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29 22: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下列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变化前,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B.变化中,观察物质的形态、外观、出现的现象和能量变化等
C.变化后,只观察物质的形态、外观即可,不用记录
D.变化前后,要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得失
2.点燃蜡烛时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熔化的蜡油顺着蜡烛流下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罩在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
3.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中,小刚同学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通过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实验二中,小红同学用燃着的火柴接近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    性。
1.(创新实验)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2.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
(4)小组同学又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填字母)。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3.(科学探究与实践)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气。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验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2.C
3.(1)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2)可燃
能力提升
1.C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首先受热熔化成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U形管内附着大量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故B正确;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烟,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雾,蜡烛熄灭时形成的石蜡蒸气会凝结成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烟,所以吹灭蜡烛时白烟的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方便观察到U形管内有水雾,故D正确。
2.(1)小 (2)a 外 (3)水雾 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4)C
解析:(4)A项,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做法合适;B项,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做法合适;C项,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做法不合适;D项,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做法合适。
3.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看是否有水珠冷凝 将白烟点燃看其燃烧情况(或将“白烟”冷凝后看是否得到石蜡)
解析: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所以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观察是否有水珠冷凝进行判断;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气,蜡烛蒸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将白烟点燃看其燃烧情况,或将“白烟”冷凝后看是否得到石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