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9 21: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2025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7周年纪念日,学校举办“感受伟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追求共产主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shǐ zhì bù yú)、视死如归,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节。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与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宿营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 甲 (危难 危险)之中。展览中,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一件件不朽的狱中文稿,映照出一个个 乙 (新鲜 鲜活)的生命、一群群(nìng sǐ bù qū)的共产党人身影。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的坚实路基。那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生命赞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城。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hǐ zhì bù yú)     
②(nìng sǐ bù qū)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宿营(sù)   沉甸甸(diàn)
B.宿营(xiù) 沉甸甸(diàn)
C.宿营(sù) 沉甸甸(diān)
D.宿营(xiù) 沉甸甸(diān)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有同学读到“铮铮铁骨”时,思考“铮铮”的意思。依据“铮”的字形,他想到“铮”的意思可能与部首“钅”有关。结合语境推测,“铮铮”的意思应该是    (①形容坚贞、刚强 ②庸庸碌碌 ③常形容撞击声)。(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
(5)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革命文化)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周恩来不仅自己经常阅读《共产党宣言》,还不忘利用各种机会对外推荐它。     ;
    ;    ;    。
①延安整风时,周恩来再次认真阅读校正版的《共产党宣言》,还工整地在封面写下个人姓名和阅读时间、阅读地点等信息
②全面抗战时期,周恩来依然没有放下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宣传,他还在做统一战线工作时,创造性地将《共产党宣言》送给各界人士,推荐他们阅读了解
③长征期间,周恩来把《共产党宣言》放在随身携带的皮包中
④在黄埔军校任职期间、北伐战争中、土地革命中,周恩来都积极地在他所领导的军校学生、革命队伍、党员干部等群体中宣传《共产党宣言》
A.③①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周总理,你在哪里(节选)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3.诗中“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中的“足迹”既指总理的    ,又指总理的    。
4.诗中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 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一月的哀思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 瑛
敬爱的周总理,/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献给你。
呵,汽车,扎起白花,/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呵,/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但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1.请概括诗歌选段的主要内容。
※2.请赏析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3.画线句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4.诗中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5.(革命文化)班级决定开展“走近周恩来”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右边的书法作品是1917年周恩来赴日本留学之际写给同学的临别赠言。请你把作品内容准确、工整地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2)请你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两句话,使之与画波浪线部分构成对偶。
  “泪水洗面万巷空,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情景已经定格成难忘的历史瞬间。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忘不了周总理那殷殷赤子心,甘为国家鞠躬尽瘁;忘不了周总理那        ,        。家喻户晓的爱民故事,在记忆的河床上沉淀出真挚的情愫;那光芒闪耀的信仰足迹,又怎能不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3)班级准备出一期与周总理相关的板报,你认为以下资料放入“追思缅怀”和“光辉一生”中的哪个栏目比较合适 说说理由。
对点练习:见“课后提升”2题。
常见题型:(1)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说说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方法指津:解答词语表达效果类的问题,应从该词语的本义出发,体会其在诗句中的含义;并展开联想,描述整个诗句的景象。还应考虑该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一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的景象,渲染了……气氛,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1)①矢志不渝 ②宁死不屈
(2)A 解析:“宿营”中“宿”的正确读音是“sù”,“沉甸甸”中“甸”的正确读音是“diàn”。故选A。
(3)甲:危难 乙:鲜活
(4)①
(5)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实路基。
2.C 解析:按照“黄埔军校任职期间、北伐战争中、土地革命中”“长征期间”“全面抗战时期”“延安整风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排序为:④③②①。故选C。
3.行踪 功业
4.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课后提升
1.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2.加点字词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3.画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烘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而悲痛的心情,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4.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该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车队缓慢行进”比作“河流缓慢流动”,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又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咏叹,深切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而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哀思绵绵。
5.(1)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2)示例:拳拳爱国情 愿为民族负重前行
(3)示例:我认为放入“光辉一生”栏目比较合适。理由:资料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了周总理不断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