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上册第4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4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7 10: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
【题目解说】
1.?《谈读书》是一个范围型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谈,是谈论,有时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可能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本文就“读书”这一话题谈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都有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和语句,是启迪思想、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2.“不求甚解”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作者以此为题,意在揭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走进作者】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难点解析】
1、培根在《谈读书》中认为读书有哪些好处?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好处是怡情、傅彩和长才。读书的方法有:(1)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2)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3)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这几句话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从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主旨归纳】
《谈读书》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看法,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鼓励人们读书求知。
《不求甚解》批驳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错误观点,全面解释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结构图解】
??????????读书的正确目的???????????????????对比论证
谈读书????读书的方法????????????立论???????比喻论证
??????????读书的作用???????????????????????归纳论证?
?
????????????树靶子
????????????引出处??????????????事实论证
????????????释新义
不求甚解????援例子??????驳论????引用论证
????????????引语录
????????????结上文??????????????对比论证
【文本链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狡黠(xiá) 藻饰(zǎo?) 诘难(jié) 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阐证(?chǎn)要诀(jué?) 矫(?jiǎo) 睾(gāo?)肾 味同嚼蜡(jiáo?)
统chóu(筹)? làn(滥)加 huò(豁)然贯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使心情愉快。  
⑵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⑶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⑷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正确地念出字的音,过分地计较字的意义。
3.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
答:天生才干犹如未琢之璞,读书然后成稀世之珍。
4.从培根《论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答:只要摘录并写出理由即可。示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这句话准确地表达出阅读、辩论、写作这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人性格形成的作用,且语意简洁,说理深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银联卡、身份证等其他证件。
B、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C、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上。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D)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解析】A"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的总结,它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B把"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后面的顿号改为"和",把后一个"和"改为"以及",使层次清晰.C全句为陈述语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书的征服》,完成第7~13题。
               书的征服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所以,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
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的征服。
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闲暇将卓有成效;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禁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房子里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书呆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它征服。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才真正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7.本文主要谈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谈了什么是书的征服和如何征服书两个方面的内容。
8.作者说:“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句中加粗词语是否重复?为什么?
答:不重复。“统一”是指人人都相同,“惟一”是只此一个,用在这里是强调对于书的价值的评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要求。
9.仿句练习。把文中第六段画线句子改成一组排比句。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有书为伴,闲暇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书为伴,幽静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书为伴,嘈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只要句式基本相同,语意通顺,用词基本准确即可。如:“闲暇也将变得充实,丰富而卓越;幽静也将变得绚丽,烂漫而多彩;嘈杂也将变得甜美,宁静而和谐。
10.面对书的侵略和征服,“我”为什么还能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
答: 书虽然征服“我”的时间和空间,但它同时也征服的“我”的大脑,使“我”可以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完善自我……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所以“我”乐于接受这种征服。 
11.文章引用培根的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说明一个人如果只是被书征服,而不能征服书的话,那他将失去自己的思想,而永远遭受别人思想的奴役。
12.作者把书分了哪几类?他分别采取什么方法去征服它们?
答:书分三类:没有价值的书,可把它扔掉;能满足精神需要、激发才智、完善自己的书,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可供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不必占用正规时间。
13.你是如何看待“社会这部活书”与“印刷的书”的关系的?
答:印刷的书来源于社会这部活书,但它并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全部,社会生活这部活书虽然博大精深,但它不如印刷的书精要,这两种书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不能互相代替,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
【三新精英园】
14.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
⑴如果你作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进行这次活动,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你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自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主题。
示例:主题:珍惜和平生活,加倍勤奋学习。
活动过程:⑴战争故事征集;⑵战争诗歌征集;⑶畅谈和平观。
⑵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示例:战争推动文明的进步!没欧洲人入侵美洲,美洲将只存在原始文明不可能有现在美洲的发达文明国家!没有美国独立战争,现在世界上将没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没有辛亥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将长久是腐败封闭的大清国或者已经亡国!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计算机科技、核科技、航天科技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硝烟也并没有从地球上销散。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已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请你以“战争、和平、统一”为主题就“台湾与祖国大陆”这一问题设计一句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①血浓于水,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②两岸同胞一家亲,和平统一心连心。
⑷写出描写战争的诗词三句。
答案: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