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上册第1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1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6 22: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星星变奏曲
【走进作家】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写作背景】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诗人经历了“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亲情的被毁灭,引发了诗人对历史、人和现实的思考。
【难点解析】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主旨解说】
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结构图解】
星星变奏曲
温情??浪漫???????????????寒冷???残酷
对比
【文本链接】
朦胧诗:一九八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杨炼等为代表。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是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表达对前景的迷茫和困惑。因受政治影响,诗人不能将自己的心情袒露出来,只能用一种不确定的隐喻与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颤动chàn? ?凝望níng?? 安慰wèi? 柔软róu? ?疲倦pí???覆盖fù
2.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阳光普照的光明,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而是_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的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3.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两句。
答:?示例:七八个星天外/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D??????)
A.经过我市锲而不舍的努力,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终于落户泰州。
B.泰州园博园内,鸟儿翩飞起舞,花儿竞相怒放,鱼儿浮游潜泳,真是美不胜收!
C.低保户老王昨天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后,情不自禁地笑了。
D.华裔篮球新星林书豪膝伤现已痊愈,他很想早点重返球场,和队友们水乳交融在一起。
解析:本考点要求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成语等。所考词语应为常用词语,不要求学生作过细的辨析。选用词语所依据的语境应平易浅显,便于理解。词语的范围也是很广的,所以地毯式的复习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关键是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关联词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词语辨析题和成语使用题所涉及的词语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所以一般不存在意思理解的问题,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体等方面去辨析。D、水乳交融: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解析:A“增加”与“教学质量”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C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D逻辑混乱,应把“弘扬”和“传承”互调。
6.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答:?[示例一]?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我会默默给人们带来光亮?[示例二]??谁不愿意呼吸新鲜的空气/谁不愿意沐浴温暖的阳光/谁不愿意吮吸甘甜的雨露/谁不愿意拥有美好的生活/可是,人类肆意的破坏/使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
【创新能力应用】
(一)阅读《手》,完成第7~12题。

⑴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⑵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⑶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⑷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⑸“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⑹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⑺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⑻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⑼“叔叔,你的手真好。”
⑽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⑾“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⑿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⒀“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⒁“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⒂“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⒃“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⒄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①,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②,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③包围。
⒅(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⒆“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⒇“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7.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3分)
胖男人:??????怯懦怕事?。????小伙子:????????明哲保身
8.文章第⒄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各自的内涵。(3分)
答:??①叔叔,你停手吧!(或“叔叔,你回答我的问题呀!”)②小子,你不想混了吗?③你的不轨行为我们都已经看在眼里了,住手吧。(大意对即可,每条1分,共3分)
9.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⒂段划线句(A)的伏笔。(2分)
答:第⑽自然段(2分)
10.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⒅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2分)
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公文包”在与小男孩的对话中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以致让刀片???????划破了手。(手法1分,效果1分,共2分,若只答“表现小男孩欣赏‘公文包’的手”?或“表明小男孩发现‘公文包’的手里藏有刀片”则只给1分)
11.文章的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3分).
答:线索。(1分)
主题:(答出以下任意一点即给2分)⑴文章通过叙述“公文包”从演奏家的好苗子到后来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手可以用以弹奏美妙的音乐,也可以做出偷盗这样为人所不齿的事。我们要让自己的手像心灵一样向善向美,作出正确的选择。⑵文章通过叙述小男孩频频夸赞“公文包”的手,最后使“公文包”中止犯罪的故事,赞美了小男孩的纯真可爱(或“智勇双全”)。⑶文章通过对车厢众生态的描写,如胖男人束手受辱,小伙子出手有忍,乘客袖手旁观,批判了人们对邪恶势力的纵容。⑷文章通过“公文包”离家出走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反思家庭教育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线索和主题共3分)
12.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请结合你对小男孩形象的认识予以探究。(3分)
答:.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发现了。小男孩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小英雄,他目睹“公文包”在前两次偷窃一无所获之后即将第三次行窃,用赞美“公文包”“手真好”的方式巧妙地使后者中止了偷窃行为。示例二:没发现。小男孩天真无邪,率真可爱,他由衷地欣赏,赞美“公文包”的手“真好”,并真诚地与“公文包”攀谈,是小男孩的天真举止触动了“公文包”,从而使“公文包”中止了偷窃行为。(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1分,人物形象1分,说明理由1分,共3分;只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而没有分析人物且没有说明理由则不得分;只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和人物形象,没有说明理由得2分。)
【三新精英园】
13.学校团委会决定举行“元旦”文艺汇演活动,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该次活动写几句简短的开场白。
答:?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跨越时间的门槛,我们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15年,伴随温暖的阳光,我们即将迎来充满希望的2016年。回首过去,我们热情洋溢,展望未来,我们斗志昂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让我们承载希望,放飞梦想!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尽情地载歌载舞,释放青春活力,钱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用心地感受真情,享受美好时光。×××中学初元旦文艺汇演现在开始!
14.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示例: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18.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答:只要符合要求,表意清楚即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