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C.不溶于水
D.干冰能升华吸热
2.要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下列实验装置中的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下列有关C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CO2不能燃烧,一般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CO2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CO
4.“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
A.先变蓝后变紫 B.先变红后变紫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5.(2025青岛南区月考)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 )
A.通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C.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D.通过闻气味
6.如图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后,振荡,继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振荡后塑料瓶涨大了
B.石蕊溶液由紫色变蓝色
C.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7.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2)图B所示实验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拧紧瓶盖,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结构: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应用: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
2.(跨学科)(2024泸州中考)向一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片蓝色石蕊试纸,注入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玻璃片,上下振荡,再将其倒置(如图),把手移开,玻璃片没有掉下来。蓝色石蕊试纸在注入蒸馏水并振荡后变红。依据现象一定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
A.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C.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与水反应产生了酸
D.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能与石蕊反应变红
3.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 mL水和
5 mL 澄清石灰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右边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
B.充分反应后,U 形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
C.相同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
D.利用该装置也可以比较 CO2和 O2在水中的溶解性
4.小组同学继续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1)如图Ⅰ中,将一小块干冰放进透明塑料袋中,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并逐渐变得“模糊”。从微观角度解释塑料袋鼓起的原因是 。塑料袋变“模糊”是因为干冰升华时 (填“吸热”或“放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
(2)如图Ⅱ中,轻轻捏装置中的胶头,将胶头滴管中的澄清石灰水挤入烧瓶中,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且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如图Ⅲ中,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该过程中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 。
5.(科学思维)(数字化实验)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 ℃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 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 mL、40 mL、60 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进行了振荡
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 mL蒸馏水
D.实验说明:该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2.D 3.B 4.B 5.C
6.C
7.(1)CO2+H2OH2CO3
(2)①③
能力提升
1.B 解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2.C 解析: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不能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注入水之前CO2与石蕊试纸接触,但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说明CO2不能与石蕊反应变红,倒置且振荡后CO2与水充分接触,而此时石蕊试纸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产生了酸,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B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相同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中水的体积几乎相同,但氢氧化钙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则相同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右边试管中的气压减小的更多,液面右边高于左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相同体积的气体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后,试管中产生不同的气压,液面高度不同。
4.(1)分子间间隔变大了 吸热
(2)浑浊 气球逐渐膨胀 CO2+Ca(OH)2CaCO3↓+H2O
(3)1、3处纸花变红色,2处纸花不变色 3处纸花比1处纸花先变红
解析:(1)干冰由固态变成了气态的二氧化碳,分子间存在间隔,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间隔变大了;干冰升华吸热使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看到的现象是气球逐渐膨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3)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现象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3处纸花比1处纸花先变红。
5.D 解析:曲线①中ab段压强迅速增大,是因为迅速注入的蒸馏水占据了一定体积的缘故; cd段压强明显减小,可能是通过振荡操作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接触,所以使得压强明显减小; 曲线③加入水后压强上升最小,说明进入水的体积最小,是20 mL;由题图可知,起始气压低于最终气压,说明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