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为纪念诸葛亮诞辰,学校将举办 "三国智慧" 主题展览,展厅导语中有几处表述需要完善。请你协助修改。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南阳卧龙岗,因一位智者的隐居而名扬天下。他,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以赤诚打动贤才,开启了 ' 隆中定计安天下 ' 的传奇。这段佳话,不仅展现了求贤若渴的君主胸襟,更彰显了_______(A. 礼贤下士 B. 恃才傲物)的智者风范。让我们透过史料与传说,探寻这场千古会晤背后的_______(A. 权谋算计 B. 济世情怀)。"
① 请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依次为_______、。
② 导语中 "开启了 ' 隆中定计安天下 ' 的传奇" 一句有语病,请修改: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①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② 孔明曰:" 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③ 玄德下拜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迄无所就。"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B.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被后人传颂。
C."三顾茅庐" 的故事最早见于《三国志 诸葛亮传》,罗贯中在小说中对其进行了艺术加工,增加了细节描写。
D.《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 火烧赤壁 ""智取生辰纲" 等情节,生动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4)根据《三国演义》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① 刘备三顾茅庐时,两次未见孔明,第三次恰逢孔明在草堂昼寝,刘备竟( ),足见其诚意。
② 孔明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提出( )的战略构想,为蜀汉立国奠定基础。
③ 文中张飞对诸葛亮的态度由 ""变为( ),侧面烘托了刘备的知人善任。
(5)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例句:刘备的 "三顾",是求贤若渴的赤诚;
仿写:孔明的 "出仕",是_______;
张飞的 "转变",是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 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6)选段中张飞的 "大怒" 与刘备的 "拱立" 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对比有何作用?
(7)孔明醒后先吟诗再问客,又 "转入后堂"" 半晌 " 才出迎,这一系列举动有何深意?
(8)结合选段,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B. 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C. 凡三往,乃见(总共) D. 欲信大义于天下(相信)
(10)翻译句子: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比较《三国演义》中 "三顾茅庐" 与《三国志》的记载,说说小说在史实基础上增加了哪些艺术加工?(举一例即可)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读诸葛武侯传
[唐]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乐,独擅美前名。
(12)诗中 "鱼水三顾合" 一句,化用了课文中的什么情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3)结合诗歌与课文,说说 "卧龙" 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三、拓展探究
(14)有人认为诸葛亮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六出祁山耗尽蜀汉国力,不值得推崇;也有人认为他坚守 "兴复汉室" 的承诺,是忠义的典范。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课文及《出师表》内容简要分析。
(15)在现实生活中,"三顾茅庐" 的故事常被用来比喻诚心求贤。请举一个现代社会中类似的例子,并说明其体现的精神内涵。
答案模块
一、积累与运用
(1)① A、B ② 修改为:开启了 "隆中定计安天下" 的传奇篇章。
(2)① 形容人容貌俊美,气度不凡 ② 因羞愧而脸红 ③ 衰败、崩溃
(3)D("智取生辰纲" 是《水浒传》情节)
(4)① 拱立阶下 ② 三分天下 ③ 轻视傲慢;敬畏信服
(5)匡扶汉室的担当;从鲁莽到敬重的觉醒
二、阅读理解
(一)
(6)通过张飞的急躁鲁莽反衬刘备的耐心隐忍,突出刘备求贤的诚意;同时为下文诸葛亮的出仕做铺垫,表现其身价之高。
(7)① 试探刘备的诚意与耐心;② 体现诸葛亮的从容淡定与智者风范;③ 营造 "千呼万唤始出来" 的艺术效果,凸显其重要地位。
(8)① 礼贤下士:面对诸葛亮的怠慢,始终 "拱立阶下";② 有耐心有诚意:两次等候数小时而不恼;③ 善于约束下属:阻止张飞的冲动行为,体现领导智慧。
(二)
(9)D("信" 通 "伸",伸张)
(10)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11)示例:小说增加了张飞欲放火、诸葛亮昼寝吟诗等细节,丰富了情节;通过环境描写(如 "草堂春睡")和人物对话,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三)
(12)化用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节,表达对刘备与诸葛亮君臣相得的赞美,以及对这种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
(13)"卧龙" 既指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才华深藏不露,又指他如卧龙腾飞般的雄才大略,暗示其能辅佐刘备成就大业。
三、拓展探究
(14)示例:赞同后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五月渡泸"" 北定中原 "的誓言,与" 三顾茅庐 "时的承诺一脉相承,其" 鞠躬尽瘁 " 的精神,体现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知遇之恩的回报,这种忠义品格值得推崇。
(15)示例: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多次亲自拜访科学家,邀请其加入研发团队,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与 "三顾茅庐" 的诚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