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黄山奇石》
内容分析: 《黄山奇石》一课介绍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这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本课主要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黄山的奇石有意思,作者的文字更加富有趣味性,一块块石头在作者笔下仿佛富有了生命,使人不禁赞美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通过了解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及其享誉中外的知名度,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神奇,增强民族自豪感。 语言运用: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借助插图),准确理解“陡峭”等词语的含义。 积累文中描述奇石形态的优美词句(如“一动不动”、“翻滚的云海”)学习并模仿课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比喻句“像……”);进行口语和书面的表达实践。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比较段落写法、想象石头形态及其命名由来,发展观察、比较、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黄山奇石的自然之美、形态之趣和作者语言的生动之美;激发用语言和文字创造性地表现美、表达美的意愿。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奇石之“奇”和作者语言之趣。 理解“陡峭”等词语,并能在语境中运用。 仿照课文句式,生动描述奇石形状,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石的奇特与作者描写的趣味性,激发由衷的赞美之情。 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推介语言,进行有创意的仿写与表达。
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的‘时光穿梭机’已返航!上节课我们在盛唐,我们见证了王之涣笔下‘白日依山尽’的壮阔,感受了李白眼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震撼。古人的诗篇,道尽了华夏山河的壮丽! 今天,我们将告别古诗的韵律,去到一个闻名中外的仙境——黄山!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描绘场景,揭示主题
1.揭示课题与任务: 出示黄山图片或者视频。 教师导入:“黄山奇石是黄山美景的‘名片’。作为“华夏美景代言人”我们要读懂课文,了解这些奇石有多神奇、多有趣,还要学着课文的样子,把它们的奇妙讲给更多人听!准备好了吗?出发!”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用笔圈出来) 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用一个词形容这些石头?(秀丽神奇,千姿百态) 观看视频/图片,感受黄山风光和奇石的魅力。 倾听教师谈话,理解单本课的学习目标与意义。 回答教师提问,说出四种具体介绍的奇石名称,知道还有很多未具体描写的奇石。 尝试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黄山奇石的特点。
环节二:精读第1自然段,明确重点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交流: 同学们,课文中用哪个形容词来形容黄山风景区?黄山景色总的印象是什么?(秀丽神奇) 作者觉得最神奇的是什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尤其”点明怪石最神奇,是课文重点) 指导朗读: 读出对黄山景色的赞美,强调“尤其”、“怪石”。 聚焦“仙桃石”,品味语言之趣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探究“奇”与“趣”: 名字奇: 这块石头叫什么名字?(“仙桃石”)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形状像桃子,而且是“仙桃”) 样子奇: 它是什么样子的?(读句子)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这句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石头比作大桃子) 你觉得这个比喻怎么样?(形象、生动、有趣) 动作趣: 哪些词让石头好像活了起来?(“飞下来”、“落”)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感觉怎样?(神奇、有趣,好像有仙人故意放下来的) 指导朗读: 带着惊奇、有趣的语气朗读,重点读好比喻句和动词“飞下来”、“落”。想象仙桃从天而降的画面。 初步链接任务: “作为代言人,如果让你介绍‘仙桃石’,你会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说?”(名字有趣、样子像桃子、它奇特的位置 方法总结:作者描写奇石的思路(名字 - 具体描写)。 在教师引导下,从名字、样子(比喻)、动作(动词)、位置四个方面分析“仙桃石”的奇妙和有趣之处。 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感受语言的生动性。 体会“飞下来”、“落”等动词带来的动态感和趣味性,展开想象。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努力读出惊奇、有趣的感觉,想象画面。 思考并回答:作为代言人介绍“仙桃石”,会重点说哪些方面?初步建立“抓特点介绍”的意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描写这块石头的思路:先介绍名字,再具体描写形状、位置、动态(动作)。帮助学生建立描写景物的基本框架意识。 指导朗读: 强调要带着惊奇、有趣的语气朗读,特别是要读好比喻句和动态动词,想象画面。 初步链接任务: 引导学生从代言人的角度思考,介绍“仙桃石”应抓住哪些特点(名字有趣、样子像桃子、像飞来的动态感)。这是为后续的“代言”任务做铺垫和方法指导。
环节三:书写指导与练习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巨”、“狗”、“位”、“闪”、 “巨”: 再次强调笔顺,外框要写方正,里面一横要居中。 “位”: 左窄右宽,“立”的点和横要对正。 学生练写: 在田字格本上每个字书写2-3遍,教师巡视指导。 “狗”部首“犭”(反犬旁):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弯钩要写得圆润有力,像小狗的脊背,第三笔撇在第一笔撇的中下部起笔,尾巴要“翘”起来。 右边“句”:上方的撇要短小;横折钩是主笔,要写得舒展,钩的方向朝里;最后的“口”字要写得稍小一些,位于横折钩的内部中间。 教师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一边解说书写要领,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笔画顺序,这样会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孩子快速记住! “闪”:先写点,再写竖,横折钩,把门筑;小小人,站进屋,最后一笔点收住。 部首“门”(门字框):要写得端正、宽大,像一个家的门框一样,能包住里面的“人” 内部“人”: 写在门字框的正中央,大小要合适,不能太大顶到“门”,也不能太小显得空旷。 捺笔要写成点(丶),这是书写的关键规则,为了让结构更紧凑。 认真听教师讲解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结构、笔顺、关键笔画)。 观察教师板书示范。 在田字格本上认真书写指定的生字。 注意书写姿势(坐姿、握笔)。
课堂小节和预告:“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了‘我为黄山奇石代言’的旅程,认识了神奇的‘仙桃石’,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有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访‘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它们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敬请期待!别忘了课后继续练习朗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