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式:拓展融通课——习题讲评式教学]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能解决与椭圆几何性质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题型(一) 求椭圆离心率的最值(范围)
[例1] 已知F1,F2是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上一点,∠F1PF2=90°,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听课记录:
|思|维|建|模|
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关键在于需要找到一个或多个限制a,b,c的不等式,即要构造一个关于a,b,c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针对训练]
1.已知椭圆+=1(a>b>0)的上、下焦点分别为F1,F2,且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PF1=7PF2,则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题型(二) 椭圆中与几何性质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2] 已知动点P(x,y)在椭圆+=1上,若点A(3,0),M满足AM=1,且·=0,则PM的最小值是 .
听课记录:
|思|维|建|模|
求最值问题的基本策略
(1)求解形如|PA|+|PB|的最值问题,一般通过椭圆的定义把折线转化为直线,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PA|+|PB|取得最值.
(2)求解形如|PA|的最值问题,一般通过二次函数的最值求解,此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求解形如ax+by的最值问题,一般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为直线问题解决.
(4)利用不等式,尤其是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针对训练]
2.设P,Q分别为圆x2+(y-6)2=2和椭圆+y2=1上的点,则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 ( )
A.5 B.+
C.7+ D.6
3.若点O和点F分别为椭圆+=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的最大值为 ( )
A.2 B.3
C.6 D.8
题型(三) 椭圆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3] 某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处.小行星离太阳的最近距离是1.486天文单位,最远距离是5.563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是指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0×108 km,是天文学的一种长度单位).求椭圆轨道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各是多少个天文单位(参考数据:≈2.875 2).
听课记录:
|思|维|建|模|
椭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对于椭圆的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抽象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一般要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利用椭圆的定义,构造参数a,b,c之间的关系,得到椭圆方程,最后解决数学问题并解释实际问题.解题时注意图形本身的特征.
[针对训练]
4.某操场的正前方有两根高度均为6 m、相距10 m的旗杆(都与地面垂直).有一条26 m长的绳子,两端系在两根旗杆的顶部,并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绷紧,使得绳子和两根旗杆处在同一个平面内.假定这条绳子在系到旗杆上时长度没有改变,求绳子与地面(水平面)的接触点到两根旗杆的距离各是多少.
第2课时 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一)]
[例1] 解:不妨设PF1=m,PF2=n,
因为∠F1PF2=90°,
所以m2+n2=F1F=4c2.
而m+n=2a m2+2mn+n2=4a2.
由基本不等式2mn≤m2+n2,可知4a2≤m2+m2+n2+n2=2(m2+n2),所以m2+n2≥2a2,于是4c2≥2a2 e=≥.
又因为椭圆离心率小于1,
所以所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针对训练]
1.选C 由椭圆的定义得PF1+PF2=2a,又PF1=7PF2,所以PF1=a,PF2=a.又PF1-PF2≤F1F2=2c,当且仅当点P在椭圆下顶点时等号成立,所以a-a≤2c,即a≤2c,则e=≥,即≤e<1,所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
[题型(二)]
[例2] 解析:易知点A(3,0)是椭圆的右焦点.
因为·=0,所以PM⊥AM,所以PM 2=AP2-AM 2=AP2-1,
所以AP越小,PM就越小.当P为椭圆的右顶点时,AP取得最小值2,
所以PM的最小值是=.
答案:
[针对训练]
2.选D 由题意,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可以转化为圆心坐标(0,6)到椭圆上的点的最大距离再加上圆的半径.设Q(x,y),则圆心到点Q的距离d===.又-1≤y≤1,所以dmax=5,所以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6.
3.选C 设P(x0,y0),则+=1,即y=3-.因为F(-1,0),所以·=x0·(x0+1)+y=x+x0+3=(x0+2)2+2.又x0∈[-2,2],所以·∈[2,6],所以(·)max=6.
[题型(三)]
[例3] 解:如图,设椭圆的焦点为F1,F2,焦距为2c,
太阳位于焦点F1处,小行星的位置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PF1+PF2等于一个固定值2a.
要使PF1最大,距离之差PF1-PF2最大,但PF1-PF2≤F1F2=2c,
当且仅当F1,F2,P成一条直线且F2在F1和P之间时,PF1-PF2达到最大值2c,
PF1达到最大值=a+c.
而当PF2达到最大值a+c时,PF1达到最小值a-c,所以
解得a=3.524 5,c=2.038 5,
因此b==≈2.875 2,故椭圆轨道的长半轴长为3.524 5天文单位,短半轴长为2.875 2天文单位.
[针对训练]
4.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PB+PD=26>10,
所以点P在以B,D为焦点的椭圆上.
设椭圆的方程为+=1(a>b>0),
显然2a=26,2c=10 a=13,
c=5 b==12,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
因为旗杆的高度为6 m,
所以+=1 x=±,
则-5=,+5=.
所以绳子与地面(水平面)的接触点到两根旗杆的距离分别是 m, m.
1 / 2(共48张PPT)
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式:拓展融通课——习题讲评式教学]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能解决与椭圆几何性质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CONTENTS
目录
1
2
3
题型(一) 求椭圆离心率的最值
(范围)
题型(二) 椭圆中与几何性质有关的最值问题
题型(三) 椭圆的实际应用问题
4
课时检测
题型(一) 求椭圆离心率的最值(范围)
01
[例1] 已知F1,F2是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上一点,∠F1PF2=90°,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利用基本不等式 不妨设PF1=m,PF2=n,
因为∠F1PF2=90°,所以m2+n2=F1=4c2.
而m+n=2a m2+2mn+n2=4a2.
由基本不等式2mn≤m2+n2,可知4a2≤m2+m2+n2+n2=2(m2+n2),
所以m2+n2≥2a2,于是4c2≥2a2 e=≥.
又因为椭圆离心率小于1,
所以所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法二:利用焦半径公式 设P(x1,y1),由焦半径公式知PF1=a+ex1,PF2=a-ex1.因为∠F1PF2=90°,所以PF1,PF2,F1F2满足勾股定理.
所以4c2=(a+ex1)2+(a-ex1)2=2a2+2e2,
整理得==·(2c2-a2)=2a2-.
又因为0≤
所以0≤2a2-化简整理可得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法三:利用余弦定理 设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为B.由于椭圆上存在点P,使∠F1PF2=90°,则∠F1BF2最大且为钝角或直角.
于是cos∠F1BF2≤0.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F1BF2===1-≤0.
化简整理可得≥,所以≤e<1,
即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法四:利用数形结合 如图,设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为B.要使∠F1BF2为钝角或直角(即使得椭圆上存在点P,使∠F1PF2=90°),
显然需有OF2≥OB,即c≥b.
此时,∠OBF2≥45°,即∠F1BF2≥90°,
当点P沿椭圆运动时才会出现∠F1PF2为直角的情况.
所以c2≥b2=a2-c2,于是a2≤2c2.
所以≥.又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
故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思|维|建|模|
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关键在于需要找到一个或多个限制a,b,c的不等式,即要构造一个关于a,b,c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1.已知椭圆+=1(a>b>0)的上、下焦点分别为F1,F2,且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PF1=7PF2,则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针对训练
√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得PF1+PF2=2a,又PF1=7PF2,所以PF1=a,PF2=a.又PF1-PF2≤F1F2=2c,当且仅当点P在椭圆下顶点时等号成立,所以a-a≤2c,即a≤2c,则e=≥,即≤e<1,所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
题型(二) 椭圆中与几何性质有
关的最值问题
02
[例2] 已知动点P(x,y)在椭圆+=1上,若点A(3,0),M满足AM=1,且·=0,则PM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知点A(3,0)是椭圆的右焦点.
因为·=0,所以PM⊥AM,所以PM2=AP2-AM2=AP2-1,
所以AP越小,PM就越小.当P为椭圆的右顶点时,AP取得最小值2,
所以PM的最小值是=.
|思|维|建|模|
求最值问题的基本策略
(1)求解形如|PA|+|PB|的最值问题,一般通过椭圆的定义把折线转化为直线,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PA|+|PB|取得最值.
(2)求解形如|PA|的最值问题,一般通过二次函数的最值求解,此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求解形如ax+by的最值问题,一般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为直线问题解决.
(4)利用不等式,尤其是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2.设P,Q分别为圆x2+(y-6)2=2和椭圆+y2=1上的点,则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 )
A.5 B.+
C.7+ D.6
针对训练
√
解析:由题意,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可以转化为圆心坐标(0,6)到椭圆上的点的最大距离再加上圆的半径.设Q(x,y),则圆心到点Q的距离d===.又-1≤y≤1,所以dmax=5,所以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6.
3.若点O和点F分别为椭圆+=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的最大值为( )
A.2 B.3
C.6 D.8
解析:设P(x0,y0),则+=1,即=3-.因为F(-1,0),所以·=x0·(x0+1)+=+x0+3=(x0+2)2+2.又x0∈[-2,2],所以·∈[2,6],所以(·)max=6.
√
题型(三) 椭圆的实际应用问题
03
[例3] 某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处.小行星离太阳的最近距离是1.486天文单位,最远距离是5.563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是指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0×108 km,是天文学的一种长度单位).求椭圆轨道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各是多少个天文单位(参考数据:≈2.875 2).
解:如图,设椭圆的焦点为F1,F2,焦距为2c,
太阳位于焦点F1处,小行星的位置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PF1+PF2等于一个固定值2a.要使PF1最大,距离之差PF1-PF2最大,但PF1-PF2≤F1F2=2c,
当且仅当F1,F2,P成一条直线且F2在F1和P之间时,PF1-PF2达到最大值2c,PF1达到最大值=a+c.而当PF2达到最大值a+c时,PF1达到最小值a-c,所以
解得a=3.524 5,c=2.038 5,
因此b==≈2.875 2,
故椭圆轨道的长半轴长为3.524 5天文单位,短半轴长为2.875 2天文单位.
|思|维|建|模|
椭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对于椭圆的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抽象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一般要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利用椭圆的定义,构造参数a,b,c之间的关系,得到椭圆方程,最后解决数学问题并解释实际问题.解题时注意图形本身的特征.
针对训练
4.某操场的正前方有两根高度均为6 m、相距10 m的旗杆(都与地面垂直).有一条26 m长的绳子,两端系在两根旗杆的顶部,并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绷紧,使得绳子和两根旗杆处在同一个平面内.假定这条绳子在系到旗杆上时长度没有改变,求绳子与地面(水平面)的接触点到两根旗杆的距离各是多少.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PB+PD=26>10,
所以点P在以B,D为焦点的椭圆上.
设椭圆的方程为+=1(a>b>0),
显然2a=26,2c=10 a=13,
c=5 b==12,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
因为旗杆的高度为6 m,所以+=1 x=±,
则-5=+5=.
所以绳子与地面(水平面)的接触点到两根旗杆的距离分别是 m, m.
课时检测
04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1.已知F1,F2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1·MF2的最大值为( )
A.13 B.12
C.9 D.6
√
解析:由椭圆C:+=1,得MF1+MF2=2×3=6,则MF1·MF2≤
=32=9,当且仅当MF1=MF2=3时等号成立.故选C.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2.在椭圆+=1中,A1,A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F1为左焦点,M是椭圆上的点,则△MF1A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A.16 B.32
C.16 D.32
√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M为短轴端点时,△MF1A2的面积取最大值.因为椭圆方程为+=1,所以a=5,b=4,c=3,因此△MF1A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a+c)b=×8×4=16.故选A.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3.已知椭圆+=1上一点P,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F1PF2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
解析:当∠PF1F2为直角时,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这样的点P有2个;同理当∠PF2F1为直角时,这样的点P有2个;当点P为椭圆的短轴端点时,∠F1PF2最大,且为直角,这样的点P有2个,故符合要求的点P共有6个.故选C.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4.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则椭圆上的点P到椭圆中心O的距离OP的取值范围为( )
A.[6,10] B.[6,8]
C.[8,10] D.[16,20]
√
解析:设P(x0,y0),则OP=.由椭圆的性质,知|x0|≤a=10,|y0|≤b=8.因为点P在椭圆上,所以+=1,所以=64-,所以OP=.因为0≤≤100,所以64≤+64≤100,所以8≤OP≤10.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5.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M:+=1(a>b>0)的左、右焦点,点P在椭圆M上,且PF1-PF2=4b,则M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解析:由题意得则PF1=a+2b,PF2=a-2b,由PF1=a+2b≤a+c,PF2=a-2b≥a-c,得2b≤c,即4b2=4(a2-c2)≤c2,
得≥.又0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6.[多选]已知椭圆C:+=1,F1,F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椭圆离心率为 B.PF1的最大值为3
C.0≤∠F1PF2≤ D.PF1+PF2=2
√
√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解析:由椭圆C:+=1,可得a=2,b=,则c==1,由椭圆C的离心率为e==,所以A正确;由椭圆的几何性质,当点P为椭圆的右顶点时,可得(PF1)max=a+c=3,所以B正确;当点P为椭圆的短轴的端点时,可得PF1=PF2=a=2,F1F2=2c=2,所以∠F1PF2=,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得0≤∠F1PF2≤,所以C正确;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1+PF2=2a=4,所以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7.设B是椭圆C:+=1(a>b>0)的上顶点,若C上的任意一点P都满足PB≤2b,则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解析:法一 依题意,B(0,b),设P(acos θ,bsin θ),θ∈[0,2π),因为PB≤2b,所以对任意θ∈[0,2π),(acos θ)2+(bsin θ-b)2≤4b2恒成立,即(a2-b2)sin2θ+2b2sin θ+3b2-a2≥0对任意θ∈[0,2π)恒成立.令
sin θ=t,t∈[-1,1],f(t)=(a2-b2)t2+2b2t+3b2-a2,则原问题转化为对任意t∈[-1,1],恒有f(t)≥0成立.因为f(-1)=0,所以只需-≤-1即可,所以2b2≥a2,则离心率e=≤,所以选C.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法二 依题意,B(0,b),设椭圆上一点P(x0,y0),则|y0|≤b,由+=1,可得=a2-,则PB2=+(y0-b)2=+-2by0+b2=--2by0+a2+b2≤4b2.因为当y0=-b时,PB2=4b2,所以-≤-b,得2c2≤a2,所以离心率e=≤,故选C.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8.(5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天体运行轨道是椭圆.已知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在它的一个焦点上,轨道近日点到太阳中心的距离和远日点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之比是29∶30,那么地球运行轨道所在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
解析:设椭圆的长半轴长为a,半焦距为c,由题意可得=,整理得a=59c,即=.∴地球运行轨道所在椭圆的离心率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9.(5分)已知椭圆的短半轴长为1,离心率0解析:∵e=,b=1,0(2,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10.(5分)已知点P在焦点为F1(-4,0)和F2(4,0)的椭圆上,若△PF1F2面积的最大值为16,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c=4.因为△PF1F2面积的最大值为16,所以×2c×b=16,即4b=16,b=4,所以a2=b2+c2=16+16=32.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11.(5分)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0的点M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为+=1(a>b>0),设F1(-c,0),F2(c,0),设M(x0,y0),·=0 (-c-x0,-y0)·(c-x0,-y0)=0 -c2+=0 =c2-,点M(x0,y0)在椭圆内部,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有+<1 b2+a2(c2-)-a2b2<0 >2a2-,要想该不等式恒成立,只需2a2-<0 2a2c20 0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12.(10分)已知椭圆C:+=1(a>b>0)的焦距为2,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4分)
解:依题意,得2c=2,所以c=,离心率e===,所以a=2,
所以b==,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2)若点A(0,1),点B在椭圆C上,求线段AB长度的最大值.(6分)
解:设B(x,y),则+=1,所以x2=4=4-2y2,y∈[-].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
==
=,所以当y=-1,x=±时,线段AB的长度最大,为.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13.(10分)如图所示的图徽外框由半圆和半椭圆组成,半圆的直径为10,椭圆的离心率为,且短轴与半圆的直径重合,图徽内有一矩形区域ABCD用于绘画图案,矩形关于椭圆的长轴对称,且顶点在图徽外框上.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半圆的方程和半椭圆的方程;(4分)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解:以半圆的直径为x轴,圆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圆的半径为5,
则半圆的方程为x2+y2=25(y≤0).
椭圆的短半轴长b=5,=,又b2=a2-c2,
所以a2=100,b2=25,
所以半椭圆的方程为+=1(y≥0).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2)根据美学知识,当=0.6时达到最佳美观的效果,求达到最佳美观的效果时AB的长.(6分)
解:设第一象限内的点A的横坐标为m(0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14.(15分)椭圆E与椭圆+=1有共同的焦点,且经过点A.
(1)求椭圆E的标准方程和离心率;(8分)
解:由+=1可得c=1,
设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1(a>b>0),因为椭圆E经过点A,
所以解得
所以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1,e==.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2
(2)设F为E的左焦点,M为椭圆E上任意一点,求·的最大值.(7分)
解:由(1)可知椭圆E:+=1,所以F(-1,0).
设M(x,y),则=(x,y),=(x+1,y),
所以·=x2+x+y2=x2+x+3=(x+2)2+2.
因为-2≤x≤2,所以当x=2时,·取得最大值,为×(2+2)2+2=6,即·的最大值为6.课时检测(十九) 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综合应用
(标的题目为推荐讲评题,配有精品课件.选择、填空题请在后面的答题区内作答)
1.已知F1,F2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1·MF2的最大值为 ( )
A.13 B.12
C.9 D.6
2.在椭圆+=1中,A1,A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F1为左焦点,M是椭圆上的点,则△MF1A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
A.16 B.32
C.16 D.32
3.已知椭圆+=1上一点P,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F1PF2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 (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4.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则椭圆上的点P到椭圆中心O的距离OP的取值范围为 ( )
A.[6,10] B.[6,8]
C.[8,10] D.[16,20]
5.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M:+=1(a>b>0)的左、右焦点,点P在椭圆M上,且PF1-PF2=4b,则M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6.[多选]已知椭圆C:+=1,F1,F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椭圆离心率为 B.PF1的最大值为3
C.0≤∠F1PF2≤ D.PF1+PF2=2
7.设B是椭圆C:+=1(a>b>0)的上顶点,若C上的任意一点P都满足PB≤2b,则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8.(5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天体运行轨道是椭圆.已知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在它的一个焦点上,轨道近日点到太阳中心的距离和远日点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之比是29∶30,那么地球运行轨道所在椭圆的离心率为 .
9.(5分)已知椭圆的短半轴长为1,离心率010.(5分)已知点P在焦点为F1(-4,0)和F2(4,0)的椭圆上,若△PF1F2面积的最大值为16,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11.(5分)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0的点M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12.(10分)已知椭圆C:+=1(a>b>0)的焦距为2,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4分)
(2)若点A(0,1),点B在椭圆C上,求线段AB长度的最大值.(6分)
13.(10分)如图所示的图徽外框由半圆和半椭圆组成,半圆的直径为10,椭圆的离心率为,且短轴与半圆的直径重合,图徽内有一矩形区域ABCD用于绘画图案,矩形关于椭圆的长轴对称,且顶点在图徽外框上.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半圆的方程和半椭圆的方程;(4分)
(2)根据美学知识,当=0.6时达到最佳美观的效果,求达到最佳美观的效果时AB的长.(6分)
14.(15分)椭圆E与椭圆+=1有共同的焦点,且经过点A.
(1)求椭圆E的标准方程和离心率;(8分)
(2)设F为E的左焦点,M为椭圆E上任意一点,求·的最大值.(7分)
课时检测(十九)
1.选C 由椭圆C:+=1,得MF1+MF2=2×3=6,则MF1·MF2≤2=32=9,当且仅当MF1=MF2=3时等号成立.故选C.
2.选A 由题意可知当M为短轴端点时,△MF1A2的面积取最大值.因为椭圆方程为+=1,所以a=5,b=4,c=3,因此△MF1A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a+c)b=×8×4=16.故选A.
3.选C 当∠PF1F2为直角时,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这样的点P有2个;同理当∠PF2F1为直角时,这样的点P有2个;当点P为椭圆的短轴端点时,∠F1PF2最大,且为直角,这样的点P有2个,故符合要求的点P共有6个.故选C.
4.选C 设P(x0,y0),则OP=.由椭圆的性质,知|x0|≤a=10,|y0|≤b=8.因为点P在椭圆上,所以+=1,所以y=64-x,所以OP=.
因为0≤x≤100,所以64≤x+64≤100,所以8≤OP≤10.
5.选B 由题意得则PF1=a+2b,PF2=a-2b,由PF1=a+2b≤a+c,PF2=a-2b≥a-c,得2b≤c,即4b2=4(a2-c2)≤c2,得≥.又06.选ABC 由椭圆C:+=1,可得a=2,b=,则c==1,由椭圆C的离心率为e==,所以A正确;由椭圆的几何性质,当点P为椭圆的右顶点时,可得(PF1)max=a+c=3,所以B正确;当点P为椭圆的短轴的端点时,可得PF1=PF2=a=2,F1F2=2c=2,所以∠F1PF2=,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得0≤∠F1PF2≤,所以C正确;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1+PF2=2a=4,所以D错误.
7.选C 依题意,B(0,b),设P(acos θ,bsin θ),θ∈[0,2π),因为PB≤2b,所以对任意θ∈[0,2π),(acos θ)2+(bsin θ-b)2≤4b2恒成立,即(a2-b2)sin2θ+2b2sin θ+3b2-a2≥0对任意θ∈[0,2π)恒成立.令sin θ=t,t∈[-1,1],f(t)=(a2-b2)t2+2b2t+3b2-a2,则原问题转化为对任意t∈[-1,1],恒有f(t)≥0成立.因为f(-1)=0,所以只需-≤-1即可,所以2b2≥a2,则离心率e=≤,所以选C.
8.解析:设椭圆的长半轴长为a,半焦距为c,由题意可得=,整理得a=59c,即=.∴地球运行轨道所在椭圆的离心率是.
答案:
9.解析:∵e=,b=1,0<e≤,∴0< ≤,则1<a≤2,
∴2<2a≤4,即长轴长的取值范围是(2,4].
答案:(2,4]
10.解析:由题意得c=4.因为△PF1F2面积的最大值为16,所以×2c×b=16,即4b=16,b=4,所以a2=b2+c2=16+16=32.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答案:+=1
11.解析:根据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为+=1(a>b>0),设F1(-c,0),F2(c,0),设M(x0,y0),·=0 (-c-x0,-y0)·(c-x0,-y0)=0 x-c2+y=0 y=c2-x,点M(x0,y0)在椭圆内部,有+<1 b2x+a2(c2-x)-a2b2<0 x>2a2-,要想该不等式恒成立,只需2a2-<0 2a2c20 0答案:
12.解:(1)依题意,得2c=2,所以c=,
离心率e===,所以a=2,
所以b==,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设B(x,y),则+=1,
所以x2=4=4-2y2,y∈[-,].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得AB=
==
=,所以当y=-1,x=±时,线段AB的长度最大,为.
13.解:(1)以半圆的直径为x轴,圆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圆的半径为5,则半圆的方程为x2+y2=25(y≤0).椭圆的短半轴长b=5,=,又b2=a2-c2,所以a2=100,b2=25,
所以半椭圆的方程为+=1(y≥0).
(2)设第一象限内的点A的横坐标为m(014.解:(1)由+=1可得c=1,设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1(a>b>0),
因为椭圆E经过点A,
所以解得所以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1,e==.
(2)由(1)可知椭圆E:+=1,
所以F(-1,0).
设M(x,y),则=(x,y),=(x+1,y),
所以·=x2+x+y2=x2+x+3=(x+2)2+2.
因为-2≤x≤2,所以当x=2时,·取得最大值,为×(2+2)2+2=6,
即·的最大值为6.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