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教案+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教案+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13 17:57:32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回忆
儒学的发展史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受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明清时期,儒学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1527-1602)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温陵居士
梨洲先生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列举李贽和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明朝,岳州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他们走到河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
西学东渐,冲击中国文化思想
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⒈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⒊阶级: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队伍壮大
⒋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
“西学东渐”的影响
【例】明清时期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根源在于
A.先秦儒学思想的影响 B.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
C
学会了吗?

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⒈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⒊阶级: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队伍壮大
⒋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
“西学东渐”的影响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生平简介:
李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祖上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和 进步史学家,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
“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
代表作: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据上述材料,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挑战正统教条,反对以孔子及儒家经典为是非标准
材料三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答耿中丞》
反对绝对权威
“人人皆可以为圣”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李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熹
抨击“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材料四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答邓石阳》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体现了当时社会什么经济需求?
材料五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六 “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
“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
——《焚书·答耿司寇》
材料七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批判假道学,揭露道学家、伪君子的虚伪面目。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①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提倡“童心说”;
3、评价
②批判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2、思想主张
③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而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就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1.与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相关的因素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②封建社会的衰落 ③儒学的复兴 ④政治腐败、黑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学会了吗?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平简介: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数百人反清,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廷屡次诏征,皆辞免。
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材料一: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三: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明夷待访录》
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P17资料回放
君主专制制度是天下大害
天下为主,君为客
工商皆本
法治,主张限制君权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2)思想主张
①政治: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极力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内阁(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经济:主张工商皆本。
(3)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猛烈抨击
《明夷待访录》
禁书
主张君主开明立宪制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4)评价:
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顾炎武生平:
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早年参加“复社”,投身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清军南下时,他参加抗清活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
开创了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 ·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亡国:王朝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更迭。
亡天下:是民族和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1、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
2、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
①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①“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②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②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③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①放弃科举,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
顾炎武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3)顾炎武的思想的影响
a、对清代: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b、对后世: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
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的生平
清初一位思想巨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故世称船山先生。明亡,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王几十年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闭门著书:著述甚多,《周易外传》、《读通鉴论》,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刊行的共70种。
王夫之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70多种
(2)代表作:
屋内对联
右:六经责我开生面;左:七尺从天乞活埋。
大门对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横批:湘西草堂。
材料1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材料2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读通鉴论》
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反对君主专制,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材料1:“尽天地间,无不是气(器),即无不是理也” “气者理之依也……”
阅读材料思考:反映了王夫之怎样的思想主张?
世界是物质。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材料2:“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 。”
唯物主义
辩证思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3)思想主张
A 、政治主张: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反对君主专制
B 、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C 、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4)评价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的主张),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课堂练习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指撰《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顾炎武
黄宗羲
李贽
王夫之
概括: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进步”体现在哪里?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三、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三、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积极影响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
◆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无法实现
消极影响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经济: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
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
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
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理学)的束缚和影响。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 思想内容 地 位 原 因
宋明
明清
春秋
战国

西汉
仁、礼、为政以德
大一统
理 学
不被重视
受压制
独尊
重新
确立正统
受批判
不能满足诸侯争霸需要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
建设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政治、经济、思想
追寻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探寻思想演变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
战国
西汉
宋朝
明朝
明清
孔子创立儒学
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民主思想
备受冷落
确立正统
不断强化
受到冲击
演变规律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②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崇实致用;王夫子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了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三大进步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2、过程与方法:
(1)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2)根据教科书与相关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优秀品质;
(2)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材分析】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1-c-n-j-y
【重点难点】
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2、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本节课是儒家思想的最后一课,请同学们回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之后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材料:明朝,岳州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21·cn·jy·com
他们走到河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 ( http: / / www.21cnjy.com )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来源:21cnj*y.co*m】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出处:21教育名师】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版权所有:21教育】
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⒈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⒊阶级: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队伍壮大
⒋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
“西学东渐”的影响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生平简介:
2、思想主张(通过材料得出思想,体现史论结合的理念)
①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提倡“童心说”;
②批判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③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而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就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21cnjy.com
3、评价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www.21-cn-jy.com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平简介:
(2)思想主张(通过材料得出思想,体现史论结合的理念)
①政治: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极力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内阁(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经济:主张工商皆本。
(3)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4)评价: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顾炎武生平
(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通过材料得出思想,体现史论结合的理念)
①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理解经世致用的思想:a、“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b、“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顾炎武的思想的影响
①对清代: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②对后世: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的生平
(2)代表作:《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70多种
(3)思想主张
①政治主张: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反对君主专制
②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④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4)评价: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的主张),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21教育网
【当堂检测】【见课件32页】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2·1·c·n·j·y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www-2-1-cnjy-com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指撰《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21*cnjy*com
三、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
2、消极影响
◆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无法实现
【当堂检测】【见课件36页】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经济: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1·世纪*教育网
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理学)的束缚和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
1. 与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1、 ( )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衰落③八股取士的因循守旧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2、(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3. 朱易安在《汉学研究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文中说:“反思我们的研究便会发现,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我们并没有好好地梳理;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研究,本质上是丢弃了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朱易安所说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指 3、( )
A、天人合一学说 B、经世致用学说 C、知行合一学说 D、格物致知学说
4.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4、(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5. 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5、( )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6.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6、(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7、( )
A、1937年的七七事变 B、1912年的清朝建立
C、1927年,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 D、1644年的明朝灭亡
8.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8、(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9.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进步性在于
9、(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10.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君主专制;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二、材料分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 材料二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分)
(3) 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6分)21cnjy.com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12. 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www.21-cn-jy.com
问题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问题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问题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8分)
(2) 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8分)
(3) 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www-2-1-cnjy-com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本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组合选择题。结合明末清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背景来判断,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八股取士以及程朱理学对人们的思想上的束缚这些都有利于批判思潮的产生。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A项符合题意21·cn·jy·com
2.【答案】 A
【解析】 孙悟空是反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CD项未能反映,A项正确。
【点评】本题把明清小说与明清进步思想结合进行考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思想等方面。2-1-c-n-j-y
3.【答案】 B
【解析】 紧扣材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研究,本质上是丢弃了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因此,材料中的“最根本的精神”指的是关注社会现实的经世致用学说。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4.【答案】 A
【考点】 明清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时代背景;故选A。B项不能体现“异质”, 说法不正确;C项是在十九世纪末开始的;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5.【答案】 C
【考点】 明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各自成家”“各有一定之学术”“各有必至之事功”可判断A、B、D三项正确;李贽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而不是放弃儒学的价值取向,C项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从李贽所代表的的阶级属性和对儒学的态度入手即可。21教育网
6.【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选择题,可以依照题干背景性提示“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项是战国时孟子的民本思想观点,B项是北宋陆九渊的心学观点,C项是黄宗羲“工商皆本”的观点,符合题意;D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
7.【答案】 A
【解析】 按照顾炎武的说法,国属于一家一姓,天下属于百姓。明清灭亡属于顾炎武说得“亡国”,即朝代更替;1931年九一八事变还没发展到亡天下的地步,1937年的七七事变则使中华民族面临重大民族危机。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21*cnjy*com
8.【答案】 D
【考点】 明清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由材料关键信息“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反对空谈,要经世致用”,D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不够准确,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根源”错误,排除。C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明清之际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9.【答案】 A
【解析】 这里所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天下”,是指万民所共有的天下,而“私天下”则是指专制君主一人一独有独享的天下。所以,王夫之发出“帝王私天下”“岂天下之大公”的质问。因此A项符合题意。而B、D两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C项超出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范畴,因为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们更多的是主张开明君主统治。
【点评】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再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来源:21cnj*y.co*m】
10.【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即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体现的思想内涵是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认为“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从自身到国家大事都应该学习研究,学习是为了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即“经世致用”。故选A。
【点评】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11.【答案】
(1)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民心。主张:仁政。 (4分)
(2)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4分)
(3) 标准:百姓的忧乐。(2分)【出处:21教育名师】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2分)
(4) 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2分)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2分)
【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 解题时要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理解材料,进行概括。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孟子、朱熹和黄宗羲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孟子、朱熹和黄宗羲的思想观点。【版权所有:21教育】
12.【答案】
(1)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理学家极力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4分)
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追求人性解放的“反叛”思想产生。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4分)
(2)主题: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2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8分)
(3)同意第一种说法。(2分)理由: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未产生太大的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6分)2·1·c·n·j·y
同意第二种说法。(2分)理由:明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并不是明清之际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6分)(任选一种说法即可)
【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21*cnjy*com
第(1)问,卓文君和司马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不同看法。回答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
第(2)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注意表达要严谨和规范。
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要严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