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
1.B 2.A 3.C 4.D
5.C 6.C 7.D 8.D
9.D 10. A 11.B
二、(共 24 分)
12.(5 分)
(1)秦国所厌恶(憎恨)的,唯独(只是)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领罢了。
(“恶”“为将”各 1 分)
(2)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思虑再次起用廉颇,廉颇也想再次被赵国任用。
(“数”1分,被动 2 分)
13. 赵孝成王偏信秦间,弃廉颇用赵括导致长平惨败;赵悼襄王偏信郭开诬告,拒召廉颇;
赵王迁偏信反间计,杀李牧自毁长城。(任意 2点,得 4分)
14.(共 9分)
(1)C(3 分)
(2)《微雨》从动态入手:先写雨随雾动,再写夜凉与雨意交融,并通过“侵灯冷”“近水
闻”等视觉、触觉、听觉,从侧面细腻刻画微雨的静谧。
《细雨》运用想象、比喻、用典等手法正面铺陈来描写雨:将雨比作天宫帷幔、碧牙床簟,
以“楚女发彩凉”的联想,赋予细雨神秘浪漫的美感,侧重意象营造与情感寄托。
(共 6 分,每首诗的分析,答对任意两点得 3分)
15. (共 6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三、(共 18 分)
16.A(3 分)
17.腼腆内向:平时话少,胆子小。执着坚韧:为换铅笔盒独自上车,徒步三十里回村。
自尊自爱:不肯白拿女学生的铅笔盒,坚持用鸡蛋交换。渴望知识:打听大学、“配乐诗朗
诵”,追求精神进步。 (共 4分)
18.内容上,是人们对香雪归来的热烈欢呼。深化主题,强化对香雪勇敢追求的赞美与感动。
情节结构上,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手法上,短促的感叹句,反复呼告,留下想
第1页,共2页
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共 5 分)
19.意象诗意化:如“绿色的长龙”“金铃铛”等比喻,赋予火车、核桃叶象征意义。
语言抒情化:描写月光、群山时融入诗意想象,如“群山像母亲的胸脯”。
叙事节奏诗化:通过“一分钟”“三十里” 等时空跳跃,营造抒情性叙事节奏。
象征手法:“铅笔盒” 象征知识与尊严,火车象征现代文明,具有诗歌隐喻特质。
(6分,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表达 2分)
四、(共 15 分)
20. (1)②以“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或围绕“全
民健身,活力中国”这一主题。
④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居家健身。
⑦每周至少运动 3 次 或每周运动 3 次以上。
⑨心肺功能、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
(4分,答对任意两处得满分)
(2)构图要素:主体为数字“8”变形的健身人物,融入“8 月 8 日日期与运动姿态。
象征意义:“8”字如跑道,象征运动活力;人物造型体现跑步、跳跃等形态,传达全
民健身理念。
文化特色:图案简洁,极具运动感,书法笔触增添艺术美感,契合传统文化,易于传播
记忆。 (6 分)
(3)示例:运动是青春的乐章,让激情在跳跃中绽放;运动是生命的画卷,让色彩在汗水
中渲染。(5 分,要求:比喻恰当,句式一致,围绕“运动”主题,内容 4分,表达 1 分)
四、(60 分)
21.作文评分标准略
第2页,共2页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一、 (本大题共11 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早在四千多年前,华夏先民就已创造出令现代人都为之咋舌的“高脚杯”陶器杰作。这枚蛋壳黑陶高柄杯的杯壁薄如蝉翼,最薄处只有0.2毫米。蛋壳黑陶高柄杯, 着一个时代最杰出的匠心:陶土要反复淘洗,直到纯净又细腻;拉坯需将力道掌控至 ,雕刻需刀锋如发,非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不能胜任……蛋壳黑陶高柄杯的“黑色外衣”,是在烧制时通过“熏烟渗碳”染就的。到了器物烧成的阶段,匠人要从窑顶缓缓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烟气将陶土熏黑。为了颜色均匀美观,每一步都要精准把控,不能出半点差错。制作过程中差之豪厘,便会谬以千里。
蛋壳黑陶高柄杯如此轻薄,制作精致,且大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或高等级建筑中,璋显着它绝非日常生活用品。器以藏礼,这样“不实用”的酒器,实为礼器之用,从一个 证实了当时山东地区已发展出发达的早期文明社会。蛋壳黑陶高柄杯的珍贵不仅在于鬼斧神工的工艺,更写就了神州大地“礼仪之邦”的序章。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咋舌(zé) 蛋壳(qiào) 薄如蝉翼 (báo)
B. 拉坯(pī) 差错(chǎ) 刀锋如发(fà)
C.淘洗 细腻 差之豪厘
D.熄灭 璋显 缪以千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凝聚 极致 侧面
B.凝结 极限 侧面
C.凝结 极致 角度
D.凝聚 极限 角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中的冒号使用正确。
B.文中所有引号的作用里没有反语。
C.文中最后一句“不仅……更……”替换为“既……又…”表意完全相同。
D.文中最后一句成语“鬼斧神工”使用恰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陕西关中地区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营造技艺延续了北方合院式民居建筑传统风格,并根据关中地区气候、地理条件加以改进,以秦汉“豪放朴拙”为本,以隋唐“雄浑壮丽”为表,以明清“精细富丽”为实。营造手法大气,讲究大跨度、对称规整,巧用夯土筑墙,或将木结构与黄土墙结合起来,使得民居布局紧凑严谨,纵深狭长,大气恢宏,最终形成封闭式合院布局、两侧厢房“半边益”的特点。运用该技艺所建造的民居,风格极具关中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不失实用性。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价值上,关中区域内半坡时期筑屋营造活动中出现的地基、梁架、屋顶,为研究人类建筑文明提供了历史的“活标本”;文化价值上,该营造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和合文化”,技艺的多项环节都体现了传统信仰、习俗、禁忌、礼仪等文化要素;艺术价值上,该营造技艺注重石雕、木雕、砖雕、影壁、檐廊、花窗等的创造,具有耕读传家、敬畏神灵、祈愿生活美好等内涵,延续着关中先民的审 意识、文化修养、价值理念;科学价值上,该营造技艺采用土木砖混结构、榫卯框架,给排水系统科学合理,房屋遮风挡雨,冬暖夏凉,且具备防风沙、防火、防盗,以及抵御地震灾害等综合功能;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上,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华夏农耕文明在居住建筑方面的集中体现。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就是在留住悠久的历史文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留住乡愁。目前,保存完好的代表性关中传统民居院落有党家村传统民居、唐家大院、崔家槐院、雷家宅院、孙家宅院等。
材料二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之瑰宝,而这一瑰宝正面临着在现代建筑崛起大潮中逐渐消失的困境。而今,以王勇超、王顺利为代表的致力于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的热心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自发承担起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的收
藏、保护、展示,以及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和申遗等工作,积极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人、参与当年搬迁工作的王顺利介绍,在搬迁复建的过程中,他们对每座古民居进行测量、记录、拍照,仔细研究房屋内外结构,小心翼翼地进行逐步拆卸,力图复建时能恢复原态。
2012年年底,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申遗工作启动;2013年,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作为传统技艺项目,成功入选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 10日,该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关中地区世代相承的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技艺的典型代表。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发展,对区域建筑材料制作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现在,营造所需的各类砖雕、石材、木材等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建筑专业学生的发展渠道也拓宽了,全国很多院校的设计或美术专业的老师,都选择带领学生到党家村等地开展课外教学,已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成为非遗项目后,选择将房屋建成传统民居样式的人越来越多,广大农村建筑手艺人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有精湛技艺的瓦工和木工成了“香饽饽”。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好运古建文化产业园是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渭北传习基地,集古建研究、材料制作、营造施工等为一体,设有包括石材、木业、古建“三雕”等关中民居营造构件的20余个作坊和工作室,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产业链。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正在得到“活态化”传承,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方式走进新时代。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正吸引着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了关中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4.下列对“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建民居极具当地文化特色。
B.延续北方合院式风格,因地制宜进行巧妙地改进。
C.设计建成的民居,布局紧凑严谨,尽显大气风格。
D.最能体现华夏文明在居住建筑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建筑浪潮冲击下,营造技艺面临着逐渐式微的严峻挑战。
B.民间人士积极肩负起保护和传承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重任。
C.修复者们精益求精,确保了复建时能精准还原房屋的初建风貌。
D.营造技艺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典范。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半坡时期就出现的地基、梁架、屋顶等建筑,奠定了后世关中的建筑风格。
B.党家村某民居中砖雕上有耕织、读书的图案,蕴含了祈愿财源广进的文化内涵。
C.政府大力支持与民间自发行动相结合,为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筑牢根基。
D.民居的异地整体搬迁复建工作,促使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成功入选非遗名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材料一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部。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 “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嵛。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材料二
上问魏征曰: “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对曰: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 “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7.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间言曰 间:间谍
B.为假相国 假:代理
C.拔武遂、方城 拔:攻克
D.走秦将桓齮 走:逃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之以饥馑
B.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廉颇为之一饭斗米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以示尚可用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9.下列与文中所涉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课文《鸿门宴》就出自这里。
B.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完成。
C.赵括熟读兵法,却缺乏实践能力,给后世留下“纸上谈兵”的成语。
D.辛弃疾在《望海潮》中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对一代名将的同情。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B.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C.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D.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赵在长平对阵,面对秦军的挑衅,廉颇带领赵军坚守营垒,坚决不出战。
B.廉颇在魏国和楚国都没得到信任和重用,郁闷不得志,死在寿春。
C.廉颇、李牧战功赫赫,却都结局令人唏嘘,他们的悲剧都与郭开有关。
D.魏征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让唐太宗接受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
第Ⅱ卷
二、 (本大题共 24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2)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13.材料一中历代赵王的哪些行为,可以作为材料二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观点的论据 请简要概括。 (4分)
14.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9分)
雨后诗两首①李商隐
微雨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细雨
帷飘白玉堂②,箪卷碧牙床。
楚女③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注]①李商隐进士科考失败,雨后写下这两首诗。②白玉堂,指传说中的天宫。③楚女,神女。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 《微雨》写出了微雨由早晨初起到夜晚久落不停的过程,十分细腻。
B. 《细雨》中“萧萧发彩凉”写雨落在发间,带来丝丝凉意和萧瑟之感。
C.两首诗都借雨的静谧映射了诗人仕途失意后回归田园的恬适和淡然。
D.两诗均避开对雨的宏大描写,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深度融合。
(2)两首诗都是写小雨,但写法全然不同。请结合这两首诗具体分析。 (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任,既要有弘大志向,也要有坚毅品质,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2) “木”作为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如《登高》中“ , ,营造出雄浑壮阔又略带悲凉的意境。
(3) 《劝学》中“ , ”,用百川汇海比喻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三、 (本大题共 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哦, 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揽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风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 ”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米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脊雷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火车停了,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在一张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
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可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香雪想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金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卖属于她了, 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 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前边又是什么 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台儿沟在哪儿 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 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车停留的“一分钟”被反复渲染,意在强调故事发生时间的短暂。
B.文中的“铅笔盒”不仅寓意着文化与知识,更是追求与自尊的象征。
C.凤娇既是香雪精神世界的“镜像”,也是台儿沟世俗生活的“代言人”。
D.结尾“群山”“颤栗”,暗示乡村在现代文明影响下发生精神层面的松动。
17.请结合全文概括香雪的性格特点(4分)
18.赏析小说最后一段“哦,香雪!香雪!”的精妙之处。 (5分)
19. “诗化小说”兼具叙事功能与诗歌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情节淡化、语言诗化、运用意象、营造意境、象征与隐喻、叙事缓慢、融入哲思等特征。本文是否属于诗化小说 请说明理由。 (6分)
四、 (15分)
2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1)文段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其中两处的序号并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2024年8月8日是我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②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③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关专家表示,④无论是户外运动和居家健身,⑤最重要的都是持之以恒。⑥每天最少10分钟,⑦每周至少运动3次以上,⑧坚持一个月以上,⑨心肺器官、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其实只要动起来,居家健身也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一处序号 ,修改: 。
第二处序号 ,修改: 。
(2)2009年5月,我国公开征集“全民健身日”活动标志。下图是最终入选的作品,请阐述该标志入选的原因。 (6分)
(3)仿照下面句子,以“运动”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示例:运动是生命的源泉,让活力在奔跑中迸发;
运动是健康的基石,让体魄在锻炼中强健。
四、 (本大题60分)
23.请从以下经典语句中任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己所丕欲, 勿施于人。
致知在格物。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