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8杨修之死(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8杨修之死(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7 21:0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杨修之死
【知识目标】
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等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重点)
【情感目标】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难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样的形象。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国第一本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史实改编的小说。
3.写作背景: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庖官(páo) 夏侯惇(dūn
) 鸡肋(lèi) 主簿(bù)
恃才放旷(shì)
分食讫(qì)
佯装(yánɡ)
心恶之(wù)
大簏(lù)
伺察(sì)
谮害(zèn)
麾军(huī)
阜(fù)
绰刀(chāo)
5.词语解释:(有加点的只需解释该加点词)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诬陷,中伤。
佯:假装。
绰:抓取。
适庖官进鸡汤:正好。
数犯曹操之忌:数,多次;忌:忌讳
人皆不晓其意:意,意图。
丕如其言:如,遵照。
植然其言:然,认为……对。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但,只要;之,代词,指曹操。
6.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为“杨修之死”,那么杨修是怎么死的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要求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明确:曹操伐蜀日久,进退两难之际,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鸡肋”,杨修得知,教军士准备归程,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将其斩首示众。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理解内容,分析形象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事件          曹操心理
①鸡肋事件        (大惊大怒)
②改建园门
(心忌之)
③分食酥饼
(心恶之)
④杀近侍事件
(愈恶之)
⑤吴质事件
(愈恶之)
⑥教植斩吏
(操大怒)
⑦巧作答教
(已有杀心)
2.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有多种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你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杨修被杀有三个原因,归纳如下: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然会杀掉他。
3.结合具体事例,说说杨修与曹操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卖弄聪明、伺察敏锐、轻率大意。
曹操:阴险狡诈、残忍歹毒、表里不一、虚伪多疑、刚愎自用。
(二)探究写法,拓展迁移
1.分析本文插叙手法的运用。
古典小说的插叙大致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临时穿插,二是在事件中穿插,三是在事件之后穿插,四是附带穿插。本文插叙的六个事例一线贯穿,层层递进,使全文井然有序曲折有效。围绕一条起串联作用的叙事线索——“身死因才误”来插叙,虽然六个事例是分散的,但所表现的内容却是多方面的,且每一件事都表明杨修聪明过人的才气,恃才放旷的性格。杨修之死也正是他鲜明的性格造成的。插叙部分的六件事犹如颗颗珍珠,而“身死因才误”便是串珠之线,使分散的材料连成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层层递进,是安排顺序上的一大特色。作者先写园门释字和分食一盒酥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写到杨修卷入曹氏政权纷争之中的几件大事。就曹操对杨修的感情而言,曹操对杨修的嫉恨之情随着事件性质的变化而逐步加深,由“忌之”到“恶之”,最后产生“杀修之心”。插叙的六个事例写出了曹操的忌才多疑、刚愎自用。
2.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曹操因为他的“才”而赏识重用他,也因为他的“才”而杀了他。那么杨修之死给我们当代青少年什么启示呢?
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唯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杨修的死与他的个性心理有关。
如果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就无法适应团队和群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得到的启示是: