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第1课时 椭圆的几何性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第1课时 椭圆的几何性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30 13:49:44

文档简介

3.1.2 椭圆的几何性质
第1课时 椭圆的几何性质 [教学方式:深化学习课——梯度进阶式教学]
[课时目标]
1.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中a,b,c的几何意义.
2.能根据几何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利用椭圆的方程研究它的性质并画出图形.
  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 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图形
标准 方程 +=1(a>b>0) +=1(a>b>0)
范围                
对称性 对称轴为坐标轴,对称中心(中心)为原点
顶点            
B1(0,-b),B2(0,b) B1(-b,0),B2(b,0)
轴长 短轴长B1B2=  ,长轴长A1A2=  
焦点 F1(-c,0),F2(c,0) F1(0,-c),F2(0,c)
焦距 F1F2= 
离心率 (1)定义: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  叫作椭圆的离心率,用e表示,即e=. (2)性质:离心率e的范围是   .当e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当e越接近于0时,椭圆就越接近于  
|微|点|助|解|
(1)椭圆的焦点一定在它的长轴上.
(2)椭圆上到中心的距离最小的点是短轴的两个端点,到中心的距离最大的点是长轴的两个端点.
(3)椭圆上到焦点的距离最大和最小的点分别是长轴的两个端点,最大值为a+c,最小值为a-c.
(4)对于椭圆上的点P,当点P从长轴端点向短轴端点移动时,∠F1PF2逐渐增大,当点P在短轴端点时,∠F1PF2最大.
(5)通径长为.
基础落实训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椭圆+=1(a>b>0)的长轴长是a. (  )
(2)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分别为10,8,则椭圆的方程为+=1. (  )
(3)设F为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M为其上任一点,则MF的最大值为a+c(c为椭圆的半焦距). (  )
2.椭圆6x2+y2=6的长轴的端点坐标是 (  )
A.(-6,0),(1,0) B.(-6,0),(6,0)
C.(-,0),(,0) D.(0,-),(0,)
3.若椭圆x2+2y2=1的离心率为e,则e的值为 (  )
A. B.2
C. D.
4.下列四个椭圆中,形状最扁的是 (  )
A.+=1 B.+=1
C.+=1 D.+=1
题型(一) 由椭圆的方程研究其几何性质
[例1] 求椭圆+=1的长轴长、短轴长、离心率、焦点坐标和顶点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这个椭圆.
听课记录:
|思|维|建|模|
用标准方程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步骤
(1)将椭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2)确定焦点位置(焦点位置不确定的要分类讨论).
(3)求出a,b,c.
(4)写出椭圆的几何性质.
  [针对训练]
1.[多选]已知点(3,2)在椭圆+=1上,则下列各点一定在该椭圆上的是 (  )
A.(-3,-2) B.(3,-2)
C.(-3,2) D.(2,3)
2.[多选]已知椭圆C1:+=1与椭圆C2:+=1,则 (  )
A.C1与C2的长轴长相等
B.C2的焦距是C1的焦距的2倍
C.C1与C2的离心率相等
D.C1与C2有公共点
题型(二) 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求其标准方程
[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是10,离心率是;
(2)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个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
听课记录:
|思|维|建|模|
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标准方程的步骤
(1)确定焦点位置.
(2)设出相应椭圆的标准方程.
(3)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参数的关系式,利用方程(组)求参数.
(4)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针对训练]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5倍,且过点A(5,0);
(2)离心率e=,焦距为12.
题型(三) 椭圆的离心率
[例3] 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且cos∠F1PF2=,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听课记录:
  [变式拓展]
1.若本例条件“cos∠F1PF2=”变为“∠F1PF2为直角”,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本例条件“点P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且cos∠F1PF2=”变为“点P为椭圆的上顶点,点Q在椭圆上且满足=3”,求椭圆的离心率.
  |思|维|建|模|
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值或取值范围的两种方法
直接法 若已知a,c可直接利用e=求解.若已知a,b或b,c可借助于a2=b2+c2求出c或a,再代入公式e=求解
方程法 或不等 式法 若a,c的值不可求,则可根据条件建立a,b,c的关系式,借助于a2=b2+c2,转化为关于a,c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再将方程或不等式两边同除以a的最高次幂,得到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得e的值或取值范围
  
[针对训练]
4.直线l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l的距离为其短轴长的,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5.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M,N两点,若=3且∠F1NF2=∠F1F2N,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第1课时 椭圆的几何性质
?课前预知教材
-a≤x≤a且-b≤y≤b -b≤x≤b且-a≤y≤a A1(-a,0),A2(a,0) A1(0,-a),A2(0,a) 2b 2a 2c  (0,1) 圆
[基础落实训练]
1.(1)× (2)× (3)√
2.选D 椭圆6x2+y2=6的标准方程为+x2=1,易知椭圆焦点在y轴上,且a2=6,a=,所以椭圆的长轴端点坐标为(0,-),(0,).
3.选C 由题意得椭圆长半轴长a=1,短半轴长b=,所以半焦距c==,
所以离心率e===,故选C.
4.选A 由e=,根据选项中的椭圆的方程,可得的值满足<<<,因为椭圆的离心率越大,椭圆的形状越扁,所以这四个椭圆中,椭圆+=1的离心率最大,故其形状最扁.
?课堂题点研究
[题型(一)]
[例1] 解:根据椭圆的方程+=1,得a=5,b=3,c==4,
所以椭圆的长轴长2a=10,短轴长2b=6,
离心率e==,焦点为F1(-4,0),F2(4,0),顶点为A1(-5,0),A2(5,0),B1(0,-3),B2(0,3).
将方程变形为y=± ,
根据y= 算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几个点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x 0 1 2 3 4 5
y 3 2.94 2.75 2.4 1.8 0
先描点画出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画出整个椭圆.
[针对训练]
1.选ABC 由椭圆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可知,只有点(2,3)不在椭圆上.故选ABC.
2.选CD 由题意,知椭圆C1:+=1的长轴长为4,椭圆C2:+=1的长轴长为4,故A错误;椭圆C1的焦距为2,椭圆C2的焦距为4,故B错误;椭圆C1的离心率为,椭圆C2的离心率为,故C正确;由C1:+=1和C2:+=1联立,可得交点为(2,0),(-2,0),故D正确.故选CD.
[题型(二)]
[例2] 解:(1)焦点在x轴上,故设椭圆的方程为+=1(a>b>0),由已知得,2a=10,a=5,e==,故c=4,故b2=a2-c2=25-16=9,
故椭圆的方程是+=1.
(2)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如图所示,
∴△A1F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F为斜边A1A2的中线(高),且OF=c,A1A2=2b,
∴c=b=3.∴a2=b2+c2=18.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
[针对训练]
3.解:(1)若焦点在x轴上,设其标准方程为+=1(a>b>0),由题意得解得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1.若焦点在y轴上,设其标准方程为+=1(a>b>0),由题意得解得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综上所述,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1或+=1.
(2)由e==,2c=12,得a=10,c=6,所以b2=a2-c2=64.当焦点在x轴上时,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当焦点在y轴上时,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综上所述,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或+=1.
[题型(三)]
[例3] 解析:由题意可知PF1=PF2===a,F1F2=2c.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4c2=a2+a2-2a2cos∠F1PF2,化简得4c2=a2,则e2=,所以e=.
答案:
[变式拓展]
1.解:因为∠F1PF2为直角,所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c,所以a===c,所以离心率为e===.
2.解:由题意P(0,b),F1(-c,0),F2(c,0),其中c=.设Q(x0,y0),由=3,得(c,b)=3(x0-c,y0),即代入椭圆方程得+=1,解得离心率e=.
[针对训练]
4.选B 不妨设直线l过椭圆的上顶点(0,b)和左焦点(-c,0),b>0,c>0,则直线l的方程为bx-cy+bc=0,由已知得=×2b,整理得b2=3c2.又b2=a2-c2,所以=,即e2=,解得e=或e=-(舍去).
5.选D 因为∠F1NF2=∠F1F2N,所以F1N=F1F2=2c.又因为F1N+F2N=2a,所以F2N=2a-F1N=2a-2c.又因为=3,所以MN=3F2M,所以F2M=F2N=a-c.又F1M+F2M=2a,所以F1M=a+c,F2M=a-c,F2N=a+c,所以2a=3(a-c),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为e==.故选D.
1 / 5(共60张PPT)
3.1.2
椭圆的几何性质
椭圆的几何性质
[教学方式:深化学习课——梯度进阶式教学]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中a,b,c的几何意义.
2.能根据几何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利用椭圆的方程研究它的性质并画出图形.
CONTENTS
目录
1
2
3
课前预知教材·自主落实基础
课堂题点研究·迁移应用融通
课时检测
课前预知教材·自主落实基础
01
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1(a>b>0) +=1(a>b>0)
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对称性 对称轴为坐标轴,对称中心(中心)为原点
顶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B1(0,-b),B2(0,b) B1(-b,0),B2(b,0)
轴长 短轴长B1B2=_____,长轴长A1A2=______
焦点 F1(-c,0),F2(c,0) F1(0,-c),F2(0,c)
-a≤x≤a且-b≤y≤b
-b≤x≤b且-a≤y≤a
A1(-a,0),A2(a,0)
A1(0,-a),A2(0,a)
2b
2a
焦距 F1F2=______
离心率 (1)定义: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_____叫作椭圆的离心率,用e表示,即e=.
(2)性质:离心率e的范围是_________.当e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当e越接近于0时,椭圆就越接近于_____
2c
(0,1)

|微|点|助|解|
(1)椭圆的焦点一定在它的长轴上.
(2)椭圆上到中心的距离最小的点是短轴的两个端点,到中心的距离最大的点是长轴的两个端点.
(3)椭圆上到焦点的距离最大和最小的点分别是长轴的两个端点,最大值为a+c,最小值为a-c.
(4)对于椭圆上的点P,当点P从长轴端点向短轴端点移动时,∠F1PF2逐渐增大,当点P在短轴端点时,∠F1PF2最大.
(5)通径长为.
基础落实训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椭圆+=1(a>b>0)的长轴长是a.(  )
(2)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分别为10,8,则椭圆的方程为+=1.(  )
(3)设F为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M为其上任一点,则MF的最大值为a+c(c为椭圆的半焦距).(  )
×
×

2.椭圆6x2+y2=6的长轴的端点坐标是 (  )
A.(-6,0),(1,0) B.(-6,0),(6,0)
C.(-,0),(,0) D.(0,-),(0,)
解析:椭圆6x2+y2=6的标准方程为+x2=1,易知椭圆焦点在y轴上,且a2=6,a=,所以椭圆的长轴端点坐标为(0,-),(0,).

3.若椭圆x2+2y2=1的离心率为e,则e的值为 (  )
A. B.2
C. D.
解析:由题意得椭圆长半轴长a=1,短半轴长b=,所以半焦距c==,所以离心率e===,故选C.

4.下列四个椭圆中,形状最扁的是 (  )
A.+=1 B.+=1
C.+=1 D.+=1
解析:由e=,根据选项中的椭圆的方程,可得的值满足<<<,因为椭圆的离心率越大,椭圆的形状越扁,所以这四个椭圆中,椭圆+=1的离心率最大,故其形状最扁.

课堂题点研究·迁移应用融通
02
题型(一) 由椭圆的方程研究其几何性质
[例1] 求椭圆+=1的长轴长、短轴长、离心率、焦点坐标和顶点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这个椭圆.
解:根据椭圆的方程+=1,得a=5,b=3,c==4,
所以椭圆的长轴长2a=10,短轴长2b=6,
离心率e==,焦点为F1(-4,0),F2(4,0),
顶点为A1(-5,0),A2(5,0),B1(0,-3),B2(0,3).
将方程变形为y=± ,
根据y= 算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几个点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先描点画出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画出整个椭圆.
x 0 1 2 3 4 5
y 3 2.94 2.75 2.4 1.8 0
|思|维|建|模|
用标准方程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步骤
(1)将椭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2)确定焦点位置(焦点位置不确定的要分类讨论).
(3)求出a,b,c.
(4)写出椭圆的几何性质.
针对训练
1.[多选]已知点(3,2)在椭圆+=1上,则下列各点一定在该椭圆上的是(  )
A.(-3,-2) B.(3,-2)
C.(-3,2) D.(2,3)
解析:由椭圆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可知,只有点(2,3)不在椭圆上.故选ABC.



2.[多选]已知椭圆C1:+=1与椭圆C2:+=1,则(  )
A.C1与C2的长轴长相等
B.C2的焦距是C1的焦距的2倍
C.C1与C2的离心率相等
D.C1与C2有公共点


解析:由题意,知椭圆C1:+=1的长轴长为4,椭圆C2:+=1的长轴长为4,故A错误;椭圆C1的焦距为2,椭圆C2的焦距为4,故B错误;椭圆C1的离心率为,椭圆C2的离心率为,故C正确;由C1:+=1和C2:+=1联立,可得交点为(2,0),(-2,0),故D正确.故选CD.
题型(二) 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求其标准方程
[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是10,离心率是;
解:焦点在x轴上,故设椭圆的方程为+=1(a>b>0),由已知得,2a=10,a=5,e==,故c=4, 故b2=a2-c2=25-16=9,
故椭圆的方程是+=1.
(2)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个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
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如图所示,∴△A1F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F为斜边A1A2的中线(高),且OF=c,
A1A2=2b,∴c=b=3.∴a2=b2+c2=18.
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
|思|维|建|模|
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标准方程的步骤
(1)确定焦点位置.
(2)设出相应椭圆的标准方程.
(3)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参数的关系式,利用方程(组)求参数.
(4)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针对训练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5倍,且过点A(5,0);
解:若焦点在x轴上,设其标准方程为+=1(a>b>0),由题意得解得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1.
若焦点在y轴上,设其标准方程为+=1(a>b>0),由题意得解得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综上所述,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1或+=1.
(2)离心率e=,焦距为12.
解:由e==,2c=12,得a=10,c=6,所以b2=a2-c2=64.当焦点在x轴上时,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当焦点在y轴上时,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综上所述,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或+=1.
[例3] 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且cos∠F1PF2=,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
题型(三) 椭圆的离心率
解析:由题意可知PF1=PF2===a,F1F2=2c.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4c2=
a2+a2-2a2cos∠F1PF2,化简得4c2=a2,
则e2=,所以e=.
1.若本例条件“cos∠F1PF2=”变为“∠F1PF2为直角”,求椭圆的离心率.
变式拓展
解:因为∠F1PF2为直角,所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c,所以a===c,所以离心率为e===.
2.若本例条件“点P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且cos∠F1PF2=”变为“点P为椭圆的上顶点,点Q在椭圆上且满足=3”,求椭圆的离心率.
解:由题意P(0,b),F1(-c,0),F2(c,0),其中c=.
设Q(x0,y0),由=3,得(c,b)=3(x0-c,y0),即
代入椭圆方程得+=1,解得离心率e=.
|思|维|建|模|
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值或取值范围的两种方法
直接法 若已知a,c可直接利用e=求解.若已知a,b或b,c可借助于a2=b2+c2求出c或a,再代入公式e=求解
方程法或 不等式法 若a,c的值不可求,则可根据条件建立a,b,c的关系式,借助于a2=b2+c2,转化为关于a,c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再将方程或不等式两边同除以a的最高次幂,得到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得e的值或取值范围
4.直线l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l的距离为其短轴长的,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针对训练
解析:法一 不妨设直线l过椭圆的上顶点(0,b)和左焦点(-c,0),b>0,c>0,则直线l的方程为bx-cy+bc=0,由已知得=×2b,
整理得b2=3c2.又b2=a2-c2,所以=,即e2=,解得e=或e=-(舍去).

法二 不妨设直线l过椭圆的上顶点(0,b)和左焦点(-c,0),b>0,c>0,则直线l的方程为bx-cy+bc=0,由已知得=×2b,所以=×2b,即=,所以e=.
法三 如图,由题意,得在椭圆中,OF=c,OB=b,OD=×2b=b,BF=a.在Rt△FOB中,OF×OB=BF×OD,
即c×b=a×b,解得=,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e=.
5.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M,N两点,若=3且∠F1NF2=∠F1F2N,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因为∠F1NF2=∠F1F2N,所以F1N=F1F2=2c.又因为F1N+F2N=2a,所以F2N=2a-F1N=2a-2c.又因为=3,
所以MN=3F2M,所以F2M=F2N=a-c.又F1M+F2M=2a,
所以F1M=a+c,F2M=a-c,F2N=a+c,所以2a=3(a-c),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为e==.故选D.
课时检测
03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1.[多选]已知椭圆C:16x2+4y2=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长轴长为  B.焦距为
C.焦点坐标为  D.离心率为


解析:由椭圆方程16x2+4y2=1化为标准方程可得+=1,所以a=,b=,c=,所以长轴长2a=1,焦距2c=,焦点坐标为,离心率e==.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2.(2023·新课标Ⅰ卷)设椭圆C1:+y2=1(a>1),C2:+y2=1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若e2=e1,则a=(  )
A. B.
C. D.

解析:由e2=e1,得=3.因此=3×.因为a>1,所以a=.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3.若椭圆+=1与椭圆+=1(k<9,k≠0),则两椭圆必定(  )
A.有相等的长轴长 B.有相等的焦距
C.有相等的短轴长 D.有相等的离心率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解析:因为k<9,k≠0,所以25-k>9-k>0,所以椭圆+=1(k<9,k≠0)中a2=25-k≠25,b2=9-k≠9,故A、C错误;椭圆+=1(k<9,k≠0)的c2=a2-b2=25-k-(9-k)=16,椭圆+=1的c2=25-9=16,故两椭圆c相等,所以有相等的焦距,故B正确;离心率e=,两椭圆a不相等,c相等,显然离心率不一样,故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4.若椭圆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解析:如图,不妨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B为椭圆的上顶点.依题意可知,△BF1F2是正三角形.∵在Rt△BOF2中,OF2=c,BF2=a,∠OF2B=60°,∴cos 60°==,即椭圆的离心率e=.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5.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e=,短轴的右端点为B,M(1,0)为线段OB的中点,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1 D.+=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解析:因为M(1,0)为线段OB的中点,且B(b,0),所以b=2,又椭圆C的离心率e=,所以===,所以a=2,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6.如图,把椭圆+=1的长轴AB分成10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点P1,P2,…,P9,F是左焦点,则P1F+P2F+…+P9F=(  )
A.16 B.18
C.20 D.22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解析:因为把椭圆+=1的长轴AB分成10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点P1,P2,…,P9,设椭圆的右焦点为F',且a2=4,可得a=2,由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对称性,可得P1F=P9F',P2F=P8F',P3F=P7F',…,所以P1F+P2F+…+P9F=(P9F'+P9F)+(P8F'+P8F)+…+(P5F'+P5F)=9a=18.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7.[多选]如图,椭圆C1:+y2=1和C2:+x2=1的交点依次为A,B,C,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阴影部分的面积大于3
C.阴影部分的面积小于4
D.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方程为x2+y2=2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解析:由题意,椭圆C1:+y2=1和C2:+x2=1,根据曲线的对称性,可得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正确;联立方程组,求得A,所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1=3,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大于3,B正确;由直线x=±1,y=±1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S2=4,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小于4,C正确;由OA2=,所以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方程为x2+y2=,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8.(5分)若椭圆C:+=1的一个焦点坐标为(0,1),则C的长轴长为___________.
解析:∵椭圆的一个焦点坐标为(0,1),∴m2-1-m=1,即m2-m-2=0,解得m=2或m=-1,由于+=1表示的是椭圆,则m>1,∴m=2,则椭圆方程为+=1,∴a=,2a=2.
2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9.(5分)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利用“逼近法”得到椭圆的面积除以圆周率等于椭圆的长半轴长与短半轴长的乘积.若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均在x轴上,C的面积为8π,且离心率为,则C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
解析:设C的标准方程为+=1(a>b>0),则
解得所以C的标准方程为+=1.
+=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10.(5分)在手工课上,王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个近似鸟巢的金属模型,其俯视图可近似看成是两个大小不同、扁平程度相同的椭圆.已知大椭圆的长轴长为40 cm,短轴长为20 cm,小椭圆的短轴长为10 cm,则小椭圆的长轴长为_________cm.
解析:设小椭圆的长半轴长为a,a>0,依题意,e===,则=,解得a=10,所以小椭圆的长轴长为2a=20 cm.
20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11.(10分)已知P为椭圆C:+=1(a>b>0)上的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
(1)若P为椭圆的上顶点,且PF1⊥PF2,△F1PF2的面积等于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5分)
解:由题意可得PF1=PF2=a,因为PF1⊥PF2,
所以P+P=2a2=4c2,所以=PF1·PF2==4,
所以a2=8,所以b2=4,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2)若△POF2为等边三角形,求椭圆C的离心率.(5分)
解:法一 若△POF2为等边三角形,则P的坐标为,代入方程+=1,可得+=1,解得e2=4±2,又0法二 由△POF2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F1=OF2=OP,所以PF1⊥PF2,由∠OF2P=,F1F2=2c,所以PF1=c,PF2=c,所以PF1+PF2=2a=(+1)c,所以e=-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12.(15分)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6,F1,F2分别为椭圆C的左、右焦点.
(1)求椭圆C的方程;(5分)
解:由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得=,解得a=2b.
由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6,得2a+2b=6,则a=2,b=1,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2)设P为椭圆C上一点,M(1,0).若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10分)
解:设P(x,y),由(1)知,y2=1-,x∈[-2,2],而PF1+PF2=2a=4,
因此λ====,
由x∈[-2,2],得+∈,
则≤λ≤,所以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13.(15分)(2024·全国甲卷)已知椭圆C:+=1(a>b>0)的右焦点为F,点M在C上,且MF⊥x轴.
(1)求C的方程;(5分)
解:法一:直接法 
由题意知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法二 由题意知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法三:巧用椭圆的定义 设F'为C的左焦点,连接MF',则MF=,FF'=2,在Rt△MFF'中,MF'===.
由椭圆的定义知2a=MF'+MF=4,2c=FF'=2,
所以a=2,c=1.又a2=b2+c2,所以b=,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2)过点P(4,0)的直线交C于A,B两点,N为线段FP的中点,直线NB交直线MF于点Q,证明:AQ⊥y轴.(10分)
解:证明:分析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
易知当直线AB的斜率为0时,AQ⊥y轴.
当直线AB的斜率不为0时,设直线AB:x=ty+4(t≠0),A(x1,y1),B(x2,y2),Q(1,n),
联立方程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消去x得(3t2+4)y2+24ty+36=0,Δ>0,
则y1+y2=,y1y2=.
因为N为线段FP的中点,F(1,0),所以N.
由N,Q,B三点共线,得kBN=kNQ,即=,得-y2=n,
解得n=.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
2
所以n-y1=-y1=-y1===0,
所以n=y1,所以AQ⊥y轴.
综上,AQ⊥y轴.课时检测(十八) 椭圆的几何性质
(标的题目为推荐讲评题,配有精品课件.选择、填空题请在后面的答题区内作答)
1.[多选]已知椭圆C:16x2+4y2=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长轴长为  B.焦距为
C.焦点坐标为  D.离心率为
2.(2023·新课标Ⅰ卷)设椭圆C1:+y2=1(a>1),C2:+y2=1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若e2=e1,则a= (  )
A. B.
C. D.
3.若椭圆+=1与椭圆+=1(k<9,k≠0),则两椭圆必定 (  )
A.有相等的长轴长
B.有相等的焦距
C.有相等的短轴长
D.有相等的离心率
4.若椭圆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5.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e=,短轴的右端点为B,M(1,0)为线段OB的中点,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
A.+=1 B.+=1
C.+=1 D.+=1
6.如图,把椭圆+=1的长轴AB分成10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点P1,P2,…,P9,F是左焦点,则P1F+P2F+…+P9F= (  )
A.16 B.18
C.20 D.22
7.[多选]如图,椭圆C1:+y2=1和C2:+x2=1的交点依次为A,B,C,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阴影部分的面积大于3
C.阴影部分的面积小于4
D.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方程为x2+y2=2
8.(5分)若椭圆C:+=1的一个焦点坐标为(0,1),则C的长轴长为    .
9.(5分)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利用“逼近法”得到椭圆的面积除以圆周率等于椭圆的长半轴长与短半轴长的乘积.若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均在x轴上,C的面积为8π,且离心率为,则C的标准方程为       .
10.(5分)在手工课上,王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个近似鸟巢的金属模型,其俯视图可近似看成是两个大小不同、扁平程度相同的椭圆.已知大椭圆的长轴长为40 cm,短轴长为20 cm,小椭圆的短轴长为10 cm,则小椭圆的长轴长为     cm.
11.(10分)已知P为椭圆C:+=1(a>b>0)上的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
(1)若P为椭圆的上顶点,且PF1⊥PF2,△F1PF2的面积等于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5分)
(2)若△POF2为等边三角形,求椭圆C的离心率.(5分)
12.(15分)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6,F1,F2分别为椭圆C的左、右焦点.
(1)求椭圆C的方程;(5分)
(2)设P为椭圆C上一点,M(1,0).若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10分)
13.(15分)(2024·全国甲卷)已知椭圆C:+=1(a>b>0)的右焦点为F,点M在C上,且MF⊥x轴.
(1)求C的方程;(5分)
(2)过点P(4,0)的直线交C于A,B两点,N为线段FP的中点,直线NB交直线MF于点Q,证明:AQ⊥y轴.(10分)
课时检测(十八)
1.选CD 由椭圆方程16x2+4y2=1化为标准方程可得+=1,所以a=,b=,c=,所以长轴长2a=1,焦距2c=,焦点坐标为,离心率e==.
2.选A 由e2=e1,得e=3e.因此=3×.因为a>1,所以a=.
3.选B 因为k<9,k≠0,所以25-k>9-k>0,所以椭圆+=1(k<9,k≠0)中a2=25-k≠25,b2=9-k≠9,故A、C错误;椭圆+=1(k<9,k≠0)的c2=a2-b2=25-k-(9-k)=16,椭圆+=1的c2=25-9=16,故两椭圆c相等,所以有相等的焦距,故B正确;离心率e=,两椭圆a不相等,c相等,显然离心率不一样,故D错误.
4.选A 如图,不妨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B为椭圆的上顶点.依题意可知,△BF1F2是正三角形.∵在Rt△BOF2中,OF2=c,BF2=a,∠OF2B=60°,∴cos 60°==,即椭圆的离心率e=.
5.选B 因为M(1,0)为线段OB的中点,
且B(b,0),所以b=2,又椭圆C的离心率e=,
所以===,所以a=2,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6.选B 因为把椭圆+=1的长轴AB分成10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点P1,P2,…,P9,设椭圆的右焦点为F′,且a2=4,可得a=2,由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对称性,可得P1F=P9F′,P2F=P8F′,P3F=P7F′,…,所以P1F+P2F+…+P9F=(P9F′+P9F)+(P8F′+P8F)+…+(P5F′+P5F)=9a=18.
7.选ABC 由题意,椭圆C1:+y2=1和C2:+x2=1,根据曲线的对称性,可得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正确;联立方程组,求得A,所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1=3,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大于3,B正确;由直线x=±1,y=±1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S2=4,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小于4,C正确;由OA2=,所以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方程为x2+y2=,D错误.
8.解析:∵椭圆的一个焦点坐标为(0,1),
∴m2-1-m=1,即m2-m-2=0,解得m=2或m=-1,由于+=1表示的是椭圆,则m>1,∴m=2,则椭圆方程为+=1,∴a=,2a=2.
答案:2
9.解析:设C的标准方程为+=1(a>b>0),则解得
所以C的标准方程为+=1.
答案:+=1
10.解析:设小椭圆的长半轴长为a,a>0,依题意,e===,则=,解得a=10,所以小椭圆的长轴长为2a=20 cm.
答案:20
11.解:(1)由题意可得PF1=PF2=a,因为PF1⊥PF2,所以PF+PF=2a2=4c2,所以S△PF1F2=PF1·PF2==4,所以a2=8,所以b2=4,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若△POF2为等边三角形,则P的坐标为,代入方程+=1,可得+=1,解得e2=4±2,又012.解:(1)由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得=,解得a=2b.
由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6,得2a+2b=6,则a=2,b=1,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设P(x,y),由(1)知,y2=1-,
x∈[-2,2],而PF1+PF2=2a=4,
因此λ==
==,
由x∈[-2,2],得2+∈,则≤λ≤ ,所以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
13.解:(1)
由题意知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证明:分析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
易知当直线AB的斜率为0时,AQ⊥y轴.
当直线AB的斜率不为0时,设直线AB:x=ty+4(t≠0),A(x1,y1),B(x2,y2),Q(1,n),
联立方程
消去x得(3t2+4)y2+24ty+36=0,Δ>0,
则y1+y2=,y1y2=.
因为N为线段FP的中点,F(1,0),所以N.由N,Q,B三点共线,得kBN=kNQ,即=,得-y2=n,解得n=.
所以n-y1=-y1=-y1===0,所以n=y1,所以AQ⊥y轴.
综上,AQ⊥y轴.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