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表层的人文环境要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 基督教、犹太教、佛教
C. 犹太教、印度教、佛教
D. 基督教、天主教、佛教
2.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的宗教是( )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誉为“黑种人的故乡”,是因为人种主要是( )
A. 白种人 B. 黄种人 C. 黑种人
4.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为了更好的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
A.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 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
D. 英国参加2022年冬奥会的运动员最多
5.非洲典型的民居是( )
A. 红砖白瓦 B. 茅草房 C. 楼房 D. 雪屋
6.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农村人多地少到城里打工
B. 农村环境比城市更加恶化导致人口迁出
C. 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D. 城市教育事业发达吸引农村人口
7.旅途中,偶遇一群外国游客,他们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这群外国游客所属人种及其主要分布( )
A. 黑种人、欧洲 B. 黑种人、非洲中南部
C. 黄种人、亚洲西部 D. 白种人、亚洲东部
8.19世纪末,石家庄的前身还只是一个小村庄,村民只有500多人,随着石太铁路、石德铁路、京广铁路的修建,石家庄逐渐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成为河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读“石家庄城市演变图”,完成题目。
石家庄发展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聚落性质 B. 聚落规模 C. 聚落职能 D. 聚落名称
9.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中带有“桥”字,如南京的东善桥、浙江乐清的虹桥镇等,与桥有直接关系的地理因素是( )
A. 矿产 B. 河流 C. 森林 D. 土壤
10.下列问题是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是( )
A. 住房拥挤 B. 交通堵塞
C. 劳动力短缺 D. 就业困难
11.猴年春节期间,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 )
A. 城市化速度加快 B. 乡村交通条件改善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12.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 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
C. 非洲北部的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D.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13.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大洲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B大洲的人口分布稠密区为_____;
(2)C大洲南部以_____人种为主,F、D大洲以_____人种为主,居民多信仰_____教;
(3)E大洲东部多是_____人种,此地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E大洲西部以_____人种为主,多信仰_____教,多使用_____语.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索马里海域附近多年来海盗猖獗,过往商船深受其害。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从某军港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如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
(1)索马里位于 _____洲的东部,该大洲南部的人种主要是 _____人种。
(2)图中①为 _____运河,沟通了 _____海和地中海。
(3)我国海军护航编队首先经过 _____洋,后穿越②马六甲海峡,最终到达③_____洋。
15.【地理实践】
实践名称: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实践资料:
资料一:活动背景,我市某校初一学生利用暑假组织“探究聚落”的实践活动。
资料二:阅读示意图,实践活动区域示意图。
实践思考:
(1)说出图示区域的聚落类型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村庄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甲、乙、丙、丁四村需要搬迁合并,请说出最佳位置,并分析此位置的优势。
试卷答案
1.【答案】A
【解析】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解: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故A正确。
故选:A。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解: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撒哈拉以南非洲90%以上是黑种人,是世界“黑种人的故乡”。
故选: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B
【解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观察一个地方的民居特点,也可以分析出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形成了河渠如网、水田成片的江南水乡风貌,人们喜欢临水而居,建有很多桥,因此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中带有“桥”字。
故选:B。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B
【解析】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
解:亚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A错误;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发源于南亚,B正确;
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C错误;
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D错误。
故选:B。
13.【答案】(1)英语;(2)东部;(3)黑色;(4)白色;(5)基督;(6)黄色;(7)汉语;(8)白色;(9)伊斯兰;(10)阿拉伯;
【解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解:(1)A大洲即北美洲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是英语,B大洲即南美洲的人口分布稠密区为东部;
(2)C大洲即非洲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F、D大洲即欧洲和大洋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3)E大洲即亚洲东部多是黄色人种,此地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该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亚洲西部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多使用阿拉伯语,有丰富分石油资源.
故答案为:(1)英语;东部;(2)黑色;白色;基督;(3)黄色;汉语;白色;伊斯兰;阿拉伯.
14.【答案】(1)非;(2)黑色;(3)苏伊士;(4)红;(5)太平;(6)印度;
【解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非洲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种。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1)索马里位于非洲的东部,该大洲南部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2)图中①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3)我国海军护航编队首先经过太平洋,后穿越②马六甲海峡,最终到达③印度洋。
故答案为:
(1)非;黑色;(2)苏伊士;红;(3)太平;印度。
15.【解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1)图示区域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有大片的农田和森林,因此,聚落类型是乡村。
(2)读图可知,图中村庄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故其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
(3)在甲、乙、丙、丁四村中,最佳搬迁合并位置是乙村。乙村的优势在于其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能够为搬迁后的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同时,乙村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且水源充足,有利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此外,乙村交通便利,地形平坦,也有利于搬迁后的建设和发展。
故答案为:(1)乡村;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或有大片的农田和森林);
(2)沿河流分布;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3)乙村;乙村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