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训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训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30 07: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地形图的判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我国陆地最低处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湖底低于海平面约154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 8689米 B. 9002米 C. 8694米 D. 8996米
2.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够准确反映某地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对当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读地形剖面图,图中乙地海拔为(  )
A. 500米 B. 1000米 C. 1500米 D. 2000米
3.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流流入湖泊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如图ABCD地形部位表述正确的是(  )
A. 山脊、山峰、山谷、盆地
B. 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C. 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D. 山脊、盆地、山谷、山峰
5.如图图中可能出现河流的是(  )
A. B.
C. D.
6.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海拔50米
B. 丙地的海拔200米
C. 丙地绝对高度150米
D. 甲、乙的相对高度100米
7.下列的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点P分别表示(  )
A.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
B. 鞍部、山顶、山脊、山谷
C. 山谷、鞍部、山顶、山脊
D. 山顶、山谷、山脊、鞍部
8.如图为某乡镇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乡镇甲所处的地形类型是盆地
B. 图中等高距为400米
C. 如果下一场暴雨,C、D、E三处可能形成临时河流的是D和E
D. A、B两处更合适修建水库大坝的是B
9.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LG线由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峰、陡崖、盆地
B. 图中地势西低东高
C. 沿LG线地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度不大于600米
D. 地势最高点在1000米到1100米之间
10.“乌鲁木齐大西门的海拔高度是900米”,表示(  )
A. 大西门比海平面高900米
B. 大西门比医学院高900米
C. 大西门距离海洋900米
D. 大西门的面积900米
11.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判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时得出以下结论,请你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图中①、②、③处都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B. 村庄甲位于水电站乙的东北方向
C. B处、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为鞍部、陡崖
D. 村庄甲及附近地区若有大片农田,最有可能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12.四位同学学习完“地形图的判读”后,整理了笔记,其中有一位同学整理有误,他是(  )
A. 甲: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一般表示平原地形
B. 乙: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海拔
C. 丙:地形剖面图是以地形鸟瞰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D. 丁: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表示的盆地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海拔为_____米,乙地的海拔为_____米,甲、乙的相对高度为_____米.
(2)判断:同一时刻,甲、乙、丙三地,气温最高的是_____地,原因是_____.
(3)乙、丁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___,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因素是_____因素,原因是_____.
1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_____千米。
(2)图中甲村位于乙村的 _____方向。
(3)图中可能出现瀑布景观的是 _____(字母)处。
(4)C、E两条登山路线,坡度较陡的是 _____,因为此处等高线比较 _____(密集/稀疏)。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位地理工作者在我国某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1为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图2为该地理工作者野外考察当日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1)考察当日,北半球的节气是 _____,该日当地正午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达到一年中最 _____。
(2)测得甲村平均海拔约为350米,气温约为30℃。仅考虑地形的影响,此时山峰b处的气温约为 _____℃。
(3)在虚线a处考察时,所经过的地形部位是 _____。
(4)沿AB段河流步行考察,该段河流图上距离约为1.5厘米,则实地步行约 _____千米,在沿河行走的过程中,发现该段河流的流向为自 _____。
(5)乙村计划从该河流引水,设计了①和②两条引水路线,其中能实现自流引水的路线是 _____。
试卷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因此A、C所示为山脊,B、D所示为山谷;山谷部位是孕育河流的地方,所以排除A、C;水是由高出流向低处,B图是从湖泊外流,D图是流入湖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A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叫等高距,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
解:从图上来看,甲地地势中部低、四周高,该地是盆地地形;图中的等高距是200米;CDE三地中C地处于山谷,该地遇到降雨会出现河流;AB两地中都适合修建水库大坝,只不过在AB两地修建大坝,水库容量大小不同。
故选:A。
9.【答案】A
10.【答案】A
【解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乌鲁木齐大西门的海拔高度是900米”,表示大西门比海平面高900米。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解:读图可知,A、图中①、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能形成河流,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能形成河流,故A不正确;
B、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可知,村庄甲位于水电站乙的东北方向,故B正确;
C、图中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C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故C正确;
D、图中甲处位于低纬度,属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并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因此最有可能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故D正确。
故选:A。
12.【答案】C
13.【答案】(1)3000;(2)2000;(3)1000;(4)丙;(5)丙地海拔最低;(6)乙地;(7)地形;(8)乙地位于迎风坡;
【解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1)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因此从图中看出,甲地的海拔为 3000米,乙地的海拔为2000米,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2)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同一时刻,甲、乙、丙三地,由于丙地的海拔最低,其气温最高;
(3)受地形因素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图中看出,乙、丁两地中,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故答案为:(1)3000;2000;1000;(2)丙;丙地海拔最低;(3)乙地;地形;乙地位于迎风坡.
14.【答案】(1)1;(2)西南;(3)B;(4)E;(5)密集;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读图分析可知: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根据指向标,图中甲村位于乙村的西南方向。
(3)图中可能出现瀑布景观的是B处,该地处于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4)C、E两条登山路线,坡度较陡的是E,因为此处等高线比较密集。
故答案为:(1)1;(2)西南;(3)B;(4)E;密集。
15.【答案】(1)夏至;(2)短;(3)25.8;(4)山谷;(5)3;(6)西北向东南;(7)①;
【解析】(1)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故该俯视图为北半球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考察地”是在我国某地区,我国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昼长夜短,且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所以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山峰b处的海拔为1050米,甲村平均海拔约为350米,两处相对高度为1050-350=700米。计算b处气温,30-700÷100×0.6=25.8℃。
(3)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应为山谷。
(4)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2千米,故该段河流图上距离约为1.5厘米,则实地步行约1.5×2=3千米;图中无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并结合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可知,该段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自流引水的路线需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①可以实现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但②从河流引水是从海拔低处流向海拔高处,不能实现自流引水。
故答案为:(1)夏至;短;(2)25.8;(3)山谷;(4)3;西北向东南;(5)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