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球的自转 同步训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球的自转 同步训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30 07: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地球的自转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是(  )
A. 潮涨潮落 B. 昼夜现象
C.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 昼夜长短的变化
2.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同的特点是(  )
A. 方向相同 B. 产生的现象相同
C. 周期相同 D. 围绕的中心相通
3.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4.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面撒满阳光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的黑夜,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地球公转 B. 地壳运动 C. 地球自转 D. 纬度差异
5.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 昼夜交替 B. 二十四节气产生
C. 昼夜长短变化 D. 极昼和极夜
6.当中国正处于白天的时候,加拿大则在黑夜,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D. 地球是个正球体
7.关于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B. 随着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各地的昼夜更替
C. 北京的天还没亮呢
D. 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8.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  )
A. 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B. 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 地球倾斜进行公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A. 1天 B. 1周 C. 1个月 D. 1年
10.假设地球不自转,带来的影响是(  )
A. 地球上将不再有昼夜之分
B. 全球各地将处于黑夜之中
C. 地球上各地的时间将相同
D. 地球上将不再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
11.A、B两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对图中A、B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图表示北半球 B. B图表示南半球
C. 图中最大圈纬度为0度 D. ①点的经度是90°E
12.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 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度
C. 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 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_____的旋转运动,方向是_____。在图一的①②③三图中,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_____,为_____时针旋转。
(2)在图二的A、B、C三点中,刚好日出的是_____点,位于深夜的是_____点。
(3)图二中,太阳直射在_____上,此时北极圈内有_____现象。
14.地球自转的周期为_____,地球的公转产生了_____现象.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学生计划探究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在A1和A2点进行“海拔高低对气温的影响”的实验,在B1和B2点进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的实验。图1为学生的工具包。图2为实验当天该学生绘制的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轨迹。
(1)在工具包中,选择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的三个工具。
(2)观测当日,日出于 _____(方位),日落于 _____(方位)。
(3)在“海拔高低对气温的影响”的实验中,学生测得18.2℃和16.1℃两个数值。推测A1点对应的数值,并分析A1和A2点的气温值存在差异的原因。
(4)学生测得B2点气温高于B1点气温,简析两点气温值存在差异的原因。
(5)列举还可能会干扰实验测量点气温的自然因素。
试卷答案
1.C
2.A
3.A
4.C
5.A
6.A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据此解答此题。
解:当中国正处于白天的时候,加拿大则在黑夜,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时间差异。
故选:A。
7.B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图中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随着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各地的昼夜更替;图中所示北京位于昼半球;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等于黑夜范围。
故选:B。
8.C
9.A
【解析】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选:A。
10.D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地球本身是个不发光的球体,它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因此即使地球停止自转,也始终有一面是昼半球,一面是夜半球,对地球而言是有昼夜之分的,只是对同一地点来说短时间内不存在昼夜之分,故AB不符合题意;
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因此地球上各地的时间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将不再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由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读图可知,A图表示北半球、B图表示南半球,最大圈纬度为赤道,根据自转方向可知,①点的经度是90°W。
故选:D。
12.D
13.(1)地轴;(2)自西向东;(3)③;(4)顺;(5)B;(6)A;(7)北回归线;(8)极昼;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刻早于西边。
解:(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在图一的①②③三图中,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③,为顺时针旋转。
(2)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到的一半是白昼,未被照到的一半是黑夜。读图二,A、B、C三点中,B点位于晨线上,所以B点刚好看到日出;A点位于夜半球,所以位于深夜。
(3)读图二可知,北极圈以北出现了极昼现象,可推知此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6月21日前后。
故答案为:(1)地轴;自西向东;③;顺;
(2)B;A;
(3)北回归线;极昼。
14.(1)一天(24小时);(2)四季更替;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时间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
解: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
故答案为:一天;四季更替.
15.(1)东南;(2)西南;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1)由材料探究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可知,要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地图、温度计、北斗定位设备等工具。
(2)据图2可知,观测当日,日出于东南方向,日落于西南方向。
(3)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盛高而降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读图可知,A1点海拔高,对应的数值应为16.1℃;A2点海拔低,气温高。
(4)读图结合当天该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轨迹可知,B2位于山体的南面(阳坡),B1位于山体背面(阴坡),当日太阳主要长时间照射山体的南面,B2所在的南面为阳坡,气温较高;而B1点位于北面,是阴坡,气温较低。
(5)由图可知,该实验为测量气温的试验,在测量过程中,可能有云层遮蔽、树荫遮蔽、风速等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
(1)地图、温度计、北斗定位设备;
(2)东南;西南;
(3)A1点的数值应为16.1℃:A1点海拔高,气温低,A2点海拔低,气温高;
(4)当日太阳主要长时间照射山体的南面,B2所在的南面为阳坡,气温较高;而B1点位于北面,是阴坡,气温较低;
(5)云层遮蔽、树荫遮蔽、风速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