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故 乡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要字词。
2.理解文章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
3.分析把握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能把握文中的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能理解比较写法的作用。
2.品味语言,能理解本课深刻的主题。
【走进作家】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选自《呐喊》(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 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 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难点解析】
如何理解“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
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主旨解说】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特色鉴赏】
①对比手法运用准确,即人物形象对比、 环境的对比、感情的对比。② 富有哲理性的议论 ③景物描写折射作者的感情④ 浓重的抒彩。
【基础知识训练】
1.选择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恣睢(zì suī) 面颊(xiá) 带挈(qì)
白皙(xī)
B.耶酥(sū)
滑稽(jì)
桑梓(xīn)
腼(tiǎn)
C.绾发(wǎn) 鄙夷(bǐ)
抽噎(yē)
解元(jiè)
D.栈道(zhàn)
秕谷(bǐ)
瓦楞(lèng)
蓬隙(xì)
2.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寓所(住房) 易主(改换) 阴晦(昏暗)
B.无端(缘故) 恣睢(放纵) 鄙夷(轻视)
C.萧索(冷落) 谋食(谋求) 景况(情况)
D.熟识(熟悉) 心绪(心情) 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变好)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B.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C.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D.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 《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者是 ,原名 ,文章以 为线索。
5.分别用一句概括文中几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①闰土:
②杨二嫂:
③“我”
:
6.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创新能力应用】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第7~11题。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A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B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C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7.选段主要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8 .请将“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辛苦展转”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三个“辛苦”的含义。
A:辛苦:______________。 B:辛苦:______________。 C:辛苦: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文,分析加点词语“这地步”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这个词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0.选文中与“母亲和我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属于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中“新的生活”具体指什么样的生活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被人们赋予了多种含意。请结合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雪天,走进曹雪芹故居》,完成第12~18题
雪天,走进曹雪芹故居
到北京正值天空飘雪,我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曹雪芹故居时,雪似乎下得更大。草地上、树枝上已经积了一层,空气也冷了些,给人一股浓郁的寒气。我不知道恰遇这样天气,有一种怎样的预兆,总觉得有些不解。雪,紧骤地飘飘拂拂,枫树枝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仿佛是因为寒冷,抑或是寻不着食物,我并没有急于走进这位大作家的故居,而是顶着风雪在故居之外的草坪上徘徊。
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难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就是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作家的居所?我读过《列夫·托尔斯泰传》,似乎列夫的居所比雪芹的要宽敞雅致得多。我不相信雪芹住在这屋里,吃着稀粥,临了风雪,望着西山写下了《红楼梦》。这里太平淡了。从外观上看,像普通得寒伧的农家院子。这里固然可以在夏天夜晚听京城郊外的蛙鸣,看悬挂于西山东头的月亮,但毕竟是蹲在近乎荒野的境地观看的。有一股悲凉在空旷的野地飘逸,这种氛围成了雪芹审美的最终基调。因为《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那贯穿着大部分作品的林黛玉形象,一把一把的眼泪或许正是替雪芹抹的。
但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雪芹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住在这沉寂的郊外,听着村头冷雨,写了十载,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表达得并不完整,他的生命就在贫病交加的风雨中零落了,像枝头的一片枯叶悄悄地零落到了地上,回归了自然,被黄土淹没了,真可谓“一抔净土掩风流”啊!
这样伟大的作家,在叙述曲折的情节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怎么忘记了自己生活的曲折呢?为何忘却了自己的生命之舟已经渡到绝地呢?他为何不浪迹江湖,将自己的困苦时光改写之后,再坐在窗前写作呢?难道江湖的险恶让他生了怕的情绪?读完《红楼梦》,我发现我对雪芹的理解是何其苍白,因为情节中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字句是太多了。
白雪仍旧飘拂得起劲,已经染白了时间与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寒风从西边吹来,吹起了满地的雪花,我走进了雪芹故居。
一切都过于简单。
几根矮小的苦竹,叶子已经被雪压弯了,但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乎还有生命的精神,这是雪芹两百年前亲手所栽?不大的院子里什么也没有,像农家已经荒废的菜园。黑色的泥土已经被雪覆盖了,但从游人的足迹可以辨出本色。我想这是否是雪芹在此望月休憩的场所?二百年前的雪芹也许在此接待他的朋友们,说不定还有一番丝竹苦吟。看来,这是雪芹情思飞跃之地了。伟大常常诞生于平凡之所。
几间中国北方传统式的平房,盖着青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瓦。从窗棂和木门看,已经被风雨剥蚀得几近朽境了。不过,我认为这增添了故居的价值,因为历史之味更浓了。屋内只有一张北方式的床,几个空而发黑的木质箱子,除此,似乎就没有什么了。但物质的贫困并不等于精神贫困。刚才我站在门外时想,我应从故居里捡拾一个文物之外的东西,以此纪念我在风雪之中对雪芹的拜谒,并由此撩拨我写作的灵感。现在看来,并没有可以捡拾的东西了,何况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
远处的一枚枫叶被风吹到了院子里,仿佛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地上忧怨着。那是一枚已经完全干透了的叶子,黄中有些发黑,在白雪地上,更显出了生命被风干的痕迹,如同这屋里二百多年前的主人。
我倚着屋子的墙壁体味这经历世纪的建筑,也体味屋内残存的十八世纪之味。但房屋依旧,味已缥缈。
以前,我似乎在一本书上读过,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芹著书的地方叫什么斋。我要离开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找。白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屋子,但对于书屋的名字,我没有发现题在何处。这是否是被历史岁月淹没了,抑或雪芹根本就没有题什么书房之名。不管如何,我没有见着是有些遗憾的。
关于作家、诗人的故居我去过好几处。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至今还有那么一大片园林,树木茂盛,有森然之感。杜甫成都流寓之所,一再为后人改建,如今已是古木参天,翠竹婆娑,荷池环绕。杨升庵的桂湖,还是桂花飘香。就是朱熹的居所,也还屋宇宽敞,风雨如故。可雪芹之所,显得平淡有余了。
这些人大概都比雪芹要富余得多,可以在生前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居所设计好形象。而雪芹却凄苦得多,死后靠朋友出资安葬,哪里还能为后来的时光留下宽敞的寓所,供后人休闲呢?
雪芹的晚年只能走进了
易安居士的词境了:……冷冷清清,凄凑惨惨戚戚。
我走出雪芹故居,穿过草坪,穿过树丛,让背影在风雪之中消失。而故居的形象似乎在我的意念之中已被大雪覆盖。
12.文章在开头、中间、结尾有三处集中的雪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3.曹雪芹的故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4.文章开头说“我走向曹雪芹的故居”,而在第二段又说“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这是为什么呢?
15.作者是如何评价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6.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叙述手法,在点的描写上有一处作者集中刻画了一枚枫叶,这一描写与曹雪芹有什么关系?
17.文章对比描写名人的故居有什么作用?
18.文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如“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等等,试任选一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C (A中的“面颊”应读 “ji
( http: / / www.21cnjy.com )á”,“带挈”应为 “qiè” B中的“滑稽”应读 “jī” D中的栈道应读“zhàn”) 2. A (“寓”应是“居住”而不是“住房”) 3.
A4.(《呐喊》,小说,鲁迅,周树人,“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5.①闰土:是一位勤劳朴素、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典型。②杨二嫂:是一位自私刻薄、泼悍、放肆而又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③“我”
:是一位进步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6.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
( http: / / www.21cnjy.com )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意近即可)
7.追求新生活,要为新的生活去奋斗 8.
( http: / / www.21cnjy.com )A:辛苦展转 奔波、劳碌;B:辛苦麻木 辛勤、劳苦;C:辛苦恣睢 挖空心思、残害人民.9.“这地步”指代“我”与闰土的关系,不仅失去了儿时的亲密友情,而且两个人彼此不能够了解、相通。在闰土的意识中,儿时的友伴已成了老爷和奴仆的关系。“这地步”正是“我”的一种极大的感慨,因为这感慨,“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看到了农民命运的悲惨,生活的极度穷困,看到了封建势力对像闰土一般的农民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双重摧残。10.“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社会环境 交代了时代背景,交代了闰土变化的原因正是社会多方面残酷的剥削和压榨。11.“新的生活”要结合全文来理解含义。指没有剥削压迫,平等自由,充满幸福和希望的生活。12.三处雪景描写既扣住题目,又相互照应,同时侧面渲染了曹雪芹故居的寒酸和他当时生活的凄惨。13.“这里太平淡了”、“一切都过于简单”。但就是在这简单与平淡之中却自有其伟大与深刻。14.点明了作者的惊诧,也吸引起读者的注意。暗示现实中的故居与想像中的故居差别太大。15.《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词句太多了,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物质的贫困造就了精神的富有,曹雪芹于困顿之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生平经历过于简单,但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16.这枚枫叶与曹雪芹一样,都于飘零之中感受着同样的凄苦而忧怨,任生命渐渐枯萎。17.通过与其他名人故居的对比,更突出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凄苦与悲惨。18.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一句。作者想要说的是:通过故居的悲凉空旷,我们感受到了曹雪芹晚年的贫病交加凄风苦雨的现实心境,而在这现实之中作者又驰骋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诉说自己的心愿。现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思想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任意发挥。19.(1)答传统报刊阅读率逐年下降,数字媒介阅读率增长迅猛(逐年上升)。(2)答:主要原因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网络及电子产品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