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生物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杨浦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生物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9 21: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杨浦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期末考生物试卷
一、福寿螺入侵
1.福寿螺学名为 Pomacea canaliculata,原产于亚马逊热带地区。引入我国后,在农田、溪流等地迅速蔓延。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且啃食水稻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1)科研人员欲对被引入我国的福寿螺进行调查,该研究对象属于 。
A.生境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福寿螺引入我国后,数量呈“J”型增长,可能的原因是 .
A.繁殖力强 B.缺乏天敌
C.食物选择面更宽 D.对环境变化的耐受性更低
(3)福寿螺迅速蔓延期间,下列关于本地生态系统金字塔的描述,最可能的是 .
A.能量金字塔倒置 B.数量金字塔倒置
C.生物量金字塔倒置 D.三类金字塔均倒置
(4)科研人员对采集自广州、上海、成都等地的福寿螺样品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鉴定结果表明各地福寿螺存在遗传多样性
B.检测不同螺类的基因序列可为其进化提供证据
C.为适应各地不同的生境,福寿螺定向变异出不同体型
D.各地福寿螺形态差异较大,说明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为控制福寿螺的危害效应,人们一度使用灭螺药剂四聚乙醛.在调查这一时期本地农田生态系统后,绘制出系统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
(5)四聚乙醛不易降解,据所学知识判断图1所示生物体内,四聚乙醛浓度最高的是 。
A. 鸭 B.田螺 C.水稻 D.福寿螺
(6)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田螺、福寿螺、鸭之间的种间关系包括 .
①捕食 ②寄生 ③种间竞争 ④正相互作用
(7)鉴于大田的实际生态状态,研究人员欲探明在浮萍存在情况下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状况,实验设计及结果如图2。基于上述所有信息、图2及所学知识,下列提高水稻产量、控制福寿螺危害的方案,你最支持哪套方案,并阐述你支持该方案的理由 .
方案①喷洒四聚乙醛方案②控制浮萍数量方案③放养鸭子
二、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2.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AAT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α1-抗胰蛋白酶 (AAT)的合成或分泌异常,导致肺气肿及肝脏疾病。表是一患病家庭成员相关生化检测及其14号染色体上该病相关基因 (SER)的编码链部分测序结果.
成员 血清AAT 浓度 (μmol/L) 表型 SER 基因测序结果 (粗体为第 1024位碱基)
儿子 5.3 肝硬化/肺气肿 5'…CCATCGACGAGAAAGGCAC…3' 5'…CCATCGACAAGAAAGGCAC…3'
女儿 30 正常 5'…CCATCGACGAGAAAGGCAC…3' 5'…CCATCGACGAGAAAGGCAC…3'
父亲 42 正常 5'…CCATCGACGAGAAAGGCAC…3' 5'…CCATCGACGAGAAAGGCAC…3'
母亲 4.4 肝硬化/肺气肿 5'…CCATCGACGAGAAAGGCAC…3' 5'…CCATCGACAAGAAAGGCAC…3'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肝细胞中参与AAT蛋白运输和分泌的细胞结构有 .
A.中心体 B.细胞骨架 C.高尔基体 D.质膜
(2)结合以上信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 。(编号选填)
①单基因遗传病 ③染色体病 ③多基因遗传病
(3)该家庭中儿子体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细胞有 。
A.精原细胞 B.神经元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4)由表可知,患者体内AAT 合成分泌异常的原因是:第342位氨基酸由 变为 ,造成AAT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密码子: CUC、CUU-亮氨酸、GAG-谷氨酸、UUC-苯丙氨酸、AAG-赖氨酸)
(5)检查发现,该家庭中儿子带有突变SER 基因的14号染色体上还同时携带3型脊髓小脑 性共济失调(SCR)致病基因 (显性遗传病),但其父亲表型正常。若他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的表型中可能性较大的包括 。(编号选填)
①患 SCR 但不患 AATD ②同时患 AATD和 SCR
③患 AATD 但不患 SCR ④既不患 AATD 也不患 SCR
(6)根据致病机理和所学知识分析,干预或延缓AATD病程进展的可行方案包括 (编号选填)
①为患者注射胰蛋白酶 ②移植患者本人的干细胞 ③为患者注射重组AAT 制剂
(7)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单碱基编辑技术,可在体内精确修复突变的SER 基因。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利用人工设计合成的指导RNA 将碱基编辑蛋白质复合体精确引导至突变位 点,进而修正碱基。若含突变碱基的DNA部分序列为5’-TATACTGGC-3’, 则指导RNA 相应的序列应设计为5’- -3’。
(8)上述指导RNA 识别DNA序列涉及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特异性识别,这是保证生命活 动精确有序运行的关键.下列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特异性相互识别现象的是 (编号选填).
①胰蛋白酶与蛋白质 ②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③记忆细胞与相应抗原
④甲状腺素与甲状腺素受体⑤限制酶与 DNA 连接酶
三、抑郁症病理
3.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最新研究表明,长期压力下,肠道菌群异常,可诱导淋巴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最终导致抑郁,机制如图。
(1)图中迷走神经将肠道信号传导至大脑,该神经被激活后膜电位分布状况为 .
(2)图中,由肠道菌群异常引起淋巴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的过程中,T淋巴细胞膜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的是 .
A.血清素 B.抗原识别受体
C.细胞因子 D.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体
(3)血清素是一种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其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 (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处完成两次信号转变
B.血清素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ATP
C.血清素与受体结合,可为离子转运供能
D.血清素的回收有助于神经递质发挥短促作用
(4)图所示的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血清素的过程中,涉及跨膜运输的离子是 .
A. Ca B. Cl C.K D.Na
(5)图中CRH、ACTH、GC和血清素在性质和功能上的共同点是 .
A.属于信息分子 B.通过体液运输
C.体内含量较高 D.参与细胞代谢
(6)图显示,大脑接收肠道菌群异常信息后,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支配其他外周器官,例如刺激GC分泌并升高血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编号选填)
①GC 的靶细胞是肾上腺皮质细胞
②GC 可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吸收和利用
③GC 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合成和脂肪转化
④GC 的分泌过程受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7)据所学知识判断,针对血糖调节,下列激素与GC存在协同关系的是 .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 D.抗利尿激素
(8)菌群失调后服用益生菌可缓解抑郁症,据图推断可能的机理是 。
A.神经元损伤一般可恢复
B.血清素的合成表现为负反馈
C.服用益生菌可改善血清素水平
D.肠道菌群的构成影响IDO和TDO 酶活性
四、类囊体酸化
4.莱茵衣藻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科学家研究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式生物,其细胞结构和部分代谢过程如图1所示。
(1)据图1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细胞结构与莱茵衣藻最为相似的是 。
A.脂肪细胞 B.蓝细菌
C.黑藻细胞 D.洋葱鳞叶表皮细胞
(2)图1中,生理过程X 发生的场所、物质Y分别是 .
A.细胞质基质和丙酮酸
B.细胞质基质和乙酰辅酶A
C.叶绿体基质和丙酮酸
D.叶绿体基质和乙酰辅酶A
(3)在光照适宜且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莱茵衣藻细胞内存在的能量转换有 .(编号选填)
①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
②光能转换成 ATP 和 NADPH 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
③ATP 和NADPH分子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
④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ATP 和NADH 中活跃的化学能
(4)若探究莱茵衣藻细胞内光合色素种类与绿色植物的差异,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用95%乙醇提取光合色素
B.用聚酰胺薄膜层析分离光合色素
C.取双缩脲试剂与光合色素混合
D.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665nm波长处的吸光值
(5)图中发生的光能吸收和转换过程中能产生H ,后者来自于 。
A.水的光解 B. NADPH 的分解
C. ATP 的水解 D.叶绿素a释放电子
莱茵衣藻无氧呼吸会产生有机小分子弱酸 (HA),后者能跨膜进入类囊体,并在类囊体内释放出H .过量H 在类囊体腔中的积累导致类囊体酸化,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6)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判断,HA 从产生部位进入类囊体,需要跨越的生物膜层数为 层。
(7)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 HCl 和 HA 分别处理莱茵衣藻,发现HA 处理可造成莱茵衣藻类囊体酸化,而 HCl 处则不会,可能的原因是 .
A. HA 呈弱酸性 B. HA 不带电荷
C. HA 是小分子 D. HCl 全部电离
莱茵衣藻白天进行有氧呼吸,而夜间则依靠无氧呼吸维持能量供应。为进一步研究莱茵 衣藻无氧呼吸对其新陈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下列实验:(1)在光照适宜且氧气充足的 条件下测定莱茵衣藻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速率 (图2).(2)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测定 不同环境pH 下莱茵衣藻的O 消耗速率,发现随环境pH下降,莱茵衣藻单位时间内O 消耗速率逐渐下降。(3)将莱茵衣藻黑暗无氧的环境下培养3小时后,再分别施加四种不同的 实验处理,测定其氧气相对释放量 (%)(图3)。
(8)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莱茵衣藻无氧呼吸对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影响分别是 。
A.促进、促进 B.促进、抑制
C.抑制、促进 D.抑制、抑制
(9)比较图3中弱光下两条曲线的异同,并根据题干、图和所学知识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 .
五、细菌炸弹
5.某科研团队构建了一种“细菌炸弹”用于治疗肿瘤,其构建过程及工作机理如图,大肠杆菌是兼性厌氧菌,能定植到微缺氧环境的肿瘤区域并进入少量细胞。吲哚菁绿 (ICG)为光敏剂,可被808 nm 激光激发,GSDMD 是一种促使细胞死亡的关键蛋白。(图中的① 至⑨代表过程)
(1)在细菌炸弹构建过程中,需经过图中过程①获取DNA,此时试管内应加入 .
A.核糖核苷三磷酸 B.逆转录酶
C.脱氧核苷三磷酸 D. RNA 聚合酶
(2)图中的过程②需借助PCR 在基因的两端引入相应的限制酶序列,为此反应体系中应包含 .(编号选填)
① 引物
② 限制酶
③ 模板
④ 脱氧核苷三磷酸
⑤DNA 聚合酶
(3)图中的过程③构建表达载体时,需借助 。
A. DNA 连接酶
B.限制酶
C. DNA 聚合酶
D. RNA 聚合酶
(4)目的基因通常需借助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图中质粒P2的作用是 。
A.使 GSDMD 基因能够表达
B.使 GSDMD 基因能够复制
C.增强GSDMD 基因的稳定性
D.促进GSDMD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5)图的过程④中,所选的大肠杆菌应具备的条件是 。
A.不表达限制酶
B.失去分裂繁殖能力
C.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
D.具有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
(6)图中的T淋巴细胞所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7)图中能进行抗原呈递作用的是 。
A.前体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祖先淋巴细胞
D. T淋巴细胞
(8)为了评估上述细菌炸弹治疗肿瘤的效果,需要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培养条件为 。(编号选填)
①激光照射 ②植入大肠杆菌 ③适宜的pH④合适的渗透压
(9)简述本案设计的“细菌炸弹”能大规模杀伤肿瘤的作用机制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