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期末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3.答题前,务必用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5.单选题必须选1项,双选题必须选2项,多选少选都不得分。
1.人类城市闪耀时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历史上,每个时期总有一些城市闪耀一时。某校学生社团在读书节进行城市文明的探究活动,搜集了相关史料,充实了对各历史时期世界城市的认识。
(1)将下列书籍或文献与相关城市相匹配。(填写字母)
A.《盛世滋生图》 B.《汉朝———丝绸之路的起点》 C.《一千零一夜》
D.《十二铜表法》 E.《雾都孤儿》 F.《罗马民法大全》
相关城市 相关书籍或文献
①长安
②苏州
③伦敦
④罗马
⑤巴格达
⑥君士坦丁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若要研究6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应首推以上哪个城市 (①到⑥中的一个,填写序号)
(3)一位学者介绍某城市丰富的文化资产时,将该地从古以来的宗教信仰比喻成一座房屋。他说:最下层居住的是法老……再上面一层是基督,最上面一层则是安拉,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单选)()
A.北非的埃及 B.阿拉伯半岛 C.两河流域 D.巴尔干半岛
(4)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中城市斜桥一角。该图画反映了当时 (单选)()
A.出现农村集市 B.坊市界限明显 C.商业市镇兴盛 D.榷场交易活跃
(5)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单选)()
A.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B.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6)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等地曾经是货物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但16世纪后,里斯本、塞为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先后兴起,再后来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此变化(单选)( )
A.推动了欧亚间新航路的开辟 B.促成了股份公司的相继创立
C.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 D.反映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7)截至19世纪中期,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1800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
A.圈地运动 B.英国政府的鼓励政策 C.工业革命 D.优良的城市生活环境
2. “逃出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2024年,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微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激发了小张同学对大英博物馆中藏品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一)文物的故乡
小张搜集资料发现,博物馆中诸多藏品 (历史上)都不属于英国,而是来自世界各地。
(1)请帮助小张将下列藏品匹配到其相应的故乡。(填写字母)
石摩基兄双头蛇 ⑥犍陀罗佛陀坐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文物的流失
罗塞塔石碑(见下图)最早于1799年由法军在埃及罗塞塔发现。1802年,被英国人抢夺并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中。
(2)罗塞塔石碑见证了 (单选)()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的进行 C.文明交流交融 D.欧洲的殖民掠夺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小张还发现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高达164万件,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地方。其中,有几件文物尤为引发小张的关注。
(3)康侯簋中24字铭文“王来伐商邑,延令康侯于卫,司徒疑,作厥考尊彝。”是研究西周 的重要
实物史料.(双选)()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4)包括青铜双羊尊在内的众多圆明园珍宝流失海外,主要与近代哪场侵略战争有关 (单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此外,小张还发现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多达两万三千件,其中很多是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段入藏的。
(5)对以上现象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单选)()
A.政局动荡和日本侵华加剧中国文物流失 B.英国政府对世界各地文物保护高度重视
C.英法联军利用侵略对中国文物大肆掠夺 D.文物成为中英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三)文物的回归
小张搜集了近些年来我国部分流失文物的回归资料:①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将虎首拍下。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斥资6910万港币,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④2018年3月,圆明园青铜虎蓥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蓥返还。12月,青铜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6)据小张搜集的资料,概括推动我国流失文物回归的主要因素。
3.文史记载中的周瑜形象
(三国吴军事将领)周瑜的形象在历史记录与文学创作中有一定的差异。
材料一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缺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陈寿 (233~297年):《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
材料二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 (1037~1101年):《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三 一举灰飞赤壁船,托名助汉岂私权。如何不放蛟龙雨,欲断刘家一脉传。
——徐钧:《周瑜》
注:徐钧,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 (1265~1274年)末前后在世
材料四 (毛宗岗点评:)惟鲁肃之见与孔明 (诸葛亮)合,而周瑜之见独与鲁肃殊:肃方引孔明以相助,而瑜则欲杀孔明;肃方引玄德 (刘备)以相助,而瑜又欲杀玄德。是瑜不及鲁肃远矣。虽然,肃知玄德与孔明之为人杰,故欲得之以为援;周瑜亦知玄德、孔明为人杰,故必欲杀之以绝患。天下非人杰不能
知人杰。呜呼,瑜亦人杰矣哉!
————《三国演义》“毛评本”
注:罗贯中 (约1330~1400年)的《三国演义》最流行的版本,是清初毛宗岗 (1632~1709)父子评点的《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即“毛评本”。
(1)在《三国志》中,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2)苏轼、陈寿与毛宗岗笔下的周瑜形象有何异同
(3)从思想发展史看,宋元时期周瑜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历史记录与文学创作差异的认识
4.徐继畲与《瀛寰志略》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材料一 在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对地球大陆的认识,他不相信欧、亚、美、非、澳五大洲的分布,仍然坚持佛教中东神胜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庐洲 (四大部洲)的说法,而且认为美洲就是西牛货洲等。而徐书在介绍世界时则明确说:大地之土,环北冰海而生。披离下垂如肺叶,凹凸参差不一,起形泰西人分为四土。曰亚细亚,曰欧罗巴,曰阿非利加。此三土相连,别一土曰亚墨利加,在地球之西半。
————严冰等:《从<瀛寰志略>看徐继畲的西洋观》
材料二 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贸为本计。关有税而田无赋,航海贸迁,不辞险远,四海之内,遍设埔头,固因其善于操舟,亦因其国计全在于此,不得不尽心力而为之也。
————徐继畲:《瀛寰志略》
材料三 (华盛顿)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寰志略》
(1)《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的写作有什么共同的背景与目的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瀛寰志略》突破了哪些传统认识
(3)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徐继畲的西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