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9 20: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温旧知,明观点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观点
读课文,学论证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说一说:默读3-5自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尔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制成石蕊试纸。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观察地图,整理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读课文,学论证
想一想:从事例内容上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真理诞生的过程。
读课文,学论证
任务一:辨一辨
1.默读两则材料,辨别事例是否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吻合。
2.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bujiao
读课文,学论证
事例一: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事例二: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罗皮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传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着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辨一辨:
1.默读两则材料,辨别事例是否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吻合。
2.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读课文,学论证
金钥匙一:巧选材
读课文,学论证
任务二:
填一填:找到事例中的“?”和“!以及拉直部分,提取文中关键信息,完成表格。
读课文,学论证
人物 ? !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魏格纳
波义耳
阿瑟林斯基
许多实验
制成了石蕊试纸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阅读文献、搜集证据
整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
反复观察实验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比一比:从表格中你发现它们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
读课文,学论证
梳理第一件事例:
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所以他关注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波义耳不仅关注到这个现象,还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波义耳经过__________,最终发明了__________。
同桌之间梳理第二件和第三件事例再次验证。
读课文,学论证
金钥匙二:有顺序
读课文,学论证
人物 ? !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魏格纳
波义耳
阿瑟林斯基
许多实验
制成了石蕊试纸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阅读文献、搜集证据
整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
反复观察实验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猜一猜:为什么要选取“三个”事例?
读课文,学论证
我们听过这样的经典:
宋江三打祝家庄
刘备三请诸葛亮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我们背过这样的诗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日三省吾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读课文,学论证
人物 ? !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魏格纳
波义耳
阿瑟林斯基
许多实验
制成了石蕊试纸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阅读文献、搜集证据
整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
反复观察实验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找一找:再次观察表格,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不同点?
波义尔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
魏格纳是20世纪初德国气象学家。
阿瑟林斯基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多角度选取事例,更充分印证观点,更有说服力。
读课文,学论证
读课文,学论证
金钥匙三:多角度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尔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制成石蕊试纸。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观察地图,整理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读课文,学论证
在科学史,像这样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
资料拓展:
她梳理了中国历代医籍和民间治疗方法中的2000多个候选配方,到1971年,从200多种草药中获得380多种提取物。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60多年致力于中国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败难题,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不是煎服,是取青蒿的鲜汁!
观点
读课文,学论证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读课文,学论证
人物 ? !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魏格纳
波义耳
阿瑟林斯基
许多实验
制成了石蕊试纸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阅读文献、搜集证据
整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
反复观察实验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这些科学家的身上有哪些共同点?
读课文,学论证
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启示?
科学精神
真理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读课文,学论证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土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
用方法,试论证
说一说:
默读阅读链接,《詹天佑》的观点是什么?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他和课文中的三位科学家有没有相似之处?
任务三:
用方法,试论证
写一写: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
用方法,试论证
请根据表格里的评价标准来为他们送出小星星吧!
用材料 试论证
1.观点明确
2.巧选材
3.有顺序
4.多角度
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中,期待你们能用事例论证自己观点,成为最佳辩手。
用材料 试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