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法、用途 碳循环和氧循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适合的反应原理为 ( )
A.C+O2CO2
B.H2CO3CO2↑+H2O
C.CaCO3CaO+C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2.下列制取、收集、验满、检验CO2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检验
3.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利用上述仪器和试剂可以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所用的试剂是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其他气体,请举一例: ,制取该气体的反应方程式为 。 可用相同的发生装置的原因是 。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2024辽宁中考)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作燃料
B.参与光合作用
C.固态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
D.制碳酸饮料
5.为实现低碳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 )
A.加强火力发电,满足社会能源需求
B.建设低碳建筑,满足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C.节约用水、用电、用气
D.若有可能,出行时尽量使用自行车
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6.如图所示,“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植树造林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
C.含碳燃料的燃烧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减少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通过学习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确定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下列因素不需要考虑的是 ( )
A.反应所需的试剂及反应条件
B.气体的收集和放置方法
C.整个反应体系是否安全、环保
D.气体的颜色
2.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存放CO2 D.验满
3.下列装置中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写一点)。
(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写化学式)。
(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跨学科)(2024深圳中考改编)俊宇同学想要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1)实验室制取CO2的方程式: 。
(2)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 (填序号),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相同条件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4)模拟海洋生态系统
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 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俊宇向生态箱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的现象为 。
③测得生态箱内的水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 。
④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条减少大气中CO2排放量的具体措施: 。
6.(科学思维)(跨学科综合)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弹簧夹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乙记录的是以向长颈漏斗内加入稀盐酸为计时点及后续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b段装置内压强变大的原因是
。
(3)c点对应的操作是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2.D
3.(1)②③⑤⑥ 稀盐酸 石灰石 CaCO3+2HClCaCl2+H2O+CO2↑
(2)氧气 2H2O22H2O+O2↑(前两空合理即可) 用到的试剂都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
4.A 5.A 6.C
能力提升
1.D 解析:需要考虑反应所需的试剂及反应条件,试剂需容易获得,且能生成所需气体,反应条件需容易达到,反应速率适中;需要考虑气体的收集和放置方法,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可判断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是否能与空气中物质反应,可判断用向上还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需要考虑整个反应体系是否安全、环保;不需要考虑气体的颜色。
2.B 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拉动注射器,如果长颈漏斗末端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实验室不能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CO2,因为产物CaSO4是微溶物,会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满的CO2正方在实验台上;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燃烧的木条验满,若短管口处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3.D 解析:①装置无法使液体和固体彻底分离,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③只有一个导管,无法实现固液分离,②④装置,当关闭止水夹后,气体无法排出,压强增大,液体被挤出装置,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当打开止水夹后,气体排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装置,反应重新开始,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合理即可)
(2)温室效应 (3)H2O (4)2NaOH+CO2Na2CO3+H2O
5.(1)CaCO3+2HClCaCl2+H2O+CO2↑
(2)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3) AD或AE (4)①光合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④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6.(1)CaCO3+2HClCaCl2+H2O+CO2↑ (2)弹簧夹关闭了,二氧化碳不能导出,试管内压强增大 (3)打开弹簧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