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西域概念
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从古诗中感受西域的环境是怎样的?
西域环境:荒凉、恶劣、险阻
一、张骞通西域
2.通西域的原因
(1)西域小国林立,受匈奴控制和奴役。
材料一: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西域诸国大率土著(定居),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服属匈奴而为其役)。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官名),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国名)、危须(国名)、尉黎(国名)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汉书·西域传》
(2)大月氏被匈奴向西驱赶。
材料二:汉文帝后元初年,昆莫(乌孙王太子)与匈奴连兵,攻打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大月氏战败,其王被杀,部众远徙大夏。乌孙遂留居伊犁河流域,后成为西域最强国。老上单于以大月氏王之头骨做了饮器
——陈显泗主编.《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
阅读材料,分析西域的形势。
材料三: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辽远不遂(征服),使得复喘息,休养士马,负绐(欺负)西域。西域迫近胡寇,沮心内解,必为巨患。”
—— 《盐铁论·击之》
(3)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葱岭
南
山
昆
仑
山
山
山
前138年
前126年
匈
奴
汉
西
长安
陇西
敦煌
阳关
楼兰
鄯善
若羌
临洮
西安西北
于阗
和田南
莎车
疏勒
喀什
龟兹
罗布泊西
北
天
大宛
塔什干东南
玉门关
蓝氏城
巴尔赫
番兜城
达姆甘
海
里
河
水
水
江
乌
孙
康
居
安
息
西
域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
河
西
走
廊
大
月
氏
大
月
氏
咸海
张骞通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目的:联合
大月氏打匈奴
结果:未实现预定目的
作用:增进中原和西域的联系
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张骞给汉武帝的汇报中说: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过程
张骞(?—前114年),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出使西域前是个郎官,守卫皇宫。
葱岭
南
山
昆
仑
山
山
山
匈
奴
前119年
汉
西
长安
陇西
敦煌
阳关
楼兰
鄯善
若羌
临洮
西安西北
于阗
和田南
莎车
疏勒
喀什
龟兹
罗布泊西
北
天
大宛
塔什干东南
玉门关
蓝氏城
巴尔赫
番兜城
达姆甘
海
里
河
水
水
江
乌
孙
康
居
安
息
西
域
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往返路线
河
西
走
廊
大
月
氏
大
月
氏
咸海
张骞通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目的:联合
乌孙打匈奴
结果:未实现预定目的
(汉武帝)拜骞为中郎将,将(jiàng率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jī带着)金币帛(bó丝织品)直(值)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wèi)之他旁国……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 、于窴(tián阗) 、扜鰛(yū wēn)及诸旁国。——《史记·大宛列传》
作用:增进中原和西域的联系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材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中原王朝和西域有了第一次官方的友好往来,所以称之为“凿空”。
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称为“凿空”。
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4.意义
前138年,率100余人出发
被扣10余年,持汉节不失
继续西行
历尽艰险
再次被扣留
前126年回到长安,随行者仅剩1人。
结合教材及P79“学史崇德”,说说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应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不屈不挠,勇于探索,不畏艰难, 牢记使命,不失汉节。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
在这条交通路线进行的贸易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因此,李希霍芬将这条发端于中国的陆上交通线称之为“丝绸之路”。
李希霍芬
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在汉朝,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从某种意义上讲,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
——彼得 弗兰科潘《丝绸之路》
俄罗斯出土丝绸衣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想一想:长安的商人想去古罗马,沿着丝绸之路,会经过哪些地区?
2.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沿海
航线一: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中南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斯里兰卡
山东
沿岸
黄海
朝鲜
日本
航线二: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东西交流
想一想:汉朝沿丝绸之路西传之物有哪些?传入中原的物品有哪些?
西汉鎏金铜马
东汉锦袜
铜马四腿直立,体态矫健,以大宛产的汗血马为参照精制而成。
锦袜出土于新疆,用绛、白、宝蓝、浅驼、浅橙五种颜色的丝线织成,上面有隶书“延 年益寿大宜子孙”字样的吉祥语。
西域与中原的密切往来
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繁荣与兴盛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评价
(1)时间:
(2)机构所在地:
(3)最高长官:
(4)职权:
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
1.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时空观念
读图,联系课文知识,介绍西域范围设置的行政机构?
乌垒城
今新疆轮台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5)管辖范围:
(6)意义: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巴尔喀什湖为汉代以来古代中国西北边境的天然分割线,中国古称夷播海,历朝历代中国西北民族活动的地方,曾是中国与俄国的界湖。
2.班超经营西域(东汉)
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背景:
123年,东汉政府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西汉末期国力下降,失去对西域地区的管控。东汉时期,班超、甘英等人再次出使西域,重建与西域的联系。
过程:
投笔从戎
相关史事
班超年少时,曾为官府抄写文书以维持生计。但他总想在战场上报效国家。有一天,他抄写文书时,慨然扔下手中的笔,感叹地说:“大丈夫没有其他的志略,也应当效法张骞等人在边疆立功,怎能一辈子和笔砚打交道呢 ”他毅然参了军。这就是“投笔从戎”的故事。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有理想,有抱负,机智果断,英勇。
汉朝持续多年坚持有效管理西域有何作用?有什么启示?
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启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评价
西域的地理概念
丝绸之路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奠定基础
提供保障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
一带一路 :合 作 共 赢
传承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堂小结
“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一带一路
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设置南海郡
C. 霍去病北击匈奴
D. 设置西域都护府
D
课堂练习
2. 公元前138年,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
A.开辟丝绸之路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加强中外交往
D.发展与西域的友好关系
B
3. 汉武帝遣使臣率满载珍珠、丝绸、黄金等物品的浩大远洋船队,从原岭南的徐闻、合浦,穿越南海,经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换回琉璃、琥珀等奇珍异宝。这主要得益于 ( )
A.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B.岭南耕作技术的发展
C.政治军事控制的加强
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
4.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织和造纸等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良种马、香料、葡萄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对外来商品没有要求
B. 西方在交往中占主导地位
C. 物质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
D. 中国在交往中占主导地位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