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4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单选题
1.(2025·辽宁抚顺模拟)叶黄素是一种存在于人眼视网膜上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和减少可见光损伤视网膜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黄素可减少光损伤视网膜与其主要吸收蓝紫光有关
B.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黄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C. 在层析液中,叶黄素的溶解度大于叶绿素的
D. 秋季叶片变黄主要与叶片不能合成叶绿素有关
2.以新鲜菠菜叶为材料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某小组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关于该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是正确操作后得到的理想结果
B. 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导致
C. 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导致
D. 可能是提取时加入过量的无水乙醇
3.(2025·山东青岛月考)如图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壤中缺镁时,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B. 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C. 用450 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 可利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且若将提取的色素滤液置于不同波长的光下产生的量不同
4.(2024·广东高考3题)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其叶片变黄后极具观赏价值。某同学用纸层析法探究银杏绿叶和黄叶的色素差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选择新鲜程度不同的叶片混合研磨
B. 研磨时用水补充损失的提取液
C. 将两组滤纸条置于同一烧杯中层析
D. 用过的层析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5.(2024·贵州高考3题)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色的影响,取紫鸭跖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组栽培,一段时间后获取各组光合色素提取液,用分光光度法(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分别测定每组各种光合色素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片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破坏色素
B. 分离提取液中的光合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
C. 光合色素相对含量不同可使叶色出现差异
D. 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时可使用蓝紫光波段
6.(2023·全国乙卷2题)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氮元素和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
B.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
C. 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
D.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慢
7.(2024·广东深圳二模)某兴趣小组合作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步骤包括:色素的提取→滤纸条制备→画滤液细线→色素的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和层析液进行色素提取
B. 滤纸条制备: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并在另一端底部画细线
C. 画滤液细线:防止滤液细线过粗一般只画一次
D. 色素的分离:离滤液细线最远的是橙黄色的条带
8.(2024·山西模拟)下列关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类胡萝卜素被破坏
B. 该实验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绿叶中各种色素含量
C. 若连续多次重复画滤液细线可累积更多的色素,但易出现色素带重叠
D. 用红色苋菜叶进行实验可得到5条色素带,花青素位于叶绿素a、b之间
9.(2024·广东茂名二模)某小组做了“探究叶龄对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纸层析法来分离叶片中的光合色素
B. 嫩叶与老叶的叶绿体色素总含量相等
C. 相同光照强度下嫩叶与老叶光合速率相等
D. 不同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比类胡萝卜素的大
10.(2024·吉林三模)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层析后滤纸条的结果如图(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
B. 层析液一般可以用石油醚,原理是溶解度高的色素扩散速度慢
C. 色素Ⅰ比色素Ⅳ吸收的可见光的波长长
D.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11.(2024·北京昌平二模)在活性氧的胁迫条件下,蛋白质复合体CDC48参与叶绿体内蛋白质降解的具体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基质及类囊体膜上都含有蛋白质
B. 受损伤蛋白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
C. 在蛋白酶体参与下,受损伤蛋白质的肽键断裂
D. CDC48相关基因缺失突变导致受损伤蛋白积累
12.(2025·宁夏石嘴山高三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动力车间”
B. 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C. 叶绿体内的基粒,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D. 植物叶片多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了较多绿光
13.(2024·广东清远一模)紫苏叶片是紫苏合成有机物的主要器官。紫苏叶片呈紫色与其细胞内含有的花青素有关。花青素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中。某同学欲提取紫苏叶片中的色素,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实验材料应选取新鲜的紫苏叶片
B.研磨叶片时添加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C.研磨叶片时需要添加蒸馏水以溶解叶片中的各种色素
D.研磨液需经单层尼龙布过滤后收集滤液
14.(2025·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模拟)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结果有科学性错误( )
A. 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或出现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
B. 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C. 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能向光集中移动,强光下以较小的侧面对向光
D. 在天气晴朗的一天的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1 cm左右小孔的锡铂纸将田间一株植物的叶片夹住,下午2时左右取下这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小孔处照光的部位成蓝色,而被锡铂纸遮住的部分则呈白色或灰色
15.(2025·哈尔滨市1、6、9中期末)下图表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过程②产生的同时,还会产生
C. 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中
D. 过程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二、非选择题
16.(2024·河北高考19题)高原地区蓝光和紫外光较强,常采用覆膜措施辅助林木育苗。为探究不同颜色覆膜对藏川杨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者检测了白膜、蓝膜和绿膜对不同光的透过率,以及覆膜后幼苗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图、表所示。
覆膜处理 叶绿素含量/() 类胡萝卜素含量/()
白膜 1.67 0.71
蓝膜 2.20 0.90
绿膜 1.74 0.65
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所示,三种颜色的膜对紫外光、蓝光和绿光的透过率有明显差异,其中______光可被位于叶绿体______上的光合色素高效吸收后用于光反应,进而使暗反应阶段的还原转化为______和______。与白膜覆盖相比,蓝膜和绿膜透过的______较少,可更好地减弱幼苗受到的辐射。
(2) 光合色素溶液的浓度与其光吸收值成正比,选择适当波长的光可对色素含量进行测定。提取光合色素时,可利用______作为溶剂。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应选择红光而不能选择蓝紫光,原因是______。
(3) 研究表明,覆盖蓝膜更有利于藏川杨幼苗在高原环境的生长。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其原因为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7.(2024·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联考)PSⅡ是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蛋白复合体,能吸收光能并将水分解,是光反应中光能吸收和转化的关键因素。为研究PSⅡ在光能吸收和转化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取某植物幼苗若干,均分成5组,分别用相同强度的红光(R)、黄光(Y)、蓝光(B)、紫外光(UV)等单光质和白光(W)五种LED光源照射30天后,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光合色素的含量,以及值和值,结果如下:
LED 不同光质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处理 叶绿素( mg/g干重) 类胡萝卜素(mg/g干重)
R 369.19 100.44
Y 274.50 100.76
B 681.91 129.76
UV 988.35 206.14
W 381.75 92.34
注:值表示PSⅡ吸收光能后转化光能的最大效率;值表示PSⅡ吸收光能后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
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 检测光合色素含量时,用_____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PSⅡ利用自身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2和______,并释放两个电子,用于______的合成。
(2) 采用LED光源处理植物幼苗而不用普通光源,原因是______。据表可知,与白光对照组(W组)相比,______光能够显著提高幼苗中叶绿素的含量。
(3) 据图2可知,与W组相比,经过四种单光质处理后, 光更有利于该植物合成有机物,判断依据是: 。
(4) 植物吸收的光能只有3条去路: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和热。与W组相比,在黄光(Y)条件下,值较大,但值却较小,植物将以______形式耗散掉多余的光能,否则强光将对植物产生伤害。
一、单选题
答案:D
解析:
A项: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可减少蓝紫光对视网膜的损伤,A正确。
B项: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包括叶黄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B正确。
C项:纸层析法中,色素溶解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叶黄素位于滤纸条上方,溶解度大于叶绿素(叶绿素a、b位于下方),C正确。
D项:秋季叶片变黄是因为叶绿素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类胡萝卜素相对稳定,并非不能合成叶绿素,D错误。
答案:B
解析:
理想结果中,色素带从上到下应为:胡萝卜素(橙黄)、叶黄素(黄)、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且叶绿素a和b的带宽应最宽。图中叶绿素带变窄,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导致叶绿素被破坏,B正确。
A项:图示叶绿素带异常,不是理想结果,A错误。
C项:未加会导致研磨不充分,所有色素带均变窄,C错误。
D项:加入过量无水乙醇会导致色素浓度低,所有色素带颜色变浅,D错误。
答案:A
解析:
A项: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绿素主要吸收420~470 nm(蓝紫光)和640~670 nm(红光),因此缺镁时420~470 nm波长的光利用量显著减少,A正确。
B项:670 nm波长的光被叶绿素吸收更多,转为该波长后光合作用强度应增强,B错误。
C项:白光包含多种波长,光合作用效率高于单一波长的光(如450 nm),C错误。
D项:色素提取后若脱离类囊体结构,无法进行光反应产生,D错误。
答案:C
解析:
A项:应选择新鲜程度相同的叶片,避免无关变量干扰,A错误。
B项:色素不溶于水,研磨时需用无水乙醇提取,不能用水补充,B错误。
C项:两组滤纸条置于同一烧杯层析,可保证层析条件一致,C正确。
D项:层析液含有机溶剂,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D错误。
答案:D
解析:
A项:碳酸钙可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A正确。
B项:纸层析法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差异分离色素,B正确。
C项:光合色素含量比例不同导致叶色差异(如叶绿素多呈绿色,类胡萝卜素多呈黄橙色),C正确。
D项: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类胡萝卜素也吸收蓝紫光,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应选择红光(避免类胡萝卜素干扰),D错误。
答案:D
解析:
A项:叶绿素含、、、、,和是重要元素,A正确。
B项:光合色素均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
C项: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C正确。
D项: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D错误。
答案:D
解析:
A项:提取色素用无水乙醇,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A错误。
B项: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避免边缘效应),滤液细线画在剪去两角的一端,B错误。
C项:滤液细线需重复画2~3次(每次晾干后再画),以增加色素量,C错误。
D项:胡萝卜素溶解度最高,扩散最远,呈橙黄色,D正确。
答案:C
解析:
A项: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A错误。
B项:该实验可分离色素并比较含量相对高低,但无法直接测定绝对含量,B错误。
C项:多次画滤液细线可累积色素,但过度重叠会导致条带模糊,C正确。
D项: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不溶于有机溶剂,无法通过该实验提取分离,D错误。
答案:C
解析:
A项:光合色素分离常用纸层析法,A正确。
B项:据图可知,嫩叶与老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相等,B正确。
C项:嫩叶叶绿素含量高于老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老叶,而叶绿素是主要的光吸收色素,因此相同光照下嫩叶光合速率更高,C错误。
D项:叶绿素含量随叶龄变化幅度大于类胡萝卜素,D正确。
答案:A
解析:
A项:滤纸条上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Ⅳ(叶绿素b),强光下Ⅲ、Ⅳ条带变窄,Ⅰ、Ⅱ条带变宽,说明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A正确。
B项:层析液原理是溶解度高的色素扩散快,B错误。
C项:Ⅰ(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短波长),Ⅳ(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波长更长,因此Ⅳ吸收的光波长更长,C错误。
D项:滤液细线需重复画2~3次,以增加色素量,D错误。
答案:B
解析:
A项:叶绿体基质含酶(蛋白质),类囊体膜含光合色素和酶(蛋白质),A正确。
B项:受损伤蛋白质为大分子,通过CDC48协助进入细胞质基质,不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
C项:蛋白酶体可水解蛋白质,断裂肽键,C正确。
D项:CDC48缺失会导致损伤蛋白无法降解而积累,D正确。
答案:C
解析:
A项:线粒体是“动力车间”,叶绿体是“养料制造车间”,A错误。
B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可吸收光能,B错误。
C项: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极大扩展了受光面积,C正确。
D项: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绿体反射绿光较多,吸收较少,D错误。
答案:C
解析:
A项:新鲜叶片色素含量高,适合作为材料,A正确。
B项:可使研磨更充分,B正确。
C项:光合色素不溶于水,需用无水乙醇提取,蒸馏水会导致色素无法溶解,C错误。
D项:研磨液需过滤除去残渣,用单层尼龙布(纱布孔径太大,会残留杂质),D正确。
答案:D
解析:
A项: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连续光谱中这两个区域变暗,A正确。
B项: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在叶绿体中合成,碘液染色后叶绿体呈蓝色,B正确。
C项:叶绿体可向光移动,强光下以侧面对光减少吸收,避免损伤,C正确。
D项: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遮光部分无法光合作用,但可能存在之前合成的淀粉,不会呈白色,D错误。
答案:B
解析:
过程①为光反应(光能→ATP),②为暗反应(还原),③为水解,④为合成。
A项: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A错误。
B项:暗反应中还原生成和,B正确。
C项:水解(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用于生命活动,C错误。
D项:合成(过程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 蓝、紫;类囊体薄膜;();;紫外光
(2) 无水乙醇;蓝紫光可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共同吸收,而红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选择红光可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干扰
(3) 蓝膜下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光吸收能力强;蓝膜透过的紫外光少,可减轻辐射伤害
解析:
(1) 光合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其中蓝紫光和紫外光在高原较强。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进行,还原生成和。据图可知,蓝膜和绿膜对紫外光的透过率低于白膜,可减弱辐射。
(2) 色素溶于无水乙醇,故用其提取。蓝紫光被所有光合色素吸收,红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因此测叶绿素含量选红光可排除类胡萝卜素干扰。
(3) 表格显示蓝膜组色素含量最高,且蓝膜透过紫外光少,故更利于生长。
答案:
(1) 无水乙醇;和电子;和
(2) LED光源可提供单一波长的光,避免其他光质干扰;紫外(UV)
(3) 蓝(B);蓝光处理下值最高,说明PSⅡ转化光能为化学能的效率最高,更有利于有机物合成
(4) 叶绿素荧光和热
解析:
(1) 色素提取用无水乙醇。PSⅡ分解水产生、、电子,电子参与和合成。
(2) LED光源的优势是光质单一,可控制变量。表格中UV组叶绿素含量(988.35)显著高于白光组(381.75)。
(3) 反映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B组该值最高,最利于有机物合成。
(4) 黄光下(最大效率)高,但(实际转化效率)低,多余光能通过荧光和热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