十天中开上两天也就够了。住家中有老少男女,色目不同,趣味各异,庙会商人洞明住家情形,预备一切住家需要的东西,不管你是老翁、稚子,或管家的主妇、将出阁的姑娘,只要你去,它准使你有所欲,或买或玩,消磨半日,眉开眼笑地回去。
⑨你是闲人雅士,它有花鸟虫鱼;你是当家主妇,它有锅盆碗箸;你是玩童稚子,它有玩具零食;你是娇媚姑娘,它有手帕脂粉。此外你想娱乐,它有地班戏,戴上胡子就算老生,抹上白粉就算花旦,虽然不好,倒也热闹,使你发笑,使你轻松。
⑩就按我自己来说,是非常爱庙会的,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去,我想旁人也应该这样。人生任有多少幻想,也终不免于过小家日子,这是快乐的事,也是严肃的事,而庙会正包含这两种情调,所以我爱它,爱每一个去庙会的人。有一次,我从庙会里买回两只鸟,用手提着向家里走,路上常常有人很亲切地问:
“这只鸟还好哇,多少钱?“
我一个个地答复,有时谈得亲热了,不得不伫立在道旁,听他的批评,他的意见,有些人甚至唠唠叨叨地说起他的养鸟历史,热切地把他的经验告诉我,看样这些人也是常去庙会的。庙会使人们亲密,结合,系住每一个人的心。
1936年5月9日
(选自《张中行全集》,有删减)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平的庙会,混乱中有个系统,嘈杂中又有一定的腔调,让人去了一次,忍不住想去第二次。
B.庙会的货物价格说一不二,没有什么水分,看好了商品,给个价就成交,这令买卖双方都放心。
C.作者认为世人熟知的东交民巷、东安市场、大学、电影院这些,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北平精神。
D.第⑦段把市场与庙会进行对比,表明庙会的东西价廉物美,居家必备,表述作者对庙会的偏爱。
18.文章以“北平的庙会“为题,第④⑤段却宕开一笔写北平的文化、情调。第④⑤段写了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9.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⑴她们走遍所有的鞋摊,躲在摊后去试,试好了,羞答答地走回家去。(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⑵你是闲人雅士,它有花鸟虫鱼;你是当家主妇,它有锅盆碗箸;你是玩童稚子,它有玩具零食;你是娇媚姑娘,它有手帕脂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0.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请以最后三段为例,加以分析。
三、写作(共50分)
21.(2025八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被看见,是每个人心中最深层次的渴望。我们渴望被人真正地在意,渴望被接纳与需要,渴望得到欣赏和认可,渴望身处低谷时得到理解。如果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获得善意的力量,传递出去,就能看见别人。
请以“这一次,我被看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四、附加题(8分)
(2025八下·越秀期末)【名著阅读】
22.文本互证、课内外迁移是名著阅读的有效方法,下面是小越做的阅读卡片,请你补充对应的内容。
【备注】《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八下课文篇目 选择阅读《经典常谈》的对应章节 相关内容摘录及批注 章节概括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   》 摘录:他(杜甫)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批注:杜甫把民间疾苦写进诗里,“诗史“果然名不虚传! 梳理了从乐府、古诗到唐宋诗的诗歌发展史。
②《   》 《“三礼“第五》 摘录:这种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批注:原来政治制度是从礼发展演变过来的。 探讨了礼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其内涵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
《北冥有鱼》 《诸子第十》 摘录: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不齐(多变的,可变的)是自然的。批注:庄子看到了自然万物的变化。 ③   。
《马说》 《文第十三》 摘录:他(韩愈)的脾气很坏,但提携后进,最是热肠。当时人不愿为师,以避标榜之名;他却不在乎,大收其弟子。批注:④    介绍了中国从卦爻辞到白话文的散文通史,以及各个时期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23.小越负责布置校园图书展,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旁摆放了《牛虻》这本书,请结合前者的相关情节,阐述其中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读音不都相同,dàn/dǎn,jiān/jiàn;
B. 读音都相同,miǎn/miǎn,fēn/fēn;
C. 读音都不相同,liáo/liào,zhá/zhā;
D. 读音都不相同,mù/mò,shí/sh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弛骋” 的 “弛” 应为 “驰”,“不修边副” 的“副” 应为 “幅”;
B.有误,“沙铄” 的 “铄” 应为 “砾”,“格物至知” 的“至” 应为 “致”;
C.有误,“追朔” 的 “朔” 应为 “溯”,“草长鹰飞” 的“鹰” 应为 “莺”;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 使用有误,风云变幻: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该成语望文生义。
B. 使用有误,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多用于形容无理辩解。该词语褒贬误用。
C. 使用正确,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D. 使用有误,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该成语望文生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有误,搭配不当,可将 “提高” 改为 “增强”;
B.正确;
C.有误,句式杂糅,可将 “的原因” 或 “造成” 删去;
D.有误,语序不当,可将 “热爱粤剧” 与 “认识粤剧”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粤语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展粤剧唱腔研习工作坊;制作粤语美食文化有声地图;示例:让粤语如岭南的木棉花般绽放,成为连接你我与故乡的情感桥梁!
【知识点】衔接仿写;见解表述;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①根据材料第一段,粤语被定义为 “岭南文化的活化石”,且与非遗项目共同构成文化内涵。需要提炼出粤语在历史传承、文化载体方面的核心价值,注意要与后文 “传承现状” 形成对比。
②仿写需保持 “动词 + 文化载体 + 具体形式” 的结构。如 “粤剧唱腔” 对应非遗项目,“美食文化有声地图” 融合地域特色与科技手段,注意举措要具体可操作且体现文化传承。
③结束语需包含比喻、拟人等修辞,如将粤语比作木棉花体现地域象征意义,“情感桥梁” 突出文化纽带作用。注意押韵与感染力,控制在 50 字内。
故答案为:①粤语的历史文化价值②开展粤剧唱腔研习工作坊;制作粤语美食文化有声地图③示例:让粤语如岭南的木棉花般绽放,成为连接你我与故乡的情感桥梁!(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6.【答案】窈窕淑女;怡然自乐;晓驾炭车辗冰辙;学然后知不足;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①②③④
⑤“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出自《北冥有鱼》。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奋起而飞时,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一样,突出了大鹏体型的庞大和飞行的壮观,“怒” 指奋起的样子,“垂天之云” 形容翅膀极大。
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句描绘了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花木繁茂,与东山湖公园的山光水色、清潭倒影等景致相契合,体现出清幽雅致的氛围,“曲径” 不要误写为 “曲经”。
故答案为:①窈窕淑女②怡然自乐③晓驾炭车辗冰辙④学然后知不足⑤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7.C
8.D
9.①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②这真是乡间居住的好办法啊。
10.【甲】“核舟之巧” 的表现:①尺寸之巧:核舟体积虽小,却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复杂的场景,显示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②布局之巧:舟上的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巧妙,即使在如此小的空间内也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乙】活花屏之 “妙” 的表现为: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
  这只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乙】我和芸寄居在锡山华家,当时华夫人让两个女儿跟着芸学习识字。在乡下居住,院子空旷,夏天的暑气让人难以忍受。芸教华家的人制作活花屏的方法,非常巧妙。每展开一扇(花屏),用两根木梢,大约长四五寸,做成矮条凳的样式,中间是空的,横着安四根挡条,宽一尺左右,四个角上凿出圆眼,插上竹编的方眼(篾片)。花屏大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上扁豆,把砂盆放在屏中,(扁豆的藤蔓)盘绕着蔓延到屏上,两个人就可以移动(花屏)。多编几扇这样的屏风,随意遮挡,仿佛绿荫布满窗户,既能通风又能遮挡阳光,(屏风布置得)曲折婉转,还能随时更换(布局),所以叫活花屏。有了这个方法,那么所有的藤本植物、香草,随便在什么地方都能利用。这真是在乡下居住的好办法啊。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不同,大约 / 可以;
B. 不同,是 / 对,向;
C. 相同,跟随;
D. 不同,更换 / 另外。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每一扇花屏,用两根木梢,大约长四五寸,做成矮条凳的样式。故断为:每屏一扇 / 用木梢二枝 / 约长四五寸 / 作矮条凳式。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尝,曾经;贻,赠送;余,我。②重点词:此,这;之,的。
故答案为:①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②这真是乡间居住的好办法啊。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可知,核舟尺寸之巧:核舟体积虽小,却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复杂的场景,显示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根据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可知,核舟布局之巧:舟上的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巧妙,即使在如此小的空间内也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乙】文中活花屏的 “活”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可移动:“两人可移动”,花屏不是固定的,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并且随时更换样式,具有灵活性。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使花屏有动态美。
故答案为:【甲】“核舟之巧” 的表现:①尺寸之巧:核舟体积虽小,却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复杂的场景,显示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②布局之巧:舟上的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巧妙,即使在如此小的空间内也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乙】活花屏之 “妙” 的表现为:可移动:“两人可移动”,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可变化:“随意遮拦”“随时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遮挡。有生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扁豆藤蔓在花屏上生长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
【答案】11.“风和雨” 表面是自然风雨,象征诗人遭受政治上的打压、逆境的磨难,也映射国家风雨飘摇的命运。
12.“一任” 意为 “任凭”,凸显梅花孤高淡泊、不与世俗争艳的品格,也隐含诗人不媚流俗、坚守自我的情怀。“只有” 突出梅花坚贞不屈、精神永存的特质,寄寓诗人虽历经磨难,爱国与高洁之志至死不变的心境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生活杂感;卜算子·咏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1.本题考查诗歌词语内涵。从创作背景看,陆游身处南宋,主战却受主和派排挤,仕途多舛。词中梅花的 “风和雨”,不只是自然天气,象征政治上的打压、逆境的磨难。借梅花的风雨处境,映射诗人个人理想难酬的困境,也暗指国家在战乱、主和氛围下的风雨飘摇,是托物言志中 “以境寓情” 的体现。
故答案为:“风和雨” 表面是自然风雨,象征诗人遭受政治上的打压、逆境的磨难,也映射国家风雨飘摇的命运。
12.本题考查诗歌词语赏析。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里,“一任” 是 “任凭” 之意。梅花 “无意争春”,即便被群芳嫉妒,也坦然 “任凭”,塑造出梅花不媚俗世、孤高淡泊的形象,对应诗人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坚守本心的品格。“只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只有” 表强调。梅花凋零被碾压成尘,但香气永恒不变,突出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这是诗人以梅自喻,即便历经磨难(如仕途挫折、人生坎坷),爱国情怀与高洁操守也至死不渝,用简洁字词深化 “托物言志” 主旨。
故答案为:“一任” 意为 “任凭”,凸显梅花孤高淡泊、不与世俗争艳的品格,也隐含诗人不媚流俗、坚守自我的情怀。“只有” 突出梅花坚贞不屈、精神永存的特质,寄寓诗人虽历经磨难,爱国与高洁之志至死不变的心境
【答案】13.A
14.D
15.C
16.示例: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我是足球社社长。举办班际足球比赛有诸多好处。首先,材料一提到要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举办足球比赛能让同学们在运动中增强体质,符合这一理念。其次,材料三指出学校打造区域竞赛体系,组织班级体育比赛是其中重要一环,举办班际足球比赛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为同学们搭建体育活动展示的平台,让大家享受运动乐趣,爱上体育,有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希望学校能批准举办此次班际足球比赛。谢谢!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2)(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4)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13.A. 有误,材料一提到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说明加快补齐短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与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是并列关系,并非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BCD. 正确。
故答案为:A
14.ABC. 正确;
D. 有误,材料四指出第四阶段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 2 小时,这 2 小时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校内外,并非都规定在校内进行活动。
故答案为:D
15.A. 有误,材料一仅说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不能得出已全面建成的结论;
B. 有误,材料二说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学业压力差异,普遍存在每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的情况,部分地区出于安全考虑,导致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无法达到显著成效的运动量和频率,学生的超重问题增多,但不能说超重的学生普遍存在这些情况,存在逻辑错误;
C. 正确;
D. 有误,材料四提到第一阶段是以限制学生参加活动为主,并非始终以法规形式呈现。
故答案为:C
1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结合材料一“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2 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学校”,材料三“三是打造区域竞赛体系。学校组织班级体育比赛,并承办区级体育赛事,搭建学生体育活动展示的平台,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区域体育竞赛体系” 等内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我是足球社社长。举办班际足球比赛有诸多好处。首先,材料一提到要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举办足球比赛能让同学们在运动中增强体质,符合这一理念。其次,材料三指出学校打造区域竞赛体系,组织班级体育比赛是其中重要一环,举办班际足球比赛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为同学们搭建体育活动展示的平台,让大家享受运动乐趣,爱上体育,有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希望学校能批准举办此次班际足球比赛。谢谢!
【答案】17.B
18.写了北平有自身独特文化与情调,其地道精神由“住家” 维持,东交民巷等摩登场所无法代表北平精神。这样写引出庙会与北平地道精神的联系,为后文写庙会是住家生活体现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庙会对维持北平本土文化的意义。
19.①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走遍”“躲”“试” 及 “羞答答”,生动写出住家姑娘在庙会选鞋的细致羞涩,体现其对传统生活认同与庙会和日常的联系。②用排比,“你是…… 它有……” 句式,列举不同人群在庙会的需求,突出庙会商品丰富、满足各阶层,强化对庙会的喜爱。
20.叙述 “我” 买鸟及路人交流经历,描写路人询问、分享经验的细节,议论 “庙会使人们亲密”,通过叙述真实场景、描写人际互动、议论情感纽带,体现庙会的人间烟火气抚慰人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解答时结合具体的内容做出分析即可。
17.ACD. 正确。
B. 有误,根据第③段 “庙会的东西很少言不二价,常去的人自然知道哪一类东西诳多,哪一类东西诳少,看好了,给一个公道价,自然很快成交” 可知,庙会货物价格并非“说一不二”,而是存在议价空间,该选项与原文表述相悖。
故答案为:B
18.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及作用分析能力。第④⑤段主要阐述北平独特的文化与情调:北平的地道精神由 “住家”生活维持,而东交民巷、东安市场等摩登场所属于 “左道”,无法代表北平精神。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①结构上,引出庙会与北平地道精神的内在关联,为后文写庙会是 “住家一流而设”“维持地道北平精神” 作铺垫;②内容上,通过对比摩登场所与庙会,突出庙会作为本土文化载体的重要性,深化 “庙会体现北平生活本质” 的主旨,使文章对庙会的描写更具文化深度。
故答案为:写了北平有自身独特文化与情调,其地道精神由“住家” 维持,东交民巷等摩登场所无法代表北平精神。这样写引出庙会与北平地道精神的联系,为后文写庙会是住家生活体现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庙会对维持北平本土文化的意义。
19.①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赏析能力。该句运用动作描写(“走遍”“躲”“试”)和神态描写(“羞答答”),细致刻画住家姑娘在庙会选鞋时的行为举止:“走遍所有鞋摊” 体现挑选的细致,“躲在摊后试鞋” 表现传统女性的羞涩,“羞答答走回” 呼应其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认同。这些描写生动展现庙会与百姓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凸显庙会作为传统生活场景的独特魅力。②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能力。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以“你是…… 它有……” 的并列句式,依次列举闲人雅士、当家主妇、玩童稚子、娇媚姑娘在庙会的不同需求与对应商品,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通过铺陈排比,全面凸显庙会商品 “无所不备” 的丰富性,以及对各阶层人群需求的精准满足,强烈抒发作者对庙会 “接地气” 特质的喜爱与赞美。
故答案为:①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走遍”“躲”“试” 及 “羞答答”,生动写出住家姑娘在庙会选鞋的细致羞涩,体现其对传统生活认同与庙会和日常的联系。②用排比,“你是…… 它有……” 句式,列举不同人群在庙会的需求,突出庙会商品丰富、满足各阶层,强化对庙会的喜爱。
20.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三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现 “人间烟火气”:①叙述 “我” 从庙会买鸟及路人亲切询问、交流养鸟经验的经历,以真实事件增强文章的生活质感;②描写路人 “很亲切地问”“唠唠叨叨说起养鸟历史” 等细节,刻画市井百姓的互动场景,细腻呈现庙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③议论 “庙会使人们亲密,结合,系住每一个人的心”,直接点明庙会在促进人际交往、凝聚人心方面的作用。通过叙述铺陈场景、描写丰富细节、议论升华主旨,三者结合生动诠释庙会作为 “人间烟火” 载体,对平凡生活的抚慰与温暖,深化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叙述 “我” 买鸟及路人交流经历,描写路人询问、分享经验的细节,议论 “庙会使人们亲密”,通过叙述真实场景、描写人际互动、议论情感纽带,体现庙会的人间烟火气抚慰人心。
21.【答案】                        这一次,我被看见
  礼堂后台的幕布像块浸了水的灰布,沉甸甸坠在头顶。我蹲在道具箱旁,把最后一串塑料葡萄挂在铁丝架上。紫色果实碰撞的脆响里,混着前台传来的钢琴声,断断续续,像没上油的齿轮在转。
  “校庆演出的布景就交给你了。” 上周班长把一叠设计图塞给我时,语气里的漫不经心像片羽毛,轻轻落在我肩头。我捏着那张画着葡萄架的纸,指尖泛白 —— 全班都知道我画画还行,但没人见过我拿起剪刀和胶水的样子。
  现在葡萄架立在侧台,藤条是用皱纹纸揉的,叶子剪自废报纸,阳光从高窗斜切进来,在叶片上晃出细碎的光斑。我退后两步,膝盖撞到纸箱,发出闷响。前排忽然传来骚动,钢琴声戛然而止。
  “道具组的同学在吗?” 是班主任的声音,带着穿透幕布的力量。我慌忙站起来,手背蹭到铁丝,一道红痕慢慢浮起。
  “这葡萄架……” 她走到架前,指尖轻轻碰了碰 “藤条”。我盯着自己的鞋尖,听见她转向刚下台的钢琴手:“你看这叶子的层次,比设计图上还生动。”
  钢琴手是班里的文艺委员,总穿着雪白的连衣裙。她弯腰看着那些皱巴巴的 “叶片”,忽然笑了:“这葡萄串是按渐变色排的吧?深紫到浅紫,像真的在阳光下晒过。”
  我猛地抬头,正撞见她们的目光。班主任的镜片反射着窗外的光,文艺委员的睫毛上还沾着舞台妆的亮片。后台的风卷着幕布边角扫过脚踝,我忽然发现那些被胶水粘得歪歪扭扭的接头,在光线下竟像串起的星星。
  “刚才试灯光的时候,这架葡萄把侧台都照亮了。” 班主任拿起一串葡萄,对着光看,“你在每个果实里塞了亮片?”
  手心的汗浸湿了衣角。我原以为没人会注意这些 —— 演出时观众的目光都在前排,谁会看侧台的布景?可此刻,两双眼睛里映着葡萄架的影子,像把碎金撒进了深潭。
  演出结束后,我抱着纸箱往储物间走,文艺委员追上来递过一瓶创可贴。“你的手被铁丝划了?” 她指着我手背上的红痕,“刚才在台上,我看见葡萄架的影子投在幕布上,像片会动的紫森林。”
  晚风从礼堂大门灌进来,掀起我怀里的废图纸。那些被剪碎的报纸边角,原来也能拼出一片春天。我望着远处同学们簇拥着拍照的身影,忽然明白,有些努力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就算开不出花,也会有人看见它顶起的那片新绿。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一段关于 “被看见” 的论述,核心围绕人们内心对被在意、接纳、需要、欣赏、认可、理解等的渴望,以及 “被看见” 后能传递善意、进而看见别人这一连锁反应,强调了 “被看见” 的深层心理需求与积极影响。
【题干分析】①材料中 “被看见” 包含多个层面,“被人真正地在意” 是情感上的关注,“被接纳与需要” 是归属感的体现,“得到欣赏和认可” 是价值上的肯定,“身处低谷时得到理解” 是困境中的情感共鸣。这些都是 “被看见” 的具体表现,指向人内心对情感连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而 “获得善意的力量,传递出去,就能看见别人” 则说明 “被看见” 不是单向的,而是能形成善意循环的互动过程。②写作思路可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展开。“是什么” 层面,可具体描述 “我被看见” 的经历,比如在某项活动中默默付出后被关注,在遇到困难时被他人理解等,明确 “被看见” 的具体场景和感受。“为什么” 层面,可阐述 “被看见” 对 “我” 的意义,如让 “我” 重拾信心、感受到温暖、认识到自身价值等。“怎么做” 层面,可写 “我” 在被看见后,如何将这份善意传递出去,去关注和理解他人。写作时要避免详略不当,不能只泛泛而谈 “被看见” 的重要性,而应重点刻画 “这一次” 的具体经历,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当时的情景、“我” 的心理变化以及 “被看见” 带来的影响。开头可以用场景描写引入,比如设置一个 “我” 处于不被注意的状态的场景;事例素材可选取生活中的真实小事,如在班级活动中负责幕后工作被发现、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被老师或同学理解等;结尾可以呼应开头,强调 “被看见” 带来的改变,以及自己因此学会去看见别人,升华主题。
【立意提取】
1.一次不起眼的付出被关注,让 “我” 明白平凡行动也有价值
2.困境中的挣扎被理解,“我” 在温暖中重拾前行的力量
3.隐藏的特长被发现,“我” 找到自信并懂得欣赏他人的闪光点
4.默默的坚持被认可,“我” 体会到 “被看见” 是善意传递的开始
【点评】选取校庆演出布景这一常见场景,聚焦 “不被注意的幕后工作者”,以小见大展现 “被看见” 的温暖。道具制作的细节真实可感,如皱纹纸藤条、报纸叶片等,让故事更具代入感。通过环境描写(“幕布像块浸了水的灰布”)、动作描写(“指尖泛白”“手背蹭到铁丝”)和心理描写(“盯着自己的鞋尖”“手心的汗浸湿了衣角”),刻画 “我” 从默默付出到被关注的心理变化,层次丰富。文中 “葡萄架的影子投在幕布上” 的细节,既体现 “被看见” 的瞬间,又呼应材料中 “善意传递” 的理念。结尾以 “种子顶起新绿” 作喻,升华 “平凡行动亦有价值” 的主题,余味悠长。
【答案】22.诗第十二;<礼记> 二则;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以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历史进程;韩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承
23.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牛虻》对保尔的影响很大,保尔阅读《牛虻》后让他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对塑造保尔勇敢和非凡的毅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保尔因此有了坚强的灵魂和不屈的理想。《牛虻》启迪了保尔,参加革命的保尔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保尔时常手拿一本《牛虻》给工人们念,他的那种毅力就是在牛虻的影响下才坚持下来的。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2.①根据提示 “梳理了从乐府、古诗到唐宋诗的诗歌发展史” 可知,答案为《诗第十二》。
②《“三礼” 第五》探讨了礼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其内涵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我们学过的课文是《< 礼记 > 二则》。
③《经典常谈》中《诸子第十》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以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历史进程。
④根据 “摘录:他(韩愈)的脾气很坏,但提携后进,最是热肠。当时人不愿为师,以避标榜之名;他却不在乎,大收其弟子” 可知,可从韩愈不随流俗、重视传道授业等方面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①诗第十二②<礼记> 二则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以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历史进程④韩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承。
23.本题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牛虻在小说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塑造保尔的性格:牛虻的顽强不屈的灵魂和对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让保尔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这种性格特点在保尔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影响保尔的行为:保尔时常手拿一本《牛虻》给工人们念,他的那种毅力就是在牛虻的影响下才坚持下来的。这表明牛虻不仅影响了保尔的思想,还影响了他的行为方式。启迪保尔的理想:《牛虻》启迪了保尔,参加革命的保尔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这说明牛虻的故事激发了保尔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故答案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牛虻》对保尔的影响很大,保尔阅读《牛虻》后让他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对塑造保尔勇敢和非凡的毅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保尔因此有了坚强的灵魂和不屈的理想。《牛虻》启迪了保尔,参加革命的保尔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保尔时常手拿一本《牛虻》给工人们念,他的那种毅力就是在牛虻的影响下才坚持下来的。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