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 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重点探究】
哪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为什么称为“中国的脊梁”?
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起而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用比喻形象地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的高度评价。
【主旨归纳】
这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头失去信心的人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耳朵批驳,明确提出了极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片爱国之心。
【写作借鉴】
①巧妙反驳;?②巧用修辞;?③语言犀利
【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慨叹(kǎi)?? 醒(xǐng)悟????诓(kuāng)骗?? ?求神拜佛(fò)???
?诬(wū)蔑? 脂(zhī)粉??? 脊(jǐ)梁?????前仆(pū)后继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省?xǐng (?反省)??????仆pū(前仆后继)?????抹?mā(抹布)
??Shěng(节省)??????? ?pú?(仆人)???????????mǒ(抹杀)
3、解释下列词语
诓骗:哄骗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本课是因为没有把握二难以预测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怀古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用来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倒退怀古的思想情绪。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年青人应该胸怀大志,好高骛远,为中华再一次腾飞而努力。
B、学习书法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D、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5、简答。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比如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英勇奋斗的医护人员们。”
【创新能力运用】
(一)阅读课文,完成第6~12题。
6、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答:所要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7、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答:“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
8、“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第一个“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第二个“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
9、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
答:因为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10、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答:作者的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要论有无自信力,就不要被统治者的官方文章所蒙骗,要着眼于人民大众,要看到人民大众不屈的斗志和伟大的力量。
11、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12、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答:如开头作者揭示对方的论据。作者简练地勾勒出三种形象:始而盲目自夸,妄自尊大;继而依赖国联,仰人鼻息;终至求神拜佛,自欺欺人,于变化之中揭示出悲观论者在精神上的节节败退,极富有讽刺意味,写得尖锐泼辣。
(二)阅读《信任也是一种约束》,完成第13~19题。
信任也是一种约束
周末到洛杉矶的全美连锁商场——“价格俱乐部”给女儿买书。根据7岁的女儿在电话中向我所做的简单描述,我挑了3大本估计她可能会喜欢的儿童故事书,就去交钱。
与往常一样,划完信用卡,从收款的墨西哥裔小姐手中接过机器打印出来的纸条,不多看一眼,就龙飞凤舞地签上自己的大名,抱起书就走人。可能因为出口处顾客太多,看票验货的白人小姐象征性地向我怀抱中的书瞟了一眼,就在我的收据上飞快地画一道表示“验讫、放行”的彩线,道了一声“祝你度过愉快的一天”,便又去招呼下一个顾客。
出了大门,刚走到停车场,我下意识地瞟了一眼手中的收据,发现总数居然是40多美元,再细看,原来是多算了一本书的钱。损失了10美元,我转身要去“理论”一番。身旁刚从国内来美国不久的小张却显得比我“深思熟虑”,她说“你已出了门,她们会承认吗?”是啊,以我们惯例的思维逻辑来推理,我又怎能证明我不是买了4本书,出了大门后私下藏了一本,然后再去找人家商场退钱呢?当然同来的两位小张可以为我作证,可天知道人家会不会说他们是我的“同谋”呢?不管怎么样,我飞快地在心里准备了一大堆说辞,准备找商场的“领导”,至少是经理一级的主管投诉一番,即使退钱不成,也得证明自己不是无理取闹。
然而,我所准备的大堆说辞居然一句都没能用上,门口看票验货的小姐在百忙中只看了一眼我的收据和书,就隔着人群向收银台方向大喊一声:“4号柜台,账算错了,退钱。”然后向我道歉,让我到柜台退钱。
因为是机器划卡和电脑计算,退钱要比收钱复杂点儿,得经过两道手续。但每经过一道手续,工作人员都为因此给我带来不便而诚恳地向我道歉。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去怀疑我所担心而又无法证明的事。从商场出来,心情远比退回10元钱舒坦,其原因是在心里的天平上得到了人人所需要的基本心理砝码——信任。
当然美国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撒谎在美国人看来是最要不得的恶习,犹如我们中国人看待偷盗一样,为人所不齿。正因如此,美国人不轻易怀疑他人撒谎,正如我们中国人不轻易怀疑他人偷盗一样。所以,一般来说,你说什么,人家就信,除非有规定须出示证明。
一天傍晚,我开车到迪斯尼乐园接人。在迪斯尼停车场入口处,守门的白人小伙子把停车卡夹在我的车窗上,说:“晚上好,7美元停车费。”
我一边掏钱,一边说:“其实我只是来接人的。”
他一听马上就说:“OK,你不需要付钱。”说着,就给我换了一张免费停车卡。
其实傍晚到迪斯尼来玩的大有人在,他凭什么就那么轻易地相信我是来接人的呢?这种“轻信”的程度让人担心是管理上的漏洞。但当把我的“担心”拿出来与美国邻居路易讨论时,他却笑着说:“他们不会相信有人会为了7美元的停车费去撒谎的。”
仔细想想,路易也许是对的。美国是个提倡“信用”的社会,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济活动中都离不开信用。申请家用电话、管道煤气、电、水、租房等等,都需要个人信用。公司贷款、贸易资金往来等,更要资信担保。但所有的信用表现都会永远记载在每个人的社会保险号底下。人的名字可以更改,但个人的社会保险号却是从一而终。一旦发现作假或诈骗,个人信用就彻底砸锅。到那时,在生活和事业中便会处处遇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窘境。正因如此,人人把个人信用看得高于一切。
记得1994年我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夏天到纽约旅游。那天特意去参观仰慕已久的大都会博物馆。门口售票处的牌子上明码标价成人票价——16美元;学生——8美元。
尽管我很清楚,美国人指的学生,不仅仅是在美国学习的学生,而且是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但我实在吃不准自己算不算是学生。访问学者平时也与研究生一起听课。可以说是学生,但又没有像学生一样交学费,也没有学生证。我有心省下8美元,可又怕售票员要我出示学生证。万一弄得让人家怀疑咱撒谎,既丢“人格”,又失“国格”。
踌躇良久,我想了个两全之策。我向售票小姐递出16美元,同时对她说,“我是从加拿大来的学生,如果……”我的下半句话是,“如果访问学者也能够算学生的话。”
可她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就面带微笑地问:“几个人?”
“一个。”我回答说。
她很快递给我一个做通行证的徽标和找回的8美元,并微笑着说:“祝你在这里度过愉快的一天。”全然没有顾及我一脑门子的“思想斗争”。
的确,那天我的心情一直很愉快,不仅仅是因为欣赏了大都会博物馆的艺术和省下了8美元。
有了这种愉快的经历后,心里就时时想着珍惜它。就像一旦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加倍自重自爱一样。
事隔8年,去年夏天我带妻子和女儿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门票价格依然如故,但我的身份已不再是当年的访问学者,而是挣工资的驻美记者。尽管我和我妻子从外表来看要充当学生绰绰有余,但出于对“信任”的珍惜,也为了自重自爱,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成人、一个儿童的门票。尽管多花了16美元,但心情与上次一样愉快,因为我没有辜负别人的信任。从此,我在心中形成了一种固执的想法:信任也是一种约束。
13、作者在美国消费,无论少花钱还是多花钱,为什么心情都很舒坦愉快?
答:因为“我”在美国消费时对方不去怀疑“我”所担心而又无法证实的事,使“我”总是能得到来自对方的无条件的信任。
14、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得到的信任用了哪几个事例?
答: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买书时商店多收了钱;第二个事例是停车接人时得到免费停车卡;第三个事例是作为一个访问学者买门票时享受学生票的待遇。
15、在最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叙述一个“我“主动买了两张成人票和一张学生票的事例?
答:在以前的经历中“我”享受到了来自对方的充分信任,心中感到非常珍惜,投桃报李,自己也不会辜负这种信任。
16、找出文中对作者的心理描写,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担心和顾虑?
答:“是啊,以我们惯例的思维逻辑来推理……也得证明自己不是无理取闹。”“其实傍晚到迪斯尼来玩的大有人在,……让人担心是管理上的漏洞。”“我有心省下8美元,……又失‘国格’。”作者的这种担心来自于他在国内积累的经验,以及对美国国情的不太了解。
17、“只看了一眼……,就……”、“一听马上就……”、“没等我把话说完就……”,文中这几处加粗词语说明了什么?答:强调说明他们没有丝毫的怀疑,对人充分信任。
18、为什么美国人都把个人信用看得高于一切?答:因为美国是个提倡“信用”的社会,个人一旦失去了信用,在生活和事业中便会陷入困境。
19、在你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交往中,你是如何看待信任的?请举一例说明。
答:此为开放题。要求先叙一件事,再谈你对信任的理解。
【三新精英园】
20、综合性学习:桥文化。
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它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桥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
①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石拱桥??②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立交桥
③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鹊桥????④雨后彩虹被喻为?间天上的桥
(2)【桥之美】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在气势恢宏
②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美在桥长无与伦比
③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美在诗情画意(或“桥上桥下景物融为一
(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
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领域的桥梁。
21、名著测读。??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感受,不准确的一项是(D???)。
A、“只有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一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生才有意义。”保尔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了这一意义。
B、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
C、如果将孙悟空放置在《水浒传》中,他也是好汉一条,因为他和大多梁山好汉一样武艺高强、嫉恶如仇。
D、“水浒”中的孙二娘是个母夜叉,拦路剪径、杀人越货,卖人肉包子,违反了《刑法》和《食品安全法》。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