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4课《与妻书》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4课《与妻书》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7 17:5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与妻书
【学习目标】
1.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结合重点语句,领会文中表达的真挚的情感,体会语言的情感魅力,
3.学习本文表现出的高尚的革命情操。
【学习重点】
1.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结合重点语句,领会文中表达的真挚的情感,体会语言的情感魅力,
【学习难点】
1.结合重点语句,领会文中表达的真挚的情感,体会语言的情感魅力。
2.学习本文表现出的高尚的革命情操。
【走进作家】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4月17日参加广州起义,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难点解析】
1.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在抒发对妻子的爱的过程中阐述革命的道理的?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叙,议论。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信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生人作死别”的显豁,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如写到中国事势之时,抒发的则是对国家黯弱腐败愤慨之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强情的感染力量。如忆双栖生活时,“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何其惬意!而今却生离死别,怎不声泪俱下!或通过描绘形象来抒情,使情具象化。读罢全信,我们似乎见到了一个既忠于爱情,但又能舍小家为大家,“为天下谋永福”,视死如归的英雄汉,也见到了一位感情笃厚,知书识理的妇女;或结议论来抒情,寓情于理,情理相生,使说理充满了感彩,全信充溢着浩然正气,虽为生离死别的绝笔,却又是声讨反动势力的檄文,也是振聋发聩,给人以力量的正气歌
【主旨解说】
这封遗书表达了林觉民烈士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深刻地阐述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理,表达了烈士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献身精神。
【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靠近。)
(二)一词多义
【竟】
A动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
磁县观众太后,故不能竟也(追究)
轻舟竟川(从头到尾)
B副词
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
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
【身】:
A名词
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
且以汝有身也(指怀孕)
B代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
身是张翼德也(我)
C副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
(三)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偶: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尊敬,第一个“幼”:疼爱)
B名词用作状语
汝泣告我(泣: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像分瓜一样)
C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经书而隔笔(竟: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尽:使………尽)
D形容词用作动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完善)
E形容词移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以…….为乐)
(四)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五)句式解析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文本链接】
励志天下,名人名言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基础知识训练】
1.注音
晤( ) 彀( )肖( ) 旁( )婉( ) 禁(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 ②腥云
③婉 ④切切
⑤第 ⑥抑
⑦破镜 ⑧率性
⑨的的 ⑩独善其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②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4.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之一。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 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5林觉民,字 ,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又号 。福建人。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 ,写过 、 等论文和小说 ,翻译了 。
6.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⑵“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7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创新能力应用】
(一)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第8~12题。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2分)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9.“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
10.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11.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2.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
(二)阅读《周处》,完成第13~17题。
周处
刘义庆
周处少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3.给加点字注音。
有蛟(
) 三横(
)
朝闻(
)
更相庆(
)
14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或说处杀虎斩蛟( ) (2)始知为人情所患( )
(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4)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16.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7.假如你周围有周处这样的同学,你如何劝说他改过自新?(不少于50个字)
【三新精英园】
18.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年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按要求完成①②题。
①有位同学为纪念活动写了一幅对联,请把下联所缺词语补充完整。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传四海
②有同学不喜欢过端午、中秋节,而热衷于过圣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节等西方节日,为此,班级专门召开一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2—3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揭示主旨的开场白。
19.阅读下面一则短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25字以内)。
为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日前,省教育厅召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动员大会,要求全省70万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活动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通过说课、讲课展示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此外,教师们要全员定期家访,覆盖全部学生家庭,主要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参考答案:
1.略
2.①如见面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带血腥的云。③婉转,温和而曲折。④形容声音很细。⑤但,但是。表示转折。⑥还是,或者。表示选择。⑦比喻夫妇分离。⑧顺着本性(去做)。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⑨真实,确实⑩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这里指只顾自己好。3. ①但是以今天的形势来看。②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我在呀。 4.《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起义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黄花岗”的“岗”不要写成“冈”。
5.一、意洞 抖飞 天外生 中国同盟会 《原爱》 《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莫那国之犯人》 《六国宪法论》; 6. ⑴“吾衷”指作者挚爱妻子,但为了革命事业又必须舍妻而去的心情。 点拨:联系下一段思考。 ⑵ 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末句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作者用此是表现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7不能。因为作者至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 点拨:联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爱汝”考虑。8.
1)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点拨:注意关联词语“与……无宁”的解释。(2)就想乘便把这次走的事情告诉你。9.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 点拨: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10.三件事。(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 点拨:抓住事情概要。11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 点拨:从三件事共同蕴含着的对妻子的“挚爱”考虑。12.略 点拨:可从作者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爱以及革命的大义进行思考,符合题意即可。13.jiāo
hèng
zhāo
gēng 点拨:注意多音字的读音。14.(1)有人(2)才 (3)希望 (4)就,于是。 点拨: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思。15.(1)才知道被人们当成了祸害,自己有了改正的意思。(2)古代的贤人很看重“为了追求到道义,哪怕是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况且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点拨:根据上下文和重点词语来推断。16.人有了过错不要紧,但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点拨:从“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句思考。17.略 点拨:如给他讲一些名人改过自新的故事,劝他改过,符合题意即可。18.①号子声声(鼓声阵阵)②示例: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对待民俗文化的问题上,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为此,特举办本次主题班会,下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19.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参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注意有“对象”、“全员”、“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