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诗意,把握七言律诗的韵律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典故分析与情感探究,学习借景抒情、用典表意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在逆境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与哲理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唐贬谪文化背景,理解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一、导入
“如果你的人生遭遇重大挫折,是选择沉沦还是重拾希望?
唐代诗人刘禹锡用一句诗给出了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等。
作者:
二、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
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23年,奉召回京途中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白居易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以此诗回赠,抒发身世感慨。
三、解题
题目拆解:“酬”(回赠)、“乐天”(白居易字)、“初逢”(久别重逢)、“席上见赠”(宴席上白居易赠诗后作答)。
朗读节奏(划分示例):
四、朗读节奏与字词解释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四、朗读节奏与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
弃置身:指被贬谪的处境。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怀念故友。
烂柯人:指王质砍柴遇仙的典故,喻指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长精神:振作精神。
zhǎng
zàn
怀旧空吟
沉舟侧畔
暂凭杯酒
长精神
yín
pàn
五、诗文译文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恍如隔世,只能空自吟诵《思旧赋》;久别归来,人事已非,竟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六、全诗赏析
(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富有感彩的词语,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六、全诗赏析
(2)结合诗歌注释,理解颈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及其内涵,分析作者运用这些典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闻笛赋,借西晋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的典故,表达自己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
六、全诗赏析
(3)诗歌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明确: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此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六、全诗赏析
(4)作者经历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今日与白居易一见如故,写下“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呢?
明确:“长精神”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虽经受贬谪,心怀无限辛酸,但依旧怀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诗人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有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千帆过
万木春
愤慨而不浅露
惆怅而不颓废
伤感
低沉
愤慨
哀叹
巴山楚水、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
雄健
昂扬
豪放
豪迈
七、主体情感
情感脉络:悲枪(首联)→ 惆怅(颔联)→豁达(颈联)→振奋(尾联)。
核心主旨:诗人虽历经磨难,却不甘沉沦,在逆境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八、拓展阅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你从以下的名句中体会到了有关刘禹锡的哪些内容呢?
虽已年老,但同样可以有所作为。正如诗人说自己是“病树”,但枯木犹有逢春时,病树亦能长新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人们悲秋,而刘禹锡却能积极乐观看待。正如白居易看待刘禹锡的遭遇是同情与不平,而刘禹锡自己却能超脱豁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人生是一个不断被磨洗的过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刘禹锡就是这样一个愈挫愈勇的人。
九、课堂总结
面对挫折,应如刘禹锡般以“干帆过”“万木春”的眼光看待人生,保持乐观与进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