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与艺术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学习本文议论中夹有说明的表达方式。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学习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培养严谨的学风。
【学习重点】
1.理解文中举例论证及作用。
2.能读懂文章,概括出课文大意,理清思路。
【学习难点】
1.能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2.能理解作者关于科学与艺术有相同之处的观点/
【走进作家】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
【写作背景】
2004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难点解析】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此句话的意思是阐明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性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因此,它们的共同基层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谓“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时空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的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主旨解说】
文章围绕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开评述,意在告诉人们二者不是完全隔离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即都需要人的创造力)和供同行追求的目标(即真理的普遍性)。
【特色鉴赏】
摆事实,讲道理,高层建瓴,分析精辟。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9自然段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第10自然段举例论证第9自然段的观点,然后举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了“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变现形式也月多样化。
【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苏轼( ) 婵娟( )
关键( ) 辐射( )
2.填空
⑴ 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⑵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就越______________,艺术就越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科学家而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认为的,并属于人来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
⑷ 文学(文体)常识,李政道,美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奖学者,《科学与艺术》选自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
B.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C.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气候异常,我市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我们必须提前进行部署和研究。
B.穿紫河两岸高楼崛起,流水清澈,绿树成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三考”期间,市政府将继续采取禁噪措施,确保广大考生能静心迎考。
D.太阳山盘古雕像已获得了吉尼斯纪录——“最多原生石垒砌的盘古坐像”。
5.请你简要说说,科学和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上是一致的?
答:
6.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答:
【创新能力应用】
阅读《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完成第7~11题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幼i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 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 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i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7.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
8.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答:
9.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10.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1.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答:
【三新精英园】
根据要求完成12~14题。
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日,湖北省“为万名留守儿童圆梦”活动之“温暖之旅”启程。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2.某小组准备设计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在留守儿童中展开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答: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述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材料一:李阿姨是个热心人。每逢周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总会把社区的几个留守儿童邀请到家里,让他们和儿子一起写作业,看电视,包饺子。风和日丽的时候,李阿姨还带着他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去江滩放风筝。孩子们感受到李阿姨浓浓的亲情,亲切地称她为“李妈妈”。
材料二:本学期,某学校专门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如何缓解考试压力,如何与人交往,留守儿童如何保持健康心态等方面。
材料三:为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某社区新近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每天晚上7点到9点,社区20多个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张帆和刘芳的带领下,下象棋,打兵乓球,画画,跳舞……
答:
14.远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担心小辉的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后不要外出。 小辉觉得生活很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很想去参加。于是,他给爸爸打电话说:“ 。”爸爸说:“好的,你去吧!”
答:
参考答案
1.略
2.⑴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⑵广泛优秀 ⑶但 ⑷物理学家 诺贝尔 《散文》
3.
D
4.
(C)
5.合理成文即可
6.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所谓的“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的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的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意近即可)
7.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8.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9.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意思对即可)
10.答: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意思对即可)
11.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意思对即可)
12.答:你通常用什么方式与爸爸妈妈联系?
13.答:我们可以从亲情温暖、心理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14示例:爸爸,我总呆在家里感觉有点单调,听说我们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很想去参加。我一定会注意安全的,您觉得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