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7-29 17:4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
学校:成都东部新区周家学校 任课教师:吴敏
单元课次 1 年级 五年级 班级 人数 40人
学 习 目 标 运动能力: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屈膝降重心、手按拍球正上方、球反弹高度在膝盖” 技术,每分钟运球≥60 次,能在干扰下保持稳定。 健康行为:通过手腕、脚踝热身减少损伤;运球保持合理间距防碰撞;养成运动后拉伸习惯。 3. 体育品德:小组练习中主动配合,遵守规则,竞赛中培养胜不骄败不馁品质,尊重他人。
教学内容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接力游戏、核心与手腕力量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屈膝降重心姿势,手按拍球正上方,手指手腕发力协调。 难点:运球时不看球,按球反弹节奏调力度,移动中保持平衡与控球稳定。
程序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要求 次数 强度 时间
开始部分 集合整队; 师生问好; 3. 宣布内容、目标及安全要求。 1. 提前检查场地器材安全。 2. 吹哨集合,清点人数,检查服装。 3. 明确学习内容:“今天学原地运球,掌握按拍动作和姿势。” 1. 快速成四列横队集合,做到快静齐。 2. 洪亮问好。 3. 认真聆听,了解目标。 组织: 要求:队列整齐,注意力集中。 1 小 1分钟
准 备 部分 专项热身:手腕、脚踝绕环(各 8 次),膝关节环绕(各 8 次),体前变向运球模仿(10 次)。 2. 热身游戏 “运球找伙伴”:听口令运球找指定人数组成小组,最快获胜。 1. 带领热身,示范动作,强调关节活动。 2. 讲解游戏规则,示范路线,提醒控速防碰撞。 3. 观察学生运球,提醒 “低头看球” 问题。 1. 按要求完成热身,动作到位。 2. 积极参与游戏,按规则运球找伙伴。 3. 结束后主动归队。 组织: 要求:动作到位,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1 1 中 中 2 分钟 2分钟
基 本 部 分 动作示范与分解 动作要点: 准备姿势:脚与肩同宽,屈膝降重心,上体前倾,抬头平视。 按拍动作: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指根按球正上方。 反弹控制:球弹膝盖,手臂随球自然屈伸。 身体协调:肩肘腕放松,重心稳定。 口诀:“屈膝弯腰降重心,手按球上别拍偏,换手运球,球弹腰腹看前方,稳定运球不慌乱”。 辅助练习 原地高运球(弹至胸部):每组 1 分钟。 原地低运球(弹至膝盖):每组 30 秒。 左右手交替运球:每手 10 次 1 组。合格标准:姿势正确,高运不低头,低运不脱节,交替无掉球。 小组合作 4 人一组,两人互纠(看是否屈膝、看球),两人计数,3 组后轮换。组内互评优缺点。 游戏竞赛 “运球障碍接力”每组 4 人,运球绕 3 个标志桶(间距 2 米)折返传球,用时短获胜。掉球需回原点重开。 体能课课练 抱球深蹲:3 组 ×15 次。 手腕俯卧撑(跪姿):3 组 ×10 次。 球绕腰:3 组 ×10 圈。 1. 完整示范,结合口诀讲解,慢动作展示按拍部位和姿势。 2. 用 “手型矫正器” 纠正 “掌心触球” 等错误。 讲解练习要求,示范高低运球区别。 巡回指导,提醒低头学生看标志桶。 练习后集中点评表扬。 分组,明确分工,发 “互评表”。 参与讨论,引导用专业术语评价。 布置场地,讲规则,强调安全。 当裁判记时,赛后颁奖。 总结稳定运球技巧。 示范动作,强调 “深蹲膝盖不超脚尖” 等要点。 监督,为体能弱者减次数。 3. 鼓励坚持。 1. 认真观察,跟口诀做徒手模仿。 2. 思考 “看哪里、按哪” 加深理解。 按要求练习,控球高度。 掉球不躁,主动请教。 明确分工,客观评价同伴。 记录建议并调整动作。 讨论策略,为队友加油。 守规则,掉球重开,赛后祝贺胜者。 按示范完成练习,感受发力。 2. 互计数鼓励,不放弃。 组织: 要求:认真观察模仿。 组织: 要求:按节奏运球。 组织: 要求:4 人一组在指定区域,互评不扰民。 组织: 要求:4 组各占赛道,安全接力。 组织: 要求:4 组各在指定区域,间距 1 米,动作规范。 1 1 1 5 3 中 大 大 大 大 4分钟 8分钟 8分钟 5分钟 6分钟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手腕拉伸(各 10 秒),腰部扭转(各 8 次),慢走 2 圈。 评价:表扬 “最佳进步奖”“团队协作奖”,指出 “低头看球” 等问题。 布置作业 4. 小结 1. 带学生放松,引导呼吸调整。 2. 结合表现评价,指出具体进步。 3. 讲作业要求,示范拓展游戏。 4. 简短总结激发兴趣。 1. 随教师放松,动作舒展。 2. 听评价,知优缺点。 3. 记作业,期待下次课。 4. 道别,有序还器材。 组织: 要求:安静听讲,按序还器材。 1 小 4分钟
预计运动负荷 (曲线图) 预计运动密度 60% - 65%
预计平均心率 120-140 次/分
课后体育作业 基础作业(必做): 原地高、低运球2组(每组1分钟),保持球反弹至胸部,屈膝降重心,抬头不看球,家长记录达标次数(每分钟≥60次)。 2. 变相换手运球2组(每组40秒),球反弹至膝盖处,手指手腕发力控制,完成后拍视频与课堂动作对比,标注“是否按拍球正上方”。 拓展作业(二选一): 1.左右手交替运球:3 组(每组 20 次),记录掉球次数,尝试连续 10 次无失误。 2.家庭游戏 “运球击掌”:运球时与家人交替击掌(每运 3 次击掌 1 次),完成 2 组(每组 1 分钟),提升控球稳定性。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 “示范 - 练习 - 合作 - 竞赛” 提升动作规范。亮点:热身游戏激活状态,小组互评助关注细节,85% 学生掌握屈膝姿势。不足:部分学生手腕力弱控不好低运球;少数学生竞赛中急躁碰撞。改进:下次课加握力球练腕力;设 “安全监督员” 强化安全意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