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走进作家】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写作背景】
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有很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能有所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文章主旨】
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阐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告诉读者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有渊博的知识,有活用知识的意识及态度,还要持之以恒。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写作特点】
①由一个问题的答案入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②过渡段和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结构严谨,衔接自然,条理性强。 ③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服力强。 ④多处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
【重难点解释】
1.设问的多次运用。
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又是一种常用句式。在议论文中常常使用。本文的设问句,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用得恰到好处。
如文章的开头,先列出四个图形及思考题,随即提出设问:“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接下来,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又如课文第4段末尾提出设问:“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然后作者又对此作了回答。 还有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接着进行了分析回答。
这些设问句的作用主要是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另外用在文中的设问句,还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2.课文说:“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的巨大的天才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苹果落地的小想法开始的;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说他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3.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基础知识训练】
1.字音
对称(????)? ?驾驭(????)?? 汲取(????) ?渊博(????)
?根深蒂固(????) ?zī?zī(????)(????)不倦??? 锲(????)而不舍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①根深蒂固:
②轻而易举:
③持之以恒:
④孜孜不倦:
⑤不言而喻:
⑥行之有效:
⑦锲而不舍:
3.选词填空。
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 ???(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 ??(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 ??? (创造、创意、创造性)。
⑵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 素材(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 (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NBA新赛季对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的“走步”规则作出调整——即NBA球员在行进、停止、传球或投篮之前允许持球走两步。?
B.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九年级捐了862元,八年级捐了754元,而七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C.中考是人生一次重要的经历,对此,你是懦弱地等待和逃避呢?还是勇敢地迎接和应对呢?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与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也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像这样小型的造纸厂在我们镇上星罗棋布,给河水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B.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花园里的石凳上、田埂上,坐着几个捧着书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
D.菊花展上,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菊花摆放有序,错落有致。
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B.经过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体力和悟性。
C.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D.他非常酷爱电脑,除了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里玩电脑外,对其它东西好象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创新能力运用】
(一)阅读课文第9~13自然段。完成第7~13?题
7.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1)分层:①??②??③??④?| ?⑤?
(2)层意:?第一层:????????????????第二层:??????????????????????????????????
8.选段中几个加点的词语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1)“他们”是指:???????????????????????????????????????????
(2)“此”是指:????????????????????????????????????????????
(3)“它”是指:????????????????????????????????????????????
(4)“这些”是指:???????????????????????????????????????????????
9.第①自然段两个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答:?????????????????????????????????????????????????????????????????
10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 ???????
11.“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任何”等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12.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对不对?为什么?
答:??????????????????????????????????????????????????????????? ?
13你对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人了解的有多少?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说他的情况。
????????????????????? ????????
(二)阅读《读书可戒躁》,完成第?14~18题。
读书可戒躁
沐?沂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宝典”“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作者在文中针对 ? 和??????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2分)
15.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16.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4分)
答:
17.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2分)
答:???????????????????????????????????????????????????????????????????????
?【三英精英园
19.今年3月份,铜仁市对全市开展“整脏治乱,创建卫生县城”的活动进行了明察暗访。下面是对其中5个区县的问卷调查情况(每区县500人参与问卷调查),请你阅读统计表格,回答下面问题。(6分)
?
度
意
满
县
区
比
数
人
?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碧江区
????30.5%
?????34.5%
????28.7%
???6.3%
??玉屏县
?????28.7%
??????30.4%
?????32.6%
????8.3%
??思南县
?????27.3%
??????32.8%
?????31.9%
????8.0%
??石阡县
?????29.2%
??????31.7%
?????31.3%
????7.8%
??德江县
?????29.1%
??????30.9%
?????31.4%
????8.6%
(1)请你研读表格,写出研读结论。
_研读结论:???????????????????????????????????????????????????????????????
(2)请你为“整脏治乱,创建卫生县城”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