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9 14: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下列词语中,与“单调”意思相反的是( )
A. 丰富 B. 单一 C. 重复
2. 下列选项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钵(bō)子 B. 蜇(zhē)人 C. 齿轮(cǐ)
3. 冯至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这一评价出自( )
A. 鲁迅 B. 郭沫若 C. 茅盾
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表的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B. 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C.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5.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句话属于( )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环境描写
6.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探索精神的情节是( )
A. 父亲不许“我”动表 B. “我”猜测表里有生物 C. 父亲打开表让“我”看
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
1. 冯至的中篇历史小说《__________》以春秋时期为背景,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2. “和谐”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文中,“我”的探索过程经历了“好奇—__________—__________—愉快”的心理变化。
4. 鲁迅评价冯至为“中国最优秀的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1. 父亲两次强调“不许动”,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 “我”为什么想动表?这一行为反映了儿童的什么心理?
3. 结合上下文,分析“小孩儿不许动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老座钟里的秘密》
奶奶家的客厅里摆着一座老座钟,深棕色的木壳上刻着缠枝莲纹,钟摆左右摇晃时,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像谁在轻声数着时光。
我第一次注意到它,是在六岁的夏天。那天午后,奶奶在藤椅上打盹,座钟的“滴答”声格外清晰。我蹲在钟前看了半个钟头,突然发现钟面下方有个小窗口,里面偶尔会跳出黑色的数字——后来才知道那是报时的指针。
“奶奶,钟里是不是藏着人呀?”我摇醒奶奶。奶奶笑着刮我的鼻子:“傻孩子,是齿轮在转呢。”可我总觉得,能让数字“跳”出来的,一定是个会走路的小精灵。
趁奶奶去买菜,我搬来小板凳,踩着凳沿够座钟的底座。木壳冰凉,刻纹里积着薄薄的灰尘。我试着推了推钟面,没动;又摸到底部的旋钮,轻轻一转,“咔嗒”一声,钟摆突然停了。
“坏了!”我吓得差点摔下来。就在这时,我听见钟壳里传来细微的“沙沙”声,像有小爪子在爬。难道小精灵被我吵醒了?我屏住呼吸,鼻尖几乎贴在木壳上。突然,“叮咚——”钟敲了一下,震得我手一抖,从凳子上滑下来。
奶奶回来时,看见我蹲在钟前揉膝盖,座钟却安安静静的。“是不是动钟了?”奶奶没生气,反而拉着我的手,“来,奶奶教你认齿轮。”她打开座钟背面的挡板,里面露出一圈圈黄铜齿轮,有的像向日葵盘,有的像小风车,钟摆连着一根细铁丝,晃起来时,齿轮就跟着转,“你听的‘滴答’声,就是它们在说话呢。”
原来没有小精灵,可看着齿轮咬着齿轮转,我忽然觉得,这比小精灵的故事更奇妙——它们不用谁指挥,就能一天天、一年年地走下去,把时间走成奶奶眼角的皱纹,走成我长高的鞋码。
后来每个暑假,我都会和奶奶一起给座钟上弦。奶奶说:“这钟走了五十年,见证过你爸爸小时候偷拆玩具车,现在又看着你盯着钟壳发呆。”我摸着冰凉的木壳,突然懂了:所谓秘密,其实就是藏在日常里的惊喜,只要愿意蹲下来多看一会儿,就能找到。
1. 文中“我”对老座钟的探索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用原文词语概括。

2. 结合语境,分析“钟摆左右摇晃时,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像谁在轻声数着时光”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 奶奶为什么没有责备“我”动座钟,反而教“我”认齿轮?这体现了奶奶怎样的性格?

4. 文章结尾说“所谓秘密,其实就是藏在日常里的惊喜”,结合《表里的生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写作
根据课外阅读《时光宝盒》或《月球之旅》,写一篇读后感。要求:结合课文主题,谈谈科学探索的意义。
B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A 3. A 4. B 5. B 6. B
二、填空题
1. 伍子胥 2. 配合得适当 3. 痛苦、高兴 4. 抒情诗人
三、课内阅读
1. 严格、谨慎。
2. 想听清楚声音来源;反映儿童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欲。
3. 作用:强调规则,为后文“我”的探索埋下伏笔。
四、课外阅读
1. 注意到座钟→猜测钟里有小精灵→偷偷动座钟→奶奶教认齿轮→和奶奶一起上弦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座钟的“滴答”声比作“轻声数时光”,既写出了声音的轻柔,又赋予时光具象化的感觉,暗含对时光流逝的细腻感知,也为后文“我”探索座钟埋下伏笔。

3. 奶奶理解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不想打击“我”的探索欲;体现了奶奶温和、包容,懂得呵护孩子天性的性格。

4. 《表里的生物》中,“我”通过探索发现表内齿轮的“美丽”,而非想象中的“生物”;本文中“我”从老座钟里发现齿轮运转的规律,而非“小精灵”。两者都说明:日常事物里的“秘密”,需要用好奇心去探索,用耐心去观察,最终会发现比想象中更真实的惊喜——这正是探索的意义。
五、写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