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周化学小测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单选题(24分)
惠州市惠东民间艺术和工艺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以下民间艺术制作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客家酿制黄酒B. 白盆珠白马村烧制瓷器 C. 多祝腊味D. 惠东渔歌
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性质的化学
变化的是( )
A. 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
B. 铁的熔点高达1 538 ℃——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C. 酒精易挥发——滴几滴酒精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D. 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时,能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
3. 白磷有毒,则白磷的包装箱上需印制的图标是( )
A B C D
4.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得11.7 g食盐 B. 用100 mL量筒量取5 mL盐酸
C. 用10 mL量筒量取5.26 mL盐酸 D. 用天平直接称量8.3 g氢氧化钠(腐蚀性)
5.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6.下列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实验1验证石蜡的熔点低于100 ℃ B. 实验2观察石蜡的颜色和密度
C. 实验3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D. 实验4证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助燃性
7.用量筒量取10 mL水,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 )
A. 10 mL B. 小于10 mL C. 大于10 mL D. 无法估计
8. 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会用手来拍打西瓜听声音,然后根据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听声音”这个环节主要涉及科学方法中的( )
A.调查 B. 观察 C. 实验 D. 对比
非选择题(共26分)
9.乙醇可用富含淀粉的谷薯类作物经过发酵而制得。酿酒的主要过程如题16图所示。(7分)
(3)要量取18 mL的酒精,用到的仪器有 (填“10”“25”或“50”)mL的量筒和 。
(4)实验室短时间保存少量酒精用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
(5)写出一条酒精在生活中的应用
10.(7分) (1)同学们用题18-2图生活物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用针剂瓶来代替 ,用医用注射器来代替 。
(2)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操作如题18-3图所示。图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若在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移动游码 B. 增加砝码 C. 移走适量食盐 D. 继续添加食盐
(3)指出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
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后果是 。
②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后果是 。
③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低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仰视),则读出的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1(12分).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题19-1图是教材中的四个演示实验。请填空:
(1)实验1: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 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的水经过沸腾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凝聚成 。
(2)实验2:石蜡固体由固态变为 。 (3)实验3:两种溶液反应后有 色沉淀生成。
(4)实验4:在加入试剂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题19-2图)。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很快会出现的 (填“甲”“乙”或“丙”)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 (填“甲”“乙”或“丙”),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填“甲”“乙”或“丙”)。反应过程中,左边试管中的固体不断溶解,且固体表面有 产生
(5)上述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实验 (填序号),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6)与上述四个实验无.关.的图标是 (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