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龙港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龙港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9 16:47:19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龙港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同音字组词。(6分)
1.(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同音字组词。
xíng 严   拷打 奇   怪状    云流水
qī    风苦雨    身之所 傲雪   霜
biàn 百口莫    真假难    漫山   野
yí 半信半    化险为    因地制   
二、选择题。(7分)
2.(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燃放(rán) 外套(tào) 通宵(xiāo) 除非(chú)
B.丑恶(wù) 宴会(yàn) 仪器(yí) 事实(shì)
C.肿胀(zhōnɡ) 惊惶(jīng) 书籍(jí) 晃动(huàng)
D.革命(mìng) 彻底(cè) 责任(rèn) 制度(zhì)
3.(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雨一连下了12天,今天终于重见天日了。
B.他经常忘带作业,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C.先烈们为了人民牺牲,他们是死得其所。
D.辩论会上,他口若悬河,大家都惊呆了。
4.(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精兵简政”中“简”的意思是(  )
A.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B.使简单,简化
C.选择(人才) D.信件
5.(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B.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C.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D.“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6.(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关于诗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春夜喜雨》,作者是宋代的杜甫。
B.“水是眼波横”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中的“清白”指的仅仅是石灰的颜色。
D.《采薇》选自《诗经 小雅》,“薇”是植物名。
7.(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诗句不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弈》一文出自《孟子 告子上》。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写的一篇记叙文。
C.《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人物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的。
D.《十六年前的回忆》行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4分)
9.(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1)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   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2)邓爷爷的塑像刚落成,来   的人就很多。
(3)图书馆里的书太多了,稍微   一下,就得花大半天时间。
(4)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   地球,发出由衷的感叹。
四、(7分)
10.(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无论……都…… 如果……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1)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挫折   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们前进的动力!
(3)   我们面临很多困难,   大家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4)   我们取得多大的成绩,   不能骄傲。
(5)父爱是一堵厚实的墙,让你的人生之旅   风雨兼程,   能安然无恙。
(6)养宠物   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五、句子练习。(10分)
11.(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缩句)
12.(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改为转述句)
13.(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从“渴”“热”“冷”三个字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14.(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莲: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保持着纯洁的灵魂。(任选下面的一种事物,仿写句子)
梅   兰   竹   菊   松   蜜蜂
15.(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张老师讲课非常趣味。他在讲课时,不仅表情严肃,我们听后却捧腹大笑。笑过之后,我们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道理。他的课堂总是令我们映象格外深刻。
六、(16分)
16.(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这句话出自课文《    》。
(2)《学弈》中对专心致志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惟弈秋之为听”;对心不在焉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   ,   ”。
(3)名言警句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   ,   ”让我们知道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久了,就能看清人心。“   ,   
”启示我们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就能发现它的规律和特征。
(4)科学精神,都包括什么呢?首先,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比如《表里的生物》中“我”始终对“   ”这个问题执着探索;其次,要善于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问题,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   、   、    三位科学家都是先提出疑问,再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真理。
七、语文实践。(6分)
(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畅游古诗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7.下列诗句在分类编辑时,不宜放在“田园诗”主题的一项是(  )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8.仿照下面的示例,用上诗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追求。
离别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离别是   ;离别是   。
八、(8分)
(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匆 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朱自清)
19.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1) 句子中“茫茫然”的意思是   。
(2)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A.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察觉。
B.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办法。
20.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   、   、   等时候,形象地写出了   。
21.选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
九、(11分)
(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柳公权发愤练字
佚 名
柳公权年少时听人说华京城有个用脚写字都比自己写得好的人,就去寻找。他到了华京城,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他笔下的字似(sì shì)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阵阵喝(hē hè)彩。
柳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柳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怎么能为(wéi wèi)人师表呢?”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22.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他笔下的字似(sì shì)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阵阵喝(hē hè)彩。
“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怎么能为(wéi wèi)人师表呢?”
他手上磨(mó mò)出了厚厚的茧子,衣服补了一层又一层。
23.解释下面的词语。
为人师表:   
2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25.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26.无臂老人写字的秘诀是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十、习作。(25分)
27.(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懂得了怎样面对挫折……请你用一两件事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种道理。
要求:题目自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重点突出,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刑;形;行;凄;栖;欺;辩;辨;遍;疑;夷;宜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①严刑拷打,yán xíng kǎo dǎ,指对犯人用酷刑拷问打骂。②奇形怪状,qí xíng guài zhuàng,指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③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④凄风苦雨,qī fēng kǔ yǔ,形容天气恶劣。⑤栖身之所,qī shēn zhī chù,形容一个人工作或住宿的地方。⑥傲雪欺霜,ào xuě qī shuāng,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⑦百口莫辩,bǎi kǒu mò biàn,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⑧真假难辨,zhēn jiǎ nán biàn,真假难以分辨清楚。⑨漫山遍野,màn shān biàn yě,遍布山野,形容很多。⑩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意思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表示对真假不敢肯定。11.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12.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故答案为:刑;形;行;凄;栖;、欺;辩;辨;遍;疑;夷;宜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正确;
B.丑恶(wù) ——è;
C.肿胀(zhōnɡ)——zhǒng;
D.彻底(cè)——ch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此处形容天终于放睛,是望文生义;
B.正确。司空见惯: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这里用来形容他经常忘带作业这个情况是常出现的;
C.正确。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里指为人民牺牲是值得的;
D.正确。口若悬河: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这里指辩论会上的表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义。A.“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是 “简” 的本义(如 “竹简”),与 “精兵简政” 的语境无关;
B.“使简单,简化” 符合 “精简机构” 中 “简” 的动作指向,即通过简化使机构更高效;
C.“选择(人才)” 与 “简” 在该词中的含义不匹配,“精兵” 侧重精简而非选择;
D.“信件”(如 “书简”)是 “简” 的引申义,与词语语境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A.“孰为汝多知乎” 是疑问句,句末应用问号表达疑问语气,原句使用句号不符合疑问句的标点规则;
B.“水浒传” 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名称,属于著作名,按照标点规范,著作名应使用书名号(《》),而非引号(“”),引号多用于标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C.正确;
D.“他快活地叫起来” 处于前后引语中间,此时 “叫起来” 后面的标点应使用逗号,而非冒号,冒号多用于引语前以提示下文,引语中间的提示语后用逗号更符合规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6.【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句理解。A.涉及诗句出处与作者朝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出自《春夜喜雨》,作者杜甫是唐代诗人,并非宋代,可依据唐诗的基本常识判断此处错误;
B.关乎作品与作者的对应,“水是眼波横” 出自《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其作者是北宋的王观,而非唐代王维,需区分不同朝代作家的代表作以避免混淆;
C.涉及诗句中词语的含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于谦的《石灰吟》,这里的 “清白” 运用了双关手法,既指石灰的洁白本色,更象征诗人高尚的品格与操守,并非仅指颜色,需结合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深层含义;
D.关于诗句的出处与词语解释,《采薇》确为《诗经 小雅》中的篇目,“薇” 在诗中是一种植物(野豌豆苗),符合《诗经》中常见的植物意象特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CD.都描写了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景象;
B.“小荷”(刚刚露出尖角的荷叶)和 “蜻蜓” 是典型的夏季意象,荷叶初生、蜻蜓栖息的画面,描绘的是初夏的清新景致,与 “春意盎然” 的季节特征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8.【答案】B
【知识点】近代文学;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CD.正确;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 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答案】欣赏;瞻仰;浏览;俯视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运用。(1)语境为 “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面对 “如画的美景”,需要一个体现 “享受、领略美好事物” 含义的词。该词应带有欣赏、品味的意味,与 “美景” 搭配时,能体现人对景色的喜爱与投入,符合这一语境的词语需突出主观上的愉悦感受。
(2)描述 “人们看邓爷爷的塑像”,塑像往往承载着崇敬之情,因此需要一个带有 “严肃、恭敬态度” 的词。该词需体现出人们在观看时的庄重感,与对伟人的敬意相契合,强调情感上的尊崇。
(3)场景是 “图书馆里的书太多了”,“稍微…… 一下,就得花大半天时间”,说明并非细致阅读,而是粗略地看。所需词语应表示 “快速、大略地看”,侧重看的方式较为简略,符合面对大量书籍时的浏览状态。
(4)主体是 “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对象是 “地球”,从 “天际” 到 “地球” 存在明显的高低差,需要一个体现 “从高处往低处看” 的词。该词需突出视角的高度差,准确描述宇航员所处位置与观察对象的空间关系。
故答案为:欣赏;瞻仰;浏览;俯视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10.【答案】因为;所以;如果;就;不是;而是;虽然;但是;无论;都;即使;也;不但;而且
【知识点】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1)前两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与 “我们……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存在因果关系,用表因果的关联词衔接;后两句 “有缺点” 与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假设前提下的结果,需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形成 “因果 + 假设” 的复合逻辑。
(2)“高不可攀的险峰” 与 “我们前进的动力” 是并列关系,且否定前者、肯定后者,需用表并列且强调后者的关联词,明确两者的对立统一。
(3)“面临很多困难” 与 “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之间存在转折,前者为让步,后者为转折后的结果,需用表转折的关联词体现前后的反差。
(4)“取得多大的成绩” 是无条件的前提,“不能骄傲” 是无论何种前提都成立的结果,需用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5)“风雨兼程” 是假设的不利情况,“能安然无恙” 是这种情况下的结果,需用表假设让步的关联词,强调即使出现不利情况,结果依然成立。
(6)“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与 “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是递进关系,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需用表递进的关联词,体现意思上的推进。
故答案为:因为;所以;如果;就;不是;而是;虽然;但是;无论;都;即使;也;不但;而且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11.【答案】脸上洋溢着笑容。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缩句。①解析时需拆解句子成分:原句 “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 中,“老师的” 是用来修饰 “脸上” 的定语,起限定作用;“孩子般的” 是修饰 “笑容” 的定语,用于描绘笑容的特征。②缩句的关键是提取句子的核心部分,即主语 “脸上”、谓语 “洋溢着”、宾语 “笑容”。这些成分是表达句子基本意思的关键,去掉定语等修饰成分后,句子的核心意思 “脸上有笑容在洋溢” 依然清晰,符合缩句 “保留主干、删去修饰” 的原则。
故答案为:脸上洋溢着笑容。
【点评】 本题考查提取句子的主干。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格式提取即可。
12.【答案】玛琪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去教她功课。
【知识点】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转换。①原句为直接引语,“玛琪说” 后是她的直接表述。改为转述句时,需将第一人称 “我” 转换为第三人称 “她”(与主语 “玛琪” 保持一致);同时,由于是向第三方转述玛琪的话,原句中表示趋向的 “来” 需调整为 “去”,以符合转述时的视角(从第三方看,陌生人到玛琪家的动作方向为 “去”)。②此外,需去掉原句的引号和冒号,在 “说” 后用逗号衔接转述内容,使句子符合转述句的语法规范,确保转换后语句通顺且意思与原句一致。故答案为:玛琪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去教她功课。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文化常识的识记。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13.【答案】示例:体育课过后,我渴得嗓子直冒烟。
【知识点】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①“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通过夸大 “大吼” 的力量,让 “大山抖三抖”,以此突出声音的震撼力,属于夸张手法(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②创作时,需围绕所选字(如 “渴”“热”“冷”),抓住其核心特征进行合理夸大:若选 “渴”,可聚焦 “极度缺水” 的状态,通过夸张表现喉咙干渴的程度,如将 “渴” 夸大到 “嗓子像要冒烟”“能喝下一条河” 等,突出渴的强烈;若选 “热”,可围绕 “温度极高” 展开,如 “柏油路都被晒化了”“人站在太阳下像要融化” 等,用夸张强化热的感受;若选 “冷”,可紧扣 “极度寒冷” 的情景,如 “呼出的气都冻成了冰碴”“泼出去的水瞬间结成冰” 等,以夸张凸显冷的程度。
故答案为:示例:体育课过后,我渴得嗓子直冒烟。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14.【答案】示例:竹:无论是温柔春风的引诱,还是凛冽寒风的摧残,都能保持笔直的身躯不曾折腰。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解析时需先分析例句特点:“莲: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保持着纯洁的灵魂”,句式上采用 “无论是…… 还是……,都……” 的结构,前两部分列举事物所处的不同环境(包括有利与不利环境),后一部分则提炼事物在这些环境中始终坚守的核心品质,通过对比环境的差异,凸显事物品质的恒定。
2.仿写时,需针对所选事物(如梅、兰、竹等),先梳理其常见的生长环境或面临的境遇(如梅在寒冬、兰在幽谷、竹遇风雨等),再挖掘其标志性品质(如梅的傲骨、兰的淡雅、竹的坚韧等)。例如选择 “梅”,可从 “寒冬绽放” 与 “风雪侵袭” 的环境对比入手,突出其 “不屈的气节”;选择 “蜜蜂”,可围绕 “繁花丛中” 与 “荒芜之地” 的场景差异,体现其 “勤劳的本性”。创作时需注意保持与例句一致的句式结构,确保前后环境的对比性,以及品质提炼与事物特征的契合度,使句子既符合形式要求,又能鲜明展现事物的精神内涵。
3.示例:
梅:无论是绽放在寒冬的枝头,还是面对凛冽的风雪,都散发着傲骨的芬芳,展示着不屈的意志。
竹:无论是植根于岩石的缝隙,还是挺立于风雨的洗礼,都保持着挺拔的身姿,彰显着坚韧的精神。
兰:无论是处在幽静的山谷,还是置于喧嚣的尘世,都散发着淡雅的芬芳不改气质。
菊:无论是面对秋风的萧瑟,还是历经寒霜的考验,都盛开着绚丽的花朵不失气节。
松:无论是遭遇狂风的肆虐,还是经受暴雨的冲击,都挺立着伟岸的身姿不曾弯曲。
蜜蜂:无论是穿梭在繁花似锦中,还是劳作于荒芜之地里,都忙碌着采集花蜜不曾懈怠。
故答案为:示例:竹:无论是温柔春风的引诱,还是凛冽寒风的摧残,都能保持笔直的身躯不曾折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5.【答案】示例:
【知识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①“张老师讲课非常趣味”搭配不当,可用改正号把“趣味”改为“有趣”。②“他在讲课时,不仅表情严肃,我们听后却捧腹大笑”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可用改正号把“不仅”改为“虽然”。③“笑过之后,我们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道理”关联词不全,可用增添号在“我们”之后加“不仅”。④“他的课堂总是令我们映象格外深刻”用词不当,可用改正号把“映象”改为“印象”。
故答案为: 示例: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6.【答案】司马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为什么爸爸的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于、鸿、致、鹄、缴、遥、性
(1)文中引用了中国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名言,强调人死亡的价值差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名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此句,阐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观点。
(2)文章讲述弈秋教两人下棋的故事,通过对比展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其中,对专心致志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突出其专注于弈秋的教导;对心不在焉的学习者的描写则是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刻画了其虽在听讲,却分心于想射鸿鹄的状态。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强调时间对事物本质的检验;“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指靠近水边能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林能识别鸟的叫声,说明长期接触事物才能掌握其规律。
(4)《表里的生物》中,“我” 对爸爸的表发出清脆声音充满好奇,始终执着探索 “为什么爸爸的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一问题,体现了强烈的好奇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多个科学家的事例论证观点,其中波义耳从紫罗兰遇酸变色现象出发研究出酸碱指示剂,魏格纳从地图上大陆轮廓的吻合现象提出 “大陆漂移说”,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球转动的现象研究出睡眠与做梦的关系,三位科学家均是先提出疑问再探索获得真理。
故答案为:司马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为什么爸爸的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17.C
18.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牵挂 ;;离别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洒脱 。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和分析。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绘了打开窗户面对场圃、饮酒谈论农事的场景,“场圃”“桑麻” 均为田园生活的典型元素,体现田园气息;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刻画了儿童在桑树下学种瓜的画面,“耕织”“种瓜” 是田园农耕生活的细节,符合田园主题;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聚焦江上行人对鲈鱼美味的喜爱,围绕 “江”“鲈鱼” 展开,展现的是江上生活或饮食相关内容,与田园的农耕、乡村风光无关,不具备田园诗的核心特征;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以 “水护田”“山送青” 的拟人化描写,勾勒出田园周边的山水风光,宁静优美,属于田园景致。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仿写。1.示例以 “幸福是…… 的……” 句式,将诗句与对应的情感(牵挂、收获、追求)结合,体现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仿写 “离别” 时,需遵循 “离别是‘诗句’的……” 结构,先选取表达离别情感的经典诗句,再分析诗句蕴含的具体情感(如伤感、牵挂、豁达、期盼等)。2.例如,选择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中 “更尽一杯酒” 的细节与 “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担忧,体现离别时的牵挂;选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句以豪迈的语气劝慰友人,展现离别时的洒脱与豁达。需确保诗句与提炼的情感一致,且句式与示例统一,体现离别情感的丰富性。
故答案为: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牵挂;离别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洒脱。
【答案】19.形容迷茫的样子;B
20.排比;洗手;吃饭;默默;时间在生活中来去匆匆
21.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的情状
【知识点】散文;词语的使用(搭配);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1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解析 “茫茫然” 的含义时,可结合语境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里描绘的是 “我” 跟随时间的挪移而行动,却不清楚时间流逝的具体轨迹,因此 “茫茫然” 在这里指的是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体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恍惚感。
(2)分析句子含义时,需理解 “茫茫然跟着旋转” 的深层情感:作者并非没有察觉时间的消逝(从后文 “觉察他去得匆匆了” 可看出已有察觉),而是在时间悄然挪移时,只能被动跟随,无法阻止其流逝,这种 “跟着旋转” 的状态,凸显了作者对时间消逝的无奈与无力,体现的是 “毫无办法” 而非 “毫无察觉”。
故答案为:形容迷茫的样子;B
2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1.画线句由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构成,三个分句结构一致、句式相同,形成排比,增强了语势。2.再分析句子内容:作者将情感融入 “洗手”“吃饭”“默默” 等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描述时间在这些具体行为中悄然流逝的状态,如 “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从双眼前过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时间在平凡生活中不经意间匆匆溜走的特点,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故答案为:排比;洗手;吃饭;默默;时间在生活中来去匆匆
2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跨”“飞”“溜”“闪” 均为表示快速动作的词语,且程度逐渐加深 ——“跨” 有越过之意,“飞” 强调速度极快,“溜” 体现悄无声息,“闪” 则突出瞬间即逝。这四个动词连用,精准刻画了时间在夜晚到清晨的短暂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不留痕迹地流逝的状态,生动传递出时间流逝之快、无法挽留的特点,强化了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感慨。
故答案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的情状
【答案】22.sì hè wéi mó
23.在品德、学问等方面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24.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不能为人师表。
25.字;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26.秘诀是“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示例:从中我懂得了只有勤奋练习、博采众长,才能获得成功。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释;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比喻;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3)本道题考查句子的改写,要注意根据要求作答,注意语序的调整等等。
(4)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柳公权年轻时,听说华京城里有个只用脚写字都比自己写得好的人,就动身去寻找。
他到了华京城,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不少人。他挤进出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儿光着双脚,坐在地上,用左脚压着纸,右脚夹着笔,正潇洒自如地写着对联。他笔下的字就像成群的骏马奔腾、龙凤飞舞一般,引得围观的人一阵阵大声叫好。
柳公权 “扑通” 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做老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诀窍……” 老人连忙用脚把柳公权拉起来,说:“我是个孤苦伶仃的人,生下来就没有手,只能靠脚来维持生活,怎么能当别人的老师,做榜样呢?” 柳公权再三恳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下几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22.本题考查字音。①似(sì):像,如同。似(shì ):似的,是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和某种事物、情况相像。本文中意思是“像,如同”,因此读sì。②喝彩(hè cǎi):大声叫好。③为人师表(wéi rén shī biǎo):意思是在人品学问方面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多用于老师。④磨出(mó chū):摩擦出。
故答案为:sì;hè;wéi;mó
23.本题考查词义。解析 “为人师表” 时,可拆分词语理解:“为” 有 “作为、充当” 之意,“人” 指他人,“师”“表” 均含 “榜样、表率” 的意思。结合语境中老人认为自己 “靠脚维持生计”,无法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可知该词指在品德、学问等方面可作为别人学习的典范,强调其示范性和榜样作用。
故答案为:在品德、学问等方面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24.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原句 “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以反问语气表达否定含义,即 “不能为人师表”。转换时,需去掉反问词 “怎么” 和句末语气助词 “呢”,将肯定词 “能” 改为否定词 “不能”,问号改为句号,使句子变为陈述句,同时确保句子意思与原句一致,语气更为平实。
故答案为: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不能为人师表。
2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文中 “他笔下的字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中,“似” 为比喻词,将 “字”(本体)比作 “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喻体)。这一比喻通过描绘群马奔腾的气势和龙飞凤舞的灵动,生动展现了老人所写字的刚劲有力、洒脱飘逸,需准确区分被比喻的事物(字)和用来比喻的事物(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故答案为:字;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文中老人用脚写下的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即为秘诀。前两句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强调通过大量练习(用掉八缸水、染黑涝池)积累功底,体现勤奋刻苦;后两句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指广泛学习各家长处,才能达到高超境界,体现博采众长的重要性。2.从中可领悟到:无论学习何种技艺,都需付出持续的努力,勤加练习,并虚心借鉴他人优点,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取得成就。需结合秘诀的具体内容,提炼出普遍适用的道理。
故答案为:①秘诀是“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②示例:从中我懂得了只有勤奋练习、博采众长,才能获得成功。
27.【答案】例文:
在坚持中成长
  我虽然是一个女孩,却拥有着男孩子般的梦想——打篮球。
但我是一个“菜鸟”,这点我并不否认。“从今天开始,就由我来训练你。相信我,你一定做得很好!”爸爸自豪地对我说。我不相信地“哦”了一声。爸爸见此情景,忙搬了一大堆资料要证明事情的可行性。我应付性地答了一句,只是我想快点到篮球场上。
来到篮球场上,太阳灼辣辣地烤着大地,我已被“蒸发”得冒烟了。“首先,咱们先练习运球。”“不用了吧!这连小孩子都会。”我连忙抱怨了一句。“你不信吗?”爸爸一个严厉的眼神抛过来,我立即服从命令。我拍了一分钟球,得意地向父亲炫耀——我没错吧!父亲似乎挺自信,说:“你再拍二分钟,看看如何。”接着我便继续拍了下去。不料,球一下子从我手上溜走了,溜到了父亲的脚下。“不要总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继续练!”父亲一声命令又压在了我身上。接着,我便继续运球。好几次,太阳的热情使我抵抗不住,好几次想放弃。可是一想到父亲那严厉的眼神,我坚持了下来。
我继续着坚持……
我继续着坚持……
终于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也学会了运球。父亲对我说;“接着教你接球。在比赛中,学会接球是很重要的。现在你站在我二米处,我扔过去的球你一定要接住。”这也太小儿科了吧!我心里又是一种埋怨。“看球!”突然一声,我“哇”了一声,球砸在了我头上。父亲大声吼道:“在比赛中,分神是不可取的!”唔,自己的女儿受伤了,也不担心一下,反而还责骂。“继续!”球场上又响出一声,我继续着……
夕阳把两个人影拉得长长的,虽然浑身疲倦不堪,但通过努力,我成功了!
在成功的喜悦中,我懂得了成功总少不了努力地坚持。坚持,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敢尝试,不去坚持,一个人就永远不能长大。
【知识点】材料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通过一两件事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种道理,核心是 “成长” 与 “懂得的道理”,需结合具体事例展现从经历到领悟的过程,体现个人的成长变化。
【题干分析】①“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种道理” 是核心,这里的 “道理” 可涉及孝敬父母、珍惜幸福、面对挫折等多个方面,需通过具体的 “一两件事” 来承载。“写清楚、写具体” 要求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包括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重点突出” 则强调要着重刻画能体现道理领悟的关键环节,如事件中的感悟瞬间、心理变化等。②写作思路方面,首先要确定想表达的 “道理”,这是文章的灵魂。然后选取与之匹配的典型事例,事例需真实可感,能自然引出道理。开头可通过场景描写或直接点明要讲述的成长话题引入;中间详细叙述事件经过,重点描写自己的言行、心理以及从中获得的启发,突出 “懂得道理” 的过程;结尾可总结感悟,呼应开头,强调道理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需避免的误区:事例与道理脱节,只是单纯叙事而未体现领悟;或道理阐述生硬,缺乏事例支撑;详略不当,对关键感悟部分描写过简。
【立意提取】
1.那次失败教会我坚强:通过一次比赛失利后,在父母鼓励下重新振作的经历,阐述面对挫折时坚强的重要性。
2.一碗热汤里的孝心:描写自己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热汤的过程,体现从懵懂到懂得孝敬父母的成长。
【点评】这篇作文以打篮球的经历诠释 “在坚持中成长” 的主题,叙事完整且重点突出。 从最初的 “菜鸟” 心态,到运球、接球训练中的挫败与坚持,再到最终的成功,清晰展现了成长轨迹。
1 / 1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龙港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同音字组词。(6分)
1.(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同音字组词。
xíng 严   拷打 奇   怪状    云流水
qī    风苦雨    身之所 傲雪   霜
biàn 百口莫    真假难    漫山   野
yí 半信半    化险为    因地制   
【答案】刑;形;行;凄;栖;欺;辩;辨;遍;疑;夷;宜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①严刑拷打,yán xíng kǎo dǎ,指对犯人用酷刑拷问打骂。②奇形怪状,qí xíng guài zhuàng,指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③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④凄风苦雨,qī fēng kǔ yǔ,形容天气恶劣。⑤栖身之所,qī shēn zhī chù,形容一个人工作或住宿的地方。⑥傲雪欺霜,ào xuě qī shuāng,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⑦百口莫辩,bǎi kǒu mò biàn,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⑧真假难辨,zhēn jiǎ nán biàn,真假难以分辨清楚。⑨漫山遍野,màn shān biàn yě,遍布山野,形容很多。⑩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意思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表示对真假不敢肯定。11.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12.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故答案为:刑;形;行;凄;栖;、欺;辩;辨;遍;疑;夷;宜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二、选择题。(7分)
2.(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燃放(rán) 外套(tào) 通宵(xiāo) 除非(chú)
B.丑恶(wù) 宴会(yàn) 仪器(yí) 事实(shì)
C.肿胀(zhōnɡ) 惊惶(jīng) 书籍(jí) 晃动(huàng)
D.革命(mìng) 彻底(cè) 责任(rèn) 制度(zhì)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正确;
B.丑恶(wù) ——è;
C.肿胀(zhōnɡ)——zhǒng;
D.彻底(cè)——ch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雨一连下了12天,今天终于重见天日了。
B.他经常忘带作业,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C.先烈们为了人民牺牲,他们是死得其所。
D.辩论会上,他口若悬河,大家都惊呆了。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此处形容天终于放睛,是望文生义;
B.正确。司空见惯: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这里用来形容他经常忘带作业这个情况是常出现的;
C.正确。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里指为人民牺牲是值得的;
D.正确。口若悬河: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这里指辩论会上的表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精兵简政”中“简”的意思是(  )
A.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B.使简单,简化
C.选择(人才) D.信件
【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义。A.“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是 “简” 的本义(如 “竹简”),与 “精兵简政” 的语境无关;
B.“使简单,简化” 符合 “精简机构” 中 “简” 的动作指向,即通过简化使机构更高效;
C.“选择(人才)” 与 “简” 在该词中的含义不匹配,“精兵” 侧重精简而非选择;
D.“信件”(如 “书简”)是 “简” 的引申义,与词语语境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B.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C.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D.“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A.“孰为汝多知乎” 是疑问句,句末应用问号表达疑问语气,原句使用句号不符合疑问句的标点规则;
B.“水浒传” 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名称,属于著作名,按照标点规范,著作名应使用书名号(《》),而非引号(“”),引号多用于标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C.正确;
D.“他快活地叫起来” 处于前后引语中间,此时 “叫起来” 后面的标点应使用逗号,而非冒号,冒号多用于引语前以提示下文,引语中间的提示语后用逗号更符合规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6.(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关于诗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春夜喜雨》,作者是宋代的杜甫。
B.“水是眼波横”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中的“清白”指的仅仅是石灰的颜色。
D.《采薇》选自《诗经 小雅》,“薇”是植物名。
【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句理解。A.涉及诗句出处与作者朝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出自《春夜喜雨》,作者杜甫是唐代诗人,并非宋代,可依据唐诗的基本常识判断此处错误;
B.关乎作品与作者的对应,“水是眼波横” 出自《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其作者是北宋的王观,而非唐代王维,需区分不同朝代作家的代表作以避免混淆;
C.涉及诗句中词语的含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于谦的《石灰吟》,这里的 “清白” 运用了双关手法,既指石灰的洁白本色,更象征诗人高尚的品格与操守,并非仅指颜色,需结合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深层含义;
D.关于诗句的出处与词语解释,《采薇》确为《诗经 小雅》中的篇目,“薇” 在诗中是一种植物(野豌豆苗),符合《诗经》中常见的植物意象特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7.(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诗句不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CD.都描写了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景象;
B.“小荷”(刚刚露出尖角的荷叶)和 “蜻蜓” 是典型的夏季意象,荷叶初生、蜻蜓栖息的画面,描绘的是初夏的清新景致,与 “春意盎然” 的季节特征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8.(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弈》一文出自《孟子 告子上》。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写的一篇记叙文。
C.《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人物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的。
D.《十六年前的回忆》行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答案】B
【知识点】近代文学;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CD.正确;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 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三、(4分)
9.(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1)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   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2)邓爷爷的塑像刚落成,来   的人就很多。
(3)图书馆里的书太多了,稍微   一下,就得花大半天时间。
(4)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   地球,发出由衷的感叹。
【答案】欣赏;瞻仰;浏览;俯视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运用。(1)语境为 “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面对 “如画的美景”,需要一个体现 “享受、领略美好事物” 含义的词。该词应带有欣赏、品味的意味,与 “美景” 搭配时,能体现人对景色的喜爱与投入,符合这一语境的词语需突出主观上的愉悦感受。
(2)描述 “人们看邓爷爷的塑像”,塑像往往承载着崇敬之情,因此需要一个带有 “严肃、恭敬态度” 的词。该词需体现出人们在观看时的庄重感,与对伟人的敬意相契合,强调情感上的尊崇。
(3)场景是 “图书馆里的书太多了”,“稍微…… 一下,就得花大半天时间”,说明并非细致阅读,而是粗略地看。所需词语应表示 “快速、大略地看”,侧重看的方式较为简略,符合面对大量书籍时的浏览状态。
(4)主体是 “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对象是 “地球”,从 “天际” 到 “地球” 存在明显的高低差,需要一个体现 “从高处往低处看” 的词。该词需突出视角的高度差,准确描述宇航员所处位置与观察对象的空间关系。
故答案为:欣赏;瞻仰;浏览;俯视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四、(7分)
10.(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无论……都…… 如果……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1)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挫折   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们前进的动力!
(3)   我们面临很多困难,   大家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4)   我们取得多大的成绩,   不能骄傲。
(5)父爱是一堵厚实的墙,让你的人生之旅   风雨兼程,   能安然无恙。
(6)养宠物   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答案】因为;所以;如果;就;不是;而是;虽然;但是;无论;都;即使;也;不但;而且
【知识点】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1)前两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与 “我们……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存在因果关系,用表因果的关联词衔接;后两句 “有缺点” 与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假设前提下的结果,需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形成 “因果 + 假设” 的复合逻辑。
(2)“高不可攀的险峰” 与 “我们前进的动力” 是并列关系,且否定前者、肯定后者,需用表并列且强调后者的关联词,明确两者的对立统一。
(3)“面临很多困难” 与 “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之间存在转折,前者为让步,后者为转折后的结果,需用表转折的关联词体现前后的反差。
(4)“取得多大的成绩” 是无条件的前提,“不能骄傲” 是无论何种前提都成立的结果,需用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5)“风雨兼程” 是假设的不利情况,“能安然无恙” 是这种情况下的结果,需用表假设让步的关联词,强调即使出现不利情况,结果依然成立。
(6)“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与 “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是递进关系,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需用表递进的关联词,体现意思上的推进。
故答案为:因为;所以;如果;就;不是;而是;虽然;但是;无论;都;即使;也;不但;而且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五、句子练习。(10分)
11.(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缩句)
【答案】脸上洋溢着笑容。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缩句。①解析时需拆解句子成分:原句 “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 中,“老师的” 是用来修饰 “脸上” 的定语,起限定作用;“孩子般的” 是修饰 “笑容” 的定语,用于描绘笑容的特征。②缩句的关键是提取句子的核心部分,即主语 “脸上”、谓语 “洋溢着”、宾语 “笑容”。这些成分是表达句子基本意思的关键,去掉定语等修饰成分后,句子的核心意思 “脸上有笑容在洋溢” 依然清晰,符合缩句 “保留主干、删去修饰” 的原则。
故答案为:脸上洋溢着笑容。
【点评】 本题考查提取句子的主干。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格式提取即可。
12.(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改为转述句)
【答案】玛琪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去教她功课。
【知识点】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转换。①原句为直接引语,“玛琪说” 后是她的直接表述。改为转述句时,需将第一人称 “我” 转换为第三人称 “她”(与主语 “玛琪” 保持一致);同时,由于是向第三方转述玛琪的话,原句中表示趋向的 “来” 需调整为 “去”,以符合转述时的视角(从第三方看,陌生人到玛琪家的动作方向为 “去”)。②此外,需去掉原句的引号和冒号,在 “说” 后用逗号衔接转述内容,使句子符合转述句的语法规范,确保转换后语句通顺且意思与原句一致。故答案为:玛琪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去教她功课。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文化常识的识记。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13.(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从“渴”“热”“冷”三个字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答案】示例:体育课过后,我渴得嗓子直冒烟。
【知识点】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①“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通过夸大 “大吼” 的力量,让 “大山抖三抖”,以此突出声音的震撼力,属于夸张手法(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②创作时,需围绕所选字(如 “渴”“热”“冷”),抓住其核心特征进行合理夸大:若选 “渴”,可聚焦 “极度缺水” 的状态,通过夸张表现喉咙干渴的程度,如将 “渴” 夸大到 “嗓子像要冒烟”“能喝下一条河” 等,突出渴的强烈;若选 “热”,可围绕 “温度极高” 展开,如 “柏油路都被晒化了”“人站在太阳下像要融化” 等,用夸张强化热的感受;若选 “冷”,可紧扣 “极度寒冷” 的情景,如 “呼出的气都冻成了冰碴”“泼出去的水瞬间结成冰” 等,以夸张凸显冷的程度。
故答案为:示例:体育课过后,我渴得嗓子直冒烟。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14.(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莲: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保持着纯洁的灵魂。(任选下面的一种事物,仿写句子)
梅   兰   竹   菊   松   蜜蜂
【答案】示例:竹:无论是温柔春风的引诱,还是凛冽寒风的摧残,都能保持笔直的身躯不曾折腰。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解析时需先分析例句特点:“莲: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保持着纯洁的灵魂”,句式上采用 “无论是…… 还是……,都……” 的结构,前两部分列举事物所处的不同环境(包括有利与不利环境),后一部分则提炼事物在这些环境中始终坚守的核心品质,通过对比环境的差异,凸显事物品质的恒定。
2.仿写时,需针对所选事物(如梅、兰、竹等),先梳理其常见的生长环境或面临的境遇(如梅在寒冬、兰在幽谷、竹遇风雨等),再挖掘其标志性品质(如梅的傲骨、兰的淡雅、竹的坚韧等)。例如选择 “梅”,可从 “寒冬绽放” 与 “风雪侵袭” 的环境对比入手,突出其 “不屈的气节”;选择 “蜜蜂”,可围绕 “繁花丛中” 与 “荒芜之地” 的场景差异,体现其 “勤劳的本性”。创作时需注意保持与例句一致的句式结构,确保前后环境的对比性,以及品质提炼与事物特征的契合度,使句子既符合形式要求,又能鲜明展现事物的精神内涵。
3.示例:
梅:无论是绽放在寒冬的枝头,还是面对凛冽的风雪,都散发着傲骨的芬芳,展示着不屈的意志。
竹:无论是植根于岩石的缝隙,还是挺立于风雨的洗礼,都保持着挺拔的身姿,彰显着坚韧的精神。
兰:无论是处在幽静的山谷,还是置于喧嚣的尘世,都散发着淡雅的芬芳不改气质。
菊:无论是面对秋风的萧瑟,还是历经寒霜的考验,都盛开着绚丽的花朵不失气节。
松:无论是遭遇狂风的肆虐,还是经受暴雨的冲击,都挺立着伟岸的身姿不曾弯曲。
蜜蜂:无论是穿梭在繁花似锦中,还是劳作于荒芜之地里,都忙碌着采集花蜜不曾懈怠。
故答案为:示例:竹:无论是温柔春风的引诱,还是凛冽寒风的摧残,都能保持笔直的身躯不曾折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5.(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张老师讲课非常趣味。他在讲课时,不仅表情严肃,我们听后却捧腹大笑。笑过之后,我们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道理。他的课堂总是令我们映象格外深刻。
【答案】示例:
【知识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①“张老师讲课非常趣味”搭配不当,可用改正号把“趣味”改为“有趣”。②“他在讲课时,不仅表情严肃,我们听后却捧腹大笑”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可用改正号把“不仅”改为“虽然”。③“笑过之后,我们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道理”关联词不全,可用增添号在“我们”之后加“不仅”。④“他的课堂总是令我们映象格外深刻”用词不当,可用改正号把“映象”改为“印象”。
故答案为: 示例: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六、(16分)
16.(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这句话出自课文《    》。
(2)《学弈》中对专心致志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惟弈秋之为听”;对心不在焉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   ,   ”。
(3)名言警句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   ,   ”让我们知道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久了,就能看清人心。“   ,   
”启示我们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就能发现它的规律和特征。
(4)科学精神,都包括什么呢?首先,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比如《表里的生物》中“我”始终对“   ”这个问题执着探索;其次,要善于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问题,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   、   、    三位科学家都是先提出疑问,再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真理。
【答案】司马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为什么爸爸的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于、鸿、致、鹄、缴、遥、性
(1)文中引用了中国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名言,强调人死亡的价值差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名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此句,阐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观点。
(2)文章讲述弈秋教两人下棋的故事,通过对比展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其中,对专心致志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突出其专注于弈秋的教导;对心不在焉的学习者的描写则是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刻画了其虽在听讲,却分心于想射鸿鹄的状态。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强调时间对事物本质的检验;“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指靠近水边能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林能识别鸟的叫声,说明长期接触事物才能掌握其规律。
(4)《表里的生物》中,“我” 对爸爸的表发出清脆声音充满好奇,始终执着探索 “为什么爸爸的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一问题,体现了强烈的好奇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多个科学家的事例论证观点,其中波义耳从紫罗兰遇酸变色现象出发研究出酸碱指示剂,魏格纳从地图上大陆轮廓的吻合现象提出 “大陆漂移说”,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球转动的现象研究出睡眠与做梦的关系,三位科学家均是先提出疑问再探索获得真理。
故答案为:司马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为什么爸爸的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七、语文实践。(6分)
(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畅游古诗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7.下列诗句在分类编辑时,不宜放在“田园诗”主题的一项是(  )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8.仿照下面的示例,用上诗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追求。
离别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离别是   ;离别是   。
【答案】17.C
18.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牵挂 ;;离别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洒脱 。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和分析。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绘了打开窗户面对场圃、饮酒谈论农事的场景,“场圃”“桑麻” 均为田园生活的典型元素,体现田园气息;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刻画了儿童在桑树下学种瓜的画面,“耕织”“种瓜” 是田园农耕生活的细节,符合田园主题;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聚焦江上行人对鲈鱼美味的喜爱,围绕 “江”“鲈鱼” 展开,展现的是江上生活或饮食相关内容,与田园的农耕、乡村风光无关,不具备田园诗的核心特征;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以 “水护田”“山送青” 的拟人化描写,勾勒出田园周边的山水风光,宁静优美,属于田园景致。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仿写。1.示例以 “幸福是…… 的……” 句式,将诗句与对应的情感(牵挂、收获、追求)结合,体现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仿写 “离别” 时,需遵循 “离别是‘诗句’的……” 结构,先选取表达离别情感的经典诗句,再分析诗句蕴含的具体情感(如伤感、牵挂、豁达、期盼等)。2.例如,选择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中 “更尽一杯酒” 的细节与 “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担忧,体现离别时的牵挂;选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句以豪迈的语气劝慰友人,展现离别时的洒脱与豁达。需确保诗句与提炼的情感一致,且句式与示例统一,体现离别情感的丰富性。
故答案为: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牵挂;离别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洒脱。
八、(8分)
(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匆 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朱自清)
19.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1) 句子中“茫茫然”的意思是   。
(2)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A.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察觉。
B.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办法。
20.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   、   、   等时候,形象地写出了   。
21.选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
【答案】19.形容迷茫的样子;B
20.排比;洗手;吃饭;默默;时间在生活中来去匆匆
21.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的情状
【知识点】散文;词语的使用(搭配);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1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解析 “茫茫然” 的含义时,可结合语境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里描绘的是 “我” 跟随时间的挪移而行动,却不清楚时间流逝的具体轨迹,因此 “茫茫然” 在这里指的是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体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恍惚感。
(2)分析句子含义时,需理解 “茫茫然跟着旋转” 的深层情感:作者并非没有察觉时间的消逝(从后文 “觉察他去得匆匆了” 可看出已有察觉),而是在时间悄然挪移时,只能被动跟随,无法阻止其流逝,这种 “跟着旋转” 的状态,凸显了作者对时间消逝的无奈与无力,体现的是 “毫无办法” 而非 “毫无察觉”。
故答案为:形容迷茫的样子;B
2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1.画线句由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构成,三个分句结构一致、句式相同,形成排比,增强了语势。2.再分析句子内容:作者将情感融入 “洗手”“吃饭”“默默” 等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描述时间在这些具体行为中悄然流逝的状态,如 “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从双眼前过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时间在平凡生活中不经意间匆匆溜走的特点,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故答案为:排比;洗手;吃饭;默默;时间在生活中来去匆匆
2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跨”“飞”“溜”“闪” 均为表示快速动作的词语,且程度逐渐加深 ——“跨” 有越过之意,“飞” 强调速度极快,“溜” 体现悄无声息,“闪” 则突出瞬间即逝。这四个动词连用,精准刻画了时间在夜晚到清晨的短暂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不留痕迹地流逝的状态,生动传递出时间流逝之快、无法挽留的特点,强化了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感慨。
故答案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的情状
九、(11分)
(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柳公权发愤练字
佚 名
柳公权年少时听人说华京城有个用脚写字都比自己写得好的人,就去寻找。他到了华京城,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他笔下的字似(sì shì)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阵阵喝(hē hè)彩。
柳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柳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怎么能为(wéi wèi)人师表呢?”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22.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他笔下的字似(sì shì)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阵阵喝(hē hè)彩。
“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怎么能为(wéi wèi)人师表呢?”
他手上磨(mó mò)出了厚厚的茧子,衣服补了一层又一层。
23.解释下面的词语。
为人师表:   
2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25.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26.无臂老人写字的秘诀是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答案】22.sì hè wéi mó
23.在品德、学问等方面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24.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不能为人师表。
25.字;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26.秘诀是“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示例:从中我懂得了只有勤奋练习、博采众长,才能获得成功。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释;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比喻;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3)本道题考查句子的改写,要注意根据要求作答,注意语序的调整等等。
(4)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柳公权年轻时,听说华京城里有个只用脚写字都比自己写得好的人,就动身去寻找。
他到了华京城,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不少人。他挤进出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儿光着双脚,坐在地上,用左脚压着纸,右脚夹着笔,正潇洒自如地写着对联。他笔下的字就像成群的骏马奔腾、龙凤飞舞一般,引得围观的人一阵阵大声叫好。
柳公权 “扑通” 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做老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诀窍……” 老人连忙用脚把柳公权拉起来,说:“我是个孤苦伶仃的人,生下来就没有手,只能靠脚来维持生活,怎么能当别人的老师,做榜样呢?” 柳公权再三恳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下几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22.本题考查字音。①似(sì):像,如同。似(shì ):似的,是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和某种事物、情况相像。本文中意思是“像,如同”,因此读sì。②喝彩(hè cǎi):大声叫好。③为人师表(wéi rén shī biǎo):意思是在人品学问方面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多用于老师。④磨出(mó chū):摩擦出。
故答案为:sì;hè;wéi;mó
23.本题考查词义。解析 “为人师表” 时,可拆分词语理解:“为” 有 “作为、充当” 之意,“人” 指他人,“师”“表” 均含 “榜样、表率” 的意思。结合语境中老人认为自己 “靠脚维持生计”,无法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可知该词指在品德、学问等方面可作为别人学习的典范,强调其示范性和榜样作用。
故答案为:在品德、学问等方面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24.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原句 “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以反问语气表达否定含义,即 “不能为人师表”。转换时,需去掉反问词 “怎么” 和句末语气助词 “呢”,将肯定词 “能” 改为否定词 “不能”,问号改为句号,使句子变为陈述句,同时确保句子意思与原句一致,语气更为平实。
故答案为: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维持生计,不能为人师表。
2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文中 “他笔下的字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中,“似” 为比喻词,将 “字”(本体)比作 “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喻体)。这一比喻通过描绘群马奔腾的气势和龙飞凤舞的灵动,生动展现了老人所写字的刚劲有力、洒脱飘逸,需准确区分被比喻的事物(字)和用来比喻的事物(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故答案为:字;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文中老人用脚写下的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即为秘诀。前两句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强调通过大量练习(用掉八缸水、染黑涝池)积累功底,体现勤奋刻苦;后两句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指广泛学习各家长处,才能达到高超境界,体现博采众长的重要性。2.从中可领悟到:无论学习何种技艺,都需付出持续的努力,勤加练习,并虚心借鉴他人优点,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取得成就。需结合秘诀的具体内容,提炼出普遍适用的道理。
故答案为:①秘诀是“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②示例:从中我懂得了只有勤奋练习、博采众长,才能获得成功。
十、习作。(25分)
27.(2024七上·潮阳开学考)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懂得了怎样面对挫折……请你用一两件事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种道理。
要求:题目自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重点突出,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答案】例文:
在坚持中成长
  我虽然是一个女孩,却拥有着男孩子般的梦想——打篮球。
但我是一个“菜鸟”,这点我并不否认。“从今天开始,就由我来训练你。相信我,你一定做得很好!”爸爸自豪地对我说。我不相信地“哦”了一声。爸爸见此情景,忙搬了一大堆资料要证明事情的可行性。我应付性地答了一句,只是我想快点到篮球场上。
来到篮球场上,太阳灼辣辣地烤着大地,我已被“蒸发”得冒烟了。“首先,咱们先练习运球。”“不用了吧!这连小孩子都会。”我连忙抱怨了一句。“你不信吗?”爸爸一个严厉的眼神抛过来,我立即服从命令。我拍了一分钟球,得意地向父亲炫耀——我没错吧!父亲似乎挺自信,说:“你再拍二分钟,看看如何。”接着我便继续拍了下去。不料,球一下子从我手上溜走了,溜到了父亲的脚下。“不要总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继续练!”父亲一声命令又压在了我身上。接着,我便继续运球。好几次,太阳的热情使我抵抗不住,好几次想放弃。可是一想到父亲那严厉的眼神,我坚持了下来。
我继续着坚持……
我继续着坚持……
终于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也学会了运球。父亲对我说;“接着教你接球。在比赛中,学会接球是很重要的。现在你站在我二米处,我扔过去的球你一定要接住。”这也太小儿科了吧!我心里又是一种埋怨。“看球!”突然一声,我“哇”了一声,球砸在了我头上。父亲大声吼道:“在比赛中,分神是不可取的!”唔,自己的女儿受伤了,也不担心一下,反而还责骂。“继续!”球场上又响出一声,我继续着……
夕阳把两个人影拉得长长的,虽然浑身疲倦不堪,但通过努力,我成功了!
在成功的喜悦中,我懂得了成功总少不了努力地坚持。坚持,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敢尝试,不去坚持,一个人就永远不能长大。
【知识点】材料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通过一两件事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种道理,核心是 “成长” 与 “懂得的道理”,需结合具体事例展现从经历到领悟的过程,体现个人的成长变化。
【题干分析】①“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种道理” 是核心,这里的 “道理” 可涉及孝敬父母、珍惜幸福、面对挫折等多个方面,需通过具体的 “一两件事” 来承载。“写清楚、写具体” 要求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包括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重点突出” 则强调要着重刻画能体现道理领悟的关键环节,如事件中的感悟瞬间、心理变化等。②写作思路方面,首先要确定想表达的 “道理”,这是文章的灵魂。然后选取与之匹配的典型事例,事例需真实可感,能自然引出道理。开头可通过场景描写或直接点明要讲述的成长话题引入;中间详细叙述事件经过,重点描写自己的言行、心理以及从中获得的启发,突出 “懂得道理” 的过程;结尾可总结感悟,呼应开头,强调道理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需避免的误区:事例与道理脱节,只是单纯叙事而未体现领悟;或道理阐述生硬,缺乏事例支撑;详略不当,对关键感悟部分描写过简。
【立意提取】
1.那次失败教会我坚强:通过一次比赛失利后,在父母鼓励下重新振作的经历,阐述面对挫折时坚强的重要性。
2.一碗热汤里的孝心:描写自己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热汤的过程,体现从懵懂到懂得孝敬父母的成长。
【点评】这篇作文以打篮球的经历诠释 “在坚持中成长” 的主题,叙事完整且重点突出。 从最初的 “菜鸟” 心态,到运球、接球训练中的挫败与坚持,再到最终的成功,清晰展现了成长轨迹。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