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曾经救过饿晕的祥子,祥子在老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即使有自己的车,也会饿死。
B.祥子在曹宅拉车时,不小心摔了曹先生,曹先生不仅没有怪罪祥子,反而关心祥子有没有受伤。
C.保尔共有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其中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战斗中,炸弹弹片击中他的头部。
D.保尔得知自己丧失战斗能力后,来到海滨公园,他本想自杀,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我。
二、名句名篇默写
2.默写古诗文。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朔气传金柝, 。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3)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徜徉古诗海洋,我们既能领略动人的美景,又能体悟古人的情怀。在“ , ”(杜甫《望岳》)中,我们领略诗人不惧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 , ”(《登飞来峰》)中,我们感受王安石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在“ , ”(《泊秦淮》)中,我们感悟杜牧对不思国事、只知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的深切忧虑。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伫立于一株连翘前细看,这灌木的枝干如同cū cāo变形的指节般扭曲,却又从那些嶙峋处迸出串串金铃。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见过的村里老农的指节——坚硬、关节膨大,指甲缝里似乎总是嵌着一痕黑泥。这样的手,其貌不扬,握锄头时却格外有力,割草时也格外________。连翘的枝干亦如是,看似粗野、zhì pǔ,却藏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在风的吹拂下,让那些黄色的“小铃铛”微颤起来。风稍微大些,连翘花便________飘落。花瓣落在泥里便成了泥,落在水面上便随水流去,率性得很。
连翘花看起来________,但在花园中,它挨着牡丹、芍药站着,黄得明晃晃的,竟也不显得寒碜。到了乡下人家的篱笆边上,与鸡冠花、指甲花杂处,它那黄色依然不改其鲜亮。画国画时,如果diǎn zhuì两丛金灿灿的连翘,画面似乎就会变得生动起来。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cū cāo( ) (2)zhì pǔ( ) (3)diǎn zhuì(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灵巧 纷纷扬扬 普通 B.巧妙 沸沸扬扬 普通
C.灵巧 沸沸扬扬 普遍 D.巧妙 纷纷扬扬 普遍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了风的吹拂,使那些黄色的“小铃铛”微颤起来。
B.在风的吹拂下,使那些黄色的“小铃铛”微颤起来。
C.在风的吹拂下,那些黄色的“小铃铛”微颤起来。
D.因为风的吹拂,让那些黄色的“小铃铛”微颤起来。
四、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传承家风·弘扬美德”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
材料二:如下图。
6.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同学们解释什么是家风。
7.小云想用材料二的图片倡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但她不确定是否合适。请结合图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人皆以予自上国①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②,安而乐之。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③以居予。予因而翳④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
【注释】①上国:国都。②旬:十日为一旬。“旬月”指很长一段时间。③轩:窗户和门,这里指房子。④翳:遮蔽。⑤莳(shì):栽种。⑥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 B.无丝竹之乱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尝射于家圃 D.若观于通都焉/若屈伸呼吸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请用两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人 皆 以 予 自 上 国 往 将 陋 其 地 弗 能 居 也
11.音韵美是《陋室铭》的一大特点。请从韵律和句式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2.甲、乙两文都从多个方面体现了“陋室不陋”。请阅读两文,完成下表。
表现方面 【甲】文具体语句 【乙】文具体语句
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
生活情趣高雅 ③ 琴编图史
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天气,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
②通常高温有两种类型:
③干热型高温天气:气温很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在夏季,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经常出现。
④闷热型高温天气: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相对气温并不十分高时,人们仍感觉闷热,此类天气被称为“闷热型高温”。中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经常出现。
(选自“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有删改)
材料二:
①2025年5月,中央气象台继19日、20日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后,21日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21日白天,陕西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山东南部、河南中西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重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湖北西北部局地可达40℃以上。
②高温天气过程给电力保供、人体健康、农业生产等带来诸多影响。高温天气的出现,导致空调、制冷设备使用量大幅增加,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增加能源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风险。同时,高温常常伴随少雨,引发河流水库水位下降,水力发电受到影响,最终威胁电力供应。
③高温天气还可能导致人体热平衡被破坏而产生中暑和其他疾病。环境气温高于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可能引发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37℃以上的高温对人体的蛋白质有一定破坏;当人体温度达到40℃以上时,生命中枢会直接受到威胁。儿童、老年人、体弱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发病率明显上升。
④同时,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业造成较大影响。5月,北方正值冬小麦灌浆关键期,高温干旱加剧土壤失墒,40℃以上高温易导致籽粒发育不良,干热风天气使小麦减产风险增加,玉米、花生等春播作物在高温下易出现叶片卷曲、生长迟缓等现象。
(选自“新华网”2025年5月21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陕西省卫生健康委提醒公众应关注高温预报预警信息,进行科学防护,预防和降低高温对健康的危害。
②面对高温天气,婴幼儿、孕妇、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户外运动及旅游人员、户外工作者、无空调的密闭环境人员等敏感人群要重点做好健康防护。
③高温天气,市民应合理调整外出时间、充分准备防护物品;主动、多次、适量饮水,清淡饮食;外出时穿着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儿童、老人避免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户外作业人群应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定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高温天气导致市民大量出汗,建议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及时补充汗液中流失的钠、钾等关键电解质,从而预防因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疲劳、肌肉痉挛及心律异常等问题,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慢性疾病患者应加强健康监测,如血压、血氧、心率、情绪等指标出现异常,或病情波动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
(选自“西安发布”2025年5月19日,有删改)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5℃且连续三天,这样的天气才能被称作高温天气。
B.干热型高温天气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较常出现在我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等地。
C.儿童、老年人以及体弱者在极端高温的天气下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是青壮年不受影响。
D.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下需监测血压、血氧、心率等指标,如有异常要及时就医。
14.高温天气会对人类带来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15.最近高温天气频繁,小西的叔叔是一位户外工作者,请你结合材料三,帮小西给叔叔提几条建议,以应对高温天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区里的树
刘江滨
①每有客来,我常会听到一句赞叹:“你们小区的绿化真好。”
②对此倒不必谦虚。小区的小道旁高高矮矮的全是树,蓊郁苍翠,枝叶纷披,浓荫匝地。其中有不少果树,如杏树、梨树、桃树、石榴树、枇杷树等,还有玉兰、蜡梅、樱花等花树,它们披着葱茏的绿衣,还随季节变换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把小区装扮得如同花园,煞是好看。
③即便到了严冬,小区里依然有许多树身披绿衣,叶子仿佛牢牢地焊在枝丫上,如女贞、广玉兰、雪松、刺柏、云杉等。这些常绿树木的叶子多革质,肥厚硬实,好像涂了一层油脂或蜡粉,富有光泽。
④我家客厅的南窗下长着一棵广玉兰,最初草坪上栽有一排,可能因它是南方树种,水土不服,唯有这棵存活了下来。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它已经有三层楼高,亭亭玉立,如大家闺秀。每年初夏,硕大洁白的花朵在绿叶间盛开,状如荷花,故又称荷花玉兰。它与我家窗户的距离恰到好处,既不遮挡阳光入户,又可让人细细观赏。在万物萧索的冬日,我站在窗前与不凋不萎的广玉兰对视,强韧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
⑤小区里的树,不仅浓密,种类也繁多。据说曾有一所大学的生物学专家来此考察,为小区的树种之多啧啧称奇。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榆树、枣树、槐树、桑树、黑枣树自是常见,那些大抵属于南方的树种,如枇杷树、朴树、榉树、樟树等,则让我颇为开眼。
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生长在乡村,那时每家的院子里多半都种着树。我家院子里有两种树,一种是枣树,一种是榆树。大家种树的目的性很强,即实用——盖房子、打家具或做棺木。而种果树的极少,顶多是枣树,那时人们很难顾及果腹之外食用瓜果的享受,生态意识就更为淡薄了。如今居住在城市,小区便成了家园,其公共区域比乡村的院落自然要大了许多,空地、草坪、树木、凉亭、小径等,井然有序,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富有纵深感和层次感。小区栽树是为了绿化、美化,改善生态,而非实用。
⑦不少果树是业主见缝插针栽种的,丰富了小区树木的种类。小区九号楼与十号楼之间的空隙里,长着三棵杏树,每当春天来临,一树树杏花抢在叶子吐芽之前绽放,白灿灿、粉嘟嘟的。在我眼里,河边柳丝、园中杏花,都是报春的使者。杏子熟时,粒粒杏黄在绿叶中闪露。杏子个头不大,但味道很甜。有一年,已过了时令,树上的杏早被摘光了,我却在不经意间看到繁密的叶子之间还隐藏着七八颗黄杏,大喜过望。采摘下来,见其不蔫不腐,仍然鲜嫩饱满,味道甜美。
⑧临河的甬路旁有一棵桃树,花开之时天夭灼灼,妩媚迷人,我每次走到树下,脚步便挪移不开。我写过一篇《桃之夭夭》,坦承百花里最喜爱的就是桃花。桃花比杏花开得稍晚一点,花开时枝条上已抽出了嫩叶,好像专候绿叶来扶持似的。
⑨梧桐,曾让我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竟在小区一角。我们日常所见多为泡桐,或是被称作法国梧桐的悬铃木。我曾试图找到梧桐看个究竟,却遍寻不得。一天,我走到小区十号楼西侧的夹道上,蓦地就撞见了梧桐,而且一连七棵!这突如其来的幸遇,令我欢喜不已,仿佛它们不是原本就长在这里的,而是从天而降的。我继续在小区里寻找,竟又在别处找到了四棵,拢共十一棵。梧桐被视作吉祥树,《庄子》有云,凤凰“非梧桐不止”。此后,我常常有意绕道来到梧桐树下,静静地看上几眼。绿叶在风中摇曳,瑟瑟有声,如有凤凰在枝头栖息,心绪安然笃定。
⑩我在这个小区住了二十余年,往日工作繁忙,上班下班脚步匆匆,无暇旁顾,对小区里的树几乎视而不见。光阴荏苒,当初的小树已苍郁茁壮,千姿百态,蔚成风景。我告别了职场,有大把的时间在树间流连盘桓,看枝条依依随风摆动,听小鸟唧唧鸣于树梢。
小区里的树与我们朝夕相守,气息相通。树是站立的人,人是行走的树,二者在天地间和谐相伴,共生共存。
(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4月11日,有删改)
16.文章写了小区中的多种树,请结合第④-⑨段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树木名称 外形特点 作者情感(感悟)
广玉兰 三层楼高,亭亭玉立,花朵硕大洁白,状如荷花 (1)
杏树 (2) ,果实个头不大 喜爱其报春与果实甜美
桃树 (3) 最喜爱
梧桐 绿叶在风中摇曳,瑟瑟有声 (4)
17.阅读全文,按照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它们披着葱茏的绿衣,还随季节变换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把小区装扮得如同花园,煞是好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这突如其来的幸遇,令我欢喜不已,仿佛它们不是原本就长在这里的,而是从天而降的。(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8.文章第⑥段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的树,有何用意?
19.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七、名著阅读
20.有人说:“保尔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更离不开自我的修炼。”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它可能是生日时朋友精心准备的小物件,可能是挫折后自己收获的成长感悟,也可能是大自然给予的一场绚烂日出。这些“礼物”,无论大小,都在生活中留下独特印记。
你收到过怎样的礼物?这个礼物给你带来了怎样感受?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答案 A
2. 濯清涟而不妖 寒光照铁衣 壮士十年归 念天地之悠悠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 粗糙 质朴 点缀 4.A 5.C
6.家风是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习与风貌,它以隐性形态存在于日常生活里,通过家庭成员的言行得以体现。 7.示例:我认为合适。这幅图片中,画面左侧坐着一位手持茶杯的老人,他身后一个小女孩在为他捶背;右侧坐着一位长辈,她面前一个孩子给她递来苹果。画面体现出晚辈对长辈的关爱与照顾,很好地诠释了孝亲敬老的行为,能很好地倡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8.C 9.(1)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2)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10.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11.示例一:文章多处押韵,如“名”“灵”“青”“丁”“经”“形”“亭”等,押“ing”韵,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示例二:文章多处运用对偶句式,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12. 居住环境优美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交往人物不俗
13.D 14.①影响电力供应;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农业生产。 15.示例:①关注高温预报预警信息,做好科学防护;②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定时休息;③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大量出汗时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16. 赞美其强韧的生命力 花朵白灿灿、粉嘟嘟 花开天夭灼灼,妩媚迷人 心绪安然笃定 17.(1)这个句子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小区树木的生机与美感,表达了作者对树木的喜爱,以及对小区环境的欣赏与赞美。
(2)“从天而降”意思是从天上突然降下来。形容突然出现,出乎意料。该词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我”发现梧桐的意外性,凸显其带给“我”的震撼与喜悦。 18.将从前人们种树注重实用性与现在小区种树注重绿化、美化和生态改善进行对比,突出时代变迁中人们对自然需求的转变,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 19.①对小区树木(环境)的喜爱与赞美;②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同与珍视;③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对生活进步的欣慰。
20.示例:保尔在朱赫来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朱赫来向他传授革命道理和斗争经验,使他明确了奋斗的方向;保尔面对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建设工地的艰苦环境及疾病的重重折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成长。保尔的成长是他人帮助与自我修炼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21.例文:
最好的礼物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我独自坐在小院的摇椅上,手中捧着一本旧相册,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那些泛黄的照片上。其中一张照片里,奶奶笑得格外灿烂,她的身旁,是我小时候最爱的那架老藤椅。这藤椅,便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我便常住在奶奶家。那架老藤椅,是奶奶的宝贝。每天午后,奶奶总会抱着我,坐在藤椅上,给我讲过去的故事。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藤椅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为奶奶的故事伴奏。我听得入迷,时常在这轻柔的声音中进入梦乡。
有一次,我调皮地摇晃藤椅,不小心从上面摔了下来,膝盖擦破了皮。我大哭起来,奶奶心疼地把我抱在怀里,一边给我吹伤口,一边轻声安慰:“宝贝不哭,藤椅也不是故意的呀,它下次会小心的。”从那以后,我以为奶奶会把藤椅藏起来,不让我再坐。可没想到,奶奶依旧每天午后抱着我坐在藤椅上,只是她的手会紧紧护住我,生怕我再摔倒。
后来,我渐渐长大,回奶奶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奶奶生病住院,我匆匆赶到医院。病房里,奶奶虚弱地躺在床上,看到我来了,她艰难地伸出手,递给我一个包裹。我打开一看,正是那架老藤椅,不过它已经被奶奶仔细地修补好了,那些曾经破旧的地方,都被奶奶用布条缠得整整齐齐。奶奶笑着说:“这藤椅,给你留着,想奶奶的时候,就坐坐它。”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我许久,但这架老藤椅一直陪伴着我。每次坐在上面,我仿佛又能听到奶奶的声音,感受到她的温暖。这藤椅,不仅仅是一件旧物,它承载着奶奶对我无尽的爱与牵挂,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让我在成长的岁月里,无论遇到多少风雨,都能想起那午后的阳光和奶奶温暖的怀抱,给予我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