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暑假新课预习提升练第四单元检测卷《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含解析)-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数学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小明家前半年的用电量情况统计图。图中能表示出他家耗电量/千瓦时平均每月用电量的直线是( )。
A.11 B.l2 C.13 D.14
2.第一小组的学生量身高,最高的162厘米,最矮的126厘米。下面( )厘米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身高。
A.124 B.145 C.162 D.170
3.下表统计的是四(1)班6位篮球队成员的身高情况。估计一下,这6位篮球队成员的平均身高( )。
编号 1 2 3 4 5 6
身高/厘米 142 140 137 152 146 135
A.比135厘米矮 B.比152厘米高
C.在135-152厘米之间 D.不能确定
4.图中的虚线表示阳阳、芳芳、亮亮三个人跳绳成绩的平均数,亮亮跳绳成绩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5.小丽参加唱歌比赛,评委评分分别是90分、82分、93分、93分、97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丽最后平均得分是( )分。
A.91 B.92 C.97 D.93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句。
①如果A÷B=5……3,那么(A×10)÷(B×10)=5……3。
②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③如果被除数的末尾有两个零,那么商的末尾至少有一个零。
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⑤小明身高145厘米,河水平均深度是110厘米。河中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浅,所以小明可能有危险。
A.2 B.3 C.4
7.四年级5个班同学去植树,第一天植了236棵,第二天植了175棵,第三天植了154棵,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
A.(236+175+154)÷4 B.(236+175+154)÷3 C.(236+175+154)÷5
8.有一组数,最小的数是12,最大的数是56,这组数的平均数可能是( )。
A.12 B.56 C.39
9.学校篮球队原来有10名队员,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后来李想加入篮球队,他的高是173厘米,现在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
A.比原来矮 B.和原来一样高 C.比原来高
二、填空题
10.小王同学这学期的口算进步很大,前四次练习的成绩如下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分数 82 86 85 91
如果再进行一次课堂练习,使小王同学的口算平均成绩达到88分,她第5次的练习成绩要达到 分。
11.小红调查了5名同学身高分别是142cm、140cm、137cm、152cm、135cm,这些同学平均身高不会低于( )cm,也不会高于( )cm。估计一下他们平均身高大约是( )cm。
12.小红、小芳和小云参加一分钟跳绳比赛,小红和小云一分钟平均跳了96下,她们三个平均每分钟跳了103下,小芳一分钟跳了( )下。
13.一名游泳爱好者,前8分钟平均每分钟游90米,后4分钟游了276米。这名游泳爱好者平均每分钟游( )米。
14.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丫丫练习1分钟跳绳的成绩如下。(单位:下)
48 50 52 54 45 54 52 50 49 44
43 52 54 55 48 52 51 48 56 58
(1)将这些数据分段整理填入统计表中。
成绩(下) 45及以下 46-50 51-55 56及以上
次数(次) ( ) ( ) ( ) ( )
(2)丫丫1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是( )下,最差成绩是( )下。
(3)观察统计表,丫丫的成绩在( )这一段中次数最多。
15.小丽第一次跳绳的下数是91下,第二次跳绳的下数是96下,第三次跳绳的下数是95下,平均跳( )下。
16.实验小学有4个班级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22棵,第二天植树24棵,第三天植树26棵,平均每天植树( )棵,平均每班植树( )棵。
17.四一班社团报名情况如图,同学们最喜欢( )类社团。
三、判断题
18.三(1)班第一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4千克,所以第一组同学的体重一定都是24千克。( )
19.电梯里有8人,平均每人的体重是60千克,每人的体重一定都是60千克。( )
20.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很直观、形象。( )
21.为了清楚看出全班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可将收集的数据分段整理,再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
四、计算题
22.直接写出得数。
24×5= 120-30÷15= 412÷4= 180-46-44=
16×5= 1300÷65= 702-298= 238+272=
2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70÷45+45 540÷(9×5) 700÷4÷25
五、作图题
24.如表是某校四年级A班男同学测量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小于130 130~135 136~140 141~145 146~150 大于150
人数 3 2 5 6 8 4
(1)根据如表的统计完成条形统计图。
(2)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小海的身高在男生中排第13名,他的身高在( )~( )厘米之间。
(3)学校选拔篮球队队员,身高要求大于140厘米。四年级A班男同学中,有( )人可以报名参加。
六、解答题
25.面是四(2)班女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记录(单位:下)。
62 97 93 69 95 72 87 70 89 100 98
90 79 101 88 98 92 80 102 75 90 111
如果跳96下及以上的为优秀,跳80~95下的为良好,跳70~79下的为及格,小于70下的为不及格。整理数据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成绩 不及格(小于70) 及格(70~79) 良好(80~95) 优秀(96及以上)
人数/人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6.诗歌朗诵比赛中,评委老师给李婷同学打出的分数如下表:
评委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评委6 评委7
评分 89 78 92 86 95 87 91
按照比赛规则,计算选手平均得分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李婷同学的平均得分是多少?
27.李叔叔把收获的茄子装在同样大的箱子里,一共装了40箱。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箱称一称,结果如下表。他大约一共收获茄子多少千克?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第一箱 第二箱 第三箱 第四箱 第五箱
19千克 20千克 19千克 21千克 20千克
28.4名同学的平均体重为35千克,胖胖加入后,五人的平均体重为40千克。胖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9.这是四年级4个班这学期同学们借阅课外书的情况统计图。
(1)四( )班同学借阅课外书的本数最多,四( )班同学借阅课外书的本数最少。
(2)四(三)班借阅的本数是四(二)班的( )倍。
(3)这学期平均每个班借阅了多少本课外书?
30.只列式不计算。
小丽参加唱歌比赛,6个评委的打分分别是89分、94分、62分、92分、88分、97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数的最后平均得分是多少分?
《四年级暑假新课预习提升练第四单元检测卷《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含解析)-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数学苏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B C A B A C C C
1.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特征,平均数=所有数据之和÷数据个数,观察各条虚线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图中1月到6月份的耗电量有高有低,l1表示的是最高的耗电量,不是平均数;l4表示的是最低的耗电量,不是平均数;比l2这条线表示的高的只有2月份,而比它低的有5个月,也不是平均数;l3这条线表示的靠近3月份、5月份,且在线条上面和下面的都是有2个月,则能表示出他家耗电量/千瓦时平均每月用电量的直线是l3。
故答案为:C
2.B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依此选择。
【详解】A.124<126<162,因此124厘米不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身高。
B.126<145<162,因此145厘米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身高。
C.162=162,因此162厘米不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身高。
D.170>162,因此170厘米不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身高。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C
【分析】平均数应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最小数为6号135厘米,最大数为4号152厘米,那么估计一下,这6位篮球队成员的平均身高在135-152厘米之间。
故答案为:C
4.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求法,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根据题意,图中的虚线表示阳阳、芳芳、亮亮三个人跳绳成绩的平均数,根据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而阳阳、芳芳跳绳个数都高于平均数,那么亮亮的跳绳个数一定小于平均数,图表中柱形图要低于于虚线。
【详解】A.平均数虚线高于亮亮的跳绳个数相差很大,符合题意。
B.平均数虚线高于亮亮的跳绳个数相差很小,不符合题意。
C.平均数虚线低于于亮亮的跳绳个数,不符合题意。
D.平均数虚线低于于亮亮的跳绳个数,不符合题意。
图中的虚线表示阳阳、芳芳、亮亮三个人跳绳成绩的平均数,亮亮跳绳成绩表示正确的是。
故答案为:A
5.B
【分析】首先把评委的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把剩余的分数加起来除以数量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97分、93分、93分、90分、82分
去掉97分和82分;
(93+93+90)÷3
=276÷3
=92(分)
所以小丽最后平均得分是92分。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求法,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去需要去掉的分数。
6.A
【分析】先对每个说法进行分析并判断,然后进行选择即可。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也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据此进行判断。
②,先观察出左边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然后再进行判断即可。
③被除数的末尾有两个零,商的末尾不一定有零。计算100÷25即可判断。
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要知道商是几位数,先将被除数百位、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如果这个数等于或大于除数时,那么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这个数小于除数,那么商就是一位数。据此进行判断。
⑤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由此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商不变,余数也同时乘10。据此如果A÷B=5……3,那么(A×10)÷(B×10)=5……3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②此图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相同,都可看到1层,为2个小正方形;因此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③100÷25=4,则被除数的末尾有两个零,商的末尾不一定有零。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一定是两位数,还可能是一位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⑤小明身高145厘米,河水平均深度是110厘米。河中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浅,所以小明可能有危险,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由此可知,说法正确的有2句。
故答案为:A
7.C
【分析】本题求的是平均每班植树棵数,所以用三天植树棵数和除以班数即可解答。
【详解】(236+175+154)÷5
=565÷5
=113(棵)
平均每班植树113棵。
故答案为:C
【点睛】首先要分析清楚是用植树棵数除以天数,还是除以班数,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C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数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这组数的平均数大于12小于56,三个选项中只有39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9.C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原来10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李想的身高是173厘米,李想的身高高于原来10名队员的平均身高,他加入篮球队后,现在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应大于158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学校篮球队原来有10名队员,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后来李想加入篮球队,他的高是173厘米,现在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比原来高。
故答案为:C
10.96
【分析】由题意可得,先算前5次练习的总成绩:88×5=440(分),再算前4次练习的总成绩:82+86+85+91=344(分),最后用前5次练习的总成绩-前4次练习的总成绩即可算出第5次练习的成绩。
【详解】88×5=440(分)
82+86+85+91
=168+85+91
=253+91
=344(分)
440-344=96(分)
则第5次的练习成绩要达到96分。
11. 135 152 141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平均身高不会低于最小值,也不会高于最大值;
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是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据此求出平均身高。
【详解】152>142>140>137>135,
即这些同学平均身高不会低于135cm,也不会高于152cm。
(142+140+137+152+135)÷5
=706÷5
≈141(cm)
小红调查了5名同学身高分别是142cm、140cm、137cm、152cm、135cm,这些同学平均身高不会低于( 135 )cm,也不会高于( 152 )cm。估计一下他们平均身高大约是( 141 )cm。
12.117
【分析】用96乘2,求出小红和小云一分钟共跳的下数,用103乘3,求出她们三个一分钟共跳的下数,用她们三个一分钟共跳的下数减去小红和小云一分钟共跳的下数,求出小芳一分钟跳的下数。
【详解】96×2=192(下)
103×3=309(下)
309-192=117(下)
小芳一分钟跳了117下。
【点睛】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13.83
【分析】先用前8分钟平均每分钟游的路程乘8,从而计算出前8分钟游的总路程,然后用前8分钟游的总路程加后4分钟游的路程,从而计算出这名游泳爱好者游的总路程,并用这名游泳爱好者游的总路程除以游的总时间即可。
【详解】90×8=720(米)
720+276=996(米)
996÷(8+4)
=996÷12
=83(米)
这名游泳爱好者平均每分钟游83米。
14.(1) 3 6 9 2
(2) 58 43
(3)51-55
【分析】(1)根据成绩记录表,认真数出每个成绩段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即可。
(2)根据成绩记录表,即可判断出丫丫1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即最多)和最差成绩(即最少)的分别是多少下。
(3)比较统计表中的下数,即可得出丫丫的成绩在哪一段中次数最多。
【详解】(1)
成绩(下) 45及以下 46-50 51-55 56及以上
次数(次) 3 6 9 2
(2)丫丫1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是58下,最差成绩是43下。
(3)观察统计表,9>6>3>2,丫丫的成绩在51-55这一段中次数最多。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并且能够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5.94
【分析】第一次跳绳的下数是91下,第二次跳绳的下数是96下,第三次跳绳的下数是95下,三次总共跳了282下,除以3,得到平均每次跳94下。
【详解】(91+96+95)÷3
=282÷3
=94(下)
答:平均跳94下。
16. 24 18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因此用三天植树的总棵数除以3即可;用三天植树的总棵数除以班级的个数即可,依此解答。
【详解】22+24+26=72(棵)
72÷3=24(棵)
72÷4=18(棵)
平均每天植树24棵,平均每班植树18棵。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求,先计算出三天植树的总棵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综艺
【分析】一笔表示1个学生,一个“正”表示5个学生,据此分别算出4类社团的报名人数,再比较大小。
【详解】科普类:5+1=6(人)
综艺类:5×3=15(人)
美术类:5+5+2=12(人)
体育类:5+5+3=13(人)
6<12<13<15
则同学们最喜欢综艺类社团。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运用“正”来进行简单统计。
18.×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平均体重是24千克,并不代表第一小组所有同学的体重都是24千克,有的同学的体重可能比24千克要重的多;有的同学体重可能比24千克轻的多,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三(1)班第一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4千克,第一组同学的体重不一定都是24千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平均每人的体重是60千克,并不是说每人的体重一定都是60千克,有的人有可能比60千克大,也有可能比60千克小,由此即可得出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电梯里有8人,平均每人的体重是60千克,并不是说每人的体重一定都是60千克,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各个数目的具体数量多少,非常的直观。
【详解】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很直观、形象,这句话是对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1.√
【分析】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将收集的数据分段整理,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可以更清楚看出全班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120;118;103;90
80;20;404;510
【详解】略
23.51;12;7
【分析】270÷45+45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540÷(9×5)利用除法的性质简算a÷b÷c=a÷(b×c),变为540÷9÷5;
700÷4÷25利用除法的性质简算a÷b÷c=a÷(b×c),变为700÷(4×25)。
【详解】270÷45+45
=6+45
=51
540÷(9×5)
=540÷9÷5
=60÷5
=12
700÷4÷25
=700÷(4×25)
=700÷100
=7
24.(1)见详解
(2)141;145
(3)18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将其涂在下方的统计图中即可,注意涂完要标注数据。
(2)根据题意,结合表格数据,小海的身高从高到低排第13名,从表格中可知身高大于146厘米的学生人数有12人,因此小海的身高在141~145之间。
(3)从表格中数据可知,身高大于140厘米的男同学分别有6人、8人和4人,求和即可得出。
【详解】依题意,解答如下:
(1)
(2)身高大于146厘米的男生就有4+8=12人,所以根据小海的身高在男生中排第13名,可知他的身高在141~145厘米之间;
(3)身高在141~145的有6人,146~150的有8人,大于150的有4人,共计:6+8+4=18(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5.2;4;9;7
统计图见详解
【分析】分别数出跳绳成绩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以及优秀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想要把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首先要找到每类对应的具体数据,然后将对应数据与条形图中每竖条代表的长度对应。
从左往右分类统计填表。
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先从列中找到项目,再从行中找到的数量高度画条形。
【详解】
成绩 不及格(小于70) 及格(70~79) 良好(80~85) 优秀(96及以上)
人数/人 2 4 9 7
【点睛】本题考查数据分析和整理以及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认识,把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注意找准对应高度。
26.89分
【分析】先比较出七位评委老师评分的高低,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用剩下的五个分数之和除以5,即可求出李婷同学的平均得分。
【详解】78<86<87<89<91<92<95
去掉一个最高分95分和一个最低分78分。
(86+87+89+91+92)÷5
=445÷5
=89(分)
答:李婷同学的平均得分是89分。
27.792千克
【分析】先将这五箱茄子的重量相加,求出五箱茄子的总重量,再除以5,求出平均每箱茄子的重量。这5箱茄子平均每箱的重量可以看成40箱茄子平均每箱的重量。用平均每箱茄子的重量乘40,求出茄子总重量。
【详解】(19+20+19+21+20)÷5
=99÷5
=19.8(千克)
19.8×40=792(千克)
答:他大约一共收获茄子792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总数量÷份数=平均数。本题关键是将这5箱茄子平均每箱的重量看成40箱茄子平均每箱的重量。
28.60千克
【分析】先用35千克乘4人计算出4人的总重量,再用40千克乘5人计算出5人的总重量,将两个结果相减即可得出胖胖的体重;据此解答。
【详解】40×5-35×4
=200-140
=60(千克)
答:胖胖的体重是60千克。
【点睛】掌握平均数的概念,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1)四;二
(2)3
(3)50本
【分析】(1)阅读统计图,直条最高的班级是借阅课外书的本数最多的,直条最矮的班级是借阅课外书的本数最少的。
(2)四(三)班借阅的本数除以四(二)班借阅的本数即可。
(3)把每个班级借阅课外书本数相加算出借阅课外书的总数,再用总数除以班级数即可。
【详解】(1)四(四)班同学借阅课外书的本数最多,四(二)班同学借阅课外书的本数最少。
(2)60÷20=3
四(三)班借阅的本数是四(二)班的(3)倍。
(3)(50+20+60+70)÷4
=(70+60+70)÷4
=(130+70)÷4
=200÷4
=50(本)
答:这学期平均每个班借阅了50本课外书。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解决问题。
30.90分
【分析】首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出总得分是多少,最后再除以4,求出这时的平均分是多少即可。
【详解】(89+94+92+88)÷4
=363÷4
≈90(分)
答: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时的平均分是90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法的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