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上册第3单元第9课《故乡》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3单元第9课《故乡》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7 10: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乡》导学案
【走进作者】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选自《呐喊》(小说集)。
【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难点解析】
1.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这句话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渺茫。因为任何作家都受世界观的限制。当时共产党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德憧憬不免朦胧。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注重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主旨解说】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写作借鉴】
1.对比鲜明,突出中心。
2.抓住特征,突出性格。小说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成功的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3.景物描写,服务中心。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五行(xíng) 嗤笑(chī)  萧索(xiāo) 折了本(shé)
阴huì(晦) wǎng(惘)然  潮xùn(汛) 恣suī(睢)
2.《故乡》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文章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后十年????。
3.小说主要采用_.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4.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C)
A.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5.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D)
A.昨天,我准备好了考试必备的笔、橡皮、尺和文具。
B.距离申办2008年奥运会表决还有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C.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B)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
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
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47.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是一位勤劳朴素、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典型形象;杨二嫂是一个是一位自私刻薄、泼悍、放肆而又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我”是一个是一位进步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形象。
8.?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意近即可)
【创新能力运用】
(一)阅读《乡土情结》(节选),完成第9~29题。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文章有改动)
9..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
答:中国传统文化中,思乡情结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须扣住“思乡情浓”含义,引出下文。
10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亲的友情???。
11.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
答: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如再答上“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也可)
12.“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这句话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们孤独无依的境况,从而突出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3.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
答:为了强化这种情感的永恒、深刻、不易化解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14.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
舍小家为大家,情系大爱,支持国家建设,具有朴素的爱国精神。
【三新精英园】
15.下面是《眉山日报》组织的以“良知”为主题的活动,请积极参与。
(1)【材料探究】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材料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用排比句分别从三个角度对“良知”做不同的诠释。
材料一:孟佩杰五岁那年,父母先后身亡,在养母家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就瘫痪在床,从此,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小佩杰身上。她每天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生火做饭、敷药按摩、……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大学,又带着养母去上读书。
材料二:?5月8日晚,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生命垂危。
材料三:据媒体报道,不少药品厂为了牟取暴利,用回收的烂皮鞋制作药用胶囊,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我认为,“良知”是良知是一个人孝行天下的传统美德,是面对危难时的无私奉献,是不为了个人私利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准则。(材料一:从“孝道”角度答;材料二:从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等角度答;材料三:从不应违背道德和法律角度答,一点1分)
(2)【现象聚焦】良知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中,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里。请根据图片内容,给它加一个能表现主旨的标题,要求必须含有“良知”二字,不超过6字。
答:良知回归;良知礼赞;美好的良知;高尚的良知;良知伴我行……
(3)【是非辨识】有时,良知在是与非之间徘徊,良知在善与恶之间游走。结合下面报道的内容,补充下联,可宽对。
《眉山日报》报道:东坡区某妇女从银行取出一万元钱后,准备捐肾救女,却遭抢劫,妇女拼死护钱,被歹徒狂砍数刀,身负重伤。歹徒被捕后,得知被害人已经不能为身患尿毒症的女儿换肾时,悔恨万分,决定要捐出自己的肾来挽救被害人的女儿。
答:歹徒良心发现动真情???歹徒浪子回头悟良知????歹徒迷途知返表悔意(基本符合对联要求即可,可宽对)
(4)【情感升华】
通过这次活动,相信你有不少收获吧。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写一段结束语,50字左右。
答:语言连贯(1分),有总结性语言(1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若不围绕主题“良知”来答,最多给1分。示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