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四) 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开普勒定律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定律只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不适用于卫星绕地球的运动
B.若某一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椭圆,则地球处在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C.开普勒第三定律=k中的k值,不仅与中心天体有关,还与绕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或卫星)有关
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得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k,它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2.两个质量均为M的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AB,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沿OA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我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讨论。甲:嫦娥四号的发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乙:嫦娥四号在月面着陆过程中,如果关闭发动机,其加速度一定为9.8 m/s2;丙:“鹊桥”在Halo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地球和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丁:Halo轨道的半径足够大,才能实现地面测控站与嫦娥四号之间的中继通信。上述看法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如图所示,若某极地卫星从北纬3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至南纬60°正上方,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可看作球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知( )
A.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
B.地球的质量为
C.卫星距地面的高度-R
D.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5.设想在赤道上建造的“太空电梯”,航天员可通过竖直的电梯直通太空站,图中r为航天员到地心的距离,R为地球半径,曲线A为地球引力对航天员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与r的关系;直线B为航天员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与r的关系。关于相对地面静止在不同高度的航天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随着r增大,航天员的线速度减小
B.航天员在r=R处的线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C.图中r0作为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D.随着r增大,航天员感受到“重力”也增大
6.若某一系外行星的半径为R,公转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宇宙飞船在以系外行星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其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1,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影响。(已知地球的公转半径为R0,公转周期为T0)则有( )
A.=
B.=
C.该系外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D.该系外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7.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仅100光年的新行星,其中一颗可能适合生命生存。这两颗行星分别是LP890 9b(以下简称行星A)和LP890 9c(以下简称行星B)。行星A的半径约为8 370公里,仅需2.7天就能绕恒星C一圈;行星B半径约为8 690公里,8.5天能绕恒星C一圈,行星B到恒星C的距离约为水星与太阳间距离的0.1倍,水星的公转周期约为88天。假设行星A、B绕恒星C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行星A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行星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行星A的公转轨道半径大于行星B的公转轨道半径
C.太阳的质量大于恒星C的质量
D.水星的公转速度大于行星B的公转速度
8.渐台二是天琴座中的一个密近双星系统,系统内的两颗恒星A、B相距较近,巨大的引力作用使原本较重的A星上的物质不断流向B星,部分流失的物质飞向星际空间。现阶段A星质量已不足太阳质量的3倍,B星质量已达太阳质量的15倍。若演变过程中A、B两星间距保持不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现阶段A星轨道半径小于B星轨道半径
B.现阶段A星线速度小于B星线速度
C.演变过程中该双星系的周期不变
D.演变过程中B星线速度不断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有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A、B、C,某时刻在同一条直线上,则( )
A.经过一段时间,A回到原位置时,B、C也可能同时回到原位置
B.卫星A的线速度最大
C.卫星A的角速度最小
D.卫星C受到的向心力最小
10.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已知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若忽略月球的自转,则关于在月球表面所做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把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B.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则物体经时间2π落回原处
C.把羽毛和铁锤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则铁锤先落地
D.用长为l的细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的最小动能为
11.某卫星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同步卫星(静止轨道卫星)轨道半径的,该卫星轨道与同步卫星轨道共面。t时刻该卫星经过a城市的正上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卫星的运转周期约为3 h
B.该卫星运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a城市地面上静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
C.a城市有可能是武汉
D.t时刻之后的一天内该卫星经过a城市正上方7次
12.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一个共同的圆心做周期相等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球构成三星系统Ⅰ,三颗质量均为km的星球构成三星系统Ⅱ,它们分别位于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若三星系统Ⅱ中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三星系统Ⅰ中等边三角形边长的q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星系统Ⅱ中一个星球受到的合力是三星系统Ⅰ中一个星球受到合力的倍
B.三星系统Ⅱ中一个星球的加速度是三星系统Ⅰ中一个星球加速度的倍
C.三星系统Ⅱ中一个星球的角速度是三星系统Ⅰ中一个星球角速度的 倍
D.三星系统Ⅱ中一个星球的线速度是三星系统Ⅰ中一个星球线速度的 倍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3.(10分)一颗人造卫星在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7.9 km/s,g取9.8 m/s2,这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多大?(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16分)假设航天员驾驶宇宙飞船到达月球,他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在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处,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水平射程为x。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0 ;
(2)月球的质量M;
(3)飞船在近月圆轨道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
15.(16分)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卫星同向飞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R,b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则:
(1)a、b两卫星周期之比Ta∶Tb是多少?
(2)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的正上方,则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再次相遇?
16.(18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三位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已知地球半径为R,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为h,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
(1)求地球的平均密度;
(2)求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3)若已知空间站的高度h=,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空间站距地面高度的90倍,试计算空间站的运行周期约为多少小时。(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阶段质量检测(四)
1.选B 开普勒定律既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故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知,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椭圆时,地球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B正确;开普勒第三定律=k中的k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绕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或卫星)无关,故C错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通过观测到的数据研究归纳出来的,它是无法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故D错误。
2.选D 物体在O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在无穷远处,受到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也接近零;在O、A之间的位置,其所受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不为零,所以,物体从O点沿OA方向运动,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3.选D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但仍然随着月球环绕地球运行,因此其发射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故A错误;嫦娥四号在月面着陆过程中,如果关闭发动机,其加速度应近似等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B错误;“鹊桥”在Halo轨道上运动时,除受地球、月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受到自身的动力作用,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Halo 轨道的半径足够大,才能使其发射的信号到达地球,以实现中继通信,故D正确。
4.选C 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ω==,A错误;根据mg=G,可知地球的质量为M=,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ω2(R+h),解得h=-R,C正确;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v=ω(R+h)=,D错误。
5.选C 航天员的线速度v=rω,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变,随着r增大,线速度v增大,A错误;航天员在地面上并非卫星,除了受到万有引力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故速度远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错误;当r=r0时,引力加速度正好等于航天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即万有引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航天员相当于卫星,此时航天员的角速度跟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一致,可以看作是地球的同步卫星,C正确;根据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可得G=mg′,随着r增大,其重力mg′越来越小,D错误。
6.选D 开普勒第三定律=k,其中k与中心天体有关,系外行星、宇宙飞船、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中心天体均不同,故A、B错误;对宇宙飞船G=mr1=ma,解得a=,GM=,因飞船的运动半径大于星体的半径,可知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等于,故C错误;设系外行星的近地卫星的质量为m0,则G=m0,解得v1= = ,故D正确。
7.选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提供行星上表面重力加速度得G=m0g,故重力加速度为g=,行星A与行星B的质量关系未知,故无法判断两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k,由题意可知,行星A的周期比行星B的周期小,故行星A的轨道半径小于行星B的轨道半径,B错误;由题意,设行星B到恒星C的距离与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之比为r1∶r2,行星B绕恒星C一周所用时间与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2r,解得M=,所以恒星C与太阳的质量之比=<1,故太阳的质量大于恒星C的质量,C正确;公转速度与公转周期的关系为v=·r,故行星B的公转速度v1与水星的公转速度v2之比为=·>1,故水星的公转速度小于行星B的公转速度,D错误。
8.选D 因双星是围绕其质量中心而转动,假定A、B两星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所以有mArA=mBrB,依题意有mB>mA,则有rA>rB,故A错误;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A星的半径比较大,根据v=ωr,可知,现阶段A星的线速度大于B星的线速度,故B错误;假定A、B两星质量分别为mA、mB,相距为L,依题意有G=mA2rA,G=mB2rB,rA+rB=L,解得T=,依题意,演变过程中该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在变小,可知其周期在变大,故C错误;以B星为研究对象有G=mB,解得vB=,又因mArA=mBrB,rA+rB=L,解得rB=L=L,依题意,A星的质量在减小、B星的质量在变大,则B星的轨道半径在减小,可知演变过程中B星的线速度不断减小,故D正确。
9.选AB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r=m=mrω2,式中M是地球的质量,r是卫星的轨道半径,m是卫星的质量,可得卫星的周期T=2π ,所以TC>TB>TA,若从此刻起经历的时间是三者周期的公倍数,三者就可以同时回到原位置,故A正确;由线速度v= 可知,卫星A的线速度最大,故B正确;由角速度ω=可知,卫星A的角速度最大,故C错误;向心力为F=G,由于质量关系未知,所以不能比较卫星的向心力大小,故D错误。
10.选AD 在月球表面,月球对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可知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mg=,A正确;在月球表面则有重力加速度为g=,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体经时间t=2=,落回原处,B错误;月球周围没有空气,把羽毛和铁锤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在下落中羽毛和铁锤只受月球的引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相等,羽毛和铁锤同时落地,C错误;用长为l的细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月球的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则此时小球的速度最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m,v2=gl=,则小球的最小动能为Ek=mv2=,D正确。
11.选ABD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mr,解得T= ∝,地球同步卫星周期跟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为T0=24 h,可得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同步卫星周期之比为==,解得该卫星的运转周期约为T=T0=×24 h=3 h,A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ma,解得a=∝,可知该卫星运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而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则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a城市地面上静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故该卫星运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a城市地面上静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a城市位于赤道上,而武汉位于北半球,所以a城市不可能是武汉,C错误;该卫星从经过a城市到下一次经过a城市所用时间为t0,则有t0-t0=2π,解得t0== h= h,t时刻之后的一天内该卫星经过a城市正上方的次数为n==7,D正确。
12.选AD 设三星系统Ⅰ的边长为L,则三星系统Ⅱ的边长为qL,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ma=m=mω2×, =kma′=km=kmω′2×,所以系统Ⅱ中一个星球受到的合力与系统Ⅰ中一个星球受到的合力的倍数关系为=,系统Ⅱ中一个星球的加速度与系统Ⅰ中一个星球的加速度的倍数关系为==,系统Ⅱ中一个星球的角速度与系统Ⅰ中一个星球的角速度的倍数关系为==,系统Ⅱ中一个星球的线速度与系统Ⅰ中一个星球的线速度的倍数关系为== ,故选A、D。
13.解析:卫星近地运行时,有G=m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R时,
有G=m
由以上两式得v2== km/s≈5.6 km/s。
答案:5.6 km/s
14.解析:(1)设飞船质量为m,设小球落地时间为t,根据平抛运动规律
水平方向:x=v0t,竖直方向:h=g0t2,解得:g0=。
(2)在月球表面忽略月球自转时,有:=mg0
解得月球质量: M=。
(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m
解得: v=。
答案:(1) (2) (3)
15.解析:(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G=m2r,解得T=2π
所以a、b两卫星周期之比为===
则Ta∶Tb=∶4。
(2)设经过t时间两卫星再次相遇,则有t-t=2π
解得t=,联立解得t= 。
答案:(1)∶4 (2)
16.解析:(1)假设地球表面一质量为m的物体,其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所以有=mg,解得地球质量为M=
则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
(2)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有=m·(R+h)
解得周期为T=2π 。
(3)设空间站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运行周期分别为T1和T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则根据题意可知,空间站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R=17h
r2=R+×90=R=106h
所以可以得到空间站的周期为
T1= = h≈1.5 h。
答案:(1) (2)2π (3)1.5小时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