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和《百年孤独》。
2. 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
3. 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反映生活的方法和美感,并结合现实生活中文学现象进行分析。
课堂导入
历史的发展总是夹带着科学与魔幻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当一个闭塞的小村庄被卷进世界文明的浪潮,被迫前行时,又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跟着马尔克斯一起,走近那个如梦似幻的小村庄——“马孔多”,一同探究一下魔幻现实主义的美感。
背景介绍
了解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 - 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背景介绍
了解作品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百年孤独》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了解作品
题目解说
《百年孤独》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在布恩迪亚七代人的家族发展史中,该家族虽然人数众多,彼此关联,但是人人自闭,冷漠地面对世界。因为彼此的心灵不通,只能守着孤独。
背景介绍
了解背景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长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集中表现出来。书中将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背景介绍
了解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它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此流派影响。
前情回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
他想寻找通过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临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初读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脉络:
明确:
序幕(第1 -2段):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开端(第3 - 6段):丽贝卡到来。
发展(第7段):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家里人帮助她改掉恶习的经过。
高潮(第8- 12段):“失眠症”袭来,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向整个村子。
结局(第13 - 14段):应对“失眠症”的措施及影响。
字词检测
鹦(yīng)鹉(wǔ) 广袤(mào) 锤(chuí)炼
搁(gē)置 敞(chǎng)开 逾(yú)越 魁(kuí)伟 怪癖(pì) 跋(bá)涉 蹉(cuo)跎(tuó) 发髻(jì) 汗渍(zì) 手腕(wàn) 愧(kuì)疚(jiù) 遏(è)制
狡黠(xiá) 橘(jú)汁 牛犊(dú) 污秽(huì) 滑稽(jī) 玷(diān)污 杜撰(zhuàn) 吮(shǔn)咂(zā) 砧(zhēn)子
初读课文
序幕:
(第1-2段):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开端:
(第3-6段):丽贝卡到来。
发展:
(第7段):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家里人帮助她改掉恶习的经过。
高潮:
(第8-12段):“失眠症”袭来,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向整个村子。
结局:
(第13-14段):应对“失眠症”的措施及影响。
初读课文
思考:2.文章开头部分对马孔多的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马孔多的变化在于开通了与外界联系的商道,这使得外面的人能进来。这为后文丽贝卡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思考1.课文开篇写“马孔多变了样”,马孔多变成了什么样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马孔多的变化:
①乌尔苏拉带来的新居民,使这座昔日僻静的小村落有了手工作坊,开通了商铺,建立了与外界的联系,变成了繁华的城镇,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②群鸟被音乐钟取代,巴旦杏代替了金合欢;
③丽贝卡的到来楚马孔多小镇上的居民患上了集体失眠症。
(2)作用:
①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②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
观点二:没有治好。丽贝卡吃土的怪癖实际是她内心孤独的反映,尽管在乌尔苏拉的努力下,她有了改变,但后来的失眠症再次证明,丽贝卡的内心依然是孤独的,尽管没有了吃土的怪癖,但又患上了失眠症。
思考:3.马孔多的变化给布恩迪亚一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明确:布恩迪亚暂时从幻想中解说出来,性于整治市镇,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乌尔苏狂忙子大有前途的强果小动物生意,一心扩展家业;奥雷里亚诺全天待在被遣弄的实验室里,完全凭自己的探索掌握了金银器工艺、河尔卡.类和阿玛兰妇跟在印第安女人后面,预国地不肯说卡斯带利亚张,而只说瓜希拉土语。
思考:4.文中乌尔苏拉一家为治好丽贝卡吃土的怪癖作出了很多努力,你认为最后丽贝卡的怪癖治好了吗?
观点一:治好了。乌尔苏拉在小锅里放入橘汁,兑上大黄让丽贝卡喝下,后来又用皮带抽打,最终丽贝卡显出康复的迹象,跟家人一起游戏,手头活计特干得出色,还能哼唱歌曲,这些都表明丽贝卡的怪癖治好了。
初读课文
明确:这是对马孔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根和传统的暗示,也是对那些忘记了民族历史和先辈牺牲精神的现代人的讽刺。
思考:4.课文最后对马孔多人患失眠症的描写,有何寓意?
明确:布恩迪亚一家患上了失眠症,并且这种失眠症传遍了全镇。显然,这段描述不是小说中的随意插曲,其间,包含着作者深刻的寓意,作者是要借助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告诫世人不要忘记民族的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摆脱孤独必须靠自救。要摆脱民族落后状况,只有靠自救,靠本民族主动地吸收外来的文明,而不能大开国门以外族文明的入侵来达到改良的目的。
所以,如何抵制外来“文明”的入侵,如何在正确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时而不丧失自我,靠自己的力量繁荣本民族的经济,摆脱孤独走向文明,是《百年孤独》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思考:5.课文结尾写道:“就这样,人们继续在捉摸不定的现实中生活,只是一旦标签文字的意义也被遗忘,这般靠词语暂时维系的现实终将一去不返。”这具有什么象征含义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
奥雷里亚诺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人物关系
马孔多的创立者
布恩迪亚妻子
梅尔基亚德斯
吉卜赛老人
布恩迪亚朋友
阿玛兰妲
丽贝卡
布恩迪亚长子
布恩迪亚次子
小女儿
养女
阿尔卡蒂奥
阿尔卡蒂奥之子
比西塔西翁
印第安姐姐
印加王后裔
卡塔乌雷
印第安弟弟
印加王后裔
合作交流,分析人物
1.从文中看,布恩迪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他是一个身材健壮、智慧过人、想象力丰富、极富号召力和超人的探索精神的男人。
①布恩迪亚做事情执着而有魄力。
他是村子里富于进取心、具有事业心的男人。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让马孔多成为幸福的村庄。
②布恩迪亚极有责任心。
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
③布恩迪亚易于接受新事物
“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是因为马孔多的新气象;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
2.本文塑造的乌尔苏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乌尔苏拉在《百年孤独》中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顽强、睿智、执着、独立,并不逊色于她的丈夫,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是整个家族的支撑者。
她不愿与现实生活妥协,在一次次历史关头担当重任,从不愿意也未曾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屈服。在旁人无法治愈丽贝卡的吃土症的困境中,乌尔苏拉采取“药物治疗加上皮带抽打”的手段,不但让丽贝卡在几个星期后显出康复的迹象,还让丽贝卡把她视为家庭成员中最亲近的人。在危害十足的失眠症面前,一开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失眠症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而乌尔苏拉“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用从母亲那里学过的对草药的认识,开展了草药治疗。她以全部的心力经营着整个家族。
合作交流,分析人物
她为孩子们的“孤独入骨”“守旧顽固”等怪癖感到痛心,她的身上有着一种维持家族生存下去的顽强毅力,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和母爱的伟大,表现出对布恩迪亚家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她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是远道而来的、孤独多病的远方表亲丽贝卡。
然而伟大的母爱在冷漠的现实、沉重的孤独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正当她哀叹自己命不好,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时,奥雷里亚诺眼神定定地望着她,令她感到一阵茫然”。这种生活使她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他们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往往写得晦涩难懂,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它之所以在拉美兴盛,首先是因为拉美有产生它的土壤;其次有它丰富的文学传统。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
回顾文本,鉴赏技巧
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回顾文本,鉴赏技巧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中的表现: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
①“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回顾文本,鉴赏技巧
②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未知未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③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马孔多居民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人们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马孔多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总结全文,探讨主旨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观点一
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
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点三
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人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明确:
①“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
②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造成“孤独” 的原因:
①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
②外国侵略者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③拉丁美洲精神文化上的陋绝封闭固执和美洲人孤独阴暗的心理。
主题归纳
本课节选的这部分写的是马孔多历史的一个抉择点——这个偏远、闭塞而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巨大冲击。作者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 拉丁美洲大陆的历史。
深层主题: 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外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拓展运用
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参考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将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具有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的小说(艺术)创作手法。
2.仔细揣摩下面文字的内容和句式,补写出空缺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孤独,虽无法准确定义,① 。19世纪,作家爱伦·坡在《人群中的人》中描述了现代人孤独的处境,主人公不断追逐人群却寻找不到安慰。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不痛快,想找人倾诉,翻开通讯录,② 。马尔克斯创作完《百年孤独》后这样解释:孤独是一种爱的能力的缺失。在人群中,只有带着爱意、打破坚壳、努力追逐的人,③ 。
【答案】 ①却是现代人进避不了的一种情绪(却是现代人的现实处境)
②猛然发现不知打给谁
③才能收获温暖(才能 够化解孤独)
作业布置
(一)阅读马尔克斯有关作品。
(二)完成本课《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